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只有這個皇帝不稱朕,不坐龍椅,不碰後宮的女人

2021-01-15 歷史有妖氣

張是個大姓,姓張的皇帝倒是不多。

五胡十六國的前涼張氏,只稱涼王,不算,明末張獻忠倒是稱了皇帝。

除了他,歷史上還有一個姓張的皇帝,那就是「大楚」皇帝張邦昌。

說起這段歷史,不由仰天長嘆: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1/議和金國,末路得皇位

《宋史.張邦昌傳》中記錄下了北宋末年不堪回首的烽煙過往,金兵南下,書畫一絕、才華橫溢的宋徽宗急匆匆禪位,宋欽宗一上臺就開始整治早就討厭得不行的大臣,如王黼,如童貫,如張邦昌。前兩個實在憎恨得緊,看著他們死了去就好;這張邦昌,欽宗想了一個絕妙的主意,任命他為河北路和談使,這也是一個空前絕後的官名,派他去金國議和,藉機由他滅於敵國。

果然,張邦昌屁股還沒坐熱金兵拿的凳子,就傳來了宋兵突襲金營的消息。這是議和的態度嗎?張邦昌心裡一激,看清了眼前的形勢,倆字:死路。

默許主戰派突襲還不算,張邦昌好不容易挖空心思在辯解之下保全了性命,繼續與金談判,問欽宗要割地的聖旨,欽宗不給,問欽宗要河北的印綬,欽宗不給。心底無數隻羊駝奔騰而過的張邦昌,在金人的身邊如履薄冰、度日如年。

誰知道,天上不僅會掉下餡餅,還會掉下龍椅!

轉年,金人需要立個漢人皇帝好幫他們收歲貢,金太宗不假思索,指了指張邦昌:就立他。

2/謹小慎微,登基不稱朕

金帝給張邦昌立了個國,國號大楚,史稱「偽楚」,不管他一哭二鬧三上吊地反對,把他穩穩按到了皇位上。

但是,別看張邦昌以前跟著王黼瞎混,這回卻似乎真是高風亮節。首先,他雖然坐了這個皇位,卻從不自稱為朕,只稱「予」,還把批改公文的地方設在文德殿,而不是一般帝王的紫辰殿或垂拱殿。第二,堅持不坐龍椅,龍椅都是南向放置的,他執意將自己的桌椅改為西向,制止官員對自己進行跪拜。其聖旨不稱「聖旨」,只讓人稱作「手書」,和臣下們一直保持同級的同僚狀態,可謂恭謹守禮,嚴依臣法。

此外,金軍北歸時,身著縞素,竟不顧「九五之尊」率領官員遙相敬拜已經深陷牢籠的徽、欽二宗,傷心淚流,情難自已。

還有一件值得提一提的事,便是徽宗的靖恭夫人等十數妃嬪沒被金人帶去,皆被歸入了張邦昌的「楚」後宮,張邦昌卻坐懷不亂,不進後宮。

3/還政於趙,死於莫須有

金人走了,局勢凌亂,張邦昌決定,還政於趙室。他獻出大宋國璽,立康王為帝。對於自己這一多月來的皇帝身份,他稱道:「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權宜一時以紓國難也,敢有他乎?」我這只是在金人鐵蹄下的權宜之計,國家罹難,我怎敢有其他的心思呢?

隨後,康王即位,為高宗,啟用主戰派李綱以求重振國威。而李綱就職的第一件事,就是彈劾叛臣偽帝張邦昌。

宋高宗心裡也恨這個做過33天皇帝的人。

關於張邦昌的死因,《宋史》記載只有寥寥數語:「詔數邦昌罪。」具體是哪幾種大罪?並沒說明。《金史》裡提了一句:「康王已即位,罪以隱事殺之。」

因為什麼「隱事」?沒有記錄。

《大金國志》則說張邦昌「長嘆就縊」,指出他是接到了高宗賜死的密令,悲嘆之下自縊在了潭州平楚樓。

張邦昌到底是不是罪大惡極呢?難以評說!

