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大軍壓境,李先念率軍成功突圍,將聲東擊西戰術發揮到極致

2020-12-14 燃燒的狼煙

1946年6月,蔣介石徹底撕下了偽和平的面具,公然違反國共雙方剛籤訂不久的《雙十協定》,準備對解放區發起全面進攻,為此他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進攻計劃,準備動用193個旅、158萬的強大兵力,分別進攻中原、華東、晉冀魯豫、晉察冀、晉綏、陝甘寧、東北解放區。妄圖使用3到6個月的時間解決關內問題,然後再集中兵力進攻東北解放軍,以實現國民黨一黨獨裁的反動統治。

報紙上關於中原戰役的報導

中原解放區由於戰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成為了國民黨軍首先的攻擊目標。1945年10月,八路軍359旅南下支隊從廣東北返,與鄂豫邊區的新四軍第5師及從河南中部南下的嵩嶽軍區部隊在豫西桐柏山區勝利會師,於是新組建了中原軍區,軍區總部設置在宣化店地區,李先念為司令員,鄭位三為政委。經過不斷發展壯大,中原解放區一度發展到60多個縣。並且對國民黨的戰略要地武漢三鎮形成了包圍態勢,是蔣介石的眼中釘肉中刺,蔣介石曾經這樣說過中原軍區的重要性:「北出黃淮平原,以擾中原;南下武漢,以窺兩湖;西進隨棗,以控荊襄;並可切段平漢鐵路中原之大動脈。」

中原軍區解放軍戰士在訓練

自古以來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一說,中原解放區就像一把尖刀時刻捅在蔣介石的胸前,令他寢食難安,所以在同解放軍全面開戰前必須迅速徹底消滅中原地區的解放軍李先念部。在中原解放區建立之初,國民黨軍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就派兵從西北方向沿隴海路兩側東進,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劉峙所部沿平漢路兩側自北向南進犯,第六戰區的國民黨軍也自鄂南北進,其總兵力達到了30萬人,在國民黨各路大軍的步步蠶食下,中原解放區的5萬多解放軍被壓縮到方圓不足百裡的鄂北小鎮宣化店。

蔣介石採用堡壘戰術,步步為營,一路上造碉堡、修戰壕,不斷向中原解放區逼近,在合圍中原軍區的準備工作基本完成後,國民黨國防部長白崇禧和總參謀長陳誠聯合發布一道命令:「我軍隴海線以南各部隊,已奉命整編完畢,而共軍李先念、王震部,拒不接受國防部之整編,顯系別有圖謀,茲命令各軍自本令頒發之日起對他們實行嚴密監視,如發現其有不軌行動,立即予以全殲之。凡玩忽職守作戰不利者,以通共論,按軍法懲處。仰我官兵同仇敵伐,奮勇立功!」

中原軍區某部在召開會議

國民黨大舉進攻迫在眉睫,身處絕對劣勢的解放軍中原解放軍司令員李先念心急如焚,在宣化店的軍區司令部裡他對王震和鄭位三說道:「中原解放區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周邊解放區起到一個屏障作用,牽制國民黨兵力,配合其他戰場作戰,現在這個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我認為我們必須迅速突圍,不然不僅起不到對其他解放區的屏障作用,自己還會遭受無謂的損失,我建議向軍委請示,是否同意立即突圍,你們意見如何?」王震和鄭位三聽後當即表示同意。

李先念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他畢生奮鬥,為中華民族獨立和中國人民解放,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崇敬和愛戴

中央軍委收到李先念的告急電報後,毛主席立刻回電,表示完全同意立即突圍,並且越快越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有了軍委的大力支持,李先念焦急的內心頓時平復了許多,開始著手進行具體突圍計劃的制定。

中原軍區解放軍主力準備突圍

中原軍區司令部裡燈火通明,李先念、鄭位三、王震、王樹聲等軍區主要領導正圍坐在一張簡陋的辦公桌前商討突圍計劃。李先念手裡搖著一把蒲扇,首先向參會人員通報了最新敵情:「據可靠情報,蔣介石已經命令劉峙於22日前做好圍攻準備,劉峙的部隊正從南北兩面向我們逼近,這幾天他的前哨部隊活動頻繁,天天都有飛機來監視我們,他也在防備我們突圍。」

