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天下第一軍」覆滅記:總指揮戰前逃跑

2020-12-23 中國網文化

1949年12月13日之後的幾天,成都是群龍無首,一片混亂,猶如湯澆蟻穴。當時在成都地區的國民黨軍總兵力為32萬餘人,其中胡宗南集團15萬人,其他國民黨軍約17萬人。胡宗南為集中全力向康、滇方向突圍和防止解放軍對其部隊割裂,一面以其主力第5兵團守新津,第18兵團位於新津、成都之間,構築工事,抵抗解放軍的進攻,一面將成都以北地區之第7兵團撤至德陽、三臺地區,並將第16兵團置於廣漢,把第15、20兩兵團布置於彭縣地區,向主力靠攏。

與此同時,人民解放軍二野部隊以第12軍位於邛崍、大邑,第10軍位於彭山,第11軍位於簡陽以西,第16軍位於名山、丹稜,第18軍集結眉山地區,將胡宗南部死死地困在了川西平原。

12月22日,胡宗南為挽救其即將覆滅的厄運,在新津緊急召開軍長會議。會上,色厲內荏的胡宗南強打精神,提出了「保衛」成都的三個方案:

第一案:以現有的兵力,採取以守為主,佔領優勢地形,把握戰機,轉守為攻,出擊取勝。

第二案:以現有兵力,攻守兼備,確保成都;劃分兵團戰鬥地區,控制強大預備隊,構築強固工事陣地,堅決阻止解放軍攻城。

第三案:為了便於爾後能繼續作戰,保持主力,避免膠著,決心犧牲一部分以救全大局為著眼。即以兩個兵團(羅廣文部第15兵團,陳克非部第20兵團)向解放軍後方(重慶)乘虛挺進,以吸引我主力回頭,而使主力向西康背進以確保安全。

也就在同一天,遠在重慶的劉伯承、鄧小平,向位於眉山、邛崍、大邑一線的第3、5兵團發出進攻成都的命令。

在劉伯承、鄧小平部署圍殲胡宗南之時,一向志大才疏的「川西決戰」總指揮官胡宗南,終於力拙才盡。12月23日,他在四面楚歌中,爬上了早已準備好的飛機逃往海南島。

胡宗南一溜,處在四面包圍中的國民黨軍更加混亂動搖了。解放軍乘機緊縮包圍圈,進行軍事攻擊,並繼續開展政治攻勢。前方各部隊分別向國民黨軍指揮官發出忠告、警告,勸告他們迅速回頭,不要錯過時機。在前沿直接作戰的二野各部隊,利用各種方式,向國民黨軍廣播、戰場喊話、送信、散發傳單。面對解放軍強大的軍事、政治壓力,走投無路的國民黨軍紛紛起義。二野各部隊迅速佔領指定位置後,一面構築工事,積極阻擊逃竄之敵;一面開展政治攻勢,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12月21日,被圍的川鄂邊區綏署副主任董宋珩及16兵團副司令官曾元在金堂地區首先宣布起義,這是四川境內國民黨被包圍部隊瓦解的開始;24日,敵第15兵團司令官羅廣文、第20兵團司令官陳克非率殘部在郫縣、安德起義;25日,國民黨第7兵團司令官裴昌會率部在德陽起義;27日,國民黨第18兵團司令官李振也派出代表,到簡陽與解放軍商談投降事宜。這些將領的起義,使龜縮在成都地區的國民黨軍隊一片混亂,大有土崩瓦解之勢。

但是,接替胡宗南指揮的國民黨軍第5兵團司令李文仍執迷不悟,垂死掙扎。為使自己擺脫不利地位,李文急忙改變胡宗南既定的計劃,決定率其所轄7個軍分兩路突圍。一路由第27、36、90、57軍組成,從成都向重慶;另一路由第1、第3、第69軍組成,從新津沿邛崍向西逃竄,目的地是雅安。

12月25日,負隅頑抗的國民黨軍第5兵團司令李文率部向西突圍,被3兵團第12軍阻擊在邛崍一帶。

12月24日晚,12軍副軍長肖永銀、政治部主任李開湘,正在召開會議,研究敵情,突然接到偵察科長的報告:「黃昏時,國民黨軍由新津出動,方向向西,現已過了羊場西大河,距我軍第35師警戒線僅10裡。」

