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說:「成大事者,首重格局」。現實生活中,很多之所以努力乃至拼命了一輩子,也沒有取得太大的成績,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格局太小。所謂努力決定你的下限,格局決定你的上限,欲成大事者,必有大格局。那麼,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呢?牢記以下《孫子兵法》中的四句話,提升你的格局,早晚能飛黃騰達!
第一句話:「兵貴勝,不貴久」。——《孫子兵法·作戰篇》
《孫子兵法》中指出,用兵作戰,貴在速勝,不宜拖得太久,否則就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容易生變。
有大格局、能成大事的人,在決策和行動時往往都是雷厲風行、當機立斷的,從不會猶豫不決,因為他們深知,想得太多,以至於前怕狼後怕虎,遲遲不敢做決定,那麼,就容易錯失機遇。事實上,幾乎每一個有大格局、能成大事的人,都是實幹派、行動派,做起事來都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他們或許會經歷失敗,但更容易先人一步地抓住成功的機會。至於那些猶豫不決、拖泥帶水的人,則往往都是一事無成的下場。
第二句話:「多算勝,少算不勝」。——《孫子兵法·計篇》
《孫子兵法》的軍事謀略中,有一個很突出的亮點,那就是強調對戰爭的提前準備,孫子認為,只有在事先進行精心的謀劃,作戰才有獲勝的把握,哪一方謀劃得更周密,哪一方的勝算就更大。
有大格局、能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是有著大局觀和長遠眼光,會在事情就做好預判以及各種準備,儘量減少意外的發生,不會在事情發生時才驚慌失措。另外,有大格局、能成大事的人,做起事來都很重視策劃和謀劃,會做到成竹在胸,即便不是有十分的把握,但至少也是有通盤的考慮,能夠做到步步為營。
第三句話:「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兵法·謀攻篇》
兵不血刃地取得戰爭的勝利,自然是大好事,問題是如何做到,孫子在指出這一點時,並沒有在此給出直接答案,但結合《孫子兵法》全文和主旨,卻可以推斷出,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一個關鍵,就是贏得人心。
格局大、能成大事的人,自身的能力並不一定有多高,但在贏得人心方面,肯定是勝過眾人的,就比如漢高祖劉邦,之所以能打贏西楚霸王項羽,不在於他本身的智慧和謀略,更不在於武力,而恰恰在於他能贏得人心。相反,格局小的人,往往太過重視實際的利益,不懂得用利益來贏得人心,自然是難成大器。
第四句話:「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孫子兵法·九地篇》
《孫子兵法》認為,把軍隊布置到無法退卻,只有死戰才有可能存活的境地時,士兵就會別無選擇地奮勇殺敵。
格局大、能成大事的人,不缺少謀略,但也有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的勇氣和決心,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會讓自己背水一戰,以此激發出自己所有的潛力,這不是魯莽和武斷,而是一種勇氣和智慧。(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