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斯頓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為英勇 單獨硬剛日本6艘戰列艦

2020-12-23 騰訊網

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失去了其往日的威風,在美軍航母艦隊的打擊之下,日本海軍用來作戰的航母已經失去了幾乎所有的戰鬥能力,剩下還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以大和號為代表的一支戰列艦艦隊。而日本就將這支艦隊單獨組建為慄田艦隊。垂死掙扎的日本海軍將希望寄托在這支艦隊上,希望該艦隊能夠給美國海軍再一次重創。

1944年10月份的是,日本海軍大本營為了阻止美國越來越強盛的攻勢,特別是直指菲律賓群島的兵鋒——美日雙方在雷伊泰灣的那次大海戰,讓日本海軍的家底輸個底朝天,——只能指望慄田艦隊來阻止美軍勢在必行的登陸菲律賓作戰行動了。而根據日本方面的策劃,慄田艦隊將直插美軍在雷伊泰灣美國海軍的腹地,不惜一切代價摧毀美軍在那裡的登陸部隊。

為了配合慄田艦隊的作戰,日本方面採用了聲東擊西的疑兵之計,派遣已經失去艦載機以及艦載機飛行員的幾艘航母作為誘餌,將駐紮在這一帶的美軍主力軍艦全部調離該海域。因此當慄田艦隊進入作戰海域的時候,美軍留守的剩下的只有6艘護航航母,3艘驅逐艦和4艘護航驅逐艦。而這些軍艦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反潛以及支援等,在面對以大和號為首的戰列艦這樣的堅船利炮,美國的留守軍艦基本不夠看。

當時抵達交戰海域的慄田艦隊的軍艦包括大和號在內的4艘戰列艦,6艘重型巡洋艦,兩艘輕型巡洋艦以及11艘驅逐艦。其火力相當強大,比如大和號,該艦擁有三座三聯裝45倍406毫米主炮,4座三聯裝127毫米副炮,此外還有24門89式40倍127毫米高炮,以及156門96式60倍口徑25毫米三聯裝高射機炮,2座兩聯裝13.2mm高射機槍,可以說武裝到牙齒了,特別是主炮,406毫米的口徑是到目前為止還有能夠超越的案例。

而附近海域美國其他軍艦,比如駐紮在這一帶的美軍第三艦隊,已經打紅眼的哈爾西帶領這自己的主力作戰艦隊去追殺日本的航母編隊——這四艘航母組成的編隊恰好是日本人的誘餌——美國人上當了。

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正在該海域駐紮的約翰斯頓號驅逐艦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詮釋了何為英勇。在發現敵情之後,這艘排水量僅僅2000餘噸的軍艦,開始了向日本慄田艦隊發起了絕命衝鋒。

很明顯,約翰斯頓號的火力是嚴重無法與日本慄田艦隊相比的。約翰斯頓號是美國海軍弗萊徹級驅逐艦的其中一艘,作為戰時快速暴兵的一款驅逐艦,弗萊徹級驅逐艦在短短兩年時間下水數量就已經超過170艘,而約翰斯頓號自然是其中相當不起眼的一名。不過這次海戰之後,約翰斯頓號將徹底名垂青史。在火力上,約翰斯頓號的主要武器是5門127毫米高平兩用艦炮,這種火力打在日本戰列艦上無疑是撓痒痒。此外,該艦還擁有10管533毫米MK-15魚雷發射管。

約翰斯頓號單艦與日本慄田艦隊整整廝殺了三個多小時,射程不夠就湊近開火,利用自身機動性優勢不斷與日本軍艦周旋,並不斷向日本軍艦發起攻擊。在一輪10發MK-15魚雷的攻擊之後,約翰斯頓號還成功將熊野號巡洋艦擊傷,使其喪失戰鬥能力,並退出戰鬥。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廝殺,約翰斯頓一直處於開火的狀態直到自己徹底沉沒於大海之中。不過約翰斯頓號的英勇作戰,為美軍其他軍艦快速撤離戰場,並組織對慄田艦隊發起反擊爭取到了足夠多的時間。戰後,隨艦殉國的約翰斯頓號艦長埃文斯獲得了美軍「榮譽勳章」,並被後人銘記。同時,約翰斯頓號的英勇作戰也贏得了日本的尊敬,日本官兵試圖射殺因軍艦沉沒而落水的官兵,被日本軍官喝止。