鄭位三緊接著說道:「現在我們四周都有大批敵軍,並且我們的任何蛛絲馬跡都在國民黨軍的掌握之中,突圍的任務很艱巨,不僅要有勇氣,還要有手段,先期的準備工作必須隱蔽進行。」

解放軍首長到前線視察

司令部內沒有了往日開會時的談笑風生,大家都異常嚴肅,每個人都感到一股巨大的壓力正在向他們襲來。李先念首先說出了自己的對策:「我們應該學用蔣介石的那一套,一邊和平,一邊行動,這就叫以其人之道, 還治其人之身,我們表面上遵守五月份籤訂的《漢口協議》,給劉峙製造假象,從現在開始各部隊都要隱蔽做好突圍準備工作,只要時機成熟就立刻行動。」

在會上他們經過縝密商討,決定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戰略問題,那就是突圍方向,這事關整個中原解放軍的生死存亡。當時有東、北、西三個方向可以突圍,但最終還是決定向西突圍,因為向西突圍有秦嶺、武當山,地區廣大,便於機動,遇到大股敵人的圍追堵截,部隊完全可以迅速進入山區進行遊擊作戰。還可以轉入太嶽或陝甘寧邊區或相機入川。在這個方向上進行突圍把握最大。一切突圍計劃的制定都是以向西突圍而制定。

中原軍區司令部舊址

這時候國民黨軍也沒有閒著,劉峙也開始調兵遣將,部署兵力準備對中原解放軍發起圍攻。他命令:劉汝明部的整編第55師、68師及張嵐峰部在曹縣、民權、考城、蘭封一線嚴陣以待,主力布置在蘭封、考城,以防止劉伯承、鄧小平南下支援;胡宗南部整編第15師、32師、38師、40師、85師、47旅和孫殿英部守衛安陽、新鄉、洛陽,主力則布置在新鄉一線,防止敵人逃脫;孫震部整編第3師、41師、47師由北向南,整編66師由南向北推進,準備將中原解放軍合圍於宣化店,並將其徹底消滅。

為了不引起劉峙的懷疑,李先念仍然像往常一樣派人前往劉峙部隊交涉防區事宜,並且釋放出大量煙霧彈,如解放軍戰士到處刷寫要和平要團結的宣傳標語,同時還命令皮定鈞率領一個旅故意在宣化店東北潑陂河前沿加固工事,製造出中原解放軍主力要與國民黨軍在東線打一場惡戰的態勢。23日至24日,李先念又命令皮定鈞在陣地前頻繁調動軍隊,深夜將部隊西調,白天再大搖大擺地朝東開來,為了製造更大的動靜,還在行軍途中埋鍋造飯,營造出中原解放軍主力準備向東突圍的假象,這一切都被劉峙的偵察機看得一清二楚,並將該情況迅速傳回國民黨軍指揮部。

李先念將軍

中原解放軍突圍前的迷惑工作收到了奇效,根據劉峙先前判斷,中原解放軍最有可能突圍的方向便是西線,可此時劉峙不斷收到屬下發來的解放軍即將向東突圍的錯誤情報,這動搖了劉峙自己先前正確的判斷。27日,皮定鈞向東線國民黨軍發起猛烈進攻,一時間東線戰場硝煙滾滾,殺聲震天,這使得劉峙更加肯定了解放軍主力正在向東突圍,於是放鬆了對西線的警惕,調集軍隊快速向宣化店東面進攻。劉峙不知道的是,中原軍區解放軍主力已於26日晚全部做好了向西突圍的準備,這一招聲東擊西的經典戰術獲得了巨大成功。

王震將軍在指揮戰鬥

中原解放軍主力分三路進行突圍,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縱隊司令員王樹聲率領第一縱隊組成左路縱隊,經花園西進;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震率領359旅組成右路縱隊,經雞公山、李家寨和柳林西進;第二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文建武率領第二縱隊組成中路縱隊,經楊家寨、王家店西進。在夜色的掩護下,各路部隊在寂靜的夜色中出發了,他們將行軍所發出的聲響降低到最低,連指揮口令也被壓得低低的。隊伍在羊腸小道上向著自己的目的地快速前進。坐鎮鄭州的劉峙此刻還在呼呼大睡,他對宣化店所發生的真實情況一無所知,在幾個小時前他還向蔣介石信誓旦旦的保證,中原地區解放軍主力已成為甕中之鱉,自己會將他們一個不剩的全部吞下。

