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見過面的人都應該有印象,我的手特別小,隨便找個身高過1米6的女生,把手掌對在一起,我的手指能比人家短一個關節的長度。
所以,我的握力一直都特別不好,在我體重最大的時候(約110kg),無法掛在單槓上。
握力差,所以呢,處於趨利避害的本能,我一直都不喜歡安排硬拉。
(現在握力上來了依然不喜歡,但不喜歡的原因和握力無關)
而且背部的肌肉體積和力量發展得不好。
很長一段時間,在常規背部訓練,我都使用拉帶。
一直都有心理陰影。
現在我是練力量舉的
而力量舉比賽中有硬拉試舉
而大多數力量舉比賽的硬拉比賽不允許使用拉力帶
這就非常尷尬了
為啥?因為你能在比賽中硬拉起的重量,會小於你平時使用拉帶拉起的重量。
我們都知道,硬拉的主動肌是股四頭肌和伸髖肌群。
然而我腿力到位了,握力卻沒到位。
真實水平發揮不出來。
第一屆大陸健力記錄賽的慘痛教訓
如圖:
(感謝色雷斯提供錄像,啊呼!)
試舉重量220kg,正反握,摸了鎂粉。
眼看著槓鈴換換升起
結果咣當一聲,槓鈴脫手
NO LIFT!
當時我心裡特別失落,心想我怎麼沒長出白骨精的手出來,這樣就能牢牢地握住槓鈴了,握住槓鈴了220kg就能拉起來了,就能拿第一了.
那怎麼辦?罵街是沒用的
只能承認因為握力差試舉失敗的事實。
然後儘可能想辦法提高握力。
終於,在第二屆大陸健力記錄賽上,我成功地拉起了220kg。
見圖:
GOOD LIFT !
就因為這握力的短板補了上來,我才有機會獲得83kg級青年組的冠軍。
自己在握力上的投入確實得到了回報,非常開心。
這還沒完,畢竟我是要向更高水平邁進的。
於是,在昨天,趁著我買到了新槓鈴,趕緊練一次握力。
有鎂粉,正反握,成功地握住了240kg。
見圖:
其實呢,我的握力真正起步是在3月初,當時只能握住(正反手鎂粉)200kg,從200到220,只用了一個月。
而最近的握力訓練是在6月中,從220到240,也只用了一個月多。
也就是說,總共不到3個月的時間,能握住的重量上漲了大約40kg。
分享了我提高握力的經歷之後,接下來說說提高握力的原理及我使用方法。
首先明確一點,我進行握力訓練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比賽中的硬拉成績。
所以,我能不能捏爆飲料罐之類的,我不知道,我沒試過。
人體主要負責抓握的肌肉是前臂的腕伸肌和指屈肌,以及附著在手指上的小肌肉(簡稱手肌)
在硬拉動作中
腕關節保持微伸,指關節保持充分屈。
均屬於等長收縮。
所以,針對硬拉的握力訓練,應著重提高腕關節微伸,指關節充分屈時的等長收縮力量。
提高等長收縮力量的方法有很多,向心,離心,等長收縮都可以。
只要包含抓握槓鈴時的腕關節和指關節的那一特定角度的抗阻訓練,都是可以的。
所以,最直接的方法是什麼呢?
就是抓握標準桿。
其實微粗的槓鈴也可以,就是不太方便反映比賽中實際能握住的重量。
方法很簡單,大重量雙正手架上拉,做功距離1釐米。
找個深蹲架或者力量架,或者二頭彎舉的那種牧師椅也行,把槓鈴放在兩側的保護槓上。
增加一定的重量,握距和比賽硬拉時的一樣。
雙正手將槓鈴拉起並保持一段時間。
這是一種非常簡單有效的方法。
不過,我估計很多人是不願意在健身房進行握力訓練的,可能是因為做功太少了,一次訓練下來沒什麼運動量。
既然不想浪費時間,又想提高握力,那麼就需要一個在家裡就能使用或者便於攜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握力訓練的工具。
我推薦購買可調節阻力的握力器,價格不到100元人民幣。
如圖:
就是這麼一個玩意。
可以將彈簧掛在不同的檔位實現阻力的變化。
商家會提供一張阻力對照表,想要多大的阻力就更換到對應的彈簧檔位即可。
非常方便,在家可以用,在上班上學的路上也可以用。
推薦用手機把阻力對照表拍下來。
這樣就可以隨時隨地練握力了。
有人說,握力器可能鍛鍊不到特定關節角度下的握力,我的手指短而粗,使用這種握力器,依然可以長握力,所以不必擔心。
接下來是訓練方法。
有人說,像前臂這樣的小肌群,慢肌纖維比例較高,適宜採用小重量高次數的訓練。
後來我翻了解剖學文獻,顯示中國人的前臂屈伸肌的慢肌纖維比例只是略高,沒有高到比目魚肌那種程度。
參考《中國人前臂肌的肌纖維型分布》
所以,你其他部位的訓練怎麼安排的負荷,前臂就還怎麼安排,跟胸背腿一樣的。
不必強調握力訓練的特殊性,該怎麼練就怎麼練。
我對握力的心理陰影從此消散。
如果這篇文章的內容對各位有益我會非常開心。
歡迎各位分享自己提高握力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