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超甲型巡洋艦,可攜帶3座三聯裝310炮,火力遠超美軍阿拉斯加

2020-12-15 騰訊網

在1936年末倫敦海軍條約的時間到期後,美軍開始研發裝備305毫米口徑艦炮的大型巡洋艦,它在各方面性能遠超以往條約規定的條約巡洋艦,而日本在這方面的設計工作也同樣運作。其中於1941年的「第五次艦艇補充計劃」裡就編列了2艘超甲型巡洋艦,編號「795號」和「796號」,其設計的初衷就是通過更強大的火力和防護對付美軍條約型重巡洋艦,從噸位和設計上與一戰時期的戰列巡洋艦非常類似,與美國的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是同一類型的艦艇。

最初的設計方案

日本將條約時代的重型巡洋艦稱為「甲型巡洋艦」,所謂的超甲型巡洋艦就是戰力超過甲型巡洋艦的意思。既然戰力要超過重巡,那麼日本的超甲型巡洋艦在哪幾個方面超過以往的重巡呢?按照傳統來講都是看機動、火力、防護這三大指標來衡量,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日本所謂的超甲型巡洋艦到底如何。首先在噸位上其標準排水量達到了驚人的3.2萬噸,滿載排水量更是高達3.49萬噸,這個數據和金剛級、扶桑級的噸位是類似的,已經達到了早期戰列艦的噸位。

既然戰鬥力是要超越重巡的存在,那麼火力是重中之重。該級戰艦設計時是採用3座三聯裝50倍徑310毫米艦炮,炮彈的重量達561公斤重,最大射程達33公裡。不過由於該款艦炮並沒有研發出來,所以並沒有這款火炮的詳細數據。該型戰艦的炮塔重量已經和長門級戰列艦上的1000噸雙聯裝410毫米口徑的炮塔重量是接近的,而且炮塔座圈設計的也和長門級戰列艦的類似,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將三聯裝310炮換成雙聯410艦炮。可想而知在火力上310艦炮的火力是遠超條約時代建造的203毫米口徑的重型巡洋艦。如果製造出來甚至可以超越美國阿拉斯加用的MK-8型305艦炮。

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

在防護上主裝甲採用190毫米的厚度,從艦首的1號炮塔一直延伸到艦尾的2號炮塔。這時候日本海軍可能意識到航母艦載機俯衝轟炸的威力,所以在該級艦上設計安裝125毫米厚的水平裝甲以抵禦飛機航彈的威脅,可抵禦美軍453公斤的航彈攻擊。動力系統採用島風級高速驅逐艦的動力裝置,為8座艦本式燃油鍋搭配4座艦本式蒸汽輪機,最大輸出功率達到17萬馬力,最大航速高達33節,最大載油量4545噸,在18節經濟航速時最大航程8000海裡。

島風級驅逐艦,日本跑得最快的驅逐艦

雖然日本的超甲型巡洋艦在最大航程不及美國的阿拉斯加級12000海裡的超遠巡航性能,但在其他方面的屬性都是類似。而且從火炮的口徑來看日本海軍依然是強調在火力上的壓制,而且從留存的一些資料及明斯克造船廠的船型來看,超甲型巡洋艦的外形酷似大和級戰列艦,甚至有人稱之為「小和」。不過和美國對於阿拉斯加級的定位不同,熱衷於「漸減作戰」的日本海軍喜歡將軍艦進行高低搭配使用。例如輕型巡洋艦作為水雷戰隊旗艦指揮驅逐艦進行雷擊作戰,而超甲型巡洋艦就是作為重型巡洋艦的指揮艦來使用的,意在領導重巡在艦隊決戰時對敵方的重巡進行火力壓制,或者是在艦隊決戰時為戰列艦編隊提供火力支援。

上面是超甲型巡洋艦,下面是大和級戰列艦

而且從125毫米的水平裝甲來看,日本海軍也意識到了空中的巨大威脅,所以才超乎尋常的採用125毫米厚的水平裝甲,以增強在作戰時抗打擊能力。不過該級超甲型巡洋艦並沒有能建造出來,在1942年的中途島海戰之後,該型戰艦的建造計劃便取消了。即便沒有取消,日本的戰爭資源在太平洋戰爭中極具消耗,連許多航母都無法完工,這型水面艦艇的面世機會也不大。

