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談數學的「無用之用」

2020-12-07 大眾網

  羊城晚報訊 記者蔣雋、實習生高焓、通訊員李芸報導:11月30日,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來到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與中學生暢談「數學之美」,交流數學和基礎科學在應用科學中的重要性。這是丘成桐第三次到華附為學子們開講。

  面對同學們,丘成桐以他與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所長的故事開場。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所長告訴丘成桐:「我們這裡研究的是無用之學,這些無用之學在未來會成為社會的盤石、國家的棟梁」。丘成桐指出,數學和基礎科學是許多應用學科的基礎。以計算機硬體設計為例,通過利用費曼算法做「大數字因子分解」的辦法,有望提高硬體的速度和儲存的能力,為此各國關於量子計算器的研發工作紛紛展開,其重要程度相當於二戰前的「曼哈頓計劃」一樣,關係著國家的安全。

  近年來人工智慧從一種理念變成一種可應用的技術,得到蓬勃發展。而其中數學理論的局限,成為這一領域研究的瓶頸。丘成桐表示,想要人工智慧技術在國際領先,基礎理論的突破不可或缺。

  丘成桐還與同學們分享了數學基礎學科的20多種應用,如數學生命科學、控制理論、信息與通信科學等,「作為青少年,要看到數學學科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指向的無限可能。」

  華師附中的同學們也抓住這個與數學大師面對面交流機會,熱烈發問。有同學問前沿數學未來的方向在哪兒?丘成桐表示,前沿數學與許多學科融合在一起,如天體物理、高等物理、大數據、經濟學等。數學家都希望從數學的學科體系中能夠發展出一種理論,能夠從數學觀點與其他學科達成交流和融合,以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這種融合的思想是未來數學的一種走向。

  丘成桐現任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全面負責數學科學中心和數學系的學科規劃、人才引進以及海外招聘等重要工作。他對微分幾何學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1982年,丘成桐成為第一位獲菲爾茲獎的華人。

