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藥局公布!民間中草藥:釘地蜈蚣

2021-02-07 瑜伽美麗女孩

----

釘地蜈蚣

清熱利尿消炎解毒消腫退癌

科別:玄參科

別名:倒地蜈蚣,過路蜈蚣,四角銅鐘

形態特徵: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匍匐性植物。莖多分枝對生,三角狀卵形,鋸齒緣,具柄。春季至秋季間開筒狀紫紅色花,總狀花序或單生葉腋。蒴果橢圓形。

採收期:春、秋問採全草。洗淨,曬乾備用

藥用部分:全草及莖葉

性味歸經:味甘酸、微苦,性涼(微寒)。入心、肝、腎經。

功能:草:利溼散淤,止痛

用途:中暑,傷風,痢疾,瘡癤,筋骨痛,肺炎,肝炎,高血壓,腸胃炎,痢疾,口腔炎,皮膚病,飛蛇,癰腫瘡疽,火燙傷,甲邊疔。

用量用法:18.8-75克,水煎服

使用注意:胃寒及虛寒無火者慎用

生長習性:山野,陰溼地

1.打傷肛門出血

漢方組成:釘地蜈蚣草37.5克,白花仔菜37.5克,榕樹鬚根30克,紅糖300克,

用法:水6碗煎2碗,去渣。加紅糖燉,溶化調勻,分2次服用

2.尿酸小便起泡

簡方:鮮釘地蜈蚣草112.5克,小本丁豎3.5克,青蛙4隻

用法:先將青蛙養1天,不可餵食,待腹內食物完全消化,不必殺。然後再將兩味青草洗淨,同活青蛙,加6碗水,共燉爛服用

3.甲邊疔

簡方:鮮倒地蜈蚣草18.8克,鮮烏蘞莓18.8克,鮮紫花地丁18.8克,

用法:共洗淨,搗爛,外敖患處

4.帶狀皰疹溼疹、膿皰瘡

簡方:鮮倒地蜈蚣草18.8克,鮮蛇莓18.8克,鐵掃帚葉18.8克

用法:共搗爛,調人乳少許。外敷患處。4小時換藥1次

5.腳長黑斑點

漢方組成:釘地蜈蚣草18,8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30克,狗頭芙蓉18.8克,桑根皮30克,雙柳癀30克,雞屎藤30克

用法:水8碗煎3碗,去渣。加紅糖75克,煮5分鐘當茶飲用

6.牙齦炎症、牙周病

漢方組成:釘地蜈蚣37.5克,蒲公英15克,十大功勞37.5克,紫花地丁15克,威靈仙11.3克

用法:水5碗煎2碗,分2次服

老祖宗們留下的偏方,很多簡單且實用!

如果你覺得自己有用得著的時候,那就存起來吧,同時也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們,相信它的真的能幫到大家的!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網際網路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僅做信息分享,不作為醫療建議、推薦或指引。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

