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失去了其往日的威風,在美軍航母艦隊的打擊之下,日本海軍用來作戰的航母已經失去了幾乎所有的戰鬥能力,剩下還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以大和號為代表的一支戰列艦艦隊。而日本就將這支艦隊單獨組建為慄田艦隊。垂死掙扎的日本海軍將希望寄托在這支艦隊上,希望該艦隊能夠給美國海軍再一次重創。
1944年10月份的是,日本海軍大本營為了阻止美國越來越強盛的攻勢,特別是直指菲律賓群島的兵鋒——美日雙方在雷伊泰灣的那次大海戰,讓日本海軍的家底輸個底朝天,——只能指望慄田艦隊來阻止美軍勢在必行的登陸菲律賓作戰行動了。而根據日本方面的策劃,慄田艦隊將直插美軍在雷伊泰灣美國海軍的腹地,不惜一切代價摧毀美軍在那裡的登陸部隊。
為了配合慄田艦隊的作戰,日本方面採用了聲東擊西的疑兵之計,派遣已經失去艦載機以及艦載機飛行員的幾艘航母作為誘餌,將駐紮在這一帶的美軍主力軍艦全部調離該海域。因此當慄田艦隊進入作戰海域的時候,美軍留守的剩下的只有6艘護航航母,3艘驅逐艦和4艘護航驅逐艦。而這些軍艦的主要任務是負責反潛以及支援等,在面對以大和號為首的戰列艦這樣的堅船利炮,美國的留守軍艦基本不夠看。
當時抵達交戰海域的慄田艦隊的軍艦包括大和號在內的4艘戰列艦,6艘重型巡洋艦,兩艘輕型巡洋艦以及11艘驅逐艦。其火力相當強大,比如大和號,該艦擁有三座三聯裝45倍406毫米主炮,4座三聯裝127毫米副炮,此外還有24門89式40倍127毫米高炮,以及156門96式60倍口徑25毫米三聯裝高射機炮,2座兩聯裝13.2mm高射機槍,可以說武裝到牙齒了,特別是主炮,406毫米的口徑是到目前為止還有能夠超越的案例。
而附近海域美國其他軍艦,比如駐紮在這一帶的美軍第三艦隊,已經打紅眼的哈爾西帶領這自己的主力作戰艦隊去追殺日本的航母編隊——這四艘航母組成的編隊恰好是日本人的誘餌——美國人上當了。
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正在該海域駐紮的約翰斯頓號驅逐艦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詮釋了何為英勇。在發現敵情之後,這艘排水量僅僅2000餘噸的軍艦,開始了向日本慄田艦隊發起了絕命衝鋒。
很明顯,約翰斯頓號的火力是嚴重無法與日本慄田艦隊相比的。約翰斯頓號是美國海軍弗萊徹級驅逐艦的其中一艘,作為戰時快速暴兵的一款驅逐艦,弗萊徹級驅逐艦在短短兩年時間下水數量就已經超過170艘,而約翰斯頓號自然是其中相當不起眼的一名。不過這次海戰之後,約翰斯頓號將徹底名垂青史。在火力上,約翰斯頓號的主要武器是5門127毫米高平兩用艦炮,這種火力打在日本戰列艦上無疑是撓痒痒。此外,該艦還擁有10管533毫米MK-15魚雷發射管。
約翰斯頓號單艦與日本慄田艦隊整整廝殺了三個多小時,射程不夠就湊近開火,利用自身機動性優勢不斷與日本軍艦周旋,並不斷向日本軍艦發起攻擊。在一輪10發MK-15魚雷的攻擊之後,約翰斯頓號還成功將熊野號巡洋艦擊傷,使其喪失戰鬥能力,並退出戰鬥。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廝殺,約翰斯頓一直處於開火的狀態直到自己徹底沉沒於大海之中。不過約翰斯頓號的英勇作戰,為美軍其他軍艦快速撤離戰場,並組織對慄田艦隊發起反擊爭取到了足夠多的時間。戰後,隨艦殉國的約翰斯頓號艦長埃文斯獲得了美軍「榮譽勳章」,並被後人銘記。同時,約翰斯頓號的英勇作戰也贏得了日本的尊敬,日本官兵試圖射殺因軍艦沉沒而落水的官兵,被日本軍官喝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