解放軍準備向敵人發起衝鋒

27日,劉峙來到作戰指揮部,指揮各路軍隊開始向宣化店東部地區進攻,衝在最前面的是國民黨軍宋瑞珂中將率領的66軍,宋瑞珂黃埔軍校畢業,是蔣介石的得意門生,他深知攻克中原在整個國內戰局上的重要性,一心想要建立功勳的他在劉峙一聲令下便帶領部隊一路向前猛衝,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所受到的抵抗微乎其微,於27日晚就抵達了宣化店,至黎明時分,宋瑞珂185、199兩個旅就全部佔領了宣化店及四周據點,但是他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望著這一座人去樓空的空城,宋瑞珂站在原中原軍區司令部門外久久沒有說出一句話。擔負掩護任務的皮定鈞,在率部完成任務後便化整為零,撤退到周圍山區打遊擊了。

中原解放軍某部突圍後合影

劉峙聽到此消息後更是垂頭喪氣,30萬大軍為了圍攻中原解放區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準備了幾個月,到頭來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令他更為擔心的是仗打成這樣他自己將如何向蔣介石交代。惱羞成怒的劉峙下令各部隊一定要找到李先念、王震主力部隊,但是此刻已經為時已晚,國民黨軍已經錯過了最佳戰機,中原軍區解放軍各路突圍部隊經過一番激戰後全部跳出了包圍圈。