相關焦點

  • 被蜈蚣咬傷,用民間偏方塗公雞唾液可行嗎?
    我剛剛在草叢裡玩,被蜈蚣咬到右手小指頭,好疼啊!」「沒事沒事,外婆這裡有民間偏方專治蜈蚣咬傷。」外婆抓起一隻公雞,將其倒立,取了點公雞唾液塗在了小明的傷口上。「好了,繼續去玩吧!」看完上面的小故事,不禁發問「被蜈蚣咬傷不是大事?塗公雞唾液這種民間偏方可行嗎?
  • 蜈蚣當主角,被人奉為守護平安的吉祥物,成就民間舞蹈「蜈蚣舞」
    中國民間的動物舞蹈,數量眾多,享譽全球。也許你見過龍、獅、鳳,甚至牛、馬、鹿,雞等眾多動物的舞蹈。但是,你聽過以蜈蚣為原型的舞蹈嗎?然而,蜈蚣舞就誕生於在廣東潮汕地區民俗文化之中,提到這,想必大家早已想到一部電影《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可謂是將蜈蚣的身法表現的淋漓盡致。
  • 民間中草藥:扁豆
    主產於湖南、安徽、河南,以及江蘇、四川等地。秋、冬二季採收成熟果實曬乾,取出種子,再曬乾。炮製時除去雜質,生用或炒用。桃花怒放。他們看似不太會關心別人的感受。盡顯潮流休閒風。水紅色怎麼打理中長發才顯新穎別致呢?這款斜劉海的層次髮型搭配淺色打底褲剛剛好。穿上富有彈力又修飾腿型的它。不止腿長。賦予了短靴百搭特質。露出光潔的額頭。但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因此他們從不盲目地選擇。
  • 漫談蜈蚣丸
    以蜈蚣丸為例,簡單剖析一番。      知道蜈蚣丸此藥,是門診看病,望見來人舌苔黑黑的染苔,細問下才知道,吃過蜈蚣丸,拿來一看,也不認識字,原來是泰國藥。咳嗽、咽喉炎多種疾病都可以吃這個藥,療效如何,有功也有過,有治癒的,也有吃後加重的。當然來看病的都是沒吃好的。
  • 民間中草藥:龍鱗草
    (《常用中草藥手冊》)2、治鎖喉風,牙痛:排錢草60g。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鎖喉風發病迅速,病情危重,是喉部紅腫劇痛,呼吸困難,痰涎壅盛,語言難出,湯水難下為主要症狀的喉部急性病證。3、治關節炎:排錢草60-120g,黃酒二兩。加水適量煎服。
  • 民間故事:蜈蚣煮大蛇
    大蛇剛剛飛過去,半空中又飛來一條五六尺長的紫金色蜈蚣,追著那大蛇而去,大蛇見蜈蚣追得緊,一頭扎進下方溪水中,蜈蚣落在小溪旁,因為不能入水,只能看著大蛇往遠處潛行。就在李溫以為蜈蚣將無功而返的時候,只見它的身體忽然抖動起來,過了一會,從口中吐出一顆血紅色的珠子,那珠子落入水中,溪水如同遇到燒紅了的鐵塊,不斷有水蒸氣升騰而出,過了一會,整條小溪的水都沸騰起來。那條大蛇在水中被煮的上下翻滾,不久便浮出水面,蜈蚣飛身來到大蛇頭部,咬開它的腦袋,吸食它的腦漿,之後那蜈蚣將水中的珠子吸入口中,騰空而去。
  • 鉤沉|藥局弄與同仁輔元堂
    上海老城廂喬家路、巡道街之間,坐落著藥局弄,《南市區地名志》僅簡單介紹:「長243公尺,寬3.8—5公尺,片彈街路。屬居民區。」這條看起來短小狹窄的街巷,卻與「藥」有過不解之緣,在昔日還曾同當地防疫相關。
  • 每天學習一種中草藥--地膽草
    來源:本品為菊科地膽草屬植物地膽草,以全草入藥。採集加工:夏秋採收,去雜質,洗淨曬乾或鮮用。選購貯藏:以葉多、無花者為佳。性味歸經:苦,涼;入肺、肝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用於感冒,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眼結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百日咳,急性黃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腎炎,癤腫,溼疹。
  • 民間中草藥:防風(附名方)
    每日1劑,分2次,每次10~30分鐘《方4》功效:清熱解毒、利溼除疹,適用於水痘配方:防風、荊芥、甘草、薄荷、蟬蛻、大青葉各15克製法:將以上6味中藥加水煎湯,去渣取汁備用用法:洗浴患處,每日2次《方5》功效:化痰熄風,適用於口眼歪斜配方:防風、川芎爺15克,當歸12克,僵蠶10克,蟬蛻5克,細辛4克,蜈蚣1條
  • ​民間中草藥:阿膠
