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有什麼風俗禁忌? 處暑的忌諱了解一下

2021-01-09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處暑有什麼風俗禁忌? 處暑的忌諱了解一下 處暑有什麼風俗禁忌?處暑是一年之中很受歡迎的一個節氣,也是秋季第二個節氣。在處暑的時候,夏天即將進入尾聲。那麼處暑有什麼講究忌諱呢?來看看! 處暑有什麼風俗 出遊迎秋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

  原標題:處暑有什麼風俗禁忌? 處暑的忌諱了解一下

  處暑有什麼風俗禁忌?處暑是一年之中很受歡迎的一個節氣,也是秋季第二個節氣。在處暑的時候,夏天即將進入尾聲。那麼處暑有什麼講究忌諱呢?來看看!

  處暑有什麼風俗

 

  出遊迎秋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吃鴨子

 

  老鴨味甘性涼,因此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傳統,一般處暑這天,北京人都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潑水習俗

 

  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處暑有什麼禁忌

 

  避免感冒

 

  初秋天氣乍寒還暖,身體很難適應這種忽熱忽冷的天氣變化。因此,當氣溫較低時要及時添加衣物保暖;平時要經常開窗透氣,保證室內空氣的 流通;感冒流行時儘量避免到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合;在家中可用陳醋燻 蒸殺菌;常用冷水洗臉洗鼻,對預防感冒也有幫助。

 

  避免心情抑鬱

 

  秋季花木凋零,葉落草枯,到處呈現出一片肅殺之景,人也易觸景傷情,產生悽涼、鬱悶、憂愁的情緒。一旦遇到煩心事,就很容易引起心情 抑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養積極樂觀的情緒,理性地看待自然界的變 化,可出遊賞景、探親訪友,來使心情愉悅,也可練氣功、打太極以保持心情寧靜。

 

  避免皮膚傷害

 

  初秋天氣乾燥,皮膚水分易蒸發,外露的皮膚缺水就會變得粗糖,彈性也會變小,嚴重的還會產生皸裂。日常要注意皮膚的護理,沐浴時不要使用鹼性大的香皂,可以多吃花生、梨、紅棗、葡萄、銀耳、核桃等能 夠滋潤肌膚的美容食物。

 

  避免傷胃

 

  秋季晝夜溫差大,由於冷空氣的剌激,胃酸分泌就會增加,腸胃容易發生痙攣性收縮。而天氣轉涼,人們食慾增加,又增加了腸胃負擔,因此, 極易引發胃病。患有胃病的人,秋季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宜食用溫、軟、淡、 素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時定量;戒菸禁酒。

 

  避免睡眠不足

 

  處暑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從養生的角度來看,此時起居作息應作相應調整。 專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尤其是對於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並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著,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 對於年輕人來說,充足的睡眠可以讓學習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時也可以減少「秋困」的出現。

 

  避免「病從口入」

 

  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鈎」。處暑之後,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

 

  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裡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 當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症狀。

 

  避免過早添加衣物

 

  「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同時,早晚比較涼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避免過早熱水洗澡

 

  可堅持冷水浴習慣 不管哪個季節,堅持運動 是沒錯的。入秋之後鍛鍊的好處在於,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鍊,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對低溫的適應。 冷水浴鍛鍊可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如秋天氣溫逐漸降低,人體對寒冷和冷水也逐漸適應,一直堅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覺太冷。冷水浴時應循序漸進,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溫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時間由短到長。

 

  避免開窗少

 

  秋季儘量多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蕩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溼濁之氣。

 

  避免臍部受涼

 

  處暑節氣過後,天氣漸涼,人們也開始從防暑降溫逐漸過渡到防寒保暖上來。大家都知道寒從腳下生、養生先養腳的道理,卻較少注意到肚臍也很容易受寒。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並且最容易穿透彌散。 若防護不當,比如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者年輕愛美的女士穿露臍裝,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而嘔吐,如果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部位,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陽痿,女性的痛經、月經不調,嚴重的還可出現閉經。

