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常說血濃於水,血緣關係擺在那裡,對我們來說當然最親近的是父母,因為父母才有了我們。那其次又是誰呢?很多人都被這個問題難住了,兄弟姐妹是從小玩到大的關係,而父母跟子女是從小陪到大的關係。
當我們長大成人有了孩子之後,從血緣的角度上來說,我們是和子女比較親還是和兄弟姐妹比較親呢?
從血緣的角度上,和兄弟姐妹比較親
站在血緣的角度上,兄弟姐妹親,是因為他們身上都有著父母各一半的遺傳基因,身體上流的都是父母的血。
但在實際生活上,父母跟子女比較親。對於孩子來說,最親近的就是父母,他們也把父母當成溫暖的避風港,依賴著父母,生活上跟父親更加親近,這種親近是高於兄弟姐妹之間的情誼的。
和子女更加親近的原因
有照顧孩子的義務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是兩人愛情的結晶,也是媽媽十月懷胎生下的孩子,是媽媽身上掉下的肉。父母對於孩子有照顧教育的義務,將他一點點帶大,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身為父母,對於子女總是操心的,上學了擔心他在學校的夥食,有沒有人欺負他等等。父母也會把更多心思花在孩子身上,完全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事事替孩子想著安排著,更多地了解孩子。而兄弟姐妹之間沒有互相照顧的義務,對對方也不怎麼花心思,沒有那方面的意識。
子女對自己有依賴感
當孩子做什麼事的時候,陪在身旁的總是父母,也是父母帶孩子來到這個未知的世界,教給他許多東西。慢慢地,孩子對父母產生了依賴感,跟父母親近。如果不是年齡差過大的兄弟姐妹,很少會去依賴。
陪伴時間更長
孩子的很多第一次都獻給了父母,第一次站起來,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第一次走路等等,父母都一直在身邊。父母陪著孩子度過了無數個成長時刻,一路走來見證孩子的成長,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處時間多於兄弟姐妹,比如相差兩歲的哥哥跟弟弟,弟弟還沒有出生時陪伴哥哥的是父母,弟弟出生一開始照顧弟弟的也是父母。
怎麼拉近兄弟姐妹之間的情誼
兄弟姐妹在上高中之前,關係還是挺親切的,打打鬧鬧是日常。
隨著高中之後留宿學校到大學寒暑假才會回來再到踏入社會工作,兄弟姐妹之間見面的時間越來越短,感情也隨著時間變淡了。
多來往,互相關心
所以當我們長大之後,出來工作了,跟兄弟姐妹之間的聯繫不能斷。平時多來往,周末的時候可以家庭之間出來聚一聚,坐下來嘮嗑,聊聊最近發生的事。孩子之間一起玩,加深感情。如果比較忙一些,就多打電話問問近況。保持一定的聯繫有助於兄弟姐妹之間的溝通交流,也能感受到對方的關心。
有難幫忙,有福分享
有誰遇到難處了,多安慰傷心的她,減緩她的壓力,能幫得上的地方就一定要幫。這時候可以感受到兄弟姐妹之間的有難同當,加深他們之間的情誼。有開心的事情就要一起分享,讓大家都高興高興。
當我們長大離家之後,大家都開始有了各自的工作,有了各自的家庭生活。但跟兄弟姐妹之間依然要多來往,多聚聚聊天,互相關心。我們要維持好這份親人間的情誼,不要因為其他而忽視了兄弟姐妹。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