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魔都生活壓力大,能夠解決這個煩惱的,就只有我們大上海的美食了;吃飽了,就有力量去對抗壓力。小編盤點了一些比較符合個人胃口的美食,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呢?
進京乳腐是上海小吃菜譜之一,以火腿為製作主料。「進京乳腐」是上海的特產之一,歷史悠久,極富盛名,是乳腐中的佳品,是全國著名的優質乳腐之一。
葉榭軟糕始於明萬曆元年(1573)年,創始人施隆茂。它是上海地區著名漢族名吃,位於松江東南面的葉榭鎮,自古就是魚米之鄉。
那裡緊靠黃浦江,水運發達,商貿繁榮。具有松、軟、甜、香、肥五大特點。吃起來鬆軟香甜而不膩,加薄荷更是夏日飲食佳品。
金澤狀元糕產自中國上海青浦。金澤狀元糕為青浦著名漢族糕類特產之一。
1861-1879年(清同治年間),糕以狀元命名有兩種說法:一以狀元糕為饋贈佳品,科舉時考生都帶糕應試,取吉利之意;
一說江南地方農曆正月十五舊稱上元節,有賽花燈之舉,人們以火炙糕作夜宵,稱「上元糕」。
高橋鬆餅,上海高橋鎮四大名點(鬆餅,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
用精白粉、熟豬油、綿白糖、赤豆、桂花為原料,經配料、調製發麵、擦酥、包酥、開酥、插皮子、包餡成型、烘烤、冷卻、檢驗、裝盒等工序;
精細加工而成,油而不膩,甜而爽口,香氣濃鬱,皮酥餡糯,細軟可口,餘味無窮。
高橋鬆餅起源於1900年光緒年間,歷史悠久,加工工藝考究,深受各地消費者的喜愛。
南翔小籠包,又叫南翔小籠饅頭,是上海嘉定區南翔鎮的漢族傳統名小吃。已有100多年歷史。因其形態小巧,皮薄呈半透明狀,以特製的小竹籠蒸熟,故稱「小籠包」。
該品素以皮薄、餡多、滷重、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喜愛的風味小吃之一。
小紹興雞粥是上海地區漢族傳統小吃,由三黃雞、上白粳米輔以各種佐料製成。本粥雞肉白嫩滑韌鮮美,粥中帶綠,顏色鮮亮,營養豐富,是一道滋補佳品。
排骨年糕是上海地區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漢族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是將麵粉、菱粉、五香粉、雞蛋放在一起攪成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氽熟的一道美食。
其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
排骨年糕的兩大主料——排骨和年糕都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具有滋陰潤燥、益精補血的功效。
生煎饅頭,是上海,蘇州等地有名的漢族傳統小吃之一,屬於上海特產。起源於1920年代的上海。
生煎饅頭原為茶樓、老虎灶(開水店)兼營品種。餡心以鮮豬肉加皮凍為主。20世紀30年代後,上海飲食業有了生煎饅頭的專業店,餡心花色也增加了雞肉、蝦仁等多種品種。
油豆腐線粉湯是上海地區漢族傳統小吃。幹點配溼點,這是平常上海人習慣的飲食方法。而溼點中油豆腐線粉湯則是保留節目。
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膩的點心,則是絕配。而且看它的燒制過程也是一個享受:鍋內湯汁翻滾,煮著鐵絲網勺裡的線粉,聞一聞,香氣四溢。
蔥油拌麵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屬於上海菜。作為江南地區的一個特產,是將煮熟的麵條放上蔥油一起伴著吃。
開洋蔥油拌麵,以熬香的蔥油加上燒透的開洋,和麵條一起拌著來吃。地道的開洋蔥油拌麵,麵條有韌勁又滑爽,開洋鮮美,蔥油也很香。麵筋鬥,味獨特。
(圖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