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發現許多國人都喜歡口是心非,雖然嘴巴上說日系車怎樣不好,但日系車在國內市場的表現往往是最好的。豐田、本田、日產等品牌,在國內都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但是唯獨另一個日系車巨頭鈴木,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日方股東將所持有的所有昌河鈴木股權轉讓給了昌河汽車,鈴木正式從昌河撤資之後,鈴木汽車也將撤出「長安鈴木」,這也代表鈴木在華合資公司25年的歷史就此終結,鈴木正式退出中國市場。
其實鈴木並不是比如斯巴魯、馬自達那麼陌生的日系品牌,相反,它卻是當年在中國市場根深蒂固,而且大紅大紫的品牌。對於國人來說,一款車皮實耐用,省心省力還省油,關鍵是還便宜,這不是正好符合國人的胃口嗎?理論上來說,鈴木是滿足國人標準的,但是鈴木最後還是離我們遠去了。當年比大眾還火的日系品牌,被迫退出國內市場,如今發展怎麼樣?
因為鈴木剛入華的時候,我們還處於相對來說並不是很富裕的時代,像大眾、豐田、本田等一些車企,比如速騰、凱美瑞、CR-V、雅閣等等,動輒就是一二十萬,那時候我們是很難消費得起的。而有了鈴木這麼一個品牌的出現,正中我們的下懷。它是日本品牌,我們也從摩託車身上相對也有所了解,而像雨燕、奧拓這些車非常實惠和耐用。對於我們還以交通工具定義汽車的年代,鈴木也因此在中國市場大紅大紫,賺得盆滿缽滿。
為什麼會退出中國市場呢?其實鈴木造的車質量確實沒得說,但是因為設計理念的原因,與中國消費者格格不入,鈴木素來以生產小型汽車聞名,而中國消費者以大為美,而鈴木又不願意改變,最終不得不退出。但是,在全球市場上,鈴木並沒有因為退出中國市場而終結,反而在銷量上創出新高。2018年退市的鈴木,在全球市場獲得321.32萬輛好成績,同比增長1.2%,在總銷量上已經超過奔馳、寶馬。
與此同時,鈴木開始在人口第二多的印度市場開始發力。來到印度的鈴木發展的怎麼樣呢?告訴你還真不錯,至少在數據表現上那是槓槓的,僅以奧拓為例,穩居印度市場新車銷售冠軍寶座,而且還是當地累計銷量最多的車型,自2006年起奧拓車系,在印度每年賣大概50萬輛,而2008年和2012年則達到了100萬輛和200萬輛的銷售高峰。像類似這樣的車型熱銷情況,除了奧拓,鈴木的其他車型也是不錯的。
只不過,沒有了日本鈴木的另一家中國車企,卻萎靡不振了。自從鈴木退出中國市場後,對昌河的影響最大,因此昌河沒有自己創新。儘管昌河在去年推出自己全新的北鬥星,也取消了鈴木的車標,但新車推出後備受吐槽,其銷量更是慘澹無比,由此可見,鈴木在國內的影響力很多,對於昌河的影響更大,對於昌河來說真的是寸步難行。當然,國內也有如吉利、長城、長安等成功的案例,所以不能總是依賴日方企業,有自己的創新才是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