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突圍,只有這兩個旅保全了建制,旅長後來都是開國中將

2020-12-21 文史茶館2018

1946年那個夏天的中原突圍,是解放戰爭全面爆發的標誌。蔣介石調集二三十萬大軍,從四面八方圍攻我中原軍區六萬多人。這是典型的十面埋伏,在蔣介石看來,中原軍區那是插翅難飛。

可是,最終中原突圍還是成功了,雖然損失也比較大,但是部隊的骨幹都成功突圍而出,保存下來了。最為奇蹟的是,有兩個旅成建制的突圍而出。這兩個旅都很光榮。

一個就是著名的皮旅了,也就是中原軍區第一旅,旅長皮定均,紅四方面軍走出的猛將。皮定均是安徽金寨人,紅軍時期的職務不高,長徵結束後才是團長,後來長期戰鬥在河南境內,至今河南的環翠峪等地都有皮定均的遺蹟。

加入中原軍區後,皮定均擔任第一旅旅長。皮定均的突圍方向最危險,他是迎著敵人向東突圍,用兵法上的話來說,那可真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了。

皮定均手裡甚至沒有軍用地圖,只有袖珍分省地圖,電臺也跟中原軍區聯繫不上了,只能是孤軍奮戰。皮定均決定利用敵人的割據狀況,儘可能沿著省與省、縣與縣的邊界行軍,還經常扮成國民黨的樣子,迷惑敵人。

總之,皮旅的打法非常靈活,經過20多天的行軍,皮旅勝利到達蘇皖解放區。皮旅突圍前六千多人,突圍後約有五千人,建制保存完整,甚至有些身體衰弱的女同志都突圍而出了。

皮定均創造了奇蹟,立了大功。所以後來大授銜的時候,他本來要授少將的,可是偉人說了「皮有功,少晉中」,皮定均最終成為開國中將,他當過蘭州軍區和福州軍區司令員,是正大軍區級,成就比較大。

除了皮旅,還有一個旅也基本保全了建制,成功突圍而出,這就是359旅了。359旅的名氣比較大。王震帶出的部隊嘛,不過當時的旅長不是王震,而是郭鵬,王震是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王震和李先念一起率領中原軍區的主力部隊,向西北突圍,準備進入陝西,胡宗南大軍阻擋了去路。王震和李先念被迫兵分兩路,王震和郭鵬率領359旅強渡丹江,從敵人的包圍圈撕開口子。

應該說,359旅突圍中的艱難程度絲毫不亞於皮旅,因為蔣介石很快知道這是中原軍區的主力部隊,調集了大軍沿途包抄堵截,359旅幾乎是每天都要同幾倍於己的敵人打仗。

(參加中原突圍的359旅旅長郭鵬和政委王恩茂)