根據敵情變化,肖永銀立即命令35師師長李德生返回部隊,做好迎擊敵人的準備。

一小時後,李德生在電話中向肖永銀報告:「據已得到的情報,敵人為李文的第5兵團,現已確證的有5個軍,第3、27、36、65和90軍。在我方警戒陣地前方,大股的敵人正向西運動。」

肖永銀當即命令35師:「敵人要西逃,你師必須於拂曉前完成一切作戰準備,堅決抗擊敵人的進攻,決不讓李文西竄一步。」

12月25日清晨,天剛蒙蒙亮,李文兵團部隊在炮火掩護下,開始向12軍35師陣地攻擊。這天,敵人像潮水一般,一次又一次地向35師陣地猛衝達20餘次。該師正面部分陣地幾度失守,戰鬥呈白熱化,但英勇的解放軍戰士終於用手榴彈、刺刀、鐵鍬把敵人打退。敵人傷亡很大,死屍在35師前沿陣地前堆滿了。35師傷亡也不小。

傍晚,肖永銀令各師以兩個營的兵力向敵人反擊。經一夜戰鬥,俘敵5,000餘人。

次日拂曉,敵人以團為單位,在炮火掩護下,向我12軍陣地全線發動攻擊,企圖孤注一擲,打開缺口,奪路逃命。戰鬥中,處在前沿突出部的我35師陣地受敵攻擊最猛,連續被敵攻擊了10餘次,雙方反覆爭奪陣地,最終敵軍被擊退。至上午12時,敵人再次糾集兵力,在更猛烈的炮火掩護下,用「羊群」戰術再度向l2軍防線湧來,突破了35師陣地,直打到邛崍東門外。在緊要關頭,肖永銀果斷地率軍預備隊兩個團實施反擊,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敵人反撲過去,挫敗了敵人的進攻,奪回了陣地。

這天,被圍困在成都、簡陽一帶的國民黨李振兵團宣布起義,李文兵團更加孤立了。

12月27日天亮後,向12軍36師108團猛攻了一整夜的敵人,突然停止了攻擊。此時,在前沿指揮所指揮作戰的副團長武效賢正納悶之際,有兩個敵人舉著手向陣地走來。武副團長命令部隊停止射擊,並讓戰士將來人帶進指揮所。

來者為李文第5兵團第1軍參謀長喬治和副官。他們求見解放軍部隊司令員,說有要事商談。喬治說:「兄弟受李司令官之命,奉告貴軍司令,我李司令官為了顧全大局,願意起義。」

武效賢便立刻把情況直接向軍裡作了報告,並請示處理辦法,

乍聞這一消息,肖永銀在電話中指示武效賢說:「敵人現在突然提出起義是有企圖的。一定要提高警惕,防備敵人詭計,我馬上派人來。」

不一會兒,12軍36師師長邢榮傑來到108團前沿指揮所,並帶來了兩個營兵力。

針對李文可能的詐降詭計,邢榮傑說:「現在我們還可以原諒你們,你們如果還想做個中國人,就應該老老實實地立即放下武器,聽我軍指揮,把部隊撤出戰場,我們保證寬待你們。」

喬治說這事關係重大,他不能做主,要求解放軍派代表去直接和他們李司令官面談。經請示軍首長後,36師決定派副團長武效賢作為全權代表,前往李文司令部談判。

武效賢挑選了三名精明強幹的戰士,連同通信員、警衛員共5人,每人一長一短兩支槍,信心百倍,精神抖擻地隨著敵軍參謀長向敵巢走去。

在號稱國民黨軍隊中「天下第一軍」的指揮所裡,武效賢見到了胡宗南的第5兵團司令李文。李文十分尷尬地說道:「歡迎,歡迎!」

沉默了一會兒的李文說:「我部決定起義,這完全出於誠意,是本著顧全大局、避免雙方遭受傷亡的精神提出來,希望貴軍能了解我們的誠意。」

武效賢說:「假如你們真是這樣,我們是非常歡迎的。你們言行太不一致,直到現在你們的90軍還在向我軍進攻。」

李文解釋道:「90軍和我失掉聯繫,我一定想辦法和他們聯絡。」

武效賢說:「90軍離你們並不太遠,這使人難以相信。」

站在一旁的李文的副司令兼第l軍軍長說:「先生知道我們的第1軍已經停止進攻了!」

武效賢說:「那是因為第1軍已經失掉了進攻的能力。」

武副團長接著說:「假如你們是真心誠意地為了顧全大局,就應該答覆我們的意見,立即放下武器。我們保證寬待你們,對你和你的部下都是有好處的。」

大概這句話刺傷了國民黨軍主力兵團這兩位曾經十分狂妄的指揮官的自尊心。李文翻了翻白眼,看了看解放軍代表,又看了看坐在那裡狠狠吸菸的副司令,然後像坐不住似地站起來,低著頭來回走動著。他的副司令狠狠地吸了一口煙,甩掉菸頭不服氣地說:「我軍部隊完整,糧彈還充足,並沒有達到不能作戰的地步!」

