鞏義北宋皇陵,宋仁宗埋骨之地,北宋帝王喪葬格局和祭祀研究典型

2020-12-18 小周周有話說

北宋皇陵於「十一五」期間被評定為國家 100 處大遺址重點保護工程之一,屬古墓葬。宋陵位於河南省鞏義市,整個陵區南北寬約 15 公裡,東西長約 20 公裡,共葬八帝,俗稱七帝八陵。整個陵區按地理位置劃分為西村陵區、蔡莊陵區、孝義陵區和八陵陵區四個部分宋陵公園(宋仁宗趙禎永昭陵)位於孝義陵區,即鞏義市區內

宋陵公園北至人民路,南至杜甫路、西至新華路、東側臨近建設路,南北長約 1000米,東西寬為 150-410 米,總面積約為 0.3 平方公裡,整個園區位於老城中心區。公園共有四個主要出入口,分別為南大門、東大門、西大門和北側宋陵廣場(原為北大門),三個小出入口,分別位於東大門南側 2 處、西大門北側 1 處。

公園東門、南門、北門均有公交站點,共 11 路公交路線,交通便利,有旅遊專線,可到達鞏義市大部分景點。公園輻射範圍內住宅區多,社區居民人數較多;鞏義市博物館(原為宋陵博物館)位於公園南大門東側約 300 米處。

宋陵公園(永昭陵)經考古發掘勘探的遺址主要有仁宗陵園遺址、曹皇后陵園遺址、地宮遺址和附屬文物。永昭陵上宮遺址(仁宗陵園)遺存鵲臺、乳臺、神門、神牆、獻殿、門闕和角闕等建築遺蹟,並出土各類磚瓦、瓦當、垂獸、套獸、鴟吻、吻獸、嬪伽、萬字欄板等建築構架。

神道石刻從南至北依次包括望柱、石象、馴象人、瑞禽、角端各 2 件,石馬 4 件,控馬官 8 件,石虎、石羊各 4 件,客使 6 件,文武大臣 8 件,鎮門武士 2 件,宮人 4 件,上馬石 2 件,四門石獅 8 件,於南神門至乳臺之間沿神道東西對稱分布。四神門之間的陵臺出土明清時期御祀碑文 10 多塊,地下留有墓室。曹後陵遺存的建築遺蹟與上宮相同,但石刻較少,僅有望柱、石馬各 2 件,控馬官、石虎、石羊各 4 件,文武大臣 4 件,四門石獅 4 件。

歷史價值

陳寅恪先生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而宋仁宗作為「仁宗盛治」的開創者,在位42年一手締造了「聖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地春」的太平盛世,對中國封建王朝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極大影響,永昭陵作為仁宗的埋骨之地是研究北宋時期帝王喪葬格局和祭祀文化的典型實例

宋代是喪葬制度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北宋皇陵中陵垣面積最大的永昭陵布局清晰可見,與漢唐以來的帝陵格局不盡相同,與同時期一般親王、士大夫的規制亦不相同,為中國帝王陵寢制度變化、中國陵寢制度提供歷史信息,為宋代「官式」建築做法提供完整實例。由於北宋開啟帝後不同陵的先例且後陵不另起陵名,但對曾臨朝聽政的仁宗慈聖光獻皇后曹氏之陵稱為「山陵」,為宋代帝後陵寢規格和地位一般與地位特殊的皇后陵園差異提供最佳實證。

永昭陵西神門北側神牆,牆體表面層粉刷四層顏色不一、層次厚薄不同、築法特點不同的紅土面,據專家推測為新帝即位祭祖的產物,即仁宗之後,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四個時期所修,為北宋帝王祭祀制度提供實證。除宋代遺留物外,還曾出土明清時期御祀碑文,是明清皇帝派遣官員祭祀北宋皇陵的歷史見證,為中國歷代帝王祭祀前朝帝王提供資料。

藝術價值

仁宗時期乃宋朝經濟文化發展的鼎盛期,在石刻藝術上既繼承唐代遺風,又自我發展,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永昭陵現存石刻雕塑 90 餘件,與史料所記載的設置數目基本相同,且保存狀況良好,人物雕刻細膩,代表了當時石刻藝術的最高水平,是研究中國石刻藝術變化和北宋石刻審美傾向的最佳實物。

科學價值

永昭陵根據河南省考古文物研究所對建築基址的考察和出土的各類磚瓦、瓦當等建築構件,復原宋代建築樣式和陵園空間布局,是認知北宋繁盛時期建築技術的典型實例。陵園內出土的板瓦等有「官」、「官將元」、「鄭吉官」等字樣,表明系當時官窯所制,並刻有「範文」、「張玉」等字樣,可能為工匠姓名,實為研究官式建築材質的實例,也是印證史料真偽的有力證據。同時,出土的陶製建築物頂部飾物,造型精美,反映了北宋對建築材料的加工工藝和施工水平

