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葉」巡洋艦
日本先前「古鷹」級巡洋艦並不滿足其稱霸東亞海域的野心,但礙於《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各國軍艦不得不紛紛打起擦邊球,對自家艦隻做各個方面的瘦身。基於「古鷹」級重巡洋艦的缺陷不足與日本帝國海軍對其有些設備並不完善的遺憾,於1923年下訂「青葉」級重巡洋艦。
該艦標準排水量為8300噸,全長185.17米、全寬15.85米、吃水5.71米、重油1400噸、煤400噸,鍋爐使十座呂號艦本式重油鍋爐和兩座油煤混燒鍋爐,動力以四臺四軸蒸汽渦輪引擎驅動。最大速度可達36節,可搭載乘員643人,最初並沒有裝備火藥式彈射器這樣的飛行設施。水線裝甲帶厚76毫米、彈藥庫裝甲51毫米、主炮塔為25.4毫米。
二、日本NVNC鋼板裝甲
「青葉」級巡洋艦裝甲材質為日本軍艦上慣用的NVNC鋼板,鋼材在1926年開發成功,與一戰時引進的維克斯表面硬化鋼板(VC鋼)相比取消了滲碳、燒結等硬化製程,而著重考量鋼板的整體韌性。其中成分為碳元素為0.48%、鎳佔4%、鉻佔2%形成的高鎳鉻鋼,是酸性平爐製造的優質鋼。用兩塊同樣質量的鋼板,重疊在一起,中間添加滲碳劑,最後進行複雜的淬火作業,使鋼板整體變得強韌,與VC鋼相比,不進行表面硬化的工作,在水平防禦的情況下,韌性作用會使得彈丸入射角改變,從裝甲板上滑開而減少損害。不過這種鋼材製成的裝甲板,單是一塊的製造就要耗時一個月,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相對高昂。
光是裝甲的重量就達1200噸,佔船艦整體重量的12%,水線裝甲帶長79.88米、寬4.12米,呈11度內傾角安裝,設計與「古鷹」級一脈相承,將裝甲版整合入艦體結構,成為船隻結構一部分。在標準排水量的噸級狀態時,裝甲帶會露出水面3.28米;但是在總噸位2/3狀態時,裝甲帶只會露出水面2.21米。理論上,3吋的NVNC鋼可以承受152毫米艦炮在12,000-15,000米的炮擊,不過面對重巡洋艦標準203毫米主炮時基本上防禦趨於沒有,但「青葉」級在二戰中因戰爭環境需求主要以交戰距離極近的夜間混戰及反空襲為主,防禦力弱勢問題未被凸顯;條約級巡洋艦為了滿足噸位要求多少會有被犧牲的部分,日本巡洋艦在技術規格上集中於速度、火力,而防護力基本上多等同可有可無。
「青葉」級的煙道採用38毫米厚的鉻合金裝甲只是一種以鉻為主要成分的合金,屬於高熔點合金,熔點可達1860度,具有優異的抗氧化性能,同時鉻合金的抗海水腐蝕性能和在高硫情況下的工作性能好。至於水下防護結構,因為歷史局限性對於魚雷的防護研究並不透徹,吃採用雙層船殼,內填充燃油或壓艙水當緩衝層,反魚雷隔艙因重量限制而不得不放棄。
三、日軍高射炮的救場之作,十年式12公分高射炮
武器裝備配有三座六門50倍口徑三年式20釐米連裝炮、四門十年式12公分高射炮、六座雙連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24枚八年式二號魚雷、兩挺留式7.7毫米聯裝。其中十年式12公分高射炮,使當時三年式8公分高射炮性能不足,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還未出爐,日軍在高射炮領域處於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下,匆匆救場的一款產物。較之三年式,為使裝彈動線簡化,改為水平滑楔式炮閂,還在新射角增加到75度,高度可讓裝彈手在所有角度均可裝彈。其重量就有2980公斤,槍管長度5.4米,炮彈重量有33.5公斤,有效射程8500米。
四、「青葉」級巡洋艦的動力系統
二戰之前的戰列艦一般有兩種燃料可以選擇,一種是煤炭,還有一種是重油。當時煤炭雖然成本低、易存儲,但性能始終不如重油功率高,如果與敵軍軍艦遭遇,只有被殲滅的份。「青葉」級重巡洋艦的鍋爐主要是重油加熱的艦政本部式重油水管鍋爐,溫度達156度,可提供蒸汽壓力18.3公斤/平方公分,但仍配備兩具油煤混燒的水管鍋爐降低燃料成本;這是日本最後一次從國外採購蒸汽渦輪發動機的作戰軍艦,用以吸取鍋爐所產生的的蒸汽轉換為渦輪轉動之動能的機械。
蒸汽渦輪發動機相較於單級往復式蒸汽機,大幅提高熱效率,更接近熱力學中理想的可逆過程,並能提供更大的功率。渦輪主機的齒輪箱皆配備著一具高壓與一具低壓渦輪,高壓渦輪每分3000轉,可輸出12500匹馬力,低壓渦輪每分2000轉,可輸出13000馬力,兩臺渦輪最後連接變速箱調整輸出驅動螺旋槳,共輸出102000匹馬力。電力供給方面,「青葉」級巡洋艦安裝四臺柴油發電機,兩臺90千瓦、兩臺135千瓦,總裝機容量450千瓦,輸出電力為220伏特。對於電力的需求主要來源於舵機和主炮,比「古鷹」級重巡洋艦使用的蒸汽操舵機組更加先進,改為電力液壓驅動。
五、「青葉」級的改裝與落幕
「青葉」級巡洋艦於1938年10月在佐世保海軍工廠入塢近代化改裝,直至40年才完成改裝。改裝後標準排水量為90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11660噸、寬增加為17.558米,吃水深5.56米,又增加兩座呂號艦本式重油專燒鍋爐,重油2040噸,添設一座火藥式彈射器。火力的升級是這次改造的重中之重,竣工之時在中甲板艙內裝備12門固定一二式舷側水上發射管,以發射九三式魚雷,防空武裝也做出重要的調整部署。在戰後盟軍的資料中顯示,「青葉」級巡洋艦還裝備1座21號電探雷達和兩座22號電探雷達。
「青葉」之名取自於舞鶴軍港的青葉山,作為「古鷹」級的升級版,火力做出強勁改革。但對於吃水問題造成士兵居住條件惡劣,艙內易進水的問題依然沒有改善。太平洋戰爭出去參與索羅門群島戰役,到1942年5月又參加珊瑚海海戰,之後參與中途島戰役,也曾在瓜達卡納爾島重創美軍巡洋艦,可以說參與過日軍在太平洋戰役的大部分戰爭,可以說功勳卓著。不過在吳港遭到美空軍空襲,戰後被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