「你的意思是說你們還可以打下去!那好吧,打下去,還是放下武器,由你們自己選擇好了!不過,我得提醒你,副司令先生,你們的處境,你們自己比我知道得更清楚。打下去會給你們帶來什麼結果?這一點你們也是知道的。」

武效賢恩威並施,進一步向對方加大心理壓力。國民黨軍正、副司令都不開口了,屋子裡的氣氛突然沉寂下來,只有一陣緊一陣的槍炮聲不斷地從窗口傳進來,聲音比以前更迫近了。

李文的神色也更加緊張起來,便堆起笑臉說:「這樣吧,我們雙方先停火,再慢慢協商如何?」

語氣像是試探又像是哀求。

一看敵人要耍花招,武效賢便不冷不熱地說:「我軍部隊眾多,我不能做主,不過這主要靠你們自己決定。如果你願意接受我們提出的方案,我可以馬上報告劉鄧首長,轉告我軍部隊。你們如果要拖,那就只好聽便。」

李文說:「請允許兄弟考慮考慮,再作答覆。」

一會兒,李文又對武效賢說:「為了慎重起見,兄弟再派我的兵團副參謀長陳明兄,隨先生一道,去貴軍與劉伯承將軍作進一步面談,先生你看如何?」

武效賢談談一笑說:「可以,我保證送到。不過,我再提醒你一下,拖延時間對你們是不利的。」

下午4點鐘,李文派他的參謀長陳明前來與肖永銀談判。陳明說:「我們李司令官顧全大局,決定起義。」

肖永銀則嚴肅地說:「你們90軍還在向我們進攻,這是起義嗎?」

陳明說:「90軍同兵團失掉聯繫,未接到命令。」

肖永銀冷笑一聲說:「那我就對你們90軍不客氣了!」

接著肖永銀又說:「你們怎麼不在成都起義而要跑到這裡來起義呢?可惜遲了一點,現在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放下武器,最後給人民做一點好事,我們按照俘虜寬待你們,否則就把你們當做戰犯辦理啦!」

陳明無可奈何地說:「我把你的意思轉報給李司令官吧。」

肖永銀果斷地說:「好吧,你在電話中告訴他,今晚最好在我們這裡住下,看我們怎樣消滅你們的90軍。」

當晚,第12軍副軍長肖永銀調整部署,以各師2/3的力量向敵進攻,並命令尤太忠率34師集中力量消滅90軍,一定要活捉90軍軍長黃仁,迫使李文放下武器。經一夜戰鬥,解放軍消滅了國民黨第90軍,俘敵2萬以上,並活捉了軍長黃仁。

次日上午8時,肖永銀告訴陳明:「你們90軍被我們消滅了。」

陳明沒有說話,看來他還不大相信。見此情形,肖永銀對警衛戰士道:「把黃仁帶進來。」

陳明一見黃仁便面如土色,低頭不語。肖永銀嚴肅地對陳明說:「請你馬上回去同你們李司令官商量,打與降由你們選擇,我們歡迎你們放下武器,希望你們再不要作無謂的抵抗。」

接著,第12軍副軍長命令各師逼近敵人,尤其要儘量迫近李文兵團部,用軍事壓力和政治瓦解來迫使李文放下武器。

下午2點,李文終於作出決定,命令部隊全部放下武器。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後一支王牌軍被殲滅。