社會價值

永昭陵所代表的獨特的北宋皇家陵園是多種文化思想的體現,其傳達的陵寢制度、喪葬文化、祭祀制度等是當代研究學習的重要媒介,其歷經滄桑的被盜歷程是進行國民素質教育、宣傳文物保護、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激發公眾愛國情懷、提高社區責任感和凝聚力的有效手段。

宋陵公園作為北宋皇陵的典型代表,具有極高的觀光旅遊價值,對發展鞏義市旅遊事業,提升城市格局有著積極作用。同時,永昭陵綠化良好,環境優美,是鞏義市老城區面積最大的公園,對淨化空氣、調節小氣候、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美化城市景觀具有重要作用,是市民娛樂休閒的最佳場所。

感恩相遇,承蒙厚愛,我是小周周,喜歡請關注,咱們下一篇文章見

相關焦點

  • 鞏義博物館這件展品價值連城,美前總統柯林頓贈送,原屬北宋皇家
    提起河南鞏義,年輕一點的朋友可能不知道,那地方藏龍臥虎。除了虎踞龍蟠的康氏家族,還有被歷史深埋的北宋的「七帝八陵」。在皇陵四周,還有親王、公主、皇子、皇孫及諸王夫人墓144座,名將功勳墓8座,帝室宗親陵墓約千餘座。
  • 宋陵:北宋王朝的縮影,看宋朝皇帝的那些事
    宋陵建築特點陵區東西長約13公裡,南北寬約12公裡,總面積156平方公裡,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北宋皇陵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它蘊藏著豐富精深的文化內涵,是一座浩瀚的大宋歷史博物館,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北宋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狀況以及文化藝術、建築風格、民俗風情等。
  • 北宋洛陽:各代帝王為什麼花費巨額資金建設神御殿?
    一、應天禪院——皇家宗祠,供奉皇帝像的地方 應天禪院又稱應天啟運宮,是西京城一處規模宏大、供奉北宋歷代皇帝御容的寺院,其建制規模一如開封啟聖院之例。該院所在地原為宋太祖誕生之地,所謂「洛師吉壤,藝祖降靈,有應天之院」即是。
  • 致鞏義的一封情書!
    華夏文明的核心發祥地之一、河洛文化的搖籃、北宋福地……造就了悠遠厚重的歷史和燦爛輝煌的文化。這裡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等多處遺址。歷史的青睞,成就了鞏義在華夏文明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的造化,給鞏義留下一片片神奇的色彩。走進鞏義,仿佛走進了古老的中華文明之源,走進了深邃厚重的歷史深處,走進了五彩斑斕的山水畫卷。
  • 事邦國之神祇:唐至北宋吉禮變遷研究
    作為五禮之首,吉禮以制度化的祭祀禮儀為主體,是帝制時代國家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本書深入把握吉禮制度的內在邏輯,從大祀、中祀、小祀的縱向結構和祀天神、祭地祗、享人鬼、釋奠先聖先師的橫向結構出發,主要通過三祀制度、郊祀禮儀、太廟祭祀、釋奠禮儀等方面的內容,來檢討唐至北宋吉禮的變遷,並且探究其在中國禮制史上的位置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 帝王與將相——北宋的慶曆新政研究
    北宋仁宗慶曆年間進行的一個政治改革。 宋仁宗 慶曆新政的背景之一是土地兼併越來越劇烈,土地兼併導致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
  • 「凡事不會做,只會當官家」的宋仁宗如何成為最著名的帝王之一?
    宋陵坐落於河南省鞏義市,佔地面積多達150多平方公裡,是我國最著名的帝王陵寢之一,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北宋第四任皇帝趙禎的陵寢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由帝陵、後陵和下宮三個部分組成,堪稱研究北宋歷史的珍貴遺產。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北宋,走近北宋歷史上除宋太祖和宋太宗以外最出名的皇帝宋仁宗。
  • 北宋多是太后主政?4位太后影響北宋歷史,高滔滔被譽為女中堯舜
    可杜太后還這麼霸道地說出這麼無聊的理由,如果這是真的,可見她對小兒子十分偏愛,而且獨斷專行,甚至逼著趙匡胤寫了這份金匱之盟。不過我認為真實性幾乎為零。 趙光義死後,沒有按照金匱之盟的約定,將大位傳給侄子,因為倆侄子都莫名其妙地死了,死因不明。所以他傳給了自己的兒子趙恆。 趙恆就是那個登泰山封禪的宋真宗,自從這哥們登上泰山封禪以後,就再也沒有皇帝願意去封禪了,因為都不屑與之為伍。
