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貴州頻道」江口縣「易扶優學」教育改革讓易地搬遷點學校...

2020-12-23 瀟湘晨報

近年來,江口縣教育局實施以「五化」共育為主要內容的「易扶優學」教育改革,進一步強化以縣第二幼兒園、第三幼兒園、凱德民族學校、第四中學和淮陽中學等為主的易地扶貧搬遷點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讓更好的教育惠及易地扶貧搬遷子女。

黨建引領常態化擦亮「最紅底色」

構建紅色堡壘。以黨的全面領導擦亮師生「最紅底色」,3個優質學校黨組織與搬遷點學校黨組織結成黨建聯盟,優質黨組織資源向搬遷點學校流動和延伸,形成學研共同體,黨組織成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戰鬥堡壘。2020年淮陽中學黨支部被市委組織部授牌銅仁市標準化規範化黨支部,縣第四中學黨支部被縣委授牌全縣標準化規範化黨支部。

點亮紅燭先鋒。深入實施「雙培養」機制,2018年以來,18名教學骨幹加入黨組織,46黨員教師培養成為教學名師。教師的紅燭先鋒作用不僅體現在三尺講臺上,還體現在服務搬遷群眾上,學校黨組織和黨員教師加強對安置點留守婦女、兒童、老人的生活關照和困難幫助,開展各種幫扶活動30餘次,實物和資金幫扶共計40餘萬元。

引領紅心向黨。在學校走廊樓道融入紅色文化,建設「紅色長廊」,開展「紅色課堂」,讓紅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開展「新市民·追夢橋」少先隊結隊幫扶活動,縣城學校與搬遷點學校結對學生957對,學生互通書信、互贈友誼卡、同讀紅色經典、共繪戰疫畫。

校園辦學特色化行動激發「最大活力」

加大硬體投入。江口縣按照優質均衡標準與易地扶貧搬遷點同步配套高標準建設5所學校,完成投資22382萬元,佔地面積11.41萬平方米,完成建築面積7.03萬平方米,提供學位4620個。投入資金800餘萬元,配備專用教室及儀器設備14套,圖書3.5萬冊,安保設備50餘件。

強化特色發展。學校從建築風格到內涵發展各具特色,凱德民族學校以「望子成龍」理念將建築線條化為一條龍形,第四中學傳承民族文化瓦寨鑼鼓作為藝體特色。縣三幼圍繞「開啟幸福人生新起點」辦園理念,進行「書香潤童心·溫暖伴成長」系列活動,開園兩周就迎來了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省教育廳廳長鄒聯克、銅仁市委書記陳昌旭的調研視導並獲高度評價,一年內被評為縣級示範性幼兒園。

推進智慧教育。堅持以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現代化,投入4500萬元推進智慧教育建設,搬遷點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裝備水平均超縣域內其他學校。凱德民族學校被列為2020年全省《政府工作報告》「十件民生實事」中實施「陽光校園.智慧教育」工程學校,成為全市率先接入省平臺的唯一一所學校。

師資力量集聚化行動發動「最強引擎」

選優配強師資。精準核算搬遷點學校教師需求,制定教師配備方案,創新方式,多渠道配置教師。「打破校長任命制」,公開競聘校園長2名,擇優選配教師46名,選派優秀教師106名到搬遷點學校開展支教工作。強化能力提升。將搬遷點學校與集團化辦學集團龍頭學校結對,變個體辦學為一體辦學,擴大優質資源。組織校長、教師赴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和蘇州學校參訓,到上海市奉賢區和蘇州市姑蘇區學校跟崗學習,引進上海市教科院和姑蘇區教育專家優秀教師對校長教師培訓1754人次。

植入蘇式教育。利用東西部教育扶貧協作平臺,對搬遷點學校實行「組團式」和「一對一」幫扶,2020年姑蘇區支教江口14人,9人到凱德民族學校,3人到三幼,並在學校擔任學校副校長等職務,通過師徒結對和課堂把脈問診,探索適合江口學情且融合蘇式元素的教學方案。

服務環境人文化行動提供「最優環境」

強化聯動機制。縣教育局黨支部聯建幫扶易地扶貧搬遷點梵瑞社區第一黨支部,縣第四中學向梵瑞社區派駐第一書記,通過黨支部聯建等活動,積極開展文明幫扶、環境整治等工作,幫助搬遷群眾不斷成長和向「新市民」轉變。

強化志願服務。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和「易扶優學」教育改革相結合,充實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願服務總隊教育服務支隊,組建 「春泥護花」和「文明校園」志願服務隊,依託青少年活動中心、學校少年宮、「四點半課堂」,開展教育服務,豐富搬遷子女精神世界。

強化人文關懷。完善搬遷點學校公交車專線服務措施,解決學生上學最後一公裡問題。為學生家長在學校提供食堂工人、校園保潔等就業崗位51個,讓家長更好地陪伴孩子。建立困難學生的關愛幫扶機制,僅2020年完成各類資助資金529.21萬元,惠及學生8191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學生5307人次。