 

  避免飲食偏嗜

 

  宜多樣化,才能起到全面營養人體的作用。

 

  少食肥甘,清淡為宜。過食肥甘厚味是引起老年人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處暑時此類病更要注意預防。中醫主張飲食宜清淡。

 

  冷熱適中,軟硬適宜。食物的溫度也要適當。人對飲食冷熱的要求不盡相同,一般說,陽性體質者喜冷飲,陰性體質者喜熱飲。隨人所好,可適當調節飲食的溫度,但切不可過冷過熱。食物寒溫失宜,不僅會對胃腸道產生不良刺激,而且會損傷人體陰陽之氣。

 

  處暑有什麼忌諱

 

  1.穿衣方面

 

  處暑期間,雖天會漸涼,但是大部分地區依舊是烈日當空照,早晚的氣溫溫差明顯,不可穿衣太多暴露,在晚上時應注意適當添衣。「春捂秋凍」的說法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的,建議大家謹防感冒,注意及時添減衣服,保持身體體溫的平衡穩定。

 

  2.生活起居方面

 

  (1)古代養生家認為,春夏宜養陽,秋冬宜養陰。在日常的運動鍛鍊中不宜過度訓練,要注意勞逸結合,量力而行,選擇較為輕鬆的運動為 ,保養體內的陰氣是首要任務呢!

 

  (2)在這種忽冷忽熱的天氣、季節的交替節點上,正是病毒性流行型感冒的多發階段,所以在家宜多開窗換氣,不可長期緊閉窗門,勤洗家中的衣物、被單等常規用品,保持家庭衛生環境的整潔乾淨,避免去往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3)季節的變換交替也暗示著人體內陰陽氣息的交換,切記不可過度熬夜,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春困秋乏夏打盹,昏昏欲睡的日子是常有的,作息起居方面宜稍微午休一下,日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增加一小時的睡眠時間。

 

  (4)秋天乃多事之秋,處暑帶來的陰雨天氣雖有些許降雨,但天氣多呈悶熱乾燥之態,多溼熱,此時氣候的交替變換易引起敏感皮膚的乾燥脫皮,口乾舌燥等症狀都屬於常態。所以忌長期呆在乾燥環境,應多補充水分,多喝白開水、清涼茶、豆漿等飲品,保持室內環境的溼度,在皮膚護理方面,可多塗抹保溼水和潤膚乳等一系列補水用品,多吃蔬菜水果,皮膚狀態的水潤有助於個人精神氣的提升。

 

  3.飲食方面

 