中原軍區解放軍主力之所以能夠奇蹟般地突出重圍,與李先念制定的正確突圍策略息息相關,一招聲東擊西戰術更是被其發揮到極致。

相關焦點

  • 印軍聲東擊西,數萬大軍集中錫亞琴冰川,炮兵部隊連夜包抄戰略點
    只不過這一次,印度也學聰明了,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將數萬大軍集中在錫亞琴冰川,炮兵部隊連夜包抄戰略要點。據巴基斯坦《每日時報》(Daily Time)7月15日消息報導,當地時間14日起,巴基斯坦邊防部隊通過無人機、雷達等設施監測到印度軍隊進行新的調動,並極度接近巴基斯坦的實控地區。
  • 【閒聊歷史】李先念為什麼被稱為「政壇不倒翁」?
    他先從北平坐火車趕到河南漯河,因南下鐵路中斷,後乘汽車到漢口,再乘輪渡過長江到武昌紅樓——當時湖北省委所在地,開始肩負起支援大軍南下和建設新湖北的重任。 那時的湖北,跟全國一樣,正面臨著一個新舊政權的交替,百廢待興,百業待舉。「他一上任時就遇到『黑白之戰』。」
  • 周志堅:19歲當上紅軍師長,38歲成為開國中將,帶出後起之秀31軍
    根據敵人後方傳來的情報,總攻將於1946年7月1日發起。危急關頭,毛澤東以中共中央名義急電中原局:「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中原解放區部隊遵照中央指示,於6月26日開始分路突圍。司令員李先念命令周志堅指揮縱隊第13旅、第15旅第45團,掩護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機關部隊突圍,並嚴肅地對他說:「你的任務是光榮的,只能勝利,不能失敗!」「堅決完成任務!」
  • 中原突圍,只有這兩個旅保全了建制,旅長後來都是開國中將
    可是,最終中原突圍還是成功了,雖然損失也比較大,但是部隊的骨幹都成功突圍而出,保存下來了。最為奇蹟的是,有兩個旅成建制的突圍而出。這兩個旅都很光榮。一個就是著名的皮旅了,也就是中原軍區第一旅,旅長皮定均,紅四方面軍走出的猛將。
  • 中原突圍準備犧牲皮旅,皮定均卻率部打穿國軍四省防線,成功突圍
    抗戰剛結束的時候,蔣介石視我中原軍區為眼中釘,肉中刺,一直都想找機會將中原軍區消滅,打通向華東、華北、東北的進軍道路。1946年1月,蔣介石就開始不斷的調集重兵攻打我中原軍區,到6月初,蔣介石已經調集了10個整編師30萬大軍,將我中原軍區五萬多人壓縮在以宣化店為中心,縱橫不足百裡的狹小地區內。當時敵眾我寡,軍委下令:「立即突圍,生存第一,勝利第一。」
  • 1942年大悟山突圍戰,為什麼引起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高度讚揚?
    他和縱隊領導在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兩大力量夾擊下,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粉碎了日偽軍的「掃蕩」,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在邊區發動的反共高潮,並牽制了桂軍向新四軍第四、五支隊的進攻。在錯綜複雜的敵、頑、我「三角鬥爭」中,李先念等人緊緊抓住民族矛盾,正確處理抗日、反頑鬥爭與統一戰線的關係,打出了共產黨人的英氣和豪氣。
  • 國民黨「天下第一軍」覆滅記:總指揮戰前逃跑
    當時在成都地區的國民黨軍總兵力為32萬餘人,其中胡宗南集團15萬人,其他國民黨軍約17萬人。胡宗南為集中全力向康、滇方向突圍和防止解放軍對其部隊割裂,一面以其主力第5兵團守新津,第18兵團位於新津、成都之間,構築工事,抵抗解放軍的進攻,一面將成都以北地區之第7兵團撤至德陽、三臺地區,並將第16兵團置於廣漢,把第15、20兩兵團布置於彭縣地區,向主力靠攏。
  • 遼瀋戰役,廖耀湘以12萬人對東野40萬大軍,為何不選擇起義?
    遼瀋戰役,廖耀湘以12萬人對東野40萬大軍,為何不選擇起義? 1948年遼瀋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國共兩軍真正意義上的首場戰略決戰。被殲滅的國民黨軍47萬東北部隊中,最精銳的部分毫無疑問就是廖耀湘擔任司令官的國軍第9兵團,兵團總人數超過12萬,下屬5個軍中包含了2支王牌軍(全美械的新1軍、新6軍)。這個兵團實力之強,冠絕全國的國民黨軍部隊。但9兵團在遼西平原被40餘萬東野大軍死死包圍後,實際已無多少突圍希望。既然如此,廖耀湘當時為何不像長春的曾澤生將軍一樣選擇順勢起義,而是要硬拼後被俘呢?
  • 臺媒:「獨派」大軍壓境 蔡英文該如何應對?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面對「獨派」大軍壓境,蔡英文的未來將何去何從?據臺媒4月7日消息,在蟄伏近兩年後,遲遲未見蔡英文正面回應的「獨派」終於出手了。由一群資深「臺獨」運動者發起的「喜樂島聯盟」正式成立,其中包括前領導人李登輝、陳水扁及呂秀蓮在內,並揚言將在明年4月初舉行「獨立公投」及正名「入聯」。
  • 30萬大軍被圍缺衣少食,為了吃上豬肉,1.4萬敵軍向我軍投誠
