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是秋天第二個節氣,「處」字代表結束、終止的意思,此時暑氣會愈來愈不明顯,日夜溫差逐漸拉大,白天高溫炎熱,但入夜漸感涼意。
入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我們也要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另外燥為秋季之主氣,肺不耐寒熱,很容易被秋燥所傷,因此也要注重潤燥、養陰、潤肺。
早臥早起
儲存元氣,讓心情平靜。
中醫認為秋氣主燥,肺燥氣虛,容易耗氣傷陰,因此情緒容易低落,身體上感覺四肢沒力、容易昏昏欲睡。
想要在初秋有好精神,可以先從睡眠時間調整起。《黃帝內經‧素問》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建議人們可以跟著雞的活動規律,早睡早起。
清晨儘量早起迎接陽光,吸收陽氣與能量,增加抗病力。秋天晚上忌諱熬夜,因熬夜會增加燥氣,儘量晚上10點半就上床睡覺。
要儲備一天的體力,中午適當小睡是必須的。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特意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候氣復。
所以處暑時節不管多忙,也要儘量睡個午覺小憩一會兒。小睡能減輕壓力、增強記憶力、振奮心情,也讓下午工作可以更有效率。根據研究指出,最適當的時間是30分鐘,不超過一小時。
處暑飲食
生津、滋陰、潤燥。
處暑時節,秋燥傷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常會出現口咽幹苦、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的現象,中醫認為,這是肺氣大腸相表裡,肺主皮毛的緣故。因此,初秋飲食上應注意滋陰、潤肺。
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此時節宜多食用溫性、補元氣的白色食物,如雞頭米、豆漿,來預防、緩解秋燥傷肺。
雞頭米,以蘇州南塘的為上品,別名「蘇芡」,「蘇芡」的迷人之處在於它外軟內韌的口感,一分鐘就可以煮熟,吃起來軟糯,自帶獨特清甜,位列蘇州「水八仙」之一。
雞頭米是蘇州人秋日補養的名貴甜點,而其他產地的芡實質地都生硬,即使半小時都煮不爛,只能用來煲湯。吃貨都說,品嘗過「蘇芡」水八仙,才知道真正好芡實是什麼味。
桂花雞頭米羹
▏食材:
芡實米60克、桂花適量、冰糖10克、、桃膠30克、紅豆沙適量
▏做法:
1、砂鍋中加入一大碗水,加入冰糖,大火燒開
2、之後加入新鮮的雞頭米,轉中火煮3分鐘
3、之後加入30g的桃膠、紅豆沙,煮至桃膠融化,關火燜1分鐘
4、盛出,撒點幹桂花即可
道方枇杷膏
道方枇杷膏,是初秋潤燥、養陰、潤肺的不二之選。仙糧野·道方枇杷膏,乃道家膏方,使用上品去皮老樹枇杷果肉、羅漢果、百合、甘草四味原材熬製。
枇杷:潤肺,止渴,下氣。百合: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羅漢果:清肺潤腸,治百日咳、痰火咳嗽。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本草品匯精要》)
道家枇杷膏酸甜清涼甘美,每天放上1勺至2勺即可衝泡一整杯好喝的枇杷膏水,也可與綠豆湯等其他糖水調配食用,水溫常溫,100度燒開水衝泡即可,如發現有沉澱物,屬於果肉沉澱,請放心食用。
冰箱取出時,舀一勺當果醬塗抹麵包也是不錯選擇。
處暑飲茶
潤肺、防燥抗秋乏。
處暑飲茶,應以圍繞潤肺、防燥的主題展開,此時節喝茶宜選擇「丹桂烏龍」。
烏龍茶,介於綠茶、紅茶之間的半發酵茶,茶性平和,不熱不寒;桂花芳香,滋陰補腎、補元氣、能調節內分泌、有保肝、養胃、潤肺、排毒養顏之功效。
丹桂烏龍
子悅集·丹桂烏龍,特邀非遺制茶大師楊豐老師特別定製,大紅袍與丹桂,採用古法窨制工藝,香氣方得優雅融合,霸氣裡纏綿著溫柔。
桂花的香甜,大紅袍的清潤甘活,成就了陳酒一般醇厚的湯色,獨特的花香,柔和了巖茶的霸氣巖韻,讓此茶茶氣沁脾,花香入心,對秋燥的各種不適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另外,人們到了秋天,很容易產生傷感情緒,悲觀、抑鬱等。為了不受悲秋情緒影響,可以多喝芳香的複合花茶,花茶芳香清芬,最能疏肝醒脾,讓人覺得心曠神怡。
除了丹桂烏龍,像茉莉、玫瑰窨制的花茶也都是不錯的選擇。
白玫瑰小茶餅
白玫瑰小茶餅,是以2017年壽眉白茶與重瓣玫瑰窨制,壓成4g一塊的小方塊茶,衝泡簡單,湯色杏黃且透亮。
張山雷《本草正義》中說「玫瑰花香氣最濃,清而不濁,和而不猛,柔肝醒胃, 疏氣活血,宣通窒滯」玫瑰花茶芳香濃鬱,能理氣解鬱、和血調經,是適合女性飲用的花茶。
白玫瑰小茶餅口感醇和,女性平時經常飲用,不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補氣血,使人面色紅潤、皮膚充滿活力,還可以令人情緒平和。
處暑用香
舒暢精神,安心寧神。
嗅覺,在維護人體健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秋天,人體開始進行休整,恢復各項功能,此時許多人會感覺到精神疲乏,體倦無力。
美好的氣味,通過嗅覺作用於大腦皮層,可清除人們的身心疲勞。秋天焚香也要順應節氣,以清潤柔和的香品為主,既能定心神,還能清心潤肺。
陽 印度老山檀盤香
無粘粉純料壓制,奶香醇厚、穿透力強。檀香的氣味能夠平息怒火及壞脾氣,處暑之季燥熱滋蔓,溼燥之邪易傷肺氣,心情容易煩躁抑鬱。
焚一爐檀香,用檀香之純淨正氣,芳香通竅,氣貫頂足,醒腦提神。
很多人每到秋冬常感到昏昏欲睡,白天爬不起來,午後也特別提不起勁,這時也可用精油按壓穴位,也有助於提振精神:百會穴(頭頂正中央凹陷處)、太陽穴(頭部側面,眉尾凹陷處)、印堂穴(兩眉之間)、風池穴(頭後方枕骨下兩條大筋凹陷處)與神門穴(手掌下方豌豆骨內側)。按壓上述穴道,選擇沉香、檀香精油為妙。檀香精油的應用皮膚保養檀香精油本身對於皮膚有著很好的親和作用,可以有效地保養皮膚,有很好的保溼滋潤效果,對於乾燥、敏感、缺水衰老等皮膚都適用。沉香氣通三界,為正陽之氣。純正的沉香油,幾千年來一直被譽為香中之王,塗香之最。由於天然沉香的不可再生的,所以沉香精油就顯得更加稀有和珍貴。
李時珍曾對沉香在中醫藥中的重要地位大為讚賞,稱其是治療胃寒、腹脹、氣喘、腎虛的良藥,沉香的功效由此可見一般。
處暑過後,雖然秋意漸濃,但南方大部分地區,溼熱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悶熱勿煩躁,天涼莫悲秋,我們要做到內心寧靜舒暢,切忌悲觀傷感,儘量收斂神氣、平和心態,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