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是練阿斯湯加瑜伽的,但我堅信不同的瑜伽流派之間一定有相通之處,所以對於專業瑜伽機構舉行的公開課或者工作坊,我非常願意學習以及與大家分享。
悠季瑜伽主要傳承的是哈他瑜伽,在11月29日的線上公開課中,早上第一節課是默瀚老師的瑜伽士晨練。課程從坐立調息開始,除了身體坐直,默瀚老師強調要感受呼吸,呼氣比吸氣重要,呼氣時要呼徹底,面部也要放鬆,這樣大腦才會安靜。
默瀚老師提到瑜伽士晨練包含清潔法、體式、呼吸控制法和冥想。只有做到這一整套的練習,才能稱為瑜伽士的練習。
清潔法:
當天練習的是聖光調息(Kapalabhati)和火的擴張(Agnisara)。
聖光調息是前額清潔術,可為大腦提供更多血液和氧氣。練習時,要主動呼氣,被動吸氣,腹部會有節奏地拍打,每輪做20次。完全掌握腹式呼吸,才有可能做對聖光調息。如果做對了,呼吸會完全地放鬆,甚至會感受不到呼吸。
聖光調息的益處很多,對大腦有清潔功效,也對腹內器官和肺部有好處,還能提升身體的活動,讓大腦平靜下來。先要保證坐姿正確,一定要坐直,這樣能量才可能進入中脈。
火的擴張的技巧是先完全呼氣,可以用鼻子或嘴巴徹底呼氣,然後堵住雙鼻道,外屏息,腹部進行強烈起伏。結束後,吸氣必須要緩慢、有控制,不然會對肺部造成傷害。如果做對了,腹部會感受到溫熱。
我的感受:
9月,我在悠季上研修班時,學過這兩種清潔法。當時,我覺得自己學會了,在課堂上感覺自己做對了,但回家練習一段時間後,就發現找不到感覺了,我才意識到學習是個持續的過程,清潔法的掌握比想像中要難。後來,我專門找來詳細的筆記和《呼吸控制法》的書籍,發現有些要領儘管很簡單,但自己可能會忽略。
我最初練習聖光調息時,就發現腹部用不上力,或者做不了幾次,腹部就沒力氣了,只好先減少一輪的次數,最重要的是每次練習的方式要正確。在課堂上,聽著老師的引導,我做完一輪,有時真的會感覺呼吸都靜止了,或者大腦裡有什麼東西好像落下來了,我覺得那是一种放松。但自己練習時,也許是專注力不夠,感受就不夠真切。
火的擴張,我第一次學習時,也有障礙,總覺得屏氣的情況下把肚子推向外,像不能完成的任務。可能是我想多了,只要注意力集中,給身體發出指令,身體就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執行命令了。看著肚子一鼓一癟,還挺有趣的。
體式:
默瀚老師帶領大家做了一個體式序列,以下是體式名稱。
山式
幻椅式
站立前屈式
下犬式
鴿子式
三角式
牛面式
船式
背部伸展式
鱷魚扭轉式
橋式
魚式
鎖腿式
攤屍式
我的感受:
由於是晨練,像下犬式這種半倒置體式還挺好的,可以讓血液更好地流向大腦,讓我們儘快清醒。其實,這個體式序列並不難,動作都是我們熟悉的,但只有用正確的方式進行練習,我們才會有進步,對身體的好處也會逐漸顯現。
在這些體式中,有一些重點是老師在每堂課上都會強調的,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比如下犬式中,要把重量推到腳跟,感受脊柱的延展;前屈體式中,身體的重量要在雙腳中間,而不是在後腳跟;牛面式中,不要塌腰,胸腔要打開;魚式中,不要太在意頭頂是否觸地,更應關注喉嚨前側的伸展;攤屍式中,腰椎沉降,脖頸拉長。
突然覺得瑜伽是個精細活兒,每個體式都有特別多的要點,我們在練習時,真的是要格外小心,讓自己在正確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呼吸控制法:
默瀚老師提到呼吸控制法屬於更高階的練習,會調節人體的能量,需要循序漸進地練習。老師帶領大家做的是太陽式呼吸法(Suryabhedana),即右鼻道吸氣,左鼻道呼氣,這樣做,可以提升體內陽性能量,去除慵懶與昏沉。
練習時,呼氣要比吸氣慢得多,最終呼氣的時間會是吸氣的2倍。長期正確地練習,可以減少呼吸次數,更好地控制大腦,提升肺活量,讓能量在體內更好地運行。一般而言,1分鐘內,一個人的呼吸是20次,初級練習者,1分鐘內的呼吸是5-6次,規律練習者,1分鐘內的呼吸是2-3次。
我的感受:
上面提到的呼吸次數,只是供大家參考。如果感興趣,可以查找悠季的課程進行學習。我覺得呼吸控制法一定要找專業老師線下學習,因為很容易犯錯,如果練習方法不對,還可能會傷害身體。
我對呼吸的覺知力得意於日常的阿斯湯加練習,每個體式對應著一個呼吸,就這樣,每次我都要控制我的呼吸。當我學會跟呼吸對話時,我的大腦也在發生變化。
呼吸,雖然我們每天都在做,但可能方式不對,可呼吸對我們太重要了。Eddie Stern,(在探索中獲得瑜伽知識,而非通過填鴨式的投餵),一位我很崇拜的阿湯大神就寫了一本關於呼吸的英文書,據說中文版正在籌劃中,等面世之後,我再跟大家詳細分享。
最後,默瀚老師帶領大家做了OM唱誦/冥想。
對於有瑜伽基礎的小夥伴,這些內容可以當作日常練習的參考。但對於零基礎的同學,這些內容最好只是看看,簡單了解一下哈他瑜伽,我不太建議自行練習。瑜伽比較博大精深,也會涉及很多細節,如果方法不對,可能造成傷害。還是那句話,如果感興趣,請找線下專業的瑜伽館進行學習。
#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