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 | 初秋起始,預防秋燥,保持好心情.

2021-02-07 子悅集

處暑是秋天第二個節氣,「處」字代表結束、終止的意思,此時暑氣會愈來愈不明顯,日夜溫差逐漸拉大,白天高溫炎熱,但入夜漸感涼意。

入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我們也要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另外燥為秋季之主氣,肺不耐寒熱,很容易被秋燥所傷,因此也要注重潤燥、養陰、潤肺。

早臥早起

儲存元氣,讓心情平靜。

中醫認為秋氣主燥,肺燥氣虛,容易耗氣傷陰,因此情緒容易低落,身體上感覺四肢沒力、容易昏昏欲睡。

想要在初秋有好精神,可以先從睡眠時間調整起。《黃帝內經‧素問》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建議人們可以跟著雞的活動規律,早睡早起。

清晨儘量早起迎接陽光,吸收陽氣與能量,增加抗病力。秋天晚上忌諱熬夜,因熬夜會增加燥氣,儘量晚上10點半就上床睡覺。

要儲備一天的體力,中午適當小睡是必須的。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特意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候氣復。

所以處暑時節不管多忙,也要儘量睡個午覺小憩一會兒。小睡能減輕壓力、增強記憶力、振奮心情,也讓下午工作可以更有效率。根據研究指出,最適當的時間是30分鐘,不超過一小時。

處暑飲食

生津、滋陰、潤燥。

處暑時節,秋燥傷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常會出現口咽幹苦、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的現象,中醫認為,這是肺氣大腸相表裡,肺主皮毛的緣故。因此,初秋飲食上應注意滋陰、潤肺。

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此時節宜多食用溫性、補元氣的白色食物,如雞頭米、豆漿,來預防、緩解秋燥傷肺。

雞頭米,以蘇州南塘的為上品,別名「蘇芡」,「蘇芡」的迷人之處在於它外軟內韌的口感,一分鐘就可以煮熟,吃起來軟糯,自帶獨特清甜,位列蘇州「水八仙」之一。

雞頭米是蘇州人秋日補養的名貴甜點,而其他產地的芡實質地都生硬,即使半小時都煮不爛,只能用來煲湯。吃貨都說,品嘗過「蘇芡」水八仙,才知道真正好芡實是什麼味。

桂花雞頭米羹

▏食材:

芡實米60克、桂花適量、冰糖10克、、桃膠30克、紅豆沙適量

做法:

1、砂鍋中加入一大碗水,加入冰糖,大火燒開

2、之後加入新鮮的雞頭米,轉中火煮3分鐘

3、之後加入30g的桃膠、紅豆沙,煮至桃膠融化,關火燜1分鐘

4、盛出,撒點幹桂花即可

道方枇杷膏

道方枇杷膏,是初秋潤燥、養陰、潤肺的不二之選。仙糧野·道方枇杷膏,乃道家膏方,使用上品去皮老樹枇杷果肉、羅漢果、百合、甘草四味原材熬製。

枇杷:潤肺,止渴,下氣。百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羅漢果:清肺潤腸,治百日咳、痰火咳嗽。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本草品匯精要》)

道家枇杷膏酸甜清涼甘美,每天放上1勺至2勺即可衝泡一整杯好喝的枇杷膏水,也可與綠豆湯等其他糖水調配食用,水溫常溫,100度燒開水衝泡即可,如發現有沉澱物,屬於果肉沉澱,請放心食用。

冰箱取出時,舀一勺當果醬塗抹麵包也是不錯選擇。

處暑飲茶

潤肺、防燥抗秋乏。

處暑飲茶,應以圍繞潤肺、防燥的主題展開,此時節喝茶宜選擇「丹桂烏龍」。

烏龍茶,介於綠茶、紅茶之間的半發酵茶,茶性平和,不熱不寒;桂花芳香,滋陰補腎、補元氣、能調節內分泌、有保肝、養胃、潤肺、排毒養顏之功效。

丹桂烏龍

子悅集·丹桂烏龍,特邀非遺制茶大師楊豐老師特別定製,大紅袍與丹桂,採用古法窨制工藝,香氣方得優雅融合,霸氣裡纏綿著溫柔。

桂花的香甜,大紅袍的清潤甘活,成就了陳酒一般醇厚的湯色,獨特的花香,柔和了巖茶的霸氣巖韻,讓此茶茶氣沁脾,花香入心,對秋燥的各種不適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另外,人們到了秋天,很容易產生傷感情緒,悲觀、抑鬱等。為了不受悲秋情緒影響,可以多喝芳香的複合花茶,花茶芳香清芬,最能疏肝醒脾,讓人覺得心曠神怡。