往事如煙散,榮辱皆歸塵。

相關焦點

  • 歷史上僅有這個皇帝從不稱朕,也不坐龍椅,更不碰後宮的女人
    張邦昌這個皇帝當的可和別人不一樣,作為歷史上唯一一個從不自稱「朕」,不坐龍椅,更連後宮都不進的皇帝,他又有怎樣的故事呢?1. 議和無門投絕處,假作偽帝又逢生北宋末年可以說是兵荒馬亂,家國傾頹的年代。隨著金兵一路南下,空有書畫之能而無治國偉略的宋徽宗無奈禪位,而接替他的宋欽宗甫一上臺就開始「處理」他早就存有不滿的大臣,王黼,童貫以及張邦昌等人都不幸中招。
  • 史上最委屈的皇帝,不敢稱朕,不敢做龍椅,不敢碰後宮的女人
    不過並沒有什麼用,金兵攻入了東京,將兩個皇帝都被俘獲了,可是為了能夠獲得漢族人民的歲貢,金國人認為需要在宋朝安排一個偽皇帝,那個時候漢族人民都提議讓趙構當皇帝,不過金太宗拒絕了,所以張邦昌是最適合的人選、張邦昌被金國綁架當了皇帝,其實他的心底是非常不願意的,他知道龍椅並不是那麼好做的,當時的很多朝廷大臣都非常的反對,其實反抗最大的人就是秦檜,當時張邦昌知道自己要被推向龍椅的時候,不僅裝作生病甚至還想要自殺
  • 近代坐過龍椅的2人結果怎樣?故宮龍椅,為何一般人不敢坐上去?
    歷史的大河滾滾向前,無數的朝代更替,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每一次新的痕跡。他們讓歷史變得曲折坎坷,但又冥冥之中一直努力向前。說起古代歷史,我們總是從每個朝代的皇帝開始歷史的序幕。那麼提起皇帝,我們總是能夠想到皇帝坐在龍椅上開朝會,與一同官員討論國家大事的情景。
  • 胖到500斤的皇帝,每天吃20斤肉坐壞龍椅,寵幸妃子需要宮女幫忙
    畢竟在君主專制的時代,皇帝就是這個國家最尊貴的人他的形象代表的不僅是自己,還有皇室的面子跟國家的尊嚴,若是一個國家的君主是一個殘缺的人,那麼別的國家肯定會嘲笑這個國家。可見,皇帝的形象有多重要。但是,歷史上就有一個皇帝,直接胖到五百斤,不說是否影響皇室的面子跟國家的尊嚴,這樣的體重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皇帝正常的生活,但是,這個皇帝依舊不知悔改,依然放縱自己,這個皇帝就是東晉末期的皇帝桓玄。
  • 龍椅製作精良,坐起來舒不舒服?溥儀:可沒那麼好坐
    皇帝用的各種東西都會冠以"龍"的稱呼,如龍袍、龍床、龍椅等,今天我們就要來說說這個龍椅。龍椅最早出現於唐朝,在李世民的畫像中我們看到了帶有龍圖案的椅子,而在此之前椅子並不流行,我們在看各種古裝劇時也可以發現,早期人們習慣於席地而坐或者坐在蒲團上,而椅子是在隋朝是才開始流行。
  • 袁世凱登基時所坐的龍椅,木頭椅子夾乾草,真相氣死袁世凱
    在我國古代,每個皇帝都是要坐龍椅的,只有坐上了龍椅,他這皇帝才算有排面。當然,也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坐上龍椅。可以說,龍椅就是皇帝在朝上地位與身份的象徵,它自身散發出來的威嚴是讓人不言而喻的。而今天我們說的這個帝王就有點搞笑了,他的椅子是一個實木的椅子,而且絲毫沒有那種帝王的氣息,你以為到這就完了,聽我繼續往下講,絕對讓你驚掉下巴。相信經我上邊這麼簡單的一描述,很多人都猜出來我說的是誰了。沒錯,確實是我們的最後一位「偽」皇帝――袁世凱。為什麼這樣說呢?這就要再往前說了,我就免費為大家講講歷史。
  • 令貴妃以後,誰執掌乾隆後宮?這個不爭不搶的女人,成了後宮之主
    乾隆四十年,執掌後宮長達10年的魏佳氏崩逝,乾隆皇帝的後宮再次出現了「後位虛懸,中宮無主」的局面。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後宮同樣不可一日無主。2、乾隆時年68歲,「豈有復冊中宮之理」;3、當時的後宮妃嬪中,「無克當斯位之人」;4、當時的滿洲大臣、蒙古王公幾乎全是乾隆皇帝的兒孫輩,他們的女兒輩分更低、年齡更小,「豈可與朕相匹而膺尊號乎」。
  • 說說那些不作就不會死的後宮女人
    如果由宮女升遷為皇帝的妃子,可以說是這個宮女家的祖墳冒青煙、這個宮女鯉魚躍龍門了。歷史上,曾有一個這樣的女人,已經成功從宮女轉化為皇帝的女人,並且,生下的兒子已經被皇帝指定為帝國統治者的候選人,即儲君、太子,假以時日,就可以登上帝位的了。那時,這個女人也就成為整個帝國社會實際地位最高的女人了。
  • 古代皇帝為何都愛自稱「朕」?把「朕」拆開來念念,就能明白了
    我和朕一樣。古時尊卑共為,貴賤不嫌,則可同義。--蔡邕《獨斷》從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朝統一六國,皇帝的稱謂正式確立。由此誕生的,是專稱皇帝的「朕」。為何秦始皇偏偏從眾多自稱「朕」的人中選擇了「朕」,而非寡人、孤臣、諸王?
