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間,太僕寺卿莫懷古有一件寶物玉杯「一捧雪」,冬天將酒倒入杯中之後涼酒會變溫,而夏天將酒倒入之後酒就會自動變涼,因此又名「溫涼盞」。
寶物自古以來遭人覬覦,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莫懷古的寶物引起了權臣嚴嵩父子的注意,於是他們讓莫懷古將寶物送到嚴府。莫懷古萬分不舍自己祖傳的寶物,他一邊拖延嚴氏父子,一邊命人趕製了一件仿品玉杯。
原本可以糊弄過關,可是卻被在嚴府裱褙書畫的湯勤看穿,為了向嚴氏父子表功,湯勤告發了莫懷古敬獻的「一捧雪」為贗品。
這湯勤原是一名落第秀才,莫懷古在逛街之時發現他字畫方面造詣不錯,就把他留在了身邊。可以說莫懷古對於湯勤有知遇之恩,是他的伯樂。莫懷古本沒把湯勤看作外人,還將「一捧雪」的奧秘展示給湯勤看。
莫懷古因見湯勤有一技之長,而嚴府又正需要這樣的人才,就把湯勤推薦到了嚴府。沒想到湯勤恩將仇報,出賣了莫懷古。
嚴嵩父子知道實情後,以莫懷古失職導致倭寇流竄橫行之罪抄了莫懷古的家。莫家被翻了個底朝天也不見「一捧雪」玉杯,於是嚴氏父子命薊州總鎮戚繼光將莫懷古就地正法。
莫家義僕莫成捨命救主,莫懷古得以帶著玉杯逃走。戚繼光將莫成的人頭裝入木匣,解往京城。湯勤認出這顆頭顱並非是莫懷古,嘉靖皇帝命錦衣衛指揮使陸炳審理此案。
審案期間,嚴嵩父子讓湯勤參與會審,陸炳欲判頭顱為真,而湯勤三番五次從中作梗。在審案過程中,陸炳發現湯勤垂涎莫懷古小妾雪豔的美色,而雪豔又有意為莫懷古報仇,陸炳為了儘快結案並為戚繼光開脫,就將雪豔判給了湯勤為妻。
人頭案順利審結,戚繼光對陸炳的判決頗有微詞,陸炳說:「三日後,自見分曉。」
這天晚上,雪豔獨坐湯勤房中,想起逃亡古北口的莫懷古,又想起那忠僕莫成,再想到自己如今的境地,越想越恨湯勤,恨不得一刀將他刺死!
正在雪豔胡思亂想之際,從屋外走進一位半老徐娘,這婦人手捧一包衣物,自稱是陸炳府上小姐的乳娘。乳娘對雪豔說:「這些衣物你要仔細檢點,這都是今晚要用到的。」
豔打開包裹,發現一封柬帖,上面寫了一個「忍」字。柬帖下還藏了一把匕首,略一思量,雪豔明白了陸大人的意思,陸大人是讓她對準湯勤的心口將匕首插下去。
得意洋洋的湯勤,此時已經被陸炳手下灌得差不多了。進入洞房後,湯勤又被雪豔灌了幾杯,已經不剩酒力,和衣倒頭便睡。雪豔喚了幾聲湯姥爺,不見湯勤有反應,就抽出匕首對準他的心口刺了下去。湯勤被刺後,疼得跳了起來,掙扎著想要去拿牆上掛的寶劍,可是終究還是晚了一步,雪豔搶到寶劍一劍結果了湯勤。
已經對生活失去信心的雪豔,把劍一橫結束了自己的性命。
這個故事源自清代李玉的小說《一捧雪》,後被改編成京劇《審頭刺湯》。漢劇、徽劇、湘劇、河北梆子等劇中都有該劇目。
莫懷古提拔了不該提拔的人,由於交友不慎,演繹了一場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湯勤最終也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貪婪和忘恩負義之人得到了惡報,而烈女雪豔之死則顯得悲壯了幾分。
20世紀70年代初,河南新野一位李姓農民向有關部門報告,他家有一隻傳家寶玉杯「一捧雪」。這隻「一捧雪」玉杯白中透著淡綠,口徑7釐米,深2.5釐米,杯壁厚0.2釐米。杯身琢為梅花形,杯底中心部分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纏一梅枝,枝身琢有十七朵大小不等的梅花,與杯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玉質晶瑩,花美枝嫩,顯然玉杯的作者取「臘梅傲雪」之意。經專家鑑定,該杯為明代作品,但是不是傳說中的「一捧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