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後無中華」,又稱」崖山之後無中國」出自南明遺民的詩句,以崖山海戰的敗北,哀嘆南明的失敗、山河破碎,標誌著宋王朝的滅亡,不僅是傳統漢族政權被北方遊牧民族王朝完全取代,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滅絕,從此以後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了。
公元1279年,元朝以漢人降將張弘範為帥,領兵十餘萬,戰船數百艘進攻逃亡到廣東崖山的趙昺朝廷。宋朝以太傅張世傑為帥,組織文官、太監和非戰鬥人員約二十萬及各類船隻兩千餘艘展開抵抗。二月六日癸未,元朝水師向宋軍正面強攻,連破七艘宋船,宋師大敗。左丞相陸秀夫在突圍無望的情況下,背著小皇帝趙昺投海自盡,隨行十多萬軍民相繼投海,壯烈殉國!
崖山之戰是宋王朝抵抗蒙元侵略的最後一次有組織的戰爭。此戰之後,中國第一次成為完全淪陷於外族統治的國家,也成為中國歷史重要的轉折點。曾經的宋王朝高度發達,有在當時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政治制度,有佔世界總量一半多的GDP,有開放的文化,經濟實力、科學技術和文明程度均居世界第一。漢朝的國強,唐朝的武盛和宋朝的文昌,中國文化在宋王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都在崖山之後戛然而止。之後開啟的蒙元政權,實行封閉、保守和更加集權的政治制度,中華文化也隨之凋殘。
蒙元之後建立的明朝,近三百年的統治基本恢復了傳統漢文明的特徵,但南宋時代高度發達的工商業經濟和民族文化,在蒙元統治百年的時間裡被破壞和摧殘後,始終沒有完全康復和完整復原。「崖山之後無中華」,不僅是傳統漢文化的消失,還是整個漢民族被奴化的恥辱,顧炎武曾痛呼「亡天下」,這個「亡天下」,就是說中華傳統文明的消亡和毀滅。
「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是當年日本史學界提出來的觀點,他們認為宋朝之後的朝代不是華夏文明的正統,中華文化和中國政權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日本人膜拜的是正統的中華文化,在「崖山、明亡」之後中華文脈就斷代了,他們繼承的才是華夏文化的正統,這是日本人站在他們立場上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