    1948年11月28日,鑑於徐州戰場上的緊張狀態,蔣介石在南京召開軍事會議商討對策,考慮到為保存實力,蔣介石最後也不得不承認失敗,並接受杜聿明的建議,將防守徐州的第2、第13、第16兵團攻擊30萬大軍陸續撤離徐州,並沿永城方向南下撤離,為了順利跳出我軍包圍,蔣介石還嚴令,劉汝明、李延年兵團北上策應
  • 9項行政命令全過 國民黨擋不住「美豬」江啟臣率「藍委」鞠躬道歉
    在民進黨「立委」大軍壓境下,「立法院」24日院會在傍晚5點40分,通過開放萊豬進口的9項行政命令,全部準予備查,豬肉的萊劑殘值新制,將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隨後帶領所有國民黨「立委」在議場內,針對無法廢止行政命令鞠躬道歉。
  • 東野百萬大軍入關前,為何先派出10萬人的程子華兵團?
    平津戰役期間我軍的進攻戰術,與敵人在華北的兵力布置密切相關。傅作義作為華北國民黨軍最高軍政負責人,事先判斷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必將入關與其交戰(但其判斷時間有重大偏差)。而華北國民黨軍成分相對複雜,有綏遠系傅作義部隊及國民黨中央軍集團兩部分。由於東北我軍進軍華北後,國民黨軍面對解放軍兩個方面軍的進攻,勢必出現以少打多的情況。按照正常軍事邏輯,傅作義將兵力抱團集中更有利於防守,能拖延的時間也更長。
  • 金三角,國民黨殘軍的風風雨雨
    709團改編為193師,李國輝任師長;278團改編為93師,新派彭程為師長;新派呂國銘為26軍軍長,指揮上述兩個師,成立了「雲南反共救國軍」,隨時策應臺灣反攻大陸。1952年,臺灣派來700餘名官兵增援緬北的殘軍,1953年擴充到18500餘人。
  • 李先念紀念館「五一」前對外開放,閬中市將新增一紅色景點
    張曉東 封面新聞記者 蘇定偉4月12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四川南充閬中市獲悉,「五一」前夕,李先念紀念館將布展完畢並對外開放,成為閬中新增的一處紅色文化景點,為該市紅色文化再添新的文化內涵。李先念紀念館位於老觀古鎮老龍街中部,與紅三十軍軍部、軍醫院、閬蒼南中心縣委、川陝革命根據地中共蒼溪縣委、蒼溪縣蘇維埃政府相鄰,佔地1200平方米,為二層仿古式建築,建築面積304平方米,李先念舊居(紅三十軍軍部)61平方米。
  • 十萬大軍壓境,印度想幹什麼?
    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印度駐克什米爾士兵在印控克什米爾的重點區域,斷網、停課、廢約、逐客、抓人、十萬大軍壓境,甚至在邊境與巴基斯坦一方交火,印度這是要幹什麼?文| 謝奕秋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南風窗」(ID:SouthReviews),原文首發於2019年8月10日,標題為《十萬大軍壓境,印度想幹什麼?》,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1印度動手有自己的邏輯,而起點居然與中美兩國有關。中國的部分先略過去,更讓印度著急的是美巴關係正在改善。
  • 國民黨高級將領的「尖錐」戰術,助我解放軍拿下淮海戰役
    隨著粟裕將軍率軍南下,淮海戰役正是拉開帷幕,國民黨的黃百韜兵團剛開始戰鬥就被打的四處亂竄,危機之下,蔣介石連忙方杜聿明就近派遣部隊前去支援黃百韜兵團。其中一個原因是解放軍戰士的實力強勁,另一個就要歸功於李彌和邱清泉的好戰術了,那就是他們著名的「尖錐」戰術.所謂的「尖錐」戰士簡單的來說就是先頭部隊持續推進,後面是大部隊壓陣,說的形象一點就是一個三角形的進攻趨勢,頭小尾巴大。
  • 抗日版敦刻爾克大撤退,李宗仁挽救60萬大軍,為武漢會戰保存力量
    在滇軍第六十軍和中央軍五十二軍、桂軍四十六軍的阻擊下,兩個師團減員70%。此時形勢的樂觀讓老蔣樂開了花,4月30日軍委會馬上在北線增兵計劃複製臺兒莊戰役,包圍這兩個師團,希望全殲。
  • 兩大海島之中,為何國民黨軍能拼命守住臺灣,卻根本守不住海南?
    49年國民黨軍從大陸全面敗退,剩餘的60多萬部隊企圖據守這兩座島嶼,作為日後的「反攻」基地。然而最終國軍只在臺灣島實現長期死守,海南島卻在1950年5月便被我軍解放。為什麼都是重要的島嶼,國軍能守住臺灣,卻保不住海南呢?下面我們來解析一下。首先是防衛力量完全不同。
  • 史上著名的「廖氏三兄弟」,先後兩次率部起義,建國後待遇如何?
    史上著名的「廖氏三兄弟」,先後兩次率部起義,建國後待遇如何?安徽省鳳臺縣有一個廖家灣,廖村素來忠實文化教育,世代遵奉孔孟之道,崇尚民族起義,讀書為國為民,以天下為己任。在近代歷史上,這裡還出現了3個國民黨將軍,他們是廖運澤、廖運周、廖運升。其中,廖運周是中共臥底。
  • 金門戰役後,國民黨軍一直流傳著「共軍水鬼」的傳說,整整幾十年
    然而,少為人知的是,在這之後,解放軍曾經再度登上金門島,還抓到了俘虜。這支神秘的部隊屬於解放軍中的特種部隊——偵察兵,不過對岸的國民黨軍更習慣用另一個名字來稱呼他們——「共軍水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