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後無中華」原本出自南明遺民的詩句嗎?

2020-12-23 蔚藍ben

「崖山之後無中華」,又稱」崖山之後無中國」出自南明遺民的詩句,以崖山海戰的敗北,哀嘆南明的失敗、山河破碎,標誌著宋王朝的滅亡,不僅是傳統漢族政權被北方遊牧民族王朝完全取代,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滅絕,從此以後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了。

公元1279年,元朝以漢人降將張弘範為帥,領兵十餘萬,戰船數百艘進攻逃亡到廣東崖山的趙昺朝廷。宋朝以太傅張世傑為帥,組織文官、太監和非戰鬥人員約二十萬及各類船隻兩千餘艘展開抵抗。二月六日癸未,元朝水師向宋軍正面強攻,連破七艘宋船,宋師大敗。左丞相陸秀夫在突圍無望的情況下,背著小皇帝趙昺投海自盡,隨行十多萬軍民相繼投海,壯烈殉國!

崖山之戰是宋王朝抵抗蒙元侵略的最後一次有組織的戰爭。此戰之後,中國第一次成為完全淪陷於外族統治的國家,也成為中國歷史重要的轉折點。曾經的宋王朝高度發達,有在當時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的政治制度,有佔世界總量一半多的GDP,有開放的文化,經濟實力、科學技術和文明程度均居世界第一。漢朝的國強,唐朝的武盛和宋朝的文昌,中國文化在宋王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都在崖山之後戛然而止。之後開啟的蒙元政權,實行封閉、保守和更加集權的政治制度,中華文化也隨之凋殘。

蒙元之後建立的明朝,近三百年的統治基本恢復了傳統漢文明的特徵,但南宋時代高度發達的工商業經濟和民族文化,在蒙元統治百年的時間裡被破壞和摧殘後,始終沒有完全康復和完整復原。「崖山之後無中華」,不僅是傳統漢文化的消失,還是整個漢民族被奴化的恥辱,顧炎武曾痛呼「亡天下」,這個「亡天下」,就是說中華傳統文明的消亡和毀滅。

「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是當年日本史學界提出來的觀點,他們認為宋朝之後的朝代不是華夏文明的正統,中華文化和中國政權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日本人膜拜的是正統的中華文化,在「崖山、明亡」之後中華文脈就斷代了,他們繼承的才是華夏文化的正統,這是日本人站在他們立場上的看法。

