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車界江湖血海廝殺,各種新車不錯的車橫空出世,讓人應接不暇。「國產顏值王」WEI VV7,其地位無可替代。「家用之王」大眾Polo,地位難以被超越,表現光彩奪目。注重獲取精神享受的今天,找準自身定位就成了汽車賴以生存的法寶。正如奔馳C級。提到奔馳C級,我們得把兩位駕駛者的體驗說一說,最近,我就轉述我朋友的主張。
車主一:年薪32萬,換車執意要選奔馳C級,車主:關鍵是有檔次
外表:這個無疑是顏值控致命的弱點,一下就會攻佔你的審美。側面看有些低矮方正,是我喜歡的類型。燈管構型也好看,扣掉表可以裝e級。加18寸輪胎,別人以為是奔馳轎跑coupe。對於我來看,汽車內飾有兩種,一種叫奔馳,一種叫其它。可惜的是C200的中控板面是鋼琴烤漆的,太容易刮花。可以選擇奔馳app軟體,這樣手機可以查看奔馳車的狀況。異味挺大的,方向盤有異響其他還沒有。
空間大,軸距在那呢。第一排還可以,後一排坐兩人合適,三個人中間那位就難受了。內裡的儲物空間還可以,基本上都能滿足要求。三口之家最好,不擁擠,同空間不行,尾箱也小。覺得這車舒適度簡直太棒了。還行吧,開著舒服就行,不過避震也是蠻硬朗的。總得來說還不錯,低俗行駛中車內很安靜,高速時胎噪明顯。座包的包裹性好,縫線緊密。
再上坡保持速度巡航時,會有動力一些些延遲。動力在這個等級算是中規中矩,引擎數據一般。動力算夠夠用吧,檔位變換有延時,有加減檔撥片,動力我覺得足夠用了。偶爾跑跑高速,一般C模式就夠了,如果想爽一把S也絕對不會敗興。平時城區代步,9個油左右,高速7個油上下。
綜上:我認為,奔馳C級之所以在當下成績非凡,外觀不用說,就像選車的時候一樣,顏值吊打一切。C的內飾有口皆碑、有目共睹。空間還行,做4個人無壓力。同級別舒適度應該是最滿意的吧(心目中)。與奧迪A4L相比,奔馳C級更強,在同級別中,奔馳C級顯然具有更高的性價比。
車主二:全款30萬提了奧迪A4L,再和兄弟的奔馳C級相比,車主:檔次誰高一開就知道
先來看奧迪A4L的外觀,外表100分,走到路上賺足回頭率。順暢的線條,鑽石中網。晚上開了燈辨識度太高了,有人就對這個不感冒,比如我。amg的包圍,無框的車門。
再看奔馳C級,買這個車有幾個不是衝著顏值來的呢。正面的辨識度特別高,很遠就能能看出來。只能看燈,單眼皮,雙眼皮,三眼皮。有amg車輪,外表沒有瑕疵,就是沒寶馬運動吧。
進入奧迪A4L車內,90分,cla200沒有220的內飾好。3,液晶屏清晰度也可以,沒有太明顯得顆粒感。細節處理完美,不過豪華感比不上新c。車內沒有什麼異味,是平常新車的新車味,我還挺喜歡聞的。空間就算了,平時一個人用沒問題。可能是前一排座位往後靠的太多吧,畢竟我和朋友都是184的個子。儲物空間面積很足但是高度有限,而且開口太小。空間小,最後排更小,後尾箱開口小。
再看奔馳C級,整體內飾同最豪華之一了,設計感強。內飾很高級,是顯示屏不是觸屏這個讓我不能接受。內飾也不錯,包括真皮材料的方向盤在內都很有質感,握持舒適。老婆也說沒味道,她對這個很敏感,既然她說沒味道,那就真的沒味道了。空間還不錯,沒有照相,有機會再補上。前面夠用,我一米八,180斤,第二排基本坐不了啥人了。前後門都有比較寬敞的置物格,裝備杯子固定槽。後尾箱深度可以,但是寬度一般。
先開奧迪A4L,而且,車小,感覺比較好開。操控不錯,方向盤會稍微地往右撇。懸掛有點硬,其他都很滿意。制動很靈敏,而且是打孔的盤剎ok的,相對比較線性。奔馳沒有犧牲他的舒適性,雖然是運動型車,舒適還是沒問題。跑高速還可以,走爛路有得你難受。引擎的聲音此時也會傳入車艙,但是還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座位還不錯,但是因為防爆胎,還是沒有那麼舒適。
再開奔馳C級,個人感覺駕駛起來不如奧迪A3,也可能還不習慣。指哪打那,方向靈活。我的個天的後驅車,由於前陣子下那大雪,屁股來回扭。還備有檔位變換撥片,很有駕駛趣味。估計bba裡,c級的舒適性最好吧。和日本車差不多,過顛簸道路車體搖一搖得,像開船。車內噪音控制還行,減震對道路噪音地過濾功效不錯。座位坐得很舒服,包圍性也還可以。
總之,我更滿意奔馳C級,原因有兩個,外觀很漂亮前後上下左右都很漂亮,開起來算比較快比較有樂趣,提車至今,只有三個字可以表達我的心情:很開心!那麼,大家都有何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