教育質量優質化行動鞏固「最終目的」

加強特色教育。2020年凱德民族學校承辦了全縣第七屆中小學校園足球二級聯賽,該校榮獲2020年全國排球體育特色學校。縣第四中學先後被評為全國足球、排球特色學校和省級安全示範校。各學校通過開展「4+2」特色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狠抓教學管理。深化課程改革,積極搭建教師專業成長平臺,對易地搬遷點學校開展教學視導和教研活動183餘次。緊緊圍繞教學中心任務,強化學情分析,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成效。2019年,淮陽中學創建為貴州省普通高中「特色學校」,第四中學被省級普通高中一類示範性學校銅仁一中授牌「優質生源地學校」。

提升縣域教育質量。第四中學主要服務於最大易地扶貧搬遷點梵瑞社區和四個鄉鎮初中學生就讀需求,今年29位初三生考取銅仁一中,2017年和2020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集體」。通過努力,自2015年以來江口縣中考成績持續穩居全市一流方陣。

江口縣將以更加紮實的舉措推進「易扶優學」教育改革,以優質教育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原載 2020年12月5日 新華網 貴州頻道)

【來源:新華網貴州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十三五」期間,貴州全面完成192萬人易地扶貧搬遷 搬進新生活...
    為擺脫貧困,政府果斷決策,將三寶彝族鄉實行整鄉搬遷至縣城阿妹戚託小鎮,誓讓群眾過上好日子。阿妹戚託小鎮是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的縮影。「十三五」期間,貴州全面完成192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搬遷人口佔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總數的近1/5。
  • 「人民網 貴州頻道」大山裡的新生活
    在貴州大山裡,有一個個動人的脫貧故事,講述著人們與貧困的搏鬥和對新生活的期待。「你好,新生活!」清晨,天剛蒙蒙亮,在貴州省冊亨縣高洛街道辦事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韋天陽的早餐鋪已經熱鬧起來,磨米漿、上籠屜、熬湯頭,香味瀰漫開來,食客絡繹不絕,這個不到12平米的小鋪子,每天要迎來百多位客人。
  • 全國發展改革系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現場會在昭通舉行
    11月17日至18日,全國發展改革系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現場會在昭通市舉行。會議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現場會精神,交流後續扶持工作的經驗做法,研究鞏固易地搬遷脫貧成果的相關舉措,部署下一階段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發展工作。
  • 「貴州日報」「搬遷後,娘家人都說我過得好了」
    說話的人叫米莉,四川省巴中市人,2011年嫁至遵義市正安縣小雅鎮木橋村,是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受益者之一,新家就在正安縣瑞濠街道安置點。「以前在老家的時候,都是靠老公做建築工養活一家人,收入不穩定,我們一年到頭衣服都很少買,也不好意思回娘家。如今生活好了,每次回娘家,都要帶媽媽逛超市,買衣服。
  • 「我的扶貧故事」「小個子」有「大能量」|黔西縣文峰街道易地搬遷...
    從農村到城市,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文峰街道辦事處惠風花園安置點的「新居民」們面臨著「如何穩?如何富?如何融入?」。文峰街道易地搬遷點群團工作站創新工作思路,主動擔當作為,以群團工作站平臺為支撐,開闢了一條管理服務搬遷群眾的新路子。
  • 「貴州日報」望謨縣易地扶貧搬遷到義龍新區群眾感嘆——住在山裡...
    尤崇鋒於2016年從望謨縣麻山鎮打務村利納組易地扶貧搬遷到義龍新區,現任木隴街道麻山社區支部書記。「『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羊兒下山要人抱,賣個豬兒要抬轎。種一碗,收一瓢,天不作美收不著。』這就是我老家的真實寫照。」在尤崇鋒的描述中,當年居住在縱橫交織的大山裡,行路、上學、看病、安居、致富,無一不難。
  • ...智慧】書寫易地扶貧搬遷「大文章」 188萬群眾一步跨入新天地!
    【中國的脫貧智慧】書寫易地扶貧搬遷「大文章」 188萬群眾一步跨入新天地!188萬群眾脫貧路上「壯闊大遷徙」2015年12月貴州立下易地扶貧搬遷「軍令狀」作為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規模最大、人數最多的省份
  • 重慶已完成6.48萬戶25.2萬人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
    圖為黔江區李家溪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新華網發新華網重慶12月22日電(李海嵐)易地扶貧搬遷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新華網22日從重慶市「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新聞發布會獲悉,目前重慶市已完成6.48萬戶25.2萬人建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搬遷群眾全部實現入住。
  • 易地搬遷幸福來
    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突出「四引四促」,切實抓好搬遷後扶,取得了顯著實效。易地扶貧搬遷考核連續兩年並列全省第一,「寧遠速度」受到省委書記點讚並批示在全省推廣;首創的「四引四促」後續幫扶經驗在全省全面推介;2020年被評為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
  • 「我的脫貧故事」易地扶貧搬遷讓我家有了希望丨關嶺自治縣安馨...
    我叫韋登祥,今年63歲,家庭人口6人,2016年從關嶺自治縣斷橋鎮德新村楊柳組搬至安馨社區生活,是易地扶貧搬遷第一批受益者。我原先居住的德新村楊柳組是德新村最偏遠的一個自然組,不通車,吃水困難,需購買生活物資的,來回需要走上半天的時間,組裡的年輕人全部外出務工,條件稍微好點的都自己在外蓋房子不再回組裡生活。2016年,關嶺縣針對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村寨實施整組易地扶貧搬遷,當地的駐村幹部及村「兩委」多次到我家中做工作,消除我的顧慮,動員我搬遷。