除了丹桂烏龍,像茉莉、玫瑰窨制的花茶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白玫瑰小茶餅

白玫瑰小茶餅,是以2017年壽眉白茶與重瓣玫瑰窨制,壓成4g一塊的小方塊茶,衝泡簡單,湯色杏黃且透亮。

張山雷《本草正義》中說「玫瑰花香氣最濃,清而不濁,和而不猛,柔肝醒胃, 疏氣活血,宣通窒滯」玫瑰花茶芳香濃鬱,能理氣解鬱、和血調經,是適合女性飲用的花茶。

白玫瑰小茶餅口感醇和,女性平時經常飲用,不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補氣血,使人面色紅潤、皮膚充滿活力,還可以令人情緒平和。

處暑用香

舒暢精神,安心寧神。

嗅覺,在維護人體健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秋天,人體開始進行休整,恢復各項功能,此時許多人會感覺到精神疲乏,體倦無力。

美好的氣味,通過嗅覺作用於大腦皮層,可清除人們的身心疲勞。秋天焚香也要順應節氣,以清潤柔和的香品為主,既能定心神,還能清心潤肺。

陽 印度老山檀盤香

無粘粉純料壓制,奶香醇厚、穿透力強。檀香的氣味能夠平息怒火及壞脾氣,處暑之季燥熱滋蔓,溼燥之邪易傷肺氣,心情容易煩躁抑鬱。

焚一爐檀香,用檀香之純淨正氣,芳香通竅,氣貫頂足,醒腦提神。

很多人每到秋冬常感到昏昏欲睡,白天爬不起來,午後也特別提不起勁,這時也可用精油按壓穴位,也有助於提振精神:百會穴(頭頂正中央凹陷處)、太陽穴(頭部側面,眉尾凹陷處)、印堂穴(兩眉之間)、風池穴(頭後方枕骨下兩條大筋凹陷處)與神門穴(手掌下方豌豆骨內側)。按壓上述穴道,選擇沉香、檀香精油為妙。檀香精油的應用皮膚保養檀香精油本身對於皮膚有著很好的親和作用,可以有效地保養皮膚,有很好的保溼滋潤效果,對於乾燥、敏感、缺水衰老等皮膚都適用。

沉香氣通三界,為正陽之氣。純正的沉香油,幾千年來一直被譽為香中之王,塗香之最。由於天然沉香的不可再生的,所以沉香精油就顯得更加稀有和珍貴。

李時珍曾對沉香在中醫藥中的重要地位大為讚賞,稱其是治療胃寒、腹脹、氣喘、腎虛的良藥,沉香的功效由此可見一般。

處暑過後,雖然秋意漸濃,但南方大部分地區,溼熱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悶熱勿煩躁,天涼莫悲秋,我們要做到內心寧靜舒暢,切忌悲觀傷感,儘量收斂神氣、平和心態,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相關焦點

