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一個準確的情報能夠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因而不論在和平時期或是戰爭時期,各國都非常注重且積極的搜集來自各方的重要情報,為本國制定有利的決策。為了搜集情報,基本上各國都有各自的情報機構,例如二戰時期英國情報機構的軍情六處。不過,各國的重要情報都屬於高級機密,不會這麼輕易的洩露出去,因而,很多時候獲取的情報信息並非百分之百的準確,甚至還錯得離譜。
▇英國秘密情報機構的大樓。
二戰時期,美軍的情報機構破解了日軍不少的重要密文,利用這些準確的情報,美軍在數場戰鬥中給予了日軍重創,加快了日軍投降的進程。然而,在獲取情報信息的過程中,美軍也犯過不少的錯誤,其中就包括錯誤的日本海軍軍艦名稱或者虛構出事實上根本不存在的軍艦。
1、"Hiranuma"號
太平洋戰爭拉開序幕不久的1941年12月10日,在菲律賓海域,美軍的一架B-17被日軍擊落,機長科林·凱利犧牲。在美軍的報告中稱,科林駕乘的B-17在擊沉了日軍戰列艦後被擊落,這艘擊沉戰列艦可能是"金剛"、"榛名"以及"Hiranuma"號。
不過,當時菲律賓周邊海域別說是以"Hiranuma"為名的船,日軍的戰列艦中也找不到此艦。與"Hiranuma"讀音相近的"榛名"號當時在馬來半島海域在菲律賓北部的呂宋島海域,只有排水量1.3萬噸的"足柄"與"摩耶"號兩艘重巡洋艦,並沒有戰列艦。
▇舊日本海軍的戰列艦"榛名"號,其日文羅馬拼音為"Huruna"。
這個"Hiranuma"號到底是什麼?這與戰爭初期,美軍在菲律賓遭到日軍猛烈攻擊有關。日本海軍在奇襲珍珠港後不久,又向菲律賓發起了攻擊。當時駐守菲律賓的美國陸軍航空隊出動迎擊。事後,美軍駐菲司令部根據生還乘員的報告,再對照了《簡式海軍年鑑》後給國內發送電報。電告中稱,美軍給予日本軍艦以重創,其中擊沉了"戰列艦"。然而實際上日本海軍只有一艘掃雷艇中彈以及"名取"號因近失彈死傷29人而已。此事在美國造成了一個副作用,媒體的報導中出現了一艘稱為"Hiranuma"號的虛構戰列艦。
最早報導"Hiranuma"號的是一家位於賓夕法尼亞州名為"The Mercury"的報社,該報社在12月12日的新聞之中,以《日本海軍的戰列艦在燃燒》的標題報導了12月10日的戰鬥內容,提到了日本海軍的2.9萬噸級戰列艦"Hiranuma"號遭到美國陸軍機的轟炸燃燒起火。當日,也另有兩家報社對此事進行了同樣的報導。在上述報導中,對於科林上尉隻字未提,也沒有就轟炸機進行自殺攻擊一事進行報導。關於"Hiranuma"的受損情況也只沒有明確說明是擊沉,最多只是停留在艦體燃燒的程度。
此後,此事不斷升級,直到戰爭結束後的一段時間裡,美國媒體在提及這段戰事時,關於"Hiranuma"號的描述均是被重創或被擊沉。
2、"Ryukaku"號航母
1942年5月7日,日美兩軍在南太平洋的巴布亞紐幾內亞海域爆發了一場海戰,即珊瑚海海戰。在美軍的戰鬥報告中,記錄一艘擊沉的日本海軍航母為"Ryukaku"號。
事實上,美國海軍在珊瑚海海戰中將日本海軍的"祥鳳"號航母擊沉,美軍記錄的"Ryukaku"就是"祥鳳"號。導致此誤會的源頭在於此前的4月,美軍情報部門在解讀日本海軍機密文件的時候,發現未知的航母。
這個所謂的未知航母正是"祥鳳"號。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1941年8月與9月,翔鶴級航母"翔鶴"與"瑞鶴"號前後服役,美軍情報部門依此便將未知的新航母判斷為翔鶴級中的一艘,然後命名為"Ryukaku"。
"祥鳳"號的確也是1942年1月服役的日本新航母,不過,並非全新建造,而是將現存的潛水母艦"劍埼"號進行改造投入使用的小型航母。而且在珊瑚海海戰中,日本海軍派出了翔鶴級的兩艘航母與"祥鳳"號,大概美軍就這樣將"祥鳳"號劃歸為翔鶴級航母。
▇舊日本海軍的"祥鳳"號小型航母,其改造"劍埼"號潛水母艦。
珊瑚海海戰中被美軍擊沉的"祥鳳"號是日本海軍第一艘沉沒的航母,同時也是日本海軍主力艦艇中第一艘沉沒的軍艦。因此,對於美國海軍來說,擊沉"正規航母'Ryukaku'號"將極大的鼓舞士氣,故而大肆加以宣傳。
不過,美軍很快就認識到這是一個錯誤,其所擊沉的日軍航母並非"Ryukaku"而是"祥鳳"號,立即進行了改正。
3、舊日本海軍最大的重巡洋艦Chichibu級
在上述的兩艦之前,上世紀30年代後半期,美軍就已為日本海軍虛構出軍艦Chichibu級大型巡洋艦。
1933年4月,德軍的新型軍艦"德意志"號服役。"德意志"號比較特別,既不是戰列艦也不是重巡洋艦,比戰列艦小且速度更快,又比重巡洋艦有更優異的火力。次年,2號艦"舍爾海軍上將"號也建成服役。美國海軍認為,現有的重巡洋艦無法與德意志級抗衡。
同一時期,美國海軍獲取了日本海軍也正在建造比現有重巡洋艦更大更強的新型艦的情報。此新型艦就是"Chichibu級大型巡洋艦"。Chichibu級的排水量為1.5萬噸,裝備6門305毫米炮。美軍為了與此新型艦相抗衡,建了更大型的阿拉斯加級重巡洋艦。
阿拉斯加級計劃建造6艘,實際只有首艦和二號艦"阿拉斯加"和"關島"號於1944年相繼服役。然而,美軍將這兩艘重巡洋艦投入實戰後發現,炮擊力和防禦力無法與戰列艦媲美,與巡洋艦相比,速度和機動性也相對落後,此外,諸多功能的不足也產生了惡劣的影響,一線官兵對該級的評價並不好。二戰結束後,兩艦便早早退役。
▇美國海軍的阿拉斯加級巡洋艦的二號艦"關島"號,可以說是情報誤判的產物。
除了上述例舉的三艦以外,美軍還虛構了一些其他的日本海軍艦艇。到了冷戰期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曾虛構前蘇聯的兵器。掌握準確的情報是一件至難之事,即使是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也做不到完全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