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八年農曆五月初四,父親去世了,享年八十六歲。
他八十二歲那年身體還挺硬朗,鬧著要回滄州老家去,在我二爺和我大姑及表哥家住了半年後,回來時帶回一把紫砂壺。
我開資後給父親送「月錢」時,他高興地對我說:「這是你太太爺傳下來的一把老壺。我小時候就聽你爺、你二爺說過,有二百來年歷史了。你爺那輩兒年輕時正鬧義和團,你三爺還是義和團的大首領,戰天津衛、保北京城……後來,義和團讓惡人出賣了,咱家才逃難來到滄州。聽人說你四爺逃到黑龍江去了,我打聽了多少年,沒有個準信兒……」他一雙大手捧著小壺,邊撫摸,邊取暖,邊飲茶。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不知是在懷舊,還是在炫耀和欣賞他手中的寶貝。繼而父親也走了,而這把小壺還在,我便本能的把它收了起來。
我知道紫砂壺泡茶對人體的好處很多,但主要還體現在修身養性方面。歸結起來宜興紫砂壺泡茶有如下幾方面的優點:
第一、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更無茶具本身所帶的異味,聚香含淑,色、香、味俱佳,且香不渙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長物志》說它「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
第二、陳茶不餿,暑天越宿不起膩苔,有利於洗滌及保持茶壺自身的衛生。久置不用,也不會有宿雜氣,只要用時先滿貯沸水,立刻傾出,再浸入冷水中衝洗,元氣即可恢復,泡茶仍得原味。
第三、紫砂壺經久使用,壺壁積聚「茶鏽」,以致空壺注入沸水,也會茶香氤氳(yīnyūn),這與紫砂壺胎質具有一定的氣孔率有關,是紫砂壺獨具的品質。
第四、冷熱急變性能好,寒冬臘月,壺內注入沸水,絕對不會因溫度突變而脹裂。同時砂質傳熱緩慢,泡茶後握持不會炙手。而且還可以置於文火上烹燒加溫,不會因受火而開裂。
第五、紫砂壺長久使用,器身會因撫摸擦拭,變得越發光潤可愛。所以聞龍在《茶牋jiǎn》中說:「摩掌寶愛,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類紫玉,內如碧雲,成為奇物。」 這在古玩行裡稱其為「包漿瑩潤」。可以說紫砂茗壺被人們珍愛,完全是由於其具有優良獨特的實用價值的緣由。
然而,我對這把紫砂壺的珍愛,情感勝於實用。祖上幾輩人隨著國家的興衰,民族的危亡,家庭發生變故的史實。小時候每當聽奶奶和父兄們講起,就象在聽故事似的。隨著年齡和文化的增長,我卻越來越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我們回族講究:「認主獨一,愛國愛教」。與漢、壯、滿、蒙、藏等五十六個兄弟民族,共同創造著中華文明。是一個集善良、勤勞、勇敢、智慧、正義,富有愛國與反霸精神於一體的民族。遠的不說鄭和下西洋;海瑞罵皇帝;除暴安良、抗俄保國,屢建戰功、赫赫有名的遼東奇俠神彈子李五(清初滄州人士,晚年居住在本溪平頂山上),就說抗日戰爭時期吧:共產黨員楊靖宇、馬本齋,國民黨的白崇禧、馬歩芳及其率領的回族勇士們,就殺得日本法西斯侵略者聞風喪膽、膽戰心驚。
壯烈犧牲在抵抗「八國聯軍」進北京戰場上的義和團大首領,人稱「李三爺」的我三爺,是否也像我的太太爺、太爺、爺爺和二爺以及我的父親一樣,用他那手持三十多斤重寶刀的大手拿著這把紫砂壺,品味過北京城牛街清真寺旁——牛街茶莊那清香宜人的茉莉花茶呢?
可以說我的收藏之路:始於一個情字;求於一個真字;持之一個恆字;深於一個研字;重於一個傳字。除了這把從北京到滄州,又來到本溪,傳到我手裡已經是第五代的,父親留下的這把紫砂壺,幾十年來,我收藏長輩們的老物件還真不少。1973年12月26日,我結婚了。到已從溪湖搬到千金溝的父母家報喜並送月錢。我把半斤茶葉和一斤蛋糕、一斤八瓣酥一起遞給父親。父親盤坐在炕頭兒喝著茶,對母親說:「茶葉、八瓣酥歸我,蛋糕你吃吧!」我把蛋糕遞給母親,母親笑著接了過去。我恭恭敬敬的把八瓣酥放在父親面前,把茶葉放到父親放茶葉的青花喜字罐裡,又情不自禁地撫摸著那罐。母親見狀笑著對父親說:「孩子他爹!老五稀罕這喜字罐兒,都成家了,就給了他吧!」我笑著看著父親,父親也微微一笑對母親說:「你倒挺會撈好人啊?」我見父親同意了,在母親的幫助下,把茶葉放到另一個四方大鐵盒子裡,笑著把喜字罐抱在懷裡。母親則又把她常用的銅鞋拔子遞給我說:「這是我結婚時你老嬣(姥姥)送我的,也給你吧。」我說:「媽媽!這個您老常使喚,我不拿了。」母親邊往我兜子裡揌邊說:「你四哥新給我買了把長把兒的竹子鞋拔子,這把用不上了。」說著顛著她那舊社會裹了的小腳兒,拿來那把長把兒竹鞋拔子給我看。我心裡感激著:即感激著父母,也感激著多年來精心照料著年邁父母的四哥、四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