成都平原上的圍殲戰至此勝利結束。

成都,這顆鑲嵌在川西平原上的明珠,終於回到了人民手中。本文摘自《二野戰事珍聞全記錄》 作者:郭輝 出版社:軍事科學出版社,來源:中新網

相關焦點

  • 金三角,國民黨殘軍的風風雨雨
    1949年12月底,劉鄧首長指示,二野第4兵團和四野一部,在邊縱的協同下,以急行軍速度,堵殲國民黨廿六軍及八軍一部。在緬甸東部重鎮大其力的一個村子小孟捧,李國輝與另一股殘軍600多人匯合,這支殘軍的指揮官是第26軍93師278團副團長譚忠。兩部殘軍合併為「復興部隊」,李國輝任總指揮兼709團團長,譚忠任副總指揮兼278團團長。李譚的「復興部隊」開始招兵買馬擴充隊伍。
  • 金門戰役後,國民黨軍一直流傳著「共軍水鬼」的傳說,整整幾十年
    這支神秘的部隊屬於解放軍中的特種部隊——偵察兵,不過對岸的國民黨軍更習慣用另一個名字來稱呼他們——「共軍水鬼」。 7月的一天,31軍91師偵察連排長紀瑞瑄帶領2名偵察兵,到大金門北岸東段前沿偵察地形,並獲取國民黨軍反登陸用的爆炸物。
  • 渡江戰役後,國民黨軍全線潰退,這幾批軍隊卻完整撤往臺灣
    ▲蔣介石一生3次下野1949年1月,隨著淮海戰場上杜聿明集團的徹底覆滅,蔣介石再也無力回天,只能黯然的第三次下野,拱手將總統寶座讓給了桂系首領李宗仁。西南各地方實力派如川系的鄧錫侯、劉文輝和潘文華,滇系的龍雲、盧漢等早就與蔣介石離心離德,此時紛紛起義,隨著4月13日西昌地區國民黨軍的覆滅,蔣介石的西南計劃徹底破產。至此,退守臺灣成了蔣介石集團的唯一選擇,一場規模空前的軍事撤退隨之開始,由於陳毅、粟裕指揮的第三野戰軍部隊迅速佔領了東南沿海地區,封鎖了海上退路。因此國民黨軍的撤退主要集中在大陸的幾個沿海地區。
  • 國民黨將軍胡璉的人生尾片
    惟獨去世前手捧32塊彈片長嘆一聲:土木不及一粟……」「土木」指的是陳誠賴以起家的十一師、十八軍,進而形容陳誠系統;「一粟」指的就是粟 裕了。張靈甫的部下曾經說過:「如果七十四師被滅,就是打到南京也沒有擋。」不料,一語成讖。粟 裕指揮我華野大軍,在孟良崮殲滅張靈甫的七十四師兩年多以後,這句話在渡江戰役的隆隆炮聲中應驗了。
  • 十萬國民黨軍排隊投降,無一人反抗
    此時的瀋陽已是一片混亂,國民黨大員紛紛收拾金銀細軟,準備逃命。蔣介石命令空軍司令王叔銘將衛立煌從瀋陽接出來,讓他到葫蘆島去指揮。10月30日,衛立煌等人到達瀋陽機場,只見機場上擠滿了想要逃跑的國民黨軍政官員。
  • 解放戰爭:若28軍準備的7個團全部登上金門島,能否打敗國軍?
    很多朋友分析此戰的失敗原因,歸咎於陸軍部隊不習渡海常識,情報錯誤漏算國民黨守軍人數,以及連戰連勝後的輕敵等因素。其實金門戰役我軍28軍真正預備的登島人數並非後來的9086人,而是足足7個團約2萬部隊,但由於船隻盡毀,無法接應第二批部隊,才導致了九千人在島上孤軍奮戰的局面。如果當年7個團都能成功上島,28軍能否擊敗守島的國民黨軍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 一場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被打個對穿,日寇其實也遭到極大削弱
    日寇南下大舉進攻為此,日寇從駐守中國東北的關東軍大量抽調精銳部隊,並於1944年4月集中51萬軍隊,對駐守河南的國民黨軍第一戰區主力發動了「一號作戰」。為了保證進攻速度,日寇從內蒙地區調來了視作「寶貝」的坦克第3師團擔任前鋒,這也是大規模裝甲部隊首次投入中國戰場,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副司令兼魯蘇豫皖邊區總司令湯恩伯雖有50餘萬重兵,卻一觸即潰,短短1個月就丟掉了大半個河南,放任日寇打通了平漢鐵路。
  • 他臨危受命做金門戰役的總指揮,全軍落敗連降四級,後成開國大校
    1949年10月24日,我軍發動了金門戰役,登陸該島的人民解放軍戰鬥了三天三夜,殲滅9500多名國民黨士兵。共有3個多團共計9086人(包括船夫和文職工人350人)上島,大部分都英勇犧牲,其餘被俘。這是我軍的巨大損失。
  •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趁機覆滅豐臣政權,奪取天下,算叛亂嗎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藉機崛起,最終覆滅了豐臣政權,創建了江戶幕府,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人。那麼,德川家康的行為算不算是一種叛亂呢?我們來看看。 再者,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是合作關係,而他和豐臣秀吉也是合作關係。
