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永璂:乾隆皇帝唯一倖存的嫡子,為何最後沒有繼承皇位?

2020-12-22 騰訊網

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總共生育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其中只有十二阿哥 永璂長大成年,因為是皇后所生,日後很有可能被立為太子、繼承皇位,所以永璂在宮裡的地位很高,妃嬪們對他也是寵愛有加。

在《還珠格格》這部劇中,那拉皇后為了兒子的太子之位,用盡各種手段打壓受寵的五阿哥,事情敗露後乾隆大怒,下旨要把永璂交給令妃撫養,那麼歷史上的他,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因為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所生的兩個嫡子都已經夭折,永璂又是那拉皇后生育的、唯一一位成年的皇子,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乾隆對他很是看重和寵愛,直到永璂十三歲那年。

乾隆在第四次南巡途中,突然派額駙富隆安將隨駕的那拉皇后,由水路提前送回紫禁城,南巡迴來後就立刻下旨收回了皇后手中所有的冊寶,只留下兩名宮女在身邊侍奉,這在後宮中是位份最低的答應才會有的待遇,那拉皇后就這樣被打入冷宮、不廢而廢,一年多之後就病逝了。

對於剛剛成年的永璂來說,發生這樣的變故對他打擊太大,額娘去世後他在宮裡也就徹底沒有了依靠,待遇也是大不如前,他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了人生中的最後十年。