相關焦點

  • 馬雲再談數學的重要性:數學是無用之用,學的是不同之同
    7 月 2 日,第二屆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宣布經過兩輪預賽、一輪決賽的角逐,來自中、美、法、德、英、俄、新加坡、喬治亞等 8 個國家的 73 位選手成為最終獲獎者。此前,馬雲曾指出 " 數學之用是無用之用,才最有價值 "。
  • 馬雲:數學的用處是無用之用數學學的是不同之同
    「所以各位同學,人生無時無刻地在提醒我們,數學非常重要,數學很重要,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刻地都離不開數學。」馬雲稱,數學的用處是無用之用,數學學的是不同之同。數學跟哲學一樣,是所有科學的基礎,是推動整個社會進步的基礎。與此同時,馬雲還指出,數學好的同學都很聰明,但聰明不等於智慧。
  • 工作後用不到這麼多數學知識,為什麼還要學?上中校長:無用之用可能...
    「大多數人工作後不需要和數學打交道,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時間學數學?考試為什麼還要那麼難?」面對這一常見的「靈魂拷問」,在雙休日舉行的2020非常數學夏日盛典暨第四屆華東師範大學非常數學夏令營名家論壇上,華東師大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長丁鋼教授、上海中學校長馮志剛、南京師大附中校長葛軍金句迭出,暢談數學與教育的關係,收到了許多學生和家長的關注。
  • 讀書的無用之用|老戚外傳
    自己讀書不管別人鳥事,別人讀書也不管自己鳥事,但戚相元還是覺得讀書有用!讀書的有用分兩種:一種是實用只用,另一種是無用之用。為了做一個設計師,讀了很多設計類的書,並且邊讀邊實踐,書讀完了,自己設計的能力也提高了,籍此可以找一份工作養家餬口。就這種讀書來說,是有用的,這種用稱為實用。
  • 喝茶是無用的,無用之用,才是大用
    埏埴(shān zhí)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yǒu)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道德經》喝茶是無用的,無用便是大用。豐子愷在《繪畫之用》中:在展覽會中,如果有人問我:「繪畫到底有什麼用?」我準擬答覆他說:「繪畫是無用的。」 「無用的東西!畫家何苦畫?展覽會何苦開?」 「純正的繪畫一定是無用的,有用的不是純正的繪畫。無用便是大用。容我告訴你這個道理。」
  • 有用之書必不可少 無用之書計之久長
    其實,不論是讀有用之書,還是讀無用之書,都不是完整意義上的讀書。我們既需要有用之書的幫助,來增長技能,也需要無用之書的提點,來開闊眼界。因此,有用之書必不可少、無用之書計之久長。有用之書必不可少這裡說的有用之書——是指那些可以直接傳授知識的書,也被稱之為工具書,既可以從頭到尾成體系的進行學習,也可以查漏補缺進行選擇性閱讀,或者在需要的時候進行跳讀。
  • 哲學無用,無用之大用
    哲學沒有用,大家都在談房子車子孩子,你卻談斯多葛第歐根尼和盧梭?那你就要被笑掉大牙了,敬你是一位「知識分子」,知識分子不打人,敬而遠之。 《莊子》有一篇故事,講莊子和弟子去山裡看到一棵巨大的大樹,問伐木者:「這麼好的木材,怎麼一直沒有人來砍,能長這麼大啊?」
  • 哲學的「無用之用」是如何推動社會進步的?
    幸運的是,在霍布斯的年代裡哲學還包含了很多科學研究的主題,霍布斯除了《利維坦》之外對數學與光學也有深刻研究。這裡我們必須要明確一點:科學與技術是兩碼事。在中國古代很有技術傳統,但缺乏科學傳統,從而更加缺乏哲學傳統。
  • 北洋數學講堂丨田剛院士暢談歐拉公式與計數幾何
    「什麼是正多面體?」從一個簡單的問題出發,田剛教授開始了他的報告。田剛介紹了用歐拉公式V(頂點)-E(邊)+F(面)=2來證明只有五個正多面體的過程,以及笛卡爾、萊布尼茲、歐拉、柯西等數學家們在歐拉公式證明過程中做出的貢獻,從而最終證明了歐幾裡得的定理。
  • 莊子: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世界上本來就有許多無用的東西,無用之用是透明的,看不見的。 正如莊子所說:人皆知有用之用, 而莫知無用之用也,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但最為幸運的是,是他們從無用中看到了有用。有時,無用和有用甚至是一回事 以20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而言--日本科學家下村修、美國科學家馬丁·沙爾菲和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因在發現和研究綠色螢光蛋白方面做出貢獻而獲獎。
  • 一日一讀《莊子》:無用之用
    用來作舟船,則沉於水;用來做棺材,則很快腐爛;用來作器具,則容易毀壞;用來做門窗,則脂液不幹;用來做柱子,則易受蟲蝕,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壽。」莊子於是感嘆:「樹木無用,不求有為而免遭砍伐;白額之牛、亢曼之豬、痔瘡之人,巫師認為這些東西是不祥之物,所以祭河神才不會把它們投進河裡;殘廢的人,避免了被徵召入伍,所以能頤養天年。
  • 如何理解莊子的「無用之用」?
    在人間世篇中,莊子敘述戰國時期的國君的殘暴和專橫,也在此篇發明他的「無用之用」的哲學,此哲學的確可以表達當時的知識分子之無奈與無助。讀過此篇後,假如我們將此篇分為三部分,則更容易了解此篇的宗旨。但是不能作為屋棟梁木,不能作為棺材,葉子可使人嘴潰爛,它的味道使人三天不醒,是一顆完全無用的大樹,所以才長得如此高大。同樣的道理,古時祭神的物品不能用白額頭的牛,不能用翻鼻的豬、或有瘡痣的人,古人以為這些都是不祥之物,故不用以祭祀河神。但是古人那會知道這些所謂的不祥之物,而神人卻以為是大祥的物品。
  • 《莊子》解讀——無用之用為大用
    《莊子》解讀——「無用之用為大用」《莊子》是道家學派的重要典籍之一!是繼承發展了老子《道德經》「道法自然」的理學思想!這本書不但有非常高的思想價值,且從文學角度上也有很高的鑑賞價值!很多典故都是膾炙人口!
  •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做一個最「無用」的人
    道德經裡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意思是有形的東西起著方便的作用,無形的東西真正發揮作用。真的是這樣嗎?幾乎人類所有言行,都是有著某種目的性的,或者說是有利益屬性的。「無利不起早」,也可以看出人的行為的確是帶著目的性的。
  • 哲學之所謂無用之用
    哲學,好像沒有什麼用,其實它對人生,對做事,都是非常有用的。這種用不同於具體科學知識或專門技能,這就是所謂無用之用。各種專業知識,例如,學經濟,學法律,學這個專業,學那個專業,都是學一種專業知識。專業知識的特點是專,是專用; 一專一用; 而哲學不是專用,不是只用於某一部門,而是普遍適用,因為它不是單純知識,而是智慧。智慧不應有邊界,有點像孔子說的「君子不器」。器皿,大多是專用,一器一用。廚房裡,鍋有鍋的用途,碗有碗的用途,筷子有筷子的用途。各有其用。而哲學與專業知識的區別,就是「器」與 「非器」。知識是專業專用,超出它的範圍就無用。
  • 「無用之用」:《安家》中傻白甜朱閃閃的職場生存之道
    用來作舟船,則沉於水;用來作棺材,則很快腐爛……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壽。」聽了此話,莊子對弟子說:「此樹因不材而得以終其天年,豈不是無用之用,無為而於己有為?」弟子恍然大悟,點頭不已。
  • 莊子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意思就是說山上的樹木,砍下來去做了斧柄,於是斧頭又用來砍樹,說白了,就是自己砍自己。油膏可以點火,火反過來又可以燒油膏,這其實就是自己燒自己,故「自焚也」。這種有用的結果,就是傷害了自己。
  • 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鍾無用之情,終成無用之人
    世間人要做許多無用之事,比如琴棋書,愛與等待,高曉松如是說。是啊,一個人要做太多無用的事情。唯有機器人不會做無用功,它們永遠一絲不苟,永遠不會花費多餘的時間做無用之事。所以有的家長只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機器人。
  • 靜坐丨無用之用 方為大用
    靜坐丨無用之用莊子《逍遙遊》中,有這樣一則凍瘡藥的故事流傳很廣。說宋國一個村子裡,冬天大家洗衣服的時候塗抹一種藥,這樣手不會有凍瘡。後來有一個精明的商人得知這一消息,出錢買下了這個秘方。他拿著這個「專利」來到南方的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