相關焦點

  • 11艘沉沒,二戰日本戰列艦成美軍優先攻擊目標,一打就沉怎麼回事
    縱觀二戰期間各國戰列艦損失情況,日本海軍損失最為慘重,11艘主力戰列艦沉沒,其中被擊沉的就有7艘!這些沉沒戰列艦中,不乏大和、武藏這種排水量超過6萬噸的海上巨無霸。
  • 二戰結束後日本長門號戰列艦挨了兩次原子彈
    20世紀20年代前後,日本逐漸把美國視為未來最大敵人,出於爭奪太平洋的考慮,日本從1915年開始,以英國「無畏」級、「無敵」級為模仿對象,先後通過引進、仿製,連續推出「金剛」、「扶桑」、「伊勢」級戰列艦。
  • 科普帖——密蘇裡號戰列艦
    其細長的艦艏曲線與日本海軍的大和級戰列艦相似,有利提高航速,但影響了適航性。艦長達到270.4米,艦體長寬比8.18:1,水線長寬比7.96:1。首艦衣阿華號在進行高速試航時,曾發現船艉有振動現象,經過水池試驗後,衣阿華級改用了兩種不同螺旋槳,外舷軸螺旋槳直徑5.563米,為4葉槳;內舷為5葉槳,直徑5.182米,以此消除了振動現象。
  • 二戰結束後,日本戰列艦長門號遭受了兩枚原子彈的轟炸
    太平洋假想戰"一號艦"長門號是日本第一艘脫離英國影響而自行設計的戰列艦。20世紀20年代前後,日本逐漸將美國視為未來最大的敵人,出於爭奪太平洋的考慮,日本從1915年開始模仿英國的"無畏"級和"無敵"級,先後引進和模仿了"金剛"、"扶桑"、"伊勢"等戰列艦。
  • 二戰日本真正意義上永不沉沒戰列艦長門號戰列艦
    1936年6月,日本再一次修改國防方針,明確提出對美截擊戰略,即日本帝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地區對美作戰,開戰初期即須消滅美遠東海軍主力,摧毀或者奪取美海軍賴以活動的基地,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就是在這樣的背景秘密建造出來,打算在以後與美國和英國海上決戰中,想就開頭就取得決定性勝利,日本針對美國和英國為假想敵的戰略方針早在1936年就已經確定。
  • 大艦巨炮時代巔峰之作:二戰十大戰列艦(上)
    密蘇裡號是依阿華級戰列艦的第三艘,該艦服役後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為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籤字地點而非常出名。話說生的早不如生的巧,就是說的這位。密蘇裡號戰列艦:誰說老子沒戰績,日本投降靠我滴!巨炮+飛彈的組合使新依阿華級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飛彈戰列艦。1991年1月的海灣戰爭中,密蘇裡號和威斯康星號分別組成戰列艦編隊駐泊波斯灣,兩艘艦共向伊拉克的戰略目標發射了數十枚戰斧巡航飛彈,還用406毫米主炮轟擊了科威特南部的伊軍炮兵陣地。
  • 日本綾波號驅逐艦號稱所羅門的鬼神,單艦襲擊美軍艦隊,擊傷三艘
    但是我們今天不討論這三者之間的恩恩怨怨,我們今天討論的是三艘驅逐艦的戰鬥。這三艘驅逐艦分別叫「所羅門的瘋狗」、「所羅門的鬼神」以及「所羅門的戰神」。在噩夢般的所羅門戰場,她們三個都未能倖存,長眠於鐵底灣的海底,卻因英勇的戰鬥而為後人所傳頌。熟悉碧藍的人或者二次元的朋友看到這裡應該明白這三位是誰了,「瘋狗」——夕立、「鬼神」——綾波以及「美軍瘋狗」——拉菲。
  •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話說軍世】二戰時代的戰列艦最然已經不再是決戰的主力艦,不過作為大炮巨艦的威風尤在,其艦員一般都在2000人左右,而二戰中,損失了絕大多數戰列艦的舊日本海軍,其戰列艦艦長一般都是什麼級別的軍官呢?
  • 日本「長門」級戰列艦的前世今生和悲苦的命運
    日本的「長門"級戰列艦共建造了二艘,首艦命名曰「長門",第二艘命名「陸奧」。這兩艘艦從建成服役,到沉入海底,都沒有建立什麼大的功勳,尤其是第二艘「陸奧「。縱觀「長門"二艦的生滅,真是應了他們共同的級別定名「長門」:怨氣彌天、悲苦莫名。比中國漢代古典名篇《長門賦》裡的怨氣濃重萬倍,也不知日本人為什麼喜歡用這不祥二字命其國名、定其艦名。
  • 為何有了戰列艦和巡洋艦之後,還產生了戰列巡洋艦?
    他們所倚仗的力量,主要就是戰列艦。那時候的戰列艦,是國家力量的象徵。1793年,著名的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中國,所乘坐的最大一艘艦船,就是裝有64門火炮的獅子號戰列艦。為了展示英國海軍的實力,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送給了乾隆皇帝一個裝有110門炮的君主號戰列艦模型——那不但是英國,也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大的戰列艦。當時清朝所有艦船火力之和,都比不上這艘君主號戰列艦。
  • 二戰時期,兩艘巡洋艦能像遊戲那樣,高爆彈硬剛並擊沉戰列艦?