乾隆四十一年,24歲的永璂在家中病逝,或許因為他是廢后之子的緣故,乾隆並沒有給他任何封號,直到嘉慶即位後才追封他為多羅貝勒。

相關焦點

  • 乾隆唯一的嫡子僅剩永璂,為何乾隆沒立他為儲,甚至終生不封爵?
    清朝時期,漢人是非常看重嫡庶制度的,但是滿人並沒有十分在乎這一制度,12個皇帝有11個都是庶出,只有道光是嫡長子,但其實在清朝有一位皇帝非常希望能夠把自己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嫡子,那就是人人皆知的清高宗乾隆,人人也都知道,乾隆非常寵愛她的富察皇后,即孝賢純皇后,所以在立儲這件事情上,首要人選就是富察皇后的兒子
  • 他是乾隆嫡子,為何沒能繼承皇位,25歲便悽涼去世
    身為皇子,就必須要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將來會不會繼承皇位。一般來說,皇帝都不可能只有一個兒子,這時往往會造成兄弟相殘,為皇位爭個頭破血流。按理來說,嫡子是最有機會的,畢竟古代嫡庶觀念很重,嫡子的地位就要高一大截。就比如明朝,朱元璋在《皇明祖訓》就明確規定,明朝必須採用「嫡長子繼承制」,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才能夠「立長」。
  • 嫻妃生下皇十二子,乾隆有意讓他繼承皇位,永璂等來的卻是噩耗
    這樣一來六宮後位一直空缺著,直到富察皇后去世2年以後,輝發那拉氏也就是現在的嫻妃才成為乾隆的第二任皇后。成為新皇后的輝發那拉氏也自然得到皇上的寵愛,不就之後就有了皇十二子,皇上很高興,還詩興大發,給孩子取名字「永璂」,這「璂」在古代是有美玉的意思,可見對這個孩子十分喜愛。
  • 乾隆將準兒媳接進宮,為何拖了6年,才讓她與永璂成親
    乾隆二十九年,乾隆將自己的準兒媳接進宮,原本是打算儘快安排,她與兒子永璂的婚事。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最終這場婚事,竟然被拖了6年之久。乾隆將準兒媳接進宮,就是要為兒子永璂舉辦婚事的,為何拖了6年,才讓她與永璂成親呢?
  • 乾隆有17個兒子,為何卻選擇了能力平庸的嘉慶繼承皇位
    由此可見,嘉慶的執政能力確實平庸,那麼作為開創「康乾盛世」的締造者之一,乾隆皇帝,為何還要將皇位傳給能力如此平庸的嘉慶呢?三立太子縱觀乾隆一朝,其實乾隆皇帝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傳位給嘉慶,後來傳位給嘉慶,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乾隆生前曾三立太子。
  • 乾隆帝如此看重嫡子,為何不立十二阿哥永璂為太子?
    愛新覺羅·永璂是乾隆帝的第十二子,母親為繼後烏拉那拉氏。他的名字"璂",在古漢語裡是皮件裡鑲嵌的玉飾,明代《諸司職掌》云:"皇帝皮弁,用烏紗帽之,前後各十二縫,每縫各綴五彩處十二,以為飾。"而只有天子皮弁飾十二璂。所以這個名字不僅應了序齒之數,還包含了乾隆帝對他寄予的厚望。
  • 她是永璂唯一的妻子,沒有生下一兒半女,獨守空房八年與丈夫合葬
    永璂之母那拉氏是乾隆原潛邸的側福晉,她在孝賢皇后去世後繼立為皇后,成為一國之母。那拉氏之前雖不太得寵,但自從成為皇后,便得到了乾隆的青睞,先後誕下三個兒女,永璂便是那拉氏所生的第一個兒女。而且,當時乾隆已經沒了在世的嫡子,應該說,不出意外的話,永璂是很有可能繼承皇位的。
  • 《如懿傳》歷史上永璂活了多大 十二阿哥結局是什麼
    《如懿傳》歷史上永璂活了多大 十二阿哥結局是什麼  《如懿傳》十二阿哥是怎麼死的?我們都知道,如懿的一生,雖然當了皇后,但是子女緣薄。在劇中,她第一個孩子十二阿哥雖然貴為皇子,但是死的卻很早。
  • 如懿傳皇上注重嫡子為何不讓永璂繼 看完如懿的信就懂了
    如懿傳皇上注重嫡子為何不讓永璂繼 看完如懿的信就懂了時間:2018-10-16 15:16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懿傳皇上注重嫡子為何不讓永璂繼 看完如懿的信就懂了 從尋常的劇情中體會不一樣的精彩!
  • 《如懿傳》乾隆為什麼沒把皇位傳給永璂而給十五阿哥
    由周迅和霍建華主演的清宮大劇《如懿傳》終於在昨晚落幕,在大結局裡,我們的女主如懿終究還是去世了,不過她並沒有自盡,而是走得很安詳,和容珮喝著茶曬著月光走的。最後一幕定格,她好像睡著了,美得像一幅畫。  如懿去世後,皇上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辜負了深愛他的青櫻,他終究是後悔了。皇上獨自去了城樓,回憶與如懿的點點滴滴,傷心痛哭起來。
  • 他是乾隆嫡子,本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卻因母親斷髮影響鬱鬱而終