有一個團的團長和政委都在戰鬥中壯烈犧牲。王震和郭鵬浴血苦戰,終於還是把部隊帶出去了,當他們渡過涇水,突破最後一關時,大家再也支撐不住,倒地而臥,不知一切了。

359旅雖然損失比較大,但是有兩千多人突圍而出,部隊的建制保存完整,骨幹力量基本上都保存下來了。359旅回到延安,受到了熱烈歡迎,後來成為西北戰場一支鐵血之師。

王震是開國上將,359旅的旅長郭鵬是湖南醴陵人,開國中將,參加過秋收起義,紅二方面軍走出來的將領,後來當過第二軍軍長、蘭州軍區副司令員等職。

相關焦點

  • 中原突圍時皮旅一戰成名,旅長的軍銜少進中,還有兩人的軍銜更牛
    1946年6月,蔣介石突然撕毀停戰協議,悍然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國民黨軍隊30多萬人圍攻中原解放區。中原軍區解放軍被迫突圍,此戰中皮旅一戰成名,旅長的軍銜少進中,還有兩人的軍銜更牛。當時,中原軍區主力6萬餘人由司令員親自率領,分南北兩路向西突圍。其中,皮定均率領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為迷惑敵人,裝成主力向東行動,牽制國民黨軍,以掩護主力部隊越過平漢線向西突圍。
  • 中原突圍準備犧牲皮旅,皮定均卻率部打穿國軍四省防線,成功突圍
    在1955年開國將領中,有一位將領受到了毛主席的注意,他就是皮定均。按照當時對各將領軍銜的評定標準,皮定均的資歷只夠授少將,皮定均對此也沒有什麼疑問,但是讓皮定均沒有想到的是,這時候毛主席說了一句話:「皮有功,少晉中。」將皮定均從少將提拔為了中將。
  • 129師冀南部隊四個野戰旅,旅長都是誰,一中將一大校,兩位犧牲
    八路軍一共有多少個旅?回答六個就錯了。八路軍成立的時候,的確只有六個旅,可是八路軍發展非常迅猛,三個師都在迅速壯大,後來可絕對不止六個旅啊。 到1940年,冀南地區的八路軍改編成四個野戰旅。冀南地區隸屬於129師,是由陳再道宋任窮開闢的平原根據地。那麼,冀南地區的這四個野戰旅旅長都是誰呢?
  • 八路軍一二九師這個旅,政委成開國上將,旅長解放後任副縣級幹部
    這個師中有一個旅,旅政委成了開國上將,旅長解放後擔任副縣級幹部。 這位旅長名叫段海洲,出生於1909年,河北省安平縣人,是一戶地主家庭出身。他少年時考上北平民國大學,受到了愛國主義思想的薰陶,畢業後進入十三路軍幹部學校,此校由石友三創辦。
  • 1940年八路軍115師整編後,6個旅的旅長都是誰?其中1人叛變
    1940年10月,第115師將直屬分隊、第343旅和魯西、魯南、蘇魯豫、冀魯邊等地的武裝力量,統一整編為教導第1旅至教導第6旅,這6個旅的旅長都是抗戰時期鼎鼎大名的抗日誌士。然而人心難測,6人的最終走向也各不相同,其中1人叛變。剩餘5人中,成就最低的被授予少將軍銜。那麼1940年八路軍115師整編後,6個旅的旅長是誰?我們接著往下看。
  • 開國中將兩個兒子都是將軍,一門三將星,一位曾獲軍事學碩士學位
    這些開國將領的後代們,大部分都受其影響,躋身軍界,為新中國的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在這其中,秦基偉將軍的兩個兒子更是追上了他的步伐。秦基偉將軍在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而他的兩個兒子不僅都是將軍,還和他一樣,都是中將軍銜,一門三將星,其中一位更是獲得了軍事學的碩士學位,正應了那句話:虎父無犬子。
  • 山西唯一吳姓開國將軍,生於晉商之家,曾活捉國軍中將黃正誠!
    所謂"天下第一旅",即國民黨嫡系胡宗南精銳部隊整編第一師第一旅,是蔣介石的警戒部隊。黃正誠是國軍的中將旅長,曾留學德國,住過希特勒的軍事學校,態度傲慢自負。國軍整編第一師第一旅全副美式裝備,訓練有素,故被稱為"蔣家御林軍""天下第一旅"。 1946年8月,晉冀魯豫野戰軍將太嶽呂梁兩個解放區連成一片,為繼續殲滅國民黨軍隊王牌部隊"天下第一旅"開闢了廣闊的戰場。
  • 軍隊中的旅是怎樣演變的?旅長是什麼軍銜?
    和「將軍」這兩個詞組合而成的。通常,「大團」在師的編成內,作為戰術兵團(師)的一部分遂行戰鬥任務,或作為配屬部隊(如特種兵旅)在合成軍團內進行協同作戰,這類旅旅長的軍銜大都為上校;而「小師」則可作為戰術兵團使用,其旅長軍銜一般為將官的最低一級。如美軍的師屬旅旅長是上校,獨立旅旅長是準將。二戰結束前日軍的旅團長(日軍的旅稱「旅團」)軍銜為少將,這是因為日本的軍銜沒有準將這一級,少將即為將官最低一級。
  • 「天下第一旅」旅長黃正誠,1946年兵敗被俘,後來的結局如何?