  處暑前後的一段時間內,忌暴飲暴食,忌喝太多冷飲。陰雨天加之暑氣未退,這中悶熱中略帶溼氣的溼熱是令人煩躁的。要注意防暑祛溼,注意胃部保暖,宜食用溫、軟、淡、 素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時定量;戒菸禁酒。可適當進食清熱安神、健脾祛溼的食物,如薏仁米、紅小豆、蓮子、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等。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話:「處暑禾田連夜變」,處暑的含義是什麼?
    我國疆域遼闊,各地區氣候變化情況也不一樣,當南方人還處在「秋老虎」天氣的影響下,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仍然在25度之上,但是北方剛剛進入立秋之後,人們就明顯感覺到天氣涼了,到了「處暑」時節,溫度降的就更快了。
  • 處暑養生吃什麼好?2020處暑養生飲食推薦 處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處暑是出暑的意思,表示炎熱的散去,秋天的到來,秋天是養生的好時期,那麼在處暑應該如何注重養生呢?吃什麼好呢?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海峽導報記者 陳巧思 圖  處暑吃什麼傳統食物?  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民間食俗多,如吃鴨子、龍眼泡稀飯、吃白丸子。這些習俗你聽說過嗎?到底處暑習俗吃什麼?
  • 主播說節氣 | 主播王琪問問你,處暑的「處」是什麼意思?
    每年的公曆8月23日前後,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處暑節氣,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第十四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那這處暑節氣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氣呢,處暑的處又是什麼意思,咱們今天一起來聊一聊,處暑從文字上就能夠感受的到這是一個反應溫度變化的節氣,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當中有 處暑 七月中 處 止矣,暑期至此而止矣,處暑的諧音是出暑,也就是說從這一天開始,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
  • 處暑無三日 文案直千金|處暑文案專輯1
    處暑即為:「處暑無三日,清涼直千金」說到這我的靈感似乎已經來啦話不多說關於處暑文案,我寫好了↓↓#2020處暑>#原創文案▽01 處暑無三日文案直千金02 @搜狐02 夏天會有尾聲但愛不會@SIKI私激03
  • 二十四節氣|處暑至,處暑雨,到底是米,還是使萬人愁的禍害?
    處暑的「處」,有離開遠離的意思。因此,處暑有「夏季的落幕,秋季的開始之意」。古籍《歲序總考全集》也云:「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息也,謂暑氣於此時止息也...」可見,古人很早就已經發現,處暑節氣的開始,標誌著酷暑的即將終結。但即將終結,並不意味著已經終結。
  • 處暑的「處」是什麼意思?原來這裡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今天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暑。何為處暑?是依然還處在暑天的意思嗎?非也,「處」,在這裡是「止」的意思,所以處暑,意識是,暑氣至此終止了,炎熱要離開啦!相傳,中華始祖炎帝有一個兒子,名字叫祝融。當炎帝和黃帝兩個部族合併的時候,祝融被封為火神,專管有關火和夏天的事情。祝融做事兢兢業業,能力也強,各項事務管理得都很到位,因而得到黃帝以及很多大臣的讚賞。但是,這卻給祝融帶來了災禍。
  • 處暑 | 初秋起始,預防秋燥,保持好心情.
    想要在初秋有好精神,可以先從睡眠時間調整起。《黃帝內經‧素問》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建議人們可以跟著雞的活動規律,早睡早起。清晨儘量早起迎接陽光,吸收陽氣與能量,增加抗病力。秋天晚上忌諱熬夜,因熬夜會增加燥氣,儘量晚上10點半就上床睡覺。
  • 處暑:竹風醒晚醉,窗月伴秋吟
    恭敬為肅,處暑後,鷹感肅氣擊鳥而祭,萬物收成而祀,都是恭敬天地的表現。 而秋之整肅又為冬之休養,休養中才有更新萌生。自然之境神聖而莊嚴。
  • 處暑到 涼風至 禾乃登
    明日處暑。處,止也,意味著暑熱退去,天氣逐漸轉涼。我市南部山區有處暑「打秋」的習俗,暑去秋來,收穫的季節即將來到。這首關於處暑的唐詩,描繪了一幅愜意的秋日小酌圖,只見詩人在秋日的陽光下,聽著蟲鳴鳥唱,悠閒地喝著杯中酒,然後調好琴,再彈一首曲子,生活的滋味盡在其中。 秋季萬物豐收,我市欒川縣的「農曆二十四節令」中記載了當地處暑「打秋」的習俗。處暑過後,核桃、大棗、板慄等逐漸成熟,這時就會有農民拿著竹竿等工具將它們打落,民間稱之為「打秋」。
  • 「處暑」用英文怎麼說?雙語說節氣