  • 北宋中期的一次重大帝統更迭,濮議之爭「叫父親還是伯父」?
    一、北宋中期的又一次重大帝統更迭; 開創「仁宗盛治」在位四十一年的宋仁宗趙禎,卻一直沒能生育出子嗣繼承他千秋大業,這無疑讓仁宗感到遺憾。
  • 一個會仿字的婢女,真的是北宋「慶曆新政」失敗的原因嗎?
    一、時代背景 北宋自與契丹籤訂澶淵之盟以後,就進入比較安定的和平時期,至宋仁宗慶曆年間,經濟、文化都有很大的發展,儼然一派盛世景象。
  • 小吃雜談,鞏義肉盒
    鞏義,位於河南,又鄭州市代管。鞏義原稱鞏縣,由秦莊襄王元年始置鞏縣。鞏義有唐代大詩人杜甫故裡之稱,北宋皇陵也在此,同時始建於清朝的康百萬莊園也在鞏義。好了,簡單的介紹玩鞏義,咱們就來聊聊鞏義的特色小吃。鞏義市面積不大,但是在小吃上也算是比較有特色,鞏義的XYX滷肉,就是河南的十大名吃之一,因為我是鞏義女婿的緣故,每年陪老婆回娘家都能吃上這個滷肉,其特色就是肉香爛,而不膩,鹹度剛好。買這家的滷肉,那幾乎就要碰運氣。
  • 鞏義:看你一眼,心醉千年
    這裡是「鄭洛工業走廊」 核心城市之一,形成了以五個重點產業集聚區為骨幹,以鄉鎮特色園區和重點企業園區為支撐的三級園區發展格局。全市現有規模以上企業426家,上市企業6家。鞏義的魅力,表現在旅遊上。鞏義的魅力,表現在古韻上。境內有裴李崗、仰韶和龍山文化遺址70多處,擁有北魏石窟、北宋皇陵等國家、省、市文物保護單位100多處。
  • 《澶淵之盟》似乎很不平等,重文輕武的北宋,得到了什麼好處?
    相當於今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區)歷史上,統一黃河、長江流域的王朝,都據有著燕雲十六州,這是中原王朝的重要的北方門戶,也是十分重要的軍馬放牧之地。結果兩次北伐遼國,都大敗而回,第一次的北伐,宋太宗趙光義竟「乘驢車而遁」,狼狽之極。趙光義好歹還帶過兵,上過戰場,參與過王朝的創建,至於第三代宋真宗趙恆,那真正是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不諳軍事。
  • 北宋太后劉娥臨終前不斷拉扯衣服,宋仁宗為何下令給她脫下來呢?
    劉娥,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攝政太后,對北宋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後人常常將她與漢朝的呂后和唐朝的武則天相提並論,誇她有呂后、武則天的才能,但卻沒有獨攬朝綱,可謂德才兼備。但是和幾個老臣商量之後,就徹底斷了這個念頭。後來程琳給劉娥獻上《武后臨朝圖》,劉娥直接就把圖扔在地上,大聲斥責了程琳。宋仁宗得知這件事,對劉娥更加恭敬孝順。他甚至頒布詔書,將太后生日的禮儀規格上升到跟皇帝一樣。公元1033年,劉娥病重。宋仁宗大赦天下,四處求醫,但是劉娥的病始終未見好轉。
  • 三朝宰相韓琦,北宋難得的硬骨頭,有他在西夏人不敢造次
    韓琦是一個出將入相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歷經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朝,是北宋年間難得的良臣。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王夫之曾經寫過一篇《論韓琦》高度評價他,說他「坦然無懼而以為己任」,是天下難得的良才。北宋仁宗時期,吐蕃和回鶻的衰落使得西夏党項一家獨大,不斷襲擾北宋邊境,韓琦在這個問題上表現了北宋文臣難得的強硬。
  • 遼國索要關南十縣,北宋是如何回應的?
    公元1042年初,遼興宗耶律宗真派南院宣徽使蕭特末、翰林學士劉六符南下汴梁,告訴宋仁宗,趕緊把當年周世宗強佔我們的十縣之地還給我們。劉六符等人是來向北宋君臣「問罪」的。除了指責宋朝不該「欺負」西夏外,遼朝指責宋朝為什麼「擅自」在遼宋邊界增加兵力和防禦工事,還浚通進入契丹的相關河道,你們想幹什麼?劉六符說你們也知道得罪我們是什麼後果,不過我們皇帝有好生之德,不願南朝(遼宋互稱南北朝)百姓毀於兵火。
  • 看看臺北故宮珍藏的北宋皇后畫像
    對於宋朝,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是這樣評價的:「吾中華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大概是出於對宋朝燦爛文化的嚮往,文藝工作者們特別喜歡以宋朝尤其是北宋盛世為背景創作文學影視作品,電視劇《清平樂》便是其中一部。
  • 正午陽光的又一部北宋小說改編劇,初見歡嗎?|線上圓桌第14期
    國安球迷:非常期待宋仁宗和女兒的父女關係。以及,我個人很喜歡晏殊這個人物,希望後面會有晏殊和歐陽修的更多情節。無留意:希望劇集後面多展現一些朝堂故事,對於後宮戲反而沒什麼太大興趣。後宮娘子爭鬥於這個大時代而言格局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