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兄弟姐妹,從血緣上看誰跟我們更親?答案跟想像中的有差異

2020-12-13 母嬰參考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插畫 | 白露

大部分的家庭是靠血緣關係聯繫的,家庭裡有父母、兄弟,以後可能還會有自己的孩子,大眾也普遍認為,沒有生孩子時,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有了孩子之後,子女就是最親的人。

不過,大家有思考過嗎?一個大家庭裡,如果只從血緣關係來看,誰才是我們最親的人呢?

遺傳學表明,兄弟姐妹可能是我們最親的人

一個人的大多數細胞裡有23對染色體,每對染色體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因此我們與父母的遺傳係數為0.5。

我們的兄弟姐妹也從父母那裡遺傳了一半的染色體,這就導致,我們可能與兄弟姐妹沒有什麼關係,也可能與他們的遺傳係數超過父母。這會導致兄弟姐妹成為我們最親的人。

但是由於Y染色體上的基因只能雄性遺傳給家族的雄性,也是網上常說的「我有一條祖傳的染色體」,因此,兄弟之間的關係可能是最親,這個答案可能跟我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

雖然兄弟姐妹可能是我們血緣上最親的人,但為什麼我們不用對他們負太大的責任呢?

1、旁系親屬與直系親屬的劃分

所謂旁系親屬,就是即使沒有他的存在,你也可以存在,比如雖然你沒有兄弟,但是你也可以存在於這個世界。

所謂直系親屬,就是沒有他的存在,就沒有你的存在,比如沒有你的父母,你是不可能存在於這個世界。

從這個親屬的重要程度來看,你與父母、子女是最親的人,因此要對他們負起更大的責任。

2、兄弟姐妹之間的影響沒有父母的影響大

兄弟姐妹都是靠父母生活的,未來的發展需要父母的支持與引導,因此,子女與父母之間有相應的權利與義務。

可是兄弟姐妹之間可能從小就沒有相互幫助過,一個人對另一個未來的成功影響不大。而且他們都需要在父母那裡獲取愛與資源,可能彼此是競爭的關係,更別說有相互照顧的義務。

3、人與人之間不止是靠血緣維繫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很複雜的,即使有再親的血緣關係,也可能變成仇人。而毫無聯繫的陌生人又可能變成愛人、摯友。

兄弟姐妹之間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的情況就更多見了,也不需要為彼此負太大的責任。

但由於從小一起長大的情誼,很多兄弟姐妹之間會一直互相幫助、來往的,很少有人希望和自己的親人結仇,其實他們之間關係的好壞與父母有很大的聯繫。

家長如何改善幾個孩子之間的關係?

1、不要偏心任何一個孩子

家長的偏心會讓孩子之間的關係從親人變為競爭者,每個孩子都想得到父母的關注,如果非常明顯偏向某一方,往往有以下後果:

讓被忽視的那一方仇恨搶走父母關注的人;也會讓被偏向的孩子變得驕縱、肆無忌憚,甚至故意排斥被忽視的孩子。這樣下去,幾個孩子很可能會成為仇人。很多擁有幾個孩子的父母,對每個子女的愛是不平衡的,雖然心裡的喜歡有個高低,但請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表現出來。

儘量在物質和關註上,平等對待每個孩子,當孩子犯錯時,也要當最公正的裁判,不能因為年紀或感情偏向任意一方。

2、促進孩子之間的合作

多與孩子們進行親子遊戲,讓他們一起解決問題,一起合作。從小一起玩到大的孩子,他們之間的感情往往可能更加地牢固。

3、讓每個孩子都能體會到專屬的愛

雖然父母給孩子的愛要平等,但也需要適合他們,每個孩子的性格與需求不同。比如有的孩子難過時需要父母的安慰,有的孩子難過時想獨處,有的孩子難過時需要父母的說教。

當每個孩子的需求被滿足,他與其他孩子之間才可能不是競爭關係,就可以愉快地相處了。

除了父母的努力外,大家也要學會與兄弟姐妹相處的方式。

1、互相尊重

即使是再親的關係,每個人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追求與愛好。不要試圖隨便改變他人的思想,很容易讓他們覺得不被理解,從而導致兩人的感情越來越淡。