  • 涼山易地扶貧搬遷戶已全部入住,涼山無一人因貧失學輟學!
    美姑縣易地扶貧搬遷督戰作戰工作專班成員、省以工代賑辦綜合處工作人員葉鵬還清晰記得,在美姑縣樹窩鄉洛資村安置點掛牌督戰時,他關注和提醒當地最多的,是這些房屋建設的收尾細節。行業部門直插基層督戰,源於主客觀雙重因素。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截至3月初,涼山州還有301個安置點、1.35萬戶6.98萬人住房及配套設施未建成,形勢非常嚴峻。
  • 「易」得廣廈千萬 開啟幸福新篇——永州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該市建立了易地扶貧搬遷聯席會議制度,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為召集人,分管副秘書長、發改委主任為副召集人,市發改委、市扶貧辦、市財政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22個部門為成員單位。「我們創新建立了聯點包片工作制度、執紀問責問效制度、『一季一督查一通報』工作制度,確保責任到人、層層落實。」永州市發展和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唐富榮道出了「永州速度」的關鍵。
  • 「易」得日月換新天——江華易地扶貧搬遷見聞
    「走出大山心敞亮,幸福來自共產黨」,7月15日上午,筆者走進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金竹衝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時,寫在安置房上的標語映入眼帘,向我們揭示了金竹衝貧困戶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的奧秘。2018年年底,趙大妹夫妻倆帶著80歲的母親和一個患有先天眼疾的兒子還有女兒從山裡搬出來,入住了位於大石橋鄉政府所在地的大石橋村馬腰山腳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感謝黨的扶貧好政策,我們才有今天的好日子。」趙大妹感激地說。 趙大妹說的「扶貧好政策」,就是指易地扶貧搬遷工程。
  • 涼山州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治理發展推進會在布拖、昭覺召開
    涼山州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治理發展推進會在布拖、昭覺召開 2020-12-17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涼山7個掛牌縣易地扶貧搬遷戶全部入住
    美姑縣易地扶貧搬遷督戰作戰工作專班成員、省以工代賑辦綜合處工作人員葉鵬還清晰記得,在美姑縣樹窩鄉洛資村安置點掛牌督戰時,他關注和提醒當地最多的,是這些房屋建設的收尾細節。行業部門直插基層督戰,源於主客觀雙重因素。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截至3月初,涼山州還有301個安置點、1.35萬戶6.98萬人住房及配套設施未建成,形勢非常嚴峻。
  • 與41名易地扶貧搬遷戶達成就業意向 貴州綠野芳田有限公司招聘會在...
    7月29日,由西秀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牽頭,綠野芳田有限公司專場招聘會在彩虹社區舉辦,旨在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吸納更多的貧困戶和易地扶貧搬遷戶就業。在此之前,貴州綠野芳田有限公司就與西秀區農民工綜合勞務市場擬定定向吸納20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結合當前西秀區疫情防控和貧困勞動力的就業意願,招聘會特選在彩虹社區舉辦。招聘會現場,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紛紛上前諮詢,填報資料信息,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
  • 貴州銅仁30萬搬遷群眾安居樂業
    本報銅仁訊 (通訊員 何建成)近年來,貴州銅仁市在全市建設14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近30萬名山區群眾搬出大山。為讓他們儘快融入新環境、成為新市民,該市以「新市民·追夢橋」工程為抓手,創建居安、業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園」,助推搬遷群眾實現安居樂業新生活。
  • 河南南召縣易地搬遷群眾生活樂陶陶
    2017年12月1日,王自貴一家三口從白土崗鎮白龍村搬遷到姬村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住進了三室一廳的新房,嶄新的家具,整潔的房間,一家人樂陶陶的。白土崗鎮姬村易地搬遷安置點,佔地25畝,安置搬遷群眾208戶、591人。安置點配套建設了3個扶貧就業車間,引進假髮加工和服裝加工項目落地,吸納搬遷點及周邊180人就近務工。
  •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黔西:做好就業保障 讓搬遷群眾...
    今年8月,一場提升搬遷群眾就業技能的家政培訓走進黔西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錦繡花都,吸引了社區上百名群眾報名參與培訓。2019年,黔西縣提前完成了「十三五」26485人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為了讓搬遷群眾既能安居,也能樂業,黔西縣持續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多舉措、多渠道幫助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黔西縣錦繡街道扶貧車間,工人正在加工衣服。
  • 寫好民族地區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論壇上,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6個省市自治區有關負責同志和部分搬遷群眾代表作主旨演講,分別介紹了地方經驗做法和探索實踐,以及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給搬遷家庭帶來的巨大變化。現將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論壇主旨演講相關內容予以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