    「天下第一旅」旅長黃正誠,1946年兵敗被俘,後來的結局如何?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中有一個著名的「天下第一旅」,它是國民黨嫡系胡宗南精銳部隊整編第一師第一旅,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全部裝備美式武器,多年來以其無敵的戰鬥力被蔣介石、胡宗南吹噓為「天下第一旅」,它曾經當過蔣介石的警衛部隊,人稱「蔣家御林軍」。
  • 黃正誠不過是一個旅長,為何卻跟杜聿明一樣,都是國軍中將軍銜?
    而胡宗南麾下有一員名將,叫黃正誠,是國民黨陸軍中將軍銜。令人驚訝的是,其實黃正誠當時的軍職只是一名旅長,竟然和統兵數十萬的國軍大佬杜聿明、宋希濂等人是一樣的軍銜。這似乎有些不合邏輯,怎麼回事呢?
  • 周志堅:19歲當上紅軍師長,38歲成為開國中將,帶出後起之秀31軍
    皖南事變後,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重建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整編為新四軍第5師,李先念任師長兼政治委員,下轄3個旅,周志堅任第13旅旅長,政治委員方正平。周志堅在誓師大會上號召全旅官兵同心協力,努力把13旅建設成一支正規化的抗日武裝,並在抗日烽火中鍛造成一支精兵勁旅。
  • 開國中將中,只有他一人當過副總理,軍職不高卻成就很大
    在開國中將中,有一位非常特殊。他就是餘秋裡。餘秋裡特殊在哪裡呢?至少有三個地方。其一他是獨臂中將,當然不是唯一的。別的將軍斷臂,多半就是在戰場上負傷,可是餘秋裡卻是為了掩護戰友。團長後來也成了開國中將,他經常說,「餘秋裡的胳膊救了我一命。」一隻胳膊救了一位開國中將,對於黨性一向很強的餘秋裡來說,斷臂值了。你看,他斷臂特殊吧,是為了救人,拯救戰友,犧牲自己,這份戰友情誼和犧牲精神是深厚和崇高的。其二呢,在177位開國中將裡,餘秋裡是唯一當過副總理的,沒有之一。
  • 新四軍第五師成立初有六個旅級單位,為新四軍七個師最多
    新四軍組建後堅持於長江兩岸的安徽、江蘇、湖北等日偽軍腹地作戰,1941年1月上中旬國民政府製造「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部及直屬部隊九千餘人在向江北移動時於皖南涇縣遭到國民黨八萬兵力伏擊,僅兩千餘人突圍。「皖南事變」後,中央迅速重建新四軍軍部,1941年1月下旬新四軍軍部政委是方正平江蘇蘇北鹽城重建,同時以新四軍部隊及隴海路以南的八路軍部隊組建新四軍七個師又一獨立旅,其中新四軍第五師為原新四軍鄂豫挺進縱隊整編組成,全師轄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旅及第一、第二、第三遊擊縱隊,共三旅三遊擊縱隊,這三個遊擊縱隊也為旅級建制,新四軍第五師成立時儘管兵力不是最多,但共轄六個旅級單位
  • 這個軍區走出了三個縱隊,司令員都在北京軍區擔任過正職,或副職
    它為中國革命貢獻了三個縱隊,那就是後來的三個王牌軍啊,無數太行子弟前赴後繼,匯入中國革命的洪流。太行軍區當然走出了很多開國將帥。那麼,太行軍區貢獻了哪三個縱隊呢?第一個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三縱隊,第三縱隊最開始就叫太行縱隊,發源於太行軍區,縱隊的司令員就是被稱為軍中趙子龍的陳錫聯,湖北紅安人。
  • 開國上將中,這四位將軍同一年被調到紅四方面軍工作,他們都是誰
    紅四方面軍作為紅軍的三大主力軍之一,曾誕生了700多名開國將帥,而在57名開國上將中,紅四方面軍只佔據了10位,紅一方面軍則佔據了31位,在1935年6月18日,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後,紅一方面軍有四位將軍被調往紅四方面軍工作,後來這四位將軍都成了開國上將,那麼這四位將軍都是誰呢
  • 20歲當師長的紅軍,為沒當上344旅旅長生氣,朱老總:輪不到你
    為沒當上344旅的旅長生氣 344旅是八路軍115師的主力旅之一,徐海東是旅長,全旅共六千多人。這支部隊以能打著稱,他的指揮官的人選是很重要的。
  • 國軍中將被俘,旅長問蔣嫡系紛紛倒戈你一雜牌硬扛啥,他竟如此說
    當時,我軍在西北戰場打得非常艱苦,地處豫西的郟縣是胡宗南深入解放區的一根「釘子」,此地必須要打下來,才能甩開敵人的糾纏,集中力量開闢豫西解放區,因此,陳謝兵團命令第10旅攻取郟縣,10旅旅長周希漢接受任務後,立即率部向郟縣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