相關焦點

  • 大洋上的巨無霸 深度解析: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
    日本海軍先後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重巡洋艦,這些重巡洋艦航速高達30-33節,雖然主炮口徑被限制在203毫米,但是10門主炮配合高射速和改良後的火控系統,具備在20千米距離上有效開火的能力。無論是在破交作戰還是主力艦隊的前衛戰中,重巡洋艦都是一個非常難纏的對手。
  • 用小火炮做偽裝,說是艘輕巡洋艦,實際卻是重巡洋艦的最上級
    可日本海軍卻發現了一個突破口,那就是日本海軍的輕巡洋艦噸位有100450噸,此時還剩下20000噸左右。而日本的17艘輕巡裡大部分都是5500噸級輕巡洋艦,其中還有4艘是非常老舊的輕巡洋艦。日本海軍認為這是條約上的巨大突破口,因為只要把輕巡洋艦淘汰一批,那麼他們就會有更多的噸位可以使用。
  • 就是憑著這份情報,美軍兩艘重巡洋艦被坑成了雞肋,原因為何?
    與"Hiranuma"讀音相近的"榛名"號當時在馬來半島海域在菲律賓北部的呂宋島海域,只有排水量1.3萬噸的"足柄"與"摩耶"號兩艘重巡洋艦,並沒有戰列艦。▇舊日本海軍的戰列艦"榛名"號,其日文羅馬拼音為"Huruna"。這個"Hiranuma"號到底是什麼?這與戰爭初期,美軍在菲律賓遭到日軍猛烈攻擊有關。
  • 約翰斯頓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為英勇 單獨硬剛日本6艘戰列艦
    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失去了其往日的威風,在美軍航母艦隊的打擊之下,日本海軍用來作戰的航母已經失去了幾乎所有的戰鬥能力,剩下還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以大和號為代表的一支戰列艦艦隊。而日本就將這支艦隊單獨組建為慄田艦隊。垂死掙扎的日本海軍將希望寄托在這支艦隊上,希望該艦隊能夠給美國海軍再一次重創。
  • 二戰最強的6吋炮,同樣敢於重巡對炮,被選為大和號戰列艦的副炮
    在二戰諸多的6英寸艦炮當中,日本155艦炮採用了60倍徑的長生管,使得炮彈擁有更長的加速時間,所以炮彈的初速更高,達到920m/s,而且最大射程達到了27.4公裡。按照前面介紹的美國重巡的203艦炮的射程,其實日本155口徑艦炮也同樣擁有和重巡對炮的能力。
  •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送完原子彈後被日本潛艇擊沉
    比如二戰期間曾經派遣其潛艇攜帶戰略物質和相關的技術資料穿越大半個地球,抵達歐洲德國的勢力範圍,讓二戰期間兩個邪惡國家相互勾結。此外,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潛艇還是有一定戰果的,比如在二戰後期,日本的一艘潛艇,擊沉了一艘美軍重型巡洋艦,造成了800多名美軍官兵死亡,被稱為二戰期間德國海軍最大的一次災難。
  • 為何有了戰列艦和巡洋艦之後,還產生了戰列巡洋艦?
    美軍依阿華級戰列艦有139門火炮,一分鐘齊射能頂3個陸炮營的火力。從口徑上來說,戰列艦上的火炮口徑動不動就是300、400毫米,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建造的大和號戰列艦,主炮口徑達到了460毫米。大和號460 毫米炮在2萬米距離上能打穿560 毫米的裝甲鋼,或者8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基於如此強大的火力,戰列艦相當於一支在海洋上自由行動的陸軍部隊。
  • 美國的萬噸輕巡洋艦,為抗衡日本巡洋艦而生的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
    但是在巡洋艦噸位的劃分上則出現了巨大的分歧,這是因為其餘四國對於英國要求的45萬噸巡洋艦噸位十分不滿,所以當時對於巡洋艦的噸位劃分也就不了了之。 當時在巡洋艦方面的唯一的成果是對巡洋艦噸位做了限制,比如說噸位不得超過1000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8英寸。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重艦——「最上」級重巡洋艦
    其中重巡洋艦單艦最高噸位為1萬噸,主炮口徑不得大於203毫米,三國重巡洋艦總噸位分別為18萬噸、14.68萬噸、10.84萬噸,數量分別為18艘、15艘、12艘。日本在建成高雄級後,已擁有古鷹、青葉、妙高、高雄四級共12艘重巡洋艦,重巡洋艦總噸位和數量已達到條約限額。
  • 日本綾波號驅逐艦號稱所羅門的鬼神,單艦襲擊美軍艦隊,擊傷三艘
    凌波號驅逐艦安裝了九〇式三聯裝魚雷發射器,用於發射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魚雷——九三式「長矛」氧氣魚雷。該魚雷性能先進,航速快,航程遠,威力大,命中一發即可重創一艘巡洋艦級別的戰艦。而九三戰雷採用純氧作為氧化劑,燃燒室氣泡少,魚雷航跡很難被發現,難以防範。