相關焦點

  • 日本學者:「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這是為何?
    而有日本學者提出了「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的言論,崖山是我國廣東省的一處,這裡曾經經歷了崖山海戰,崖山是宋朝最後的倔強,不過這場戰爭最終以蒙古人獲勝告終,本是一場遵循歷史的朝代更迭,為什麼會被日本人說成「崖山之後無中華」?
  • 日本: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這句話有事實依據嗎?
    但令人費解的是,在中國近現代,卻隱隱地出現了「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的可笑言論,暗示著崖山之後,中國再無民族氣節,令人聞之哭笑不得。何為「崖山」?為何崖山又能和中華聯繫起來?在崖山又發生了什麼能和中華氣節相關呢?原來,在崖山這個地方,曾發生了一場激烈異常的大戰。
  • 日本學者曾評論,「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這是為何?
    宋朝終結了這幾朝盛世,在崖山,將時代的話語權交給了當時的蒙古外族。崖山,就是如今的廣東江門。在此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戰役,史稱崖山之戰。這場戰役發生在宋元之間,也是決勝之戰。中國歷史由此改寫,準確地說,是漢人命運由此改寫。
  •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背後有怎樣的陰謀?
    近些年以來,一種「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論調又開始興起!筆者首先表態,這是種論斷實際上是一場割裂華夏文明傳承的陰謀!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一論點荒謬到了何種地步?一、「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論證基礎所謂的「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其理論基礎是基於宋朝和明朝兩個漢人王朝被草原民族所滅亡的事實。首先說崖山之後無中國。
  • 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日本編的屁話,是在為侵略造勢
    許久之前,關於中國的文化正統地位有過這麼一種說法「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中華正統在東瀛」。後來南明移民錢謙益寫了一首詩《後秋興之十三》,裡面有這麼一句: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說的就是中原大地被異族統治,再也不屬於中華所有。但是要注意,這裡作者可並沒有說中華沒了。
  • 真的是「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嗎?
    觀點首先表達我的觀點,我不認同「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這種說法,但這種說法有很大的欺騙性,所以讓很多不明白文化特性的朋友對這種謬論產生了認同感。出處「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這句話的詳細出處已沒有明確記載,流傳較廣的有兩種說法:一是來源於元朝時期的朝鮮人,另一是抗日時期的日本人。
  • 文揚:「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觀點錯在哪?
    中國歷史真的是5000年嗎?秦朝是世界第一個現代國家嗎?中華文明真正的起源在哪裡?不懂人類文明史,你可能只看見世界的1%。最近,觀察者網邀請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的文揚老師,為大家帶來40節音頻課程《文揚論文明》。
  • 為何日本學者認為「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你怎麼看
    一直以來關於中國的歷史,一直有「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的說法!我們都知道提出這個論據的是日本的學者,崖山,是陸秀夫背著南宋最後一個小皇帝,跳海自盡的地方!崖山海之戰,南宋十萬軍民蹈海殉國,此戰之悲壯慘烈程度可想而知!
  • 從《清平樂》看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句話。北宋一朝重文抑武,文人當政在當時已到極臻之地。君臣關係也相對融洽,君權相權輕重相輔。民間的道德約束也相對寬鬆。上至朝堂君臣下至底層百姓,沒有層層教條下的壓抑,上下一片寬鬆祥和。雖然北有遼西有夏,但還似乎沒到一種特別危及政權的地步,也還沒怎麼影響一片清平盛世。
  • 為何有些學者說「宋朝之後無中華」?我們應該怎樣理解的?
    記憶猶新的是高中的時候,不知道是哪位同學跟我提到過:「崖山之後無中國」。他說自從蒙古滅掉宋朝之後,其實華夏已經名存實亡了。因為是外族統治中華嘛!之後明朝雖然是回歸漢族統治,但已變了味道了。到了清朝之後,又一次外族統治。
  • 崖山海戰,南宋10萬軍民被逼跳海,為啥不退守臺灣、海南島?
    (崖山海戰)崖山海戰發生在1279年。當時,南宋小朝廷已經被蒙古兵追趕了很長時間,從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逃到了福建,之後又逃到了廣東,最後趕到了廣東新會縣城南50公裡的崖山海面上。(崖山到海南島)崖山海戰前,南宋軍民已經十分勞累,也有人提出要趕到海南島,從那裡捲土重來。但是,南宋的掌權者放棄了這個計劃。
  • 這些品牌的得名出自於詩句,其中好幾個堪稱神翻譯
    中華詩詞文化博大精深,在大家起名時給了各種不盡的靈感。小編今天告訴你,這些品牌的得名都出自於詩句。在進入國內市場時,Revlon選取了太白的詩句來向中國消費者致敬。這是一首讚美楊貴妃美貌的詩,命名跟品牌調性結合得也非常緊密,就是稍顯文雅了一點。04宜家 IKEA (知名家具和家居零售商)桃夭(先秦)詩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 宜其室家。
  • 被「山寨」的詩詞:原本毫不相干的詩句,重新組合後令人拍案叫絕
    傅鹹西晉傅鹹曾作從「七經」裡面集句成《七經詩》,分別集成《孝經詩》、《論語詩》、《毛詩詩》、《周易詩》、《周官詩》、《左傳詩》六種,另外還有一種早在東晉王羲之時期就失傳了,通常被認為是我國最早的集句詩,開創了用別人已有詩句寫自己詩的先河,對後世文人幾句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正面宣傳了儒家思想。
  • 崖山海戰南宋覆滅,數十萬軍民投海自盡,泱泱華夏文明衰敗
    七歲的小皇帝趙昰即位後,元軍加緊了侵犯滅亡宋朝的步伐,在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福州被元軍攻破,小皇帝和他的大臣們被迫投奔泉州,天不佑大宋,張世傑等大臣尋到船隻出海後,不料路遇颱風,地舟被海浪傾覆,宋端宗差點溺死,幸好被善水之人江萬載救起,可他卻被風浪捲走,為國捐軀屍骨無存,宋軍統領便換成了張世傑。
  • 崖山海戰,一個南宋小兵躲過元朝屠刀,80多年後他的外孫竟推翻了元朝
    為了躲避元朝大軍的攻擊,南宋君臣在陸地已經沒有立足之處,被迫帶領剩餘的人馬乘船出海,退守廣東崖山。元朝大軍很快追蹤而至,元軍大將張弘範,立即組織起一支強大的水師船隊,對南宋船隊發起猛攻。祥興二年正月,事關南宋興亡的最後一戰,崖山海戰,由此爆發。 南宋水師在名將張世傑指揮下,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拼殺之後,終於因傷亡慘重,再也支撐不下去。
  • 有哪些可以用做個性籤名的詩句?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詩詞的魅力無與倫比。我一直都喜歡用詩詞作為我的個性籤名,不管是勵志也好還是文藝愛情也好,短短的一句話中,也唯有詩詞能夠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不管你是想通過個性籤名去表達什麼,請相信我,用詩詞一定會比直敘更加打動人心。
  • 為高考生加油打氣 北大官微的勵志詩句為何引發爭議?
    那曉歲月蹉跎過,依舊名利兩無收』。」 包括擁有179萬粉絲的「知名人文藝術博主」——趙皓陽-Moomfans也發微博稱:「看起來挺勵志,但是全詩很不吉利」,後面還將其形容為「來自官方的嘲諷」,而且是「在高考之前開嘲諷」。
  • 出自唐詩當中男孩唯美的名字推薦
    男生出自唐詩中的起名用字01、樽——出自於「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詩句的整體風格非常豪邁,與男孩子的形象非常貼切。樽字在詩句中表示的是酒杯的意思,引申為男子有容人之量,大度包容。樽字帶木,能夠帶給人清新唯美的感覺。結構中帶有「尊」,表示頂尖之意,寓指男子能力卓越。
  • 「尋花問柳」原本什麼意思?出自杜甫的妙詩,是誰開始把它用歪的
    成語的出處也五花八門,有的出自民間俚語,有的出處歷史典故,當然也有不少出自我們的古詩詞。比如青梅竹馬、豆蔻年華、不拘一格、雨後春筍、春風得意、人去樓空等都是出自傳統詩詞中,而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這個「尋花問柳「也是如此。這個成語目前用來形容人流連煙花柳巷,但這並不是它原本的意思,它的原意很美。它最開始出自詩聖杜甫的一首經典詩作,詩名叫《嚴中丞枉駕見過》。那麼原本的意思是什麼呢?
  • 周杰倫這首歌最美的歌詞,你都知道出自那些詩句嗎?
    但是,你知道周杰倫的歌詞都是來自那些詩句嗎? 你還知道其他隱藏在周杰倫歌中的其他古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