2、互相幫助

既然有從小到大的情誼,某一方遇到不能自己解決的困難時,另一方能夠全力相助,彼此的感情也會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從血緣的角度,我們和子女比較親?還是和兄弟姐妹親?別不懂裝懂
    常說血濃於水,血緣關係擺在那裡,對我們來說當然最親近的是父母,因為父母才有了我們。那其次又是誰呢?很多人都被這個問題難住了,兄弟姐妹是從小玩到大的關係,而父母跟子女是從小陪到大的關係。當我們長大成人有了孩子之後,從血緣的角度上來說,我們是和子女比較親還是和兄弟姐妹比較親呢?
  • 從血緣關係上,誰才是我們最親的人?父母?兄妹?答案你想不到
    我們常常用"血濃於水"來形容親情,因為無論是父母還是兄弟姐妹,都是具有一定血緣關係的人。不過我們都知道,血緣關係是有親疏之分的。那麼,父母和兄弟姐妹,誰才是與我們血緣關係最為接近的呢?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父母愛情的結晶,身上蘊涵著父母雙方的基因。因此,很多人都認為,父母才是與自己血緣關係最為親近的人。
  • 到底是夫妻之間親,還是兄弟姐妹之間親?心理學家的答案引人唏噓
    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之間親?心理學家的答案很一致 推薦語:親情和愛情對於我們來說都是異常珍貴的,這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情感,前者是以血緣關係作為紐帶的,後者是生命賦予我們的最美好的情感。當親情和愛情碰撞到一起的時候我們究竟該如何取捨呢?究竟對於我們而言是親情更重要還是愛情更勝一籌呢?
  • 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之間親?心理學家的答案很一致
    推薦語:親情和愛情對於我們來說都是異常珍貴的,這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情感,前者是以血緣關係作為紐帶的,後者是生命賦予我們的最美好的情感。當親情和愛情碰撞到一起的時候我們究竟該如何取捨呢?究竟對於我們而言是親情更重要還是愛情更勝一籌呢?
  • 到底是夫妻之間親,還是兄弟姐妹親?網友的回答很真實
    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一樣的關係,好比我們剛出生的時候一定是最黏爸爸媽媽的,這個時候沒有誰比得上父母更親密了,再長大一點點,我們上小學初中了,這個時候我們的社交關係會發生一些變化,我們有了自己的朋友,也有每日在一起上學的同學,而同學和朋友也成為親密的夥伴,繼續長大一些,只要是還沒有成家之前,那麼兄弟姐妹之間也是非常親密的,畢竟大家都留著同樣的血,因此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不用說都是比任何人親密的
  • 夫妻之間和兄弟姐妹之間,哪個關係更加親密?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叫「血濃於水」,這句話說的就是自己和父母、親人之間的關係不管怎麼如何變,都有割不斷的血緣關係。不過現實總是殘酷的,人都是自成一個個體,雖然在血緣關係生我們無法做出改變,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和誰更親近。
  • 不考慮血緣關係,誰和我們的關係更親密?是父母、妻子,還是孩子
    愛是生命中永恆的主題,但我們所能賦予愛的分量會有所不同,那如果不考慮血緣關係,你會把那份最深的愛給到誰呢?是父母、伴侶,還是孩子?「請你在20個親密的人中,劃掉19個」,如果是你,該如何選擇?教授在平復了她的心情之後,對她講:「從血緣上來看,父母和孩子應該是你最親的人,因為他們一個養育了你,一個延續了你的生命,但你卻選擇了和自己無血緣關係的伴侶,他為什麼會成為你最難以割捨的人呢?
  • 同母異父和同父異母,哪種關係比較親?遺傳學給了答案,你認同嗎
    其實這個本質的問題,還是遺傳學上的,如果孩子之間父母相同,那麼獲得的基因是等量的,但同父異母和同母異父在醫學上統稱為半同胞,想要知道哪個更親,其實就是問孩子和父親、母親哪個更親一點,遺傳學上的答案可能和你想的大不同哦。
  • 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答案引人唏噓,細品的確如此!
    眾所周知,人類的社會交往由以下幾部分組成:父母,親戚,兄弟姐妹,夫婦,孩子和朋友。這幾個部分屬於溝通中的親密關係。在一定程度上,它們幫助我們改善了自己,並使我們成為存在於社會觀念中的個人。在我們的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將從親密關係開始逐漸轉變為減少接觸。因此,一些社會學家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人類親密關係中,哪一個更親密,配偶和兄弟般?麗麗說,在丈夫的眼裡,她將永遠是局外人,永遠是一個「外姓人」。
  • 為什麼長大以後,兄弟姐妹之間往往沒有夫妻親?原因很現實