  • 認識秋燥
    秋燥正當令,我們來了解一下。(編輯/王超)如時節已經到了處暑過7天以後,一個地方的人均有咽癢易乾咳、皮膚乾燥、鼻腔乾燥、早起嘴唇乾燥等情況出現,才可判斷燥氣已至。南北方地域有差別,北方燥氣來得早些,南方燥氣到的晚一點。所以「秋天」並非從「立秋」開始,「立秋節」和「處暑節」都還是在「長夏」季節。中醫認為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均屬於長夏季節。
  • 24節氣 | 處暑吃「鴨梨」,釋放壓力一身輕~
    處暑時節宜多吃一些能滋陰潤燥、清熱安神的食物,可選擇如銀耳、百合、蜂蜜、海帶、藕(涼血補脾)、菠菜(補肝益腎、開胸潤燥)、芹菜、糯米等,防止燥邪以起到調養身心的作用。秋天往往較為乾燥、少雨,處暑後,多喝水、多喝粥有助健脾胃,是預防秋燥的好方法。蜂蜜不僅可以外養肌膚,還內養腑臟,具有潤肺、養肺的作用。
  • 處暑時節要這樣吃 , 十幾種菜譜都全了!
    處暑時節宜多吃一些能滋陰潤燥、清熱安神的食物,可選擇如銀耳、百合、蜂蜜、海帶、藕(涼血補脾)、菠菜(補肝益腎、開胸潤燥)、芹菜、糯米等,防止燥邪以起到調養身心的作用。秋天往往較為乾燥、少雨,處暑後,多喝水、多喝粥有助健脾胃,是預防秋燥的好方法。蜂蜜不僅可以外養肌膚,還內養腑臟,具有潤肺、養肺的作用。
  • 處暑有什麼風俗禁忌? 處暑的忌諱了解一下
    處暑有什麼禁忌     避免感冒     初秋天氣乍寒還暖,身體很難適應這種忽熱忽冷的天氣變化。因此,當氣溫較低時要及時添加衣物保暖;平時要經常開窗透氣,保證室內空氣的 流通;感冒流行時儘量避免到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合;在家中可用陳醋燻 蒸殺菌;常用冷水洗臉洗鼻,對預防感冒也有幫助。
  • 處暑養生始於潤!「蘿蔔馬蹄排骨湯」幫你解秋燥
    8月23日是處暑節氣。老話說,「處暑寒來」,即到了處暑,熱氣就逐漸消退了。雖然真正意義上的秋涼還沒到,白天天氣仍然炎熱,但早晚已有涼意,秋燥也更加明顯。       下面介紹一道以排骨、蘿蔔、馬蹄為食材的湯水,有助於消積食、防秋燥。
  • 【養生保健】睡眠規律 運動平緩:秋季養生防秋燥
    早睡早起是好習慣,利於收斂神氣,使肺不受秋燥的損害,保持充沛的活力。此外,據有關專家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的調查研究發現,此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而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秋季的適當早起,可縮短或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於預防腦血栓發病也是有一定意義的。
  • 【金貴視播】以自制「益氣潤肺清暑湯」應對致病因素複雜的初秋節氣
    主講:王金貴  教授      初秋,天氣乾燥,為燥邪所主時令。上一期,王教授給大家講解了初秋最易發的疾病。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處暑過後,最易出現6種病!記住5個「三」,入秋...
    處暑後,再過一周我國各地氣溫會進入秋高氣爽的時節。當然,處暑之後,秋燥也逐漸出現。處暑節氣的顯著特徵就是空氣乾燥,人們往往感覺皮膚緊繃繃的,甚至起皮脫屑、頭皮屑增多、口唇乾燥或裂口、鼻咽冒火,大便乾結。所以處暑過後保健都離不開防秋燥。
  • 處暑到來,飛利浦榨汁機幫你滋陰潤燥!
    每年的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天氣轉涼,秋燥來襲,甜橙富含橙皮甙,生津止渴、開胃寬胸,最適合心煩口渴時榨汁飲用。用飛利浦榨汁機HR1876榨取橙汁,可以將果肉完整保留,比普通橙汁多出15%的完整果肉。整杯果汁包含了更多的VC以及果肉纖維,為身體提供最天然的滋潤。推薦菜譜:果粒橙汁
  • 二十四節氣與養生·處暑 解決「秋困」只需這幾招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四個節氣。「處」是終止的意思,處暑表示暑天即將結束,這時三伏已過或接近尾聲,提醒人們秋季正悄悄到來,要注意預防「秋燥」。處暑這一節氣的天氣特點是乾燥、悶熱,這段時間,大家往往容易感到睏倦、乏力。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緩解這些症狀呢?
  • 處暑:宜食滋陰潤燥食物 避免「燥邪」傷害
    「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廩倉」,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進入處暑節氣後,我國大部地區的天氣也將開始涼爽起來。民俗學者王娟表示,在養生方面,天氣轉涼,人們會多吃一些葷食進補,補充夏天消耗的養分。