    實際與現在的子承父業差不多,只是皇子們需要繼承的不是小家小業,而是整個國家,所以歷朝歷代的皇子都十分受重視,地位更是尊貴無比。但在中國歷史上,皇子地位最高的一個時代應當是清朝,因為在這個朝代,開闢了秘密立儲制度,世襲制不再貫徹向從前一般立嫡立長的原則,而是真正將皇位傳給有能力的人。儘管如此,在清朝嫡子還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乾隆時期。
  • 十二阿哥永璂一生大起大落,最終一事無成,養子卻光耀門楣
    但真正成為皇后之後如懿發現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皇帝和富察皇后談情說愛、兒女情長僅僅是因為皇帝愛富察,否則為何當她當了皇后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呢?念及於此如懿有些不忿,於是與皇帝漸行漸遠,最後甚至斷髮為尼。
  • 乾隆的一生所求,「如懿」沒有幫實現,但「衛嬿婉」的兒媳做到了
    於是在乾隆元年便將其密定為皇太子,這時的乾隆才26歲,正值盛年,如此密定皇太子,說明了乾隆對嫡子的重視,然而永璉早早夭折,這對乾隆打擊很大,所幸的是,富察氏又生了一個皇子,也深得乾隆喜愛,可惜這個皇子也早早夭折,兩個嫡子相繼早夭,這對乾隆想立嫡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
  • 乾隆為什麼要把皇位傳給十五子顒琰?有類似於康熙皇子的紛爭?
    璉有承繼之意,當初雍正是一心屬意於乾隆繼承皇位的,給這個孩子取名為永璉,背後的意思不言而喻。乾隆登基後,也是第一時間就把永璉秘密立儲。其實那時候乾隆才二十多歲,儲君之事完全不用那麼著急,但他卻第一時間立了永璉,對永璉的厚望可想而知。電視劇富察皇后但是,誰都沒有想到的是,聰慧俊秀的嫡長子永璉,卻在乾隆三年就因病去世了,死的時候才八歲。
  • 乾隆有17子,為何選擇庶出的永琰繼承皇位?
    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不過他在立儲這件事上做的並不成功,以至於晚年出現了「九子奪嫡」的局面,雍正繼位後,鑑於自己的親身經歷,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秘密立儲是為了避免皇子之間的爭鬥,清朝的秘密立儲是由皇帝親書兩份立儲諭旨,一份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另一份由皇帝自己保存,傳位置時對證無誤後當眾宣布繼任者。乾隆是清朝秘密立儲產生的第一位皇帝,他在立儲這件事上也遵循此制,眾所周知,乾隆最終選擇的接班人是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但他立永琰為儲時已經62歲高齡。
  • 乾隆為何將親生兒子送給大臣?只因2個致命原因,他與皇位再無緣
    乾隆帝為何會做出如此舉動呢? 作為一個在位長達60年的皇帝,乾隆后妃眾多,子嗣也多。只不過但凡被乾隆青睞並且暗中打算立為儲君的阿哥都會早早逝去,比如富察皇后所生的皇二子永璉、皇七子永琮、愉貴妃所生的皇五子永琪。
  • 他是「如懿」的兒子,乾隆唯一活著的嫡子,因母親的詛咒英年早逝
    她入府時由於性子內斂,其實並不討乾隆喜歡,弘曆繼承大統後也只給了她妃位,足見輝發那拉氏並不受寵。 輝發那拉氏一生共生育了三次,可惜最後僅有一位躲過了夭折,他便是十二阿哥永璂,而孝賢皇后沒有留下成年的皇子,所以他也是乾隆皇帝唯一存活的嫡子,其實永璂本來是很有繼位希望的,誰知繼後突然失寵
  • 如懿傳乾隆和如懿有孩子嗎_如懿生了幾個孩子怎麼死的
    乾隆和如懿有孩子嗎  據了解,如懿一生中為皇帝生了三個孩子,兩個男孩一個女兒,女兒五公主被魏嬿婉用計被狗咬死,永璟也是因為魏嬿婉動了手腳夭折,唯一的十二阿哥永璂也沒能得一個善終。五公主和永璟夭折,永璂在如懿死後十年逝世,只有二十五歲。永璂生前沒有任何爵位,死後按宗室例治喪,之後被嘉慶追封為貝勒。  乾隆皇帝的兒子總體數量不多,乾隆長大成人的嫡子更是只有烏拉那拉氏所生的十二阿哥永璂。
  • 乾隆有17個兒子,最終為什麼選資質平平的永琰做皇帝?
    乾隆是中國統一大王朝最長壽的皇帝。他自誇「十全老人」,他既高壽也高產,一共有17個兒子和10個女兒。17個兒子,留下名字的只有14個,分別是永璜、永璉、永璋、永珹、永琪、永瑢、永琮、永璇、永瑆、永璂、永璟、永璐、永琰、永璘。為什麼他選擇永琰?
  • 乾隆末年,為何沒出現「九子奪嫡」亂象?乾隆: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另外,縱觀整個清朝歷史,不難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曾以「十全老人」自詡的乾隆皇帝一生共育下十七位皇子,在其晚年時期宮中不僅沒有發生如康熙末年「九子奪嫡」的亂象,而且還在多方勢力的均衡之下將嘉慶皇帝不偏一分一毫地順利扶上皇位。那麼,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