    文|好孕姐有一次,朋友跟我講了她家裡的事情。她爸爸兄弟姐妹三人,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上面有一個哥哥,下面有一個妹妹。他們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是遠近聞名的好。不過,這一切隨著她爸爸的妹妹走入婚姻,慢慢地發生了變化。
  • 「小時候兄弟姐妹是玩伴,長大就是親戚」過來人的話,戳中現實
    但這也只是父母自己的想法而已,給孩子找一個伴,孩子也可能並不願意,並且小時候是個伴,等將來會怎麼樣呢,能跟小時候一樣不變嗎?閨蜜就是那種堅持不生二胎的人,主要原因是覺得生兩個養不起,其次就是並不覺得一個孩子就肯定會孤獨成長。
  • 關曉彤親姐姐近照曝光,姐妹倆顏值差異明顯,不公平遺傳性盡顯
    ,在長相或性格上也會存在較大的差異。「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是人的天性,人們天生對美的事物更感興趣。 然而,有些東西是無法選擇的,比如父母給的遺傳基因決定了孩子的外貌,可就算是親姐妹或者雙胞胎,在「遺傳」這件事上,父母也無法做到公平給予。
  •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農村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
    是大多數不是縮例,隨著住在農村的父母逐漸老去,那此曾經一起長大的兄弟姐妹也沒有以前那麼親了,甚至變得有些距離感,原因是多方面的。父母不在了,標誌著家裡向心率散了,失去凝聚力,兄弟姐妹之間見面少,往來少,自然共事少,顯的有點不親近了。
  •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怎麼處?
    我的父母和我愛人的父母都已經相繼過世,我們兩方面的兄弟姐妹14人分布在全國各地,要想像家人一樣,客觀上也不容易。有老人時候,大家與老人過個團圓年,有的,因為道遠和各種原因也聚集不全,沒法集中。都是自己過自己的日子。親戚有遠近,兄弟姐妹有厚薄。關係好的就多在一起聚一聚,關係一般的具有象徵性的聯繫聯繫,不可能像原來兒時在一起那樣親密,想那樣也是不現實的。
  • 「小時候兄弟姐妹是個玩伴,長大後只是個親戚」,但我依然要二胎
    上學的時候可能還好點兒,因為都在原生家庭裡生活,如果要是成年進入了社會,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有了更多自我利益的上的事情,那麼兄弟姐妹間也就成為了親戚。尤其是各自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就意味著有了新的屬於自己的家人,更親的人不再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和父母,一旦有什麼事情,倆人會優先考慮自己的小家庭,這是非常現實和真實的情況。並且兄弟姐妹各自有了孩子後,連稱呼都變成了「舅舅」、「阿姨」、「姑姑」,這樣也就變成了真正的親戚了。
  • 一個40歲離婚女人的頓悟:血緣關係,並沒有想像中的靠譜
    父母開口,其實不是借錢,而是在跟她要錢。朋友試探著跟老公溝通這件事,可是最後老公只答應給她娘家人拿十萬,其餘的錢不能動,那是用來給孩子買學區房的。朋友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她覺得親情永遠都是第一位的,沒有親人也就沒有她的今天,親人不好了,她能心安嗎,她寧肯辜負老公,也不能辜負父母和弟弟。
  • 為啥父母去世後,血脈相連的兄弟姐妹越來越不親?實話扎心
    父母不在了,自己心中的家沒有了,家鄉只能成為記憶中的故鄉了,兄弟姐妹之間也漸行漸遠了。一個很殘酷的現實,父母不在後,從小一起長大,血脈相連的兄弟姐妹也會越來越不親,這好像是一個定律。為啥父母去世後,血脈相連的兄弟姐妹越來越不親?實話扎心。
  • 兄弟姐妹決裂成仇人,多由這4種原因造成,最後一種父母要反省
    漸漸地,哥倆都長大成家了,父母雖在婚姻大事上對兩個兒子一視同仁,但明確表示以後只會幫李光帶孩子,原因是李光過得不如李陽好,所以會多幫襯一些。李陽無法理解父母的做法,這對親兄弟之間也因為父母的「偏心」變得越來越疏離了。對於很多有兄弟姐妹的人來說,他們從小就共享一個家庭資源。
  • 科學家揭曉答案:姥姥確實更愛你
    你們別以為,你們每天照顧他,他就跟你親,以後還是跟人家奶奶親,血緣就擺在那裡了!」她的一席話,被「老姐妹」們附和著,我看了姥姥一眼,顯然她也覺得有點傷心,畢竟從孩子出生後,時常給我搭把手的就是她啊。為什麼隔輩育兒中,出力最多的反而是姥姥呢?孩子是不是會跟奶奶更親暱?
  • 跟兄弟姐妹關係太好的人,長大後難成功,心理學家給出3點解釋
    自古以來,每個人對待親情的看法或者想法都是不一樣,那麼到底和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如何相處,建立怎麼樣的關係才會是對自己最好的發展。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一個人要想活出自己的精彩,打造出自己的成功人生,大多數可能就要放棄一些所謂的親情依賴,保持適當的親情關係,包括兄弟姐妹的互相依賴,互相寄託。在生活中,往往和兄弟姐妹關係太好的人,他長大後很難獨立,很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