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云「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千年前就道出老年人視覺昏花的普遍現象,每個人都會老去,眼睛也會老,視力漸漸衰退。七彩陽光照亮明麗的世界,一切本是清清楚楚,如果絢爛景色褪為黯然灰色,或遠近均糊,或斷續扭曲,或陰影遮擋,十有八九不是外界幻變,也不是自然「人老珠黃」,而是眼睛蒙翳抱恙。任何疾患都要早防、早診、早治,特別是老年人,更需要自己隨時警惕悄悄侵襲的眼病。如果眼疾有「紅綠燈」,什麼樣的顏色可用來提醒老年眼病患者呢?
首當其衝是「白」色,最廣為人知的老年眼病當屬白內障,是全球致盲第一位的眼病。每個人都會罹患白內障,因為人人都無法掙脫衰老的輪盤,即使五六十歲時還在慶幸眼明心亮,到七八十歲,眼睛的「鏡頭」晶狀體就不可能一點混濁也沒有。令人寬慰的是,白內障是可復明的盲,手術安全可靠,植入人工晶體可使眼睛煥然如初。白內障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是人類外科史上最成功的手術之一,千千萬萬人在術後重獲光明。特別提醒,手術可治癒白內障,而眼藥水不能,當前真沒有任何一種眼藥水可治療年齡相關性白內障。
更須警惕的是三原色中的「青」色,青光眼,我國古代又稱「綠內障」,發作時角膜水腫,可有「虹視」「發綠」等。青光眼英文名為glaucoma ,詞源也與「青藍」有關,因「glaukos」源於希臘語,也有「淡藍」之意味。青光眼由於其致盲的不可逆特性,比白內障的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眼睛內的壓力即眼壓,就像血壓一樣有正常值,眼壓異常升高,壓迫視神經,會嚴重影響視力。急性青光眼發作時眼痛伴視力下降、頭痛、噁心……測眼壓就可立刻鑑別;而慢性青光眼,號稱視力「小偷」,一些患者不知不覺中被偷走光明。篩防青光眼,最最要緊的是測量眼壓,檢查眼結構,眼底照相與隨訪……老年人只要每年定期讓眼科醫生「瞅」一下眼睛,光就不會被輕易偷去!
那麼「黃」色提醒什麼呢?是要注意黃斑和視網膜疾病。過去說到眼病是「一清(青光眼)二白(白內障)」,當下老齡化社會,則有必要認識黃斑病,因越來越多老年人受到黃斑前膜等眼底病困擾。曾不止幾位老人在門診時對我說「上次檢查出「黃斑」,醫生請幫我把黃斑去掉可以嗎?」。黃斑是眼睛的真正亮點,是視錐細胞最密集、視力最敏銳的地方,是最不能捨去的!若看直線直杆變彎、眼前有固定黑影,推薦趕緊用Amsler表自檢。那張小小的簡明方格表是檢測「神器」,由瑞士眼科學家馬克·阿姆斯勒發明,一直深受歡迎。黃斑膜和裂孔等可致視物變形和視力丟失,可由視網膜專科醫生判別是否需要手術,患者要配合醫生不要過於焦慮。
如其來的驟降黑暗,常與「紅」色也就是血管性疾病有關,最常見眼底缺血或出血。通常老年人易患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全身病,這些疾病增加視力喪失的風險,視網膜動脈堵塞所致視力下降最為急劇。有老年人早上一覺醒來,發覺一隻眼一團黑,一點點光也沒有,原來,是眼「中風」。靜脈阻塞引起的視力下降沒那麼嚴重,但也是「中風」。不論動脈阻塞還是靜脈阻塞,不要忘記內科會診,要保腦護心,避免更大的腦中風的風險。
認清老年眼病白(內障)與黑,紅與黃(斑),以及「青」出於藍的青光眼,是為更好地防治。散亂空中千片雪,蒙籠物上一重紗,並非老年期的所有視力減退都是自然進程,均有必要細緻診察。老年人體檢不要漏眼底檢查,透過眼睛這扇窗,可觀察很多病症,包括糖尿病眼底病變、高度近視眼底病變等,要爭取在早期,就把黑暗拒之千裡之外。
白內障「針撥術」的現代傳奇,是唐由之教授70年代為毛主席行白內障針撥術,令人敬仰萬分。中醫之光唐教授是國醫大師,創立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記得四年前我曾去眼科醫院交流,是講近視雷射,中醫眼科也積極開展新技術,尹主任全飛做得很好。我特別去看了唐教授的事跡介紹,因為我由衷尊崇中醫,以及舉世無雙的金針。
金針已入鞘,現代白內障手術,用的是無形超聲刀和雷射刀。中國眼科專家的白內障雷射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其技術越來越精湛,臨床研究也超越國外同行。隨著人工晶體不斷更新,光學效應越來越出色,三焦點晶體等使遠、中、近視力得到兼顧,使患者更自由地用眼。老年眼病之首的白內障,在飛秒雷射和超聲乳化輔助下,其手術目標已從看得見,到看得清,到看得更為舒適,不消幾分鐘即祛除障翳,光明真切在眼前。
在浙江醫師年會「海峽眼科論壇」,我看到一位百歲老人獻出二千萬用於白內障患者復明,我不禁眼睛溼潤。敬業的眼科醫生們,精益於每一個患者的診治,百歲老人的心願,在一聲聲叮囑中達成。我曾到上海廣播電臺「活到100歲」節目做科普,走出演播樓時,我想,小時候會問「長大了最想做什麼?」,但很少有誰問,若活到100歲,100歲時最想做什麼?人生苦短,惟光與愛是永恆!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發起「視覺2020,享有看得見的權利」行動, 2019半年已過,2020年已不遙遠,讓所有人有愛有笑,願更多人與光明相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