    「處暑」用英文怎麼說?:雙語說節氣處暑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the 24 traditional Chinese solar terms)中的第十四個節氣。「處」有「終止」之意,處暑的到來意味著中國絕大部分地區正在脫離炎夏,邁入涼爽秋天,因而可譯為End of Heat。
  • 「處暑」用英文怎麼說?丨雙語說節氣
    「處」有「終止」之意,處暑的到來意味著中國絕大部分地區正在脫離炎夏,邁入涼爽秋天,因而可譯為End of Heat。中國幅員遼闊,受緯度和海拔等因素影響,全國各地入秋的時間會有差異。處暑對農民而言也是忙碌的豐收季。天氣的變化對人體和自然景觀都會帶來明顯的影響,處暑期間需關注哪些變化和習俗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炎炎夏日期間,體力消耗過度,所以入秋之際人們會感到疲憊,哈欠連連。這時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做鍛鍊,在室內擺放植物等,都有助於緩解秋乏。
  • 【節氣詩詞】二十四節氣之處暑
    《處暑後風雨》 宋 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處暑餘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 處暑:宜食滋陰潤燥食物 避免「燥邪」傷害
    「處暑」節氣的由來對於處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寫道:「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此時「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即將結束。農諺有云:「處暑天不暑,炎熱在中午。」有俗語說:爭秋奪暑,則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民俗專家高巍說,除了少數地方外,夏天的暑氣其實仍然未減,需要預防。
  • 處暑養生:爭秋奪暑,做對這些好一冬!
    有養陰益胃、健脾益肺、消積化滯的功效,適用於處暑節氣出現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狀者。五汁飲:取雪梨100克、荸薺50克、鮮藕50克,三者去皮、洗淨、切碎,並混合榨汁;再取麥冬10克、蘆根20克洗淨,水煮30分鐘後去渣取汁,晾涼。將以上兩汁混合搖勻,即可代茶飲用,有清熱化痰、養陰潤燥的功效,適於處暑節氣痰熱咳嗽、肺燥咽幹、心煩氣短的人。
  • 24節氣 | 處暑吃「鴨梨」,釋放壓力一身輕~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鴨肉味甘、鹹、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老母鴨能補虛滋陰,對久病體虛者或虛勞吐血者均有補益作用。鴨子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烤鴨、荷葉鴨等。滋 陰 潤 燥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處暑時節宜多吃一些能滋陰潤燥、清熱安神的食物,可選擇如銀耳、百合、蜂蜜、海帶、藕(涼血補脾)、菠菜(補肝益腎、開胸潤燥)、芹菜、糯米等,防止燥邪以起到調養身心的作用。
  • 今日處暑|晚風漸涼 願你心暖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四個節氣,北京時間8月22日23時45分迎來「處暑」節氣,這意味著暑熱即將終止,氣溫開始下降,初秋漸次登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結束。處暑,七月中。處,止也。
  • 七首處暑詩,送給你秋高氣爽,風清雨涼
    立秋才來,轉眼又是處暑。秋天的腳步越來越快,好似要加緊驅趕夏天的燥意。又是一場秋雨應景而至,窗外電閃雷鳴,狂風大作,飄飄灑灑一地是秋的歌唱,是雨的炫舞。靜聽秋雨,在詩意中漫步,洗去塵埃,緩緩而行。—— 清代·弘曆《處暑》節選此夕和諧堪把握,明朝風雨待綢繆。綺筵散罷塵初靜,漸有新涼遞好秋。
  • 處暑是什麼意思?明夜迎處暑節氣 北方涼風起 南方正當暑
    22日23時45分迎來「處暑」節氣,24日是今年三伏天的最後一天,25日七夕。「處暑」節氣,太陽直射點繼續向南移動,太陽輻射減弱。按照字面的意思,「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暑」意味著暑熱即將終止,氣溫開始下降,初秋漸次登場。
  • 處暑到來,飛利浦榨汁機幫你滋陰潤燥!
    每年的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處暑的起居養生處暑季節天氣變化多,晝夜溫差開始加大,人體也剛剛從酷熱的折磨中解脫出來,夏季出汗較多,身體內部比較空虛,因此疾病容易在這個時期乘虛而入。
  • 萱草、東風菜花藝 處暑 大同印象
    今天處暑,「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結束。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處暑之後,仍然會有「秋老虎」熱而燥的天氣,但是總會是「一場秋雨(風)一場寒」的季節了。處暑的民俗活動很多,大都與祭祖及迎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