  • 涼燥or溫燥,秋燥你真的了解嗎?
    今日處暑,即為「出暑」,這是一個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同時也宣告著秋日的到來!
  • 處暑養生:爭秋奪暑,做對這些好一冬!
    處暑荸薺排骨湯,補肺涼肝到了處暑,雖然真正意義上的秋涼還沒到,白天天氣仍然炎熱,但早晚已有涼意,秋燥也更加明顯。因此,這段時間的飲食不宜再過多吃苦寒的食物來瀉火消暑,也不宜過食辛辣刺激來加重肺燥,而應該清熱、養陰、潤肺、安神兼顧,多進食黃魚、乾貝、銀耳、百合、蓮子、蜂蜜、芝麻、荸薺等藥食兩用之品。
  • 處暑養生吃什麼好?2020處暑養生飲食推薦 處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處暑是出暑的意思,表示炎熱的散去,秋天的到來,秋天是養生的好時期,那麼在處暑應該如何注重養生呢?吃什麼好呢?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2、龍眼  「處暑」到了,「避暑」也就結束了。老福州「處暑」之後不再喝涼茶,而多吃些「補氣」、「補血」的東西,老福州習慣吃龍眼,龍眼剝殼後泡稀飯吃。處暑過後要進入秋天,中醫上有「補秋」的說法,所以少喝涼茶、多吃龍眼是有道理的。
  • 處暑:鷹乃祭鳥;天地始肅;禾乃登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處暑,七月中。處暑節氣處在短期回熱天氣(秋老虎)期內,「秋老虎」一般發生在公曆8月~9月之間,每年秋老虎的時間長短不一,總體來說持續半個月到二個月不等。處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義,就是提醒人們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要注意預防「秋燥」。我國古時平氣法劃分的節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 處暑後,食一肉,吃二果,飲三水,做四事,健康少生病
    處暑後,食一肉,吃二果,飲三水,做四事,健康少生病食一肉處暑吃鴨鴨肉味甘性涼,可大補虛勞、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滋陰養肺、潤燥生津,所以在秋季多吃鴨肉再好不過。吃二果梨處暑過後,氣候越來越乾燥,很多人經常出現咳嗽嗓子不舒服的情況,梨被稱為「百果之宗」,有潤肺、止消痰、降火之功效,很是適合秋天食用,利於防秋燥!
  • 【二十四節氣】處暑節氣怎麼保養心肺
    處暑(2014 年 8 月 23 日 12:45 - 2014 年 9 月 8 日01:01),公曆8月23日,農曆六月三十,日夜溫差將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每年處暑之後,中醫門診的患者都會增多,其中不少都是氣虛寒底體質的人,症狀主要有咳嗽、疲倦、多汗、易感冒、鼻炎、咽炎、胃痛、大便不調等。入秋以後,雨水會明顯減少、空氣溼度漸漸降低,「秋燥」最容易引發咳嗽。醫生表示,許多人一到秋天就咳嗽不止,不少患者以為是喉嚨炎症作祟,自行使用抗生素卻收效甚微。
  • 【湖醫·求索】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處暑
    處暑節氣的顯著特徵是暑熱漸消、空氣漸燥,人們往往開始感覺皮膚緊繃,甚至起皮脫屑,頭皮屑增多、口唇乾燥或皴裂、大便乾結等。所以,處暑節氣的保健離不開防秋燥。而防秋燥,重在一個「潤」字!肺為嬌髒,喜潤惡燥,乾燥是傷害肺臟的一個主要原因。呼吸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以肺為主要臟器。
  • 今日處暑|晚風漸涼 願你心暖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四個節氣,北京時間8月22日23時45分迎來「處暑」節氣,這意味著暑熱即將終止,氣溫開始下降,初秋漸次登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結束。處暑,七月中。處,止也。
  • 【健康一招鮮】喝水防秋燥不一定有效
    對於秋燥的應對,很多人選擇的是補水和食療的方法。其實,有的秋燥症狀並不是多飲水或者簡單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便能緩解的,一定要對「證」,才能有效預防。秋燥感覺因人而異 秋燥雖然是自然現象,但是這個「燥」如果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便成為致病因素,特別是抵抗力低的人更容易被燥邪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