  • 微信濃厚的傳奇色彩,蘇聯戰後第一型火炮巡洋艦斯維爾德洛夫級
    上層建築前有兩座雙聯37毫米炮座。艦橋後方是三腳主桅和直立式煙囪,它們和後三腳桅及後部煙囪之間是傳統的救生艇甲板。上層建築的兩側布置有6座雙聯裝100毫米副炮,8座雙聯裝37毫米高炮和兩具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後甲板室上方布置有主炮火控雷達和6座37毫米高炮。艦尾有兩座三聯裝152毫米艦炮,其中3號炮塔的部分基座被包攏在尾甲板室中。艦尾甲板下方是水雷庫和布雷裝置,布雷口設在水線以下。
  • 巡洋艦黑色恰巴耶夫來襲
    《戰艦世界閃擊戰》本周五將進行例行更新,S系VIII級巡洋艦「黑色恰巴耶夫」將領銜多艘強力戰艦和海量活動福利驚喜來襲,助燃五月戰火,掀起海戰熱潮!生不逢時,開啟正名之戰黑色恰巴耶夫是恰巴耶夫級輕型巡洋艦的一號艦,是S系繼基洛夫級巡洋艦後設計建造的新型巡洋艦,兩者的艦體結構相似,但恰巴耶夫搭載了4座三聯裝152毫米主炮塔,火力更為兇猛,裝甲也得到了增強,防護性能有了顯著的提升。
  • 「摩耶」號的無奈:我是最強防空重巡洋艦,你卻為何從海底攻擊我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舊日本海軍的基本作戰方針是"漸減作戰",在與美國海軍的戰列艦決戰之前,首先利用驅逐艦和巡洋艦發動夜戰,儘可能多的削弱美國海軍戰列艦的戰鬥力。在漸減作戰中,重巡洋艦擔任著重要的作用。"摩耶"號的主炮為203毫米炮,雖然也能作為高射炮來使用,由於揚彈機的問題,發射速度只有每分鐘3發,性能談不上有多好。為此,此次大修拆掉了3號主炮塔,換裝2座40倍徑127毫米聯裝高射炮,加上原有的,總共搭載了6座12門高射炮。
  • 德國戰爭海軍的第一級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沙恩霍斯特號採用三臺Brown, Boveri, & Co公司的齒輪傳動蒸汽機,格奈森瑙號則採用3臺日耳曼尼亞齒輪傳動蒸汽機。蒸汽機可提供58個大氣壓的蒸汽壓力,此時溫度達到450攝氏度,發動機的額定功率為160,000匹馬力。
  • 日本「青葉」級巡洋艦,貫穿整個太平洋戰役,火力配置的大升級
    該艦標準排水量為8300噸,全長185.17米、全寬15.85米、吃水5.71米、重油1400噸、煤400噸,鍋爐使十座呂號艦本式重油鍋爐和兩座油煤混燒鍋爐,動力以四臺四軸蒸汽渦輪引擎驅動。最大速度可達36節,可搭載乘員643人,最初並沒有裝備火藥式彈射器這樣的飛行設施。水線裝甲帶厚76毫米、彈藥庫裝甲51毫米、主炮塔為25.4毫米。
  • 二戰蘇聯基洛夫巡洋艦的大刀,海軍假日時,特殊的180口徑艦炮
    前面說到蘇聯海軍68型巡洋艦上長射程的152口徑艦炮,其特點就是長身管大裝藥。但是這並不是蘇聯火炮的製造風格,這種長身管大裝藥的製造風格是法國炮的風格,不過這種製造風格倒是被毛子學去了,這種風格在陸軍的坦克火炮也有體現。
  • 英國戰列巡洋艦第二型主炮:炮彈567公斤,海戰中瘋狂「挨揍」
    ,英國皇家海軍建造建造了無敵級和不倦級兩型,並在戰列艦進入了超無畏艦後,開始建造裝備更大口徑主炮的戰巡,也被不少網友調侃為「動物園」。  英國戰列巡洋艦第二型主炮:13.5英寸主炮,炮彈567公斤  1909年,英國開工了獅級戰列巡洋艦的首艦,雖然這型戰巡的設計中,出現了「要速度還是要裝甲」的爭論
  • 舊日本海軍巡洋艦——包括高雄號、愛宕號、摩耶號等……
    1945年7月31日,停泊在新加坡遭到英國袖珍潛艇攻擊受傷,日本投降時仍未修復。戰爭結束後1946年10月29日,被英國海軍沉於馬六甲海峽。愛宕號,艦名取自位於京都近郊的愛宕山。於吳海軍造船廠建造,1927年4月28日開工,1930年6月16日下水,1932年3月30日完工。1939年4月9日完成大改裝。
  • 這艘妖孽日本戰艦開掛了!7枚炸彈8枚魚雷聯合強颱風才將其摧毀
    但按條約規定,日本的重巡洋艦建造份額早已用盡,因此日本藉口其5艘老舊的輕巡洋艦即將退役,急需新的輕巡洋艦作為替換,因此將建造4艘排水量各為8500噸的最上級輕巡洋艦。 203毫米和155毫米艦炮在標準交戰距離的射擊,最大速度不低於37節,並可以在14節巡航狀態下航行八千海裡,武器方面不但會魚雷,還有5座三聯裝155毫米艦炮,值得注意的是最上級還特別強化了艦體結構並給炮塔區保留了足夠空間使其可以在未來換裝重巡洋艦標準的雙聯裝203毫米艦炮。
  • 名字很霸氣、戰果很一般的戰列艦,太平洋戰場上的日本四大金剛
    也就在這個時候,和日本沒有太多利害衝突的造艦強國英國開始建造「獵戶座」級戰列艦,這是裝配了343mm口徑火炮超無畏級戰列艦,火炮的有效射程增大,主炮炮塔布置在艦體水平縱向中軸線上,排水量達到25000噸,所謂超無畏級是相對於無畏級而言的,日本叫「超弩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