  • 解放戰爭時期,東北地區國民黨軍起義投城之一:第184師海城起義
    1946年春夏之交,當蔣介石挾優勢之兵力,向東北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的時候,國民黨軍第60軍第184師在潘朔端師長的率領下,於1946年5月30日,在遼寧省海城縣舉行了反內戰起義,開創了解放戰爭時期東北戰場上國民黨軍一個師起義的先例。
  • 國民黨大軍壓境,李先念率軍成功突圍,將聲東擊西戰術發揮到極致
    在中原解放區建立之初,國民黨軍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胡宗南就派兵從西北方向沿隴海路兩側東進,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劉峙所部沿平漢路兩側自北向南進犯,第六戰區的國民黨軍也自鄂南北進,其總兵力達到了30萬人,在國民黨各路大軍的步步蠶食下,中原解放區的5萬多解放軍被壓縮到方圓不足百裡的鄂北小鎮宣化店。
  • 陳誠麾下的第一名將,羅店血戰,威名天下知,抗日名將羅卓英
    談起國民黨高級將領陳誠,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尤其是他的「土木系」更是聞名。用猛將如雲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但是要說誰是這裡面的二號人物,那一定就是我們今天將的抗日名將羅卓英了。羅卓英羅卓英出生於廣東,畢業於保定軍校,和陳誠是軍校的同桌,而且二人的志向和興趣也非常合得來,成為了莫逆之交,大家都知道陳誠在國民黨軍中的升遷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他總會把自己之前的位置留給羅卓英。
  •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的「整編師」是什麼級別部隊?一個師幾萬人
    「整編師」是解放戰爭時期出現頻率極高的一個名詞,比如著名的國軍第一王牌張靈甫整編74師。軍不是軍,師不是師,這個稱呼有些奇怪,而在46年內戰爆發前國民黨軍一共擁有58個這樣的整編師。整編師究竟是什麼級別的作戰部隊,一個整編師有幾萬人呢45年日軍戰敗,國共兩軍都擁有超過百萬軍隊,美國方面希望扶植親美的國民黨政府,避免蘇聯勢力深入中國,便以調停人的面目出現,主張國共雙方主動削減軍隊,組成民主政府。老蔣則想利用美方的支持,藉機徹底消滅我軍的軍事力量,從而實現獨裁目的。
  • 第一章 突破三道封鎖線
    10月3日,投降國民黨的前中革軍委總參謀部第5局局長兼軍委動員武裝部部長楊嶽彬向國民黨透露了紅軍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據此情報,國民黨南昌行營作戰廳廳長賀國光在發給蔣介石的電報中說明,紅軍面對目前不利的形勢,做了上中下三種準備:第一,為保存中央蘇區和政府而聚集力量在瑞金、石城之間或在瑞汀附近與國民黨軍決戰。
  • 抗戰大事記·1932年
    原標題:抗戰大事記·1932年 1月1日 東三省特區長官張景惠叛變投敵。   1月3日 日軍侵佔錦州;   △關東軍司令部下達命令,集中主要力量攻擊義勇軍。
  • 南昌起義前的國民黨軍女秘書:皮靴鋥亮,密謀鎮壓起義
    當時國民黨軍在南昌實力不算太強,有一個3000人左右的保安團。此圖是南昌起義前夕,國民黨右派軍官密謀的一張劇照——年代已較為久遠。從照片中可見,這些國民黨軍官都穿著高筒皮靴。但這一時期的國民黨軍軍服沒有明顯的軍銜——這張照片中那名穿皮靴的女軍官是何軍銜,請教於方家?
  • 歷史上的國民黨軍女秘書為啥要穿高筒皮靴?
    國民黨軍的女秘書、女軍官皮靴鋥亮,高筒皮靴甚至成為拉攏腐蝕革命者的重要工具。在民國時代,雖說婦女解放已久矣,但一雙高筒皮靴真的能吸引如此之多的新女性加入國民黨軍隊嗎?民國時期的一位社會學者總結為這樣幾條:高筒皮靴與這些女兵、女軍官的階級出身有關,國民黨軍隊的階級屬性決定了,其不可能招募農民來當女兵——遑論女軍官了,高筒皮靴成為近代化了的地主階級軍隊女軍官的標誌;穿高筒皮靴的女兵在國民黨軍隊中顯得更有女人味,更能討長官的歡心——進而能獲得更快的升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