    民間中草藥:阿膠別名:       驢皮膠阿膠以山東省東阿縣所產質量為最好。除此之外,河北、北京、吉林、湖南、安徽、甘肅等地也出產阿膠。製作阿膠的原料是馬科動物驢的皮,製作過程是將驢皮去毛,煎煮,再將汁液濃縮,熬製成膠塊。性味歸經:性平,味甘;歸肺、肝、腎經。功效:主治:補血,滋陰,潤肺,止血。
  • 民間中草藥:蜈蚣草
    常用別名: :蜈蚣蕨、小貫仲植物基源: 為鳳尾蕨科植物蜈蚣草的全草.識別特徵:多年生草本,高1.3~2米。根狀莖短,被黃棕色鱗片。3蜈蚣咬傷、無名腫毒:鮮蜈蚣草適量,搗爛外敷;另取蜈蚣草9克,水煎服。附註蜈蚣草根:為蜈蚣草的根。澀,溫;有小毒。用於預防流感、蛔蟲症。內服:6~12克,水煎服。老祖宗們留下的偏方,很多簡單且實用!
  • 來「藥局」空間「治病」
    生活實驗室呈現的「藥局」不能治病,我們邀請觀展者通過展覽創意與互動,短暫靜下來和自己作一場對話。 本次生活實驗室特別邀請到「九口山」、「萬妙觀」、「James Outdoorlife」三個獨立先鋒品牌,呈現一場兼具時尚感及趣味性的藝術展,快叫上小夥伴一起來「藥局」「治病」吧。 1號藥局·九口山
  • 夏季被蜈蚣叮咬,如何應對?
    夏季被蜈蚣叮咬,如何應對?蜈蚣,節肢動物,喜潮溼陰暗、怕日光,晝伏夜出,夏季高溫雨季最為活躍,秋季以後鑽入途中越冬。蜈蚣一、蜈蚣是害蟲麼?其實,蜈蚣不是害蟲,它們一般捕食害蟲,且在中醫學領域,蜈蚣能入藥,用於敗毒抗癌、息風解痙。
  • [民間祖傳秘方] 根治牛皮癬特效藥方
    用法:將乾燥蜈蚣與斑螯一起泡酒,塗擦患處,每日3次。備註:蜈蚣入藥,、漢醫書均有論述,其功效十分廣泛。彝醫的多數用法與漢醫基本一致,唯配方不同。本方為彝族民間驗方,對牛皮癬有特效。現代研究證實,蜈蚣對真菌和腫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民間草藥:地菍
    (《安徽中草藥》)地菍根味苦、微甘,性平。歸肝、脾、肺經。具活血,止血,利溼,解毒之功效,可治痛經,難產,崩漏,白帶,咳嗽,風溼痛,牙痛,瘰癧等。1、治虛火牙痛:地菍根30-60g。水煎服。(《閩東本草》)4、治婦人白帶,經漏不止:地菍根15-18g,用豬瘦肉二兩燉湯,以湯煎藥服。(《江西民間草藥》)5、治難產:地菍根60-120g,切碎,加水3-4碗,文火煎至八分碗,去渣頓服。
  • ​民間中草藥:蜈蚣草
    ----常用別名: :蜈蚣蕨、小貫仲植物基源: 為鳳尾蕨科植物蜈蚣草的全草.
  • 民間中草藥:松子仁
    松子仁是松科植物紅松的種子的仁,中藥生長於我國的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在紅松的果實成熟後採摘,曬乾後去除外層的硬殼,就可以得到種子。>用法:早、晚當零食吃,每次20~30粒功效:補血養陰、潤肺滑腸,適用於中老年體虛便秘者《方4》配方:松子20克,花生仁30克,黑米100克製法:黑米淘洗淨,松子仁、花生仁用清水淘洗乾淨,將松子花生仁與黑大米同煮成粥用法:每日當早餐或加餐用,5日為1個療程功效:活血生發,適用於血虛者推薦:更多 民間中草藥
  • [民間祖傳秘方] 根治牛皮癬特效藥方
    備註:本方主治銀屑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來源:《河南秘驗單方集錦》方2:蜈蚣3條、斑蝥2個用法:將乾燥蜈蚣與斑螯一起泡酒,塗擦患備註:蜈蚣入藥,、漢醫書均有論述,其功效十分廣泛。彝醫的多數用法與漢醫基本一致,唯配方不同。本方為彝族民間驗方,對牛皮癬有特效。現代研究證實,蜈蚣對真菌和腫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每天學習一種中草藥--破布葉
    治感冒,消化不良,腹脹,黃疸,蜈蚣咬傷。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食用禁忌:用藥適量。1、治感冒,消化不良,腹脹:①布渣葉15-30g。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②布渣葉、番石榴葉、辣蓼各18g。水煎服,每日2劑。(《香港中草藥》)2、治黃疸:①破布葉60g,豬血6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