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親情和愛情對於我們來說都是異常珍貴的,這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情感,前者是以血緣關係作為紐帶的,後者是生命賦予我們的最美好的情感。當親情和愛情碰撞到一起的時候我們究竟該如何取捨呢?究竟對於我們而言是親情更重要還是愛情更勝一籌呢?父母和兄弟姐妹是我們無從選擇的,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毫無疑問我們應該去孝順他們,兄弟姐妹從小陪伴我們長大,自然也是我們需要去呵護的人。
然而小時候的親密無間終究會因為長大而變得生疏,也會因為別人的加入導致感情產生裂痕。在家庭關係裡面,不少的兄弟姐妹各自有了家庭以後,相互之間的來往也越來越少了,與我們朝夕相處的那個人變成了我們的伴侶。不可否認伴侶在我們的生命中具有重大意義,但是這種情感會超越兄妹之情嗎?今天我們就去研究一下。
相信很多人心裏面都會有這個疑問,究竟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呢?關於這個問題,心理學家的答案是很一致的。以血緣關係評定親疏遠近是千百年來的傳統,這種聯繫是我們人為無從選擇,改變的。面對家人,我們會不自覺的流露出血脈相連的感覺,認為彼此是一體的,也是因為這樣的想法,使得家人之間的交往更為密切,親人之間的利益捆綁也變得越來越常見。
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便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如果成了吸血蟲,絆腳石,那對於我們而言這樣的情感只會阻礙自己,當我們之間的距離不斷拉大之後你會發現,遠親不如近鄰,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親人未必會趕過來,而我們所能依靠的反而是那些沒有血緣關係的朋友。所以說單純的以血緣關係來決定人與人之間的親密程度是荒誕的。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複雜的,是某一個因素無法涵蓋,準確描述的。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就有專家提出互賴模型,所謂親密關係並非完全穩定,隨著我們不斷的成長,周邊事物的變化,我們的心境會不同,當組建自己新的家庭的時候,我們的交往對象也會發生改變,原本的陌生人也會變成親人。在這些陌生人裡面會有人跟我們越走越近,變成我們的另一半,會跟我們生兒育女,我們也會擁有另外一個家。
每一階段,我們的社會關係都會不一樣,當兩個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的時候,彼此之間的距離也會越來越近,我們也會慢慢適應這種改變。隨著自己慢慢的長大,我們終究會發現,自己的父母會老去,兄弟姐妹會各自成家,有各自的家庭,陪伴在我們身邊的人儘管是沒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但是我們終歸會因為相處而越來越依賴對方,感情也會越來越好。
對於這個問題專家也研究過,對於18—40歲的人,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去解決親密對孤獨的衝擊,我們會把親密對象由兄弟姐妹轉換為婚姻的對象。我們對於兄弟姐妹的感情也會隨著依賴度的減弱,從而把這份情感轉嫁到另一半的身上。生活不可能一成不變,我們都要去應對這樣的改變,當然我們和兄弟姐妹的情感還是在的,血緣關係是不可切割的,只是因為另一個家庭的成立,我們與原本家庭裡的成員會慢慢的疏遠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