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別名: :蜈蚣蕨、小貫仲
植物基源: 為鳳尾蕨科植物蜈蚣草的全草.
識別特徵:多年生草本,高1.3~2米。根狀莖短,被黃棕色鱗片。葉以生,真立,幹後棕色,葉柄、葉軸及羽軸均被線形鱗片;葉矩圓形至披針形,1回羽狀複葉」;羽片無柄,線形,先端漸尖,邊緣有銳鋸齒,基部截形、心形、有時呈耳狀;中部羽片最長,下部羽片漸縮短;葉亞草質。孢子囊群線形,囊群蓋狹線形,膜質,黃褐色。生牆上或石隙間。分布於陝西、甘肅及華中、東南、華南、西南各地
採收加工全年可採,除去雜質,切段,曬乾。生用
性味功用:淡,平。清熱止利,解毒消腫。內服:6~12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驗方精選:
1疥瘡:蜈蚣草60克,一掃光、大蒜杆(幹品)各120克,煎水洗,每日3次,並須內服消毒藥(白土茯苓、白鮮皮、蒲公英各30克,八爪金龍12克,水煎服),每日3次。
2腹痛:蜈蚣草12克,水煎服,每日3服。
3蜈蚣咬傷、無名腫毒:鮮蜈蚣草適量,搗爛外敷;另取蜈蚣草9克,水煎服。
附註蜈蚣草根:為蜈蚣草的根。澀,溫;有小毒。用於預防流感、蛔蟲症。內服:6~12克,水煎服。
老祖宗們留下的偏方,很多簡單且實用!
如果你覺得自己有用得著的時候,那就存起來吧,同時也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們,相信它的真的能幫到大家的!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網際網路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僅做信息分享,不作為醫療建議、推薦或指引。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