    請注意「硬剛」這個詞,這個詞是面對面在海上排成隊列進行線性炮戰,縱觀世界海戰史上這樣的案例是沒有的。但是巡洋艦「擊沉」戰列艦的案例還是有的,只不過並不是硬剛,而且也不是巡洋艦用炮彈擊沉的,而是戰列艦迫於政治壓力下選擇自沉的,不過這個功勞也可以算在巡洋艦身上。
  • 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1)英倫血統
    來源:溫哥華的魚 戰列艦三國志,終於說到了日本。寫這一系列的初衷就是介紹二戰三支最強海軍中戰績最大的那艘戰列艦。只有四艘金剛型戰列艦為聯合艦隊徵伐四方,疲於奔命。矮子裡頭挑長子,想來想去還是寫「金剛號」 - 這艘二戰中日本最老舊的戰列艦吧。
  • 東方行動:德國「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的覆滅之旅
    德國海軍將組建一支以「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為首的水面艦隊,襲擊盟軍編號為「JW-55B」的護航船隊,這支船隊僅有英國海軍4艘驅逐艦實施護航。按照計劃,德國「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將對付英軍護航軍艦,德國第4驅逐艦支隊則在「沙恩霍斯特」號的掩護下攻擊商船。
  • 戰列艦發展史三:無畏艦時代!
    上一期為大家介紹了幾款前無畏艦,相信大家也都明白了鐵甲艦和前無畏艦的區別,這期就給大家講講無畏艦的一些相關知識。無畏艦雖然已經具備了現代戰列艦的基本特徵但跟後來「衣阿華」級戰列艦這樣的大傢伙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這裡為了便於區分將其劃分為無畏艦和戰列艦兩個模塊來講。
  • 法蘭西的鋼鐵浪漫,蒸汽朋克般的戰艦——「若雷吉貝裡」號戰列艦
    雖然它與其他四艘姊妹艦擁有相同口徑的主炮,但是外形具有明顯差異。這批被戲稱為「樣本艦隊」的戰艦的設計並非十分成功,而且可靠性也不高。五艘同級艦之中以「若雷吉貝裡」號行動最為頻繁。 「若雷吉貝裡」號要比其他姊妹艦短7米,因此主炮位置離艦艏和艦艉極近。船體最寬處僅25米,船舷自靠近水線處開始內傾的結構意味著正層甲板露出的面積極少。
  • 日本海軍製造的無用大玩具,誕生就落後於時代的大和級戰列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戰已經告別了大艦巨炮時代,轉而進入了航空為王的時代。海戰的勝負不再拘泥於海面,天空成為了主戰場,真正意義上的死從天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各國還是投資興建了戰列艦,畢竟當時航空母艦還沒有實際的海戰戰果,所以戰列艦還是得接著造。
  • 二戰後航母稱霸海洋,衣阿華級戰列艦最終淪為博物館!
    在這一條約期限內美國只建造了3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這一時期全球海上力量相對平衡且幾乎沒有戰事,因此也被稱為「海軍假日」。1936年之後由於日本和德國積極備戰,美國於是也建造了2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4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和4艘「衣阿華」級戰列艦,這3型10艘戰列艦就成為了美國二戰時期對地打擊和艦隊防空的主力艦艇。
  • 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
    「納爾遜勳爵」級戰列艦是前無畏時代最後一級巨艦,和它的名字一樣,充滿了傳奇,夾雜著爭議更讓英國人懷念和尊敬。雖然這級戰列艦一開始建造就有落伍之嫌,但在它的服役過程中也為英國海軍做出不小的貢獻。1811年3月13日,在利薩海戰中,英國皇家海軍的霍斯特上校率領的4艘戰艦的艦隊被數量兩倍於己的法國艦隊包圍,危急關頭,霍斯特在旗艦上打出旗語「記住納爾遜」,英國海軍官兵立刻士氣大振,一鼓作氣打垮了法國艦隊;1905年,已經是特拉法爾加海戰後的100年,在英國留學並且非常崇拜納爾遜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命令他的旗艦三笠號戰列艦升起當年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曾經升起的Z字旗,指揮日本海軍在對馬海峽打敗實力比自己高出一籌的俄國太平洋第二艦隊
  • 二戰日本戰列艦堪比航母,放到現在也沒幾個國家能造,包括韓國
    戰列艦從1890年復興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之前一直是各主要海權國家的主力艦。二戰結束後它的戰略地位逐漸被航空母艦和核潛艇等所取代。第一艘戰列艦出現於17世紀,英國海軍對所有艦船進行了分類,根據大小、火炮數、排水量、船員等分成了四類,這四類都可以稱之為戰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