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德祐二年,在風雨飄搖中苦苦掙扎的趙宋王朝,在元朝大軍一次次猛攻之下,正在一步步墜入滅亡深淵。元朝大軍渡過長江天險,攻破臨安,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被元朝人生擒活捉。但南宋的一批文武大臣不甘心讓南宋就此終結,他們擁戴著年方七歲的南宋益王趙罡,在福州繼位稱帝,史稱宋端宗。南宋忠臣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人,誓死效忠南宋,竭盡全力想讓不絕如縷的趙宋王朝得以延續下去。
然而隨著元朝大軍迅速南下,局面迅速惡化。祥興元年,宋端宗又意外溺水而亡,南宋方面只好讓他的弟弟、7歲的趙昺登基,史稱宋少帝。為了躲避元朝大軍的攻擊,南宋君臣在陸地已經沒有立足之處,被迫帶領剩餘的人馬乘船出海,退守廣東崖山。元朝大軍很快追蹤而至,元軍大將張弘範,立即組織起一支強大的水師船隊,對南宋船隊發起猛攻。祥興二年正月,事關南宋興亡的最後一戰,崖山海戰,由此爆發。
南宋水師在名將張世傑指揮下,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拼殺之後,終於因傷亡慘重,再也支撐不下去。祥興二年二月初六,南宋水師全線崩潰,土崩瓦解。大臣陸秀夫背負宋少帝跳海殉國,南宋至此徹底滅亡。然而在激烈的戰場拼殺中,南宋的軍隊並沒有全軍覆滅,而是有極少數人得以生存下來。《明史》記載了一個南宋小兵在崖山海戰中倖存的驚心動魄的經歷。
這個小兵姓陳,揚州人氏,跟隨南宋名將張世傑多年。崖山海戰前,張世傑組建水師,陳某也因諳熟水性,擅長划船掌舵,又成為南宋水師中的一員。祥興二年二月初六的崖山海戰中,陳某奮力與元軍廝殺,但所在戰船上戰友傷亡殆盡,元軍氣勢洶洶衝上戰船,揮舞屠刀向陳某撲來。陳某與元軍格鬥一番後,見眾寡不敵,不願當亡國奴,毅然跳入海中。
幸運的是,陳某因水性精熟,落入海中後並沒有淹死。他抓住了一塊漂浮的破船板,九死一生從一片火海和箭雨中逃生,精疲力竭之際,終於僥倖登岸,攀爬到一個海島上。在岸上他還遇見了兩個南宋戰士,三人結伴而行,為了躲避元軍搜捕,三人躲進山林中。
雖然暫時躲過元軍屠刀,但陳某等三人困守山林兩天後,無糧無水,饑渴難耐。三人搜尋一番,在岸邊發現一匹淹死的戰馬。三人只得胡亂燒烤馬肉充飢果腹。填飽肚子之後,連日的緊張疲憊之心終於鬆懈下來,三人都沉沉睡去。
沉睡中,陳某忽然被人踢醒,他睜眼一看,只見一群元軍手持刀劍,殺氣騰騰圍繞在他們周圍,原來元軍打掃戰場時,意外在島上發現了他們。陳某等三人就此被元軍俘虜,押到了元軍大船上。陳某沮喪之極。然而幸運之神再度光顧了他。在船上元軍中,他發現了一張熟悉的面孔,是他當年的一個莫逆之交。在一次戰鬥中兩人失散,再未謀面。原來此人早就投降了元軍,此時已經當上了元軍中的一名小頭目。
元軍大船揚帆向北方駛去。陳某船上的元朝大將十分殘暴,每天都要把幾個戰俘扔到海中淹死,以此取樂。幾天下來,船上的南宋戰俘幾乎全部被扔進海中。而陳某的那位好友卻很講義氣,他念著多年的戰友情分,私自把陳某藏在甲板下的一個隱蔽空艙中,「日取乾餱從板隙投之」,每天夜深人靜時,偷偷從縫隙塞給他一些食物。陳某需要飲水時,這位好友就把湯水從甲板縫隙倒下去,陳某「張口從板隙受漿」。幾天後,大船靠近岸邊補充糧秣,陳某和那位好友灑淚而別,趁機脫身以逃。
陳某上岸後,回到了揚州老家,從此隱居鄉間,種田為生,成了一個普通農民。若干年後他娶了一個老婆,老婆給他生了兩個姑娘。兩個姑娘長大後,老大嫁給了季家,老二嫁給了一個叫朱世珍的農夫,小名朱五四。兩人成家後,生下一堆兒女,四兒子起名叫朱重八。南宋小兵的外孫子朱重八,就是那位名震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崖山海戰80多年後的洪武元年,他推翻了元朝建立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