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隊我認識一個資格比較老的已經退役的舉重運動員。身高一米七八,體重一百一十公斤。這只是退役後肌肉量下降後的體重,當年比賽的時候,他的體重有一百一十五左右。我和他退役後相識,做過體測,他的骨骼肌含量九十八公斤,聽說當年比賽的時候肌肉含量還要比這更高些。
作為一個將近一米八,有純肌肉九十二公斤,在被厚脂肪包裹的一個巨漢,你說他的維度小?我四十四臂圍的手臂也就比他的胳膊一般粗點。而且,你是沒有見過他的腿和腰腹,那才是真正的怪物。四百斤的槓鈴深蹲蹲到最底下,膝蓋還要彈兩下。
三百多斤做肩後推舉。而這樣的他的職業生涯也就止步於陝西省,可以想像站在奧運賽場上的都是是怎樣的怪物。說這麼多就是想給你說,舉重運動員擁有和頂級健美運動員相媲美的體型,但並不會把每塊肌肉練得特別大,特別的漂亮,兩者的用途不同。更何況是和健身房的一群渣渣比,他們在健身房練,其他人除了張大嘴圍觀外,不會有任何其他的動作。
你的這個對比根本就是拿螞蟻和大象做比較,什麼時候等你真正見過參加過比賽的「國家健將級舉重運動員」,你才會發現,那個體型和力量,專業運動員就是專業運動員。
說到肌肉質量不同,這其實是謬論,人類都是碳基生命,人體的構成都是一個物質,就算運動類型不同,也不會變態。肌肉質量怎麼會有區別?難道說有的肌肉質量差,有的肌肉質量好?肌肉其實是白肌和紅肌構成的,一個耐力肌,一個力量肌,訓練方法的不同會使兩種肌肉含量不同。長跑運動員白肌多,舉重運動員紅肌多。這不是肌肉質量的優劣,而是我運動模式和我需要什麼類型運動表現的差別。
人體力量大致取決於兩個方面,神經募集肌纖維的能力和肌纖維的橫截面積,再加上動作技巧這三個方面整體上解釋了健美和舉重力量水平的不同。由於訓練目的和比賽規則不同,舉重和健美訓練方式上有著本質不同,舉重由於有重量級別的限制,更注重於神經募集能力和運動技巧上的訓練,而健美運動更傾向於肌肉橫截面積和肌漿質。由於人體有強壯係數的限制,無法無限的增長肌肉,最終的結果表現出兩種運動在某個動作上的力量差異。
這個問題就好像博爾特天天訓練為什麼遊泳比不過孫楊,李娜世界冠軍為啥羽毛球打不過林丹,這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運動,健美訓練的目的就是要突出肌肉的視覺效果,通過肌肉緯度實現,啞鈴槓鈴只是他訓練肌肉的工具。舉重運動員訓練的目的就是指定動作舉起更大的重量,兩者雖然在部分訓練上使用了同樣的方法,但訓練目標是有根本差異的,不能說都是跑步,博爾特為啥和基普喬格差別那麼大。
緯度不緯度的得看重量,你拿160斤的健美運動員和65公斤級的舉重運動員比,體重就差30斤,這麼比沒什麼意義。至少訓練方式是不同的,健身練的是某處肌肉或肌群的單獨發力,比如我練二頭肌,身體要保持穩定,不能晃動,就是不能藉助身體其它的肌肉彎舉啞鈴,只靠二頭肌單獨完成。舉重槓鈴的重量過大,講究的就是全身肌肉的協調發力,調動全身力量舉起槓鈴。健身的肌肉好看但沒有舉重運動員的肌肉實用。
能入選國家隊的,除了男足,其它國家隊隊員都是萬裡挑一的超人。特別是舉重,運動員的關節和肌肉要求極高,而且舉重的技術要求也非常非常高。健美只是單純的刺激增大肌肉的維度和線條,達不到舉重的技術要求。世界大力士也沒有舉重運動員舉起的重量大。舉重的技術很重要。
舉重的技術需要強大的神經去完美控制肌肉和關節去舉起大重量。這種神經需要長年累月的訓練,神經才會達到完美控制肌肉去舉起大重量。健美運動員的神經不是用來控制肌肉和關節去舉重的,而是控制肌肉更充分的收縮,讓肌肉得到充分的刺激,然後讓肌肉增大增粗。除去控制肌肉的神經,舉重運動員的肌肉與健美運動員的肌肉,肌纖維,肌肉細胞沒有多大差別。只是控制肌肉的神經差別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