  • 電視上演繹的後宮宮鬥是真實的嗎?歷史上:後宮串門都很少!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自夏朝到清朝,每一個王朝都值得後人銘記。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影視劇市場的繁榮發展,熒幕上的歷史劇多如牛毛,各種題材的歷史劇層出不窮。它們或展現烽火連天的三國時代,或展現黎民百姓的紅塵瑣事。
  • 清朝後宮女子大多長相不好看,皇帝選妃不看顏值,而是有兩個標準
    清朝皇帝的後宮裡面可以說是包含了各色各樣的女人,有長相豔麗的,還有醜陋無比的,而對於這個選妃的標準,也是很不固定的。
  • 後宮女子有才的不多,因為長相醜陋得了善終的,更是少之又少
    雖然古代並沒有「小秘」這個概念,但是這種關係的確存在。就筆者所知,至少西晉才女左棻就是當朝皇帝司馬炎的「秘籍」。她的名字叫左棻,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比較陌生的。可是一提到她哥哥左思,大家都會恍然大悟,這不正是寫《左思賦》的豪傑嗎!左思雖然很有才華,可是老天卻在為他打開一扇窗的時候,又悄悄地關上了。左思的美貌和他的文筆完全不成比例。
  • 歷史上過目難忘的瞬間:敢坐「龍椅」的德軍,圖7日軍用希特勒送的槍...
    歷史上過目難忘的瞬間:敢坐「龍椅」的德軍,圖7日軍用希特勒送的槍自殺 南京的軍事法院判處了這個日本人死刑,這可真是大快人心,這就是做壞人的最終下場
  • 盤點幾位皇權不旁落,但卻過得很憋屈的皇帝,皇帝也不能事事如意
    最近,看到一個關於皇帝的話題,問歷史上活得憋屈的皇帝有哪些?這類皇帝有很多是被權臣挾制,或上頭還有個祖宗看著的那種,比如漢獻帝、北魏那位被臣子指責謀反的孝靜帝、武則天的兒子們和晚唐的諸位皇帝、清朝末期的光緒皇帝等等。這些皇帝都失去了權力,沒有權力的皇帝哪能不憋屈?
  • 不吹不黑:明憲宗成化皇帝
    朝廷看形勢不妙,趕緊另立新君,擁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尊明英宗為太上皇,立朱見深為皇太子。這一年朱見深三歲。朱祁鈺登基後,改元景泰。瓦剌一看,大明朝這是不準備和自己好好聊天了,手中的「萬能鑰匙」失靈了,就尋思著退貨。對於瓦剌的售後要求,景泰帝心裡是拒絕的。開什麼國際玩笑,如果退貨了,龍椅該給誰坐?
  • 歷史上最搞笑的皇帝
    歷史上最搞笑的皇帝,五胡十六國時期南燕有一個人叫王始,他的一生都是離不開搞笑二字,他也成功的把一生活成了喜劇。在幾十個兄弟時就稱王稱帝,開始了慢慢搞笑人生路,這真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沒有權利、沒有背景、沒有勢力每天過過皇帝癮也是很爽。
  • 【揭秘】:中國歷史上最淫亂的十大皇帝!
    看了《原來這才是春秋》這個書,我想,選上春秋時代的衛宣公,應該不存在任何爭議的。衛宣公的淫亂對後世帝王影響甚大,譬如春秋時期的魯惠公就學習衛宣公好榜樣,把兒媳婦充公到了自己的床上。據言,他批閱公文時是在一大床前面擺放一個辦公桌,左右美女相擁,兩隻手放入兩個女人陰埠三角區「取暖」,桌下面則有宮女伺候下體,王完顏亮只需動嘴,坐在兩邊的女人動手批閱文件。  史書記載:海陵王常令教坊番值禁中,每幸婦人,必使樂工奏樂,撤除所有帳幔,吩咐左右大聲說些淫詞浪語。如果幸女不遂,就令元妃用手幫忙。有時,讓嬪妃們裸體列坐,他恣意淫亂,讓大家共觀。
  • 如懿傳中存在感不高的婉嬪,歷史上卻是乾隆後宮最後的贏家
    可是你是否還記得有這樣一個人物,她在後宮中不爭不搶,存在感很低,以至於很多觀眾看完都不記得還有這樣一個人物。她對皇帝一片真心,卻從不到皇帝面前獻媚爭寵,她喜歡靜靜地拿著畫筆,畫上一幅皇帝的畫像。看到這裡,你一定猜出她是誰了吧。沒錯,她就是婉嬪。如懿曾對她說過:「你是一個好人,這宮裡難得的好人」。
  • 《後宮如懿傳》:皇帝取悅后妃的「和諧妙招」,你學會了嗎?
    因為他能在那麼多的妃子中間,任意穿梭,遊刃有餘,許多次的後宮爭鬥,雖然他沒有直接參與,但是之後的情緒安撫,他都做得妥妥帖帖,堪稱皇帝界情商第一的「槓把子」,讓每一個後宮的女人,甘願為他付出,期待得到他的寵愛和關照。我不得不佩服這位皇帝的高情商,雖然柔情,但卻不懦弱,雖然溫和,但不失威儀。
  • 古代皇帝為何都愛自稱「朕」?你把「朕」拆開來念,就明白了
    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貴賤不嫌,則可同號之義也。——蔡邕《獨斷》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開始,皇帝這一稱號正式確立。與之一起誕生的,是皇帝專用自稱「朕」。為什麼秦始皇偏偏從眾多自稱中選擇了「朕」,而不是寡人、孤、等帝王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