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文·亞隆的一生,詮釋的就是「生命的意義」本身.

2021-02-20 糖心理

有人在介紹歐文·亞隆時,這樣說過:

並沒有多少作家能夠將「生命的意義」寫進自己的書名裡,並且還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真正地實踐它。

 

歐文·亞隆的一生,詮釋的就是「生命的意義」本身。

這是我讀他的回憶錄《成為我自己》後,最強烈的感受。


在華盛頓貧民區長大的猶太孩子,變成世界精神醫學界的領袖人物;

15歲的時候對一個女孩子一見鍾情,現如今他們已經相愛相伴了73年,共育4個子女;

編寫美國團體心理治療的教科書,成為世界各地治療師學習團體治療的教材;

他是史丹福大學精神病學終身榮譽教授,曾經帶領由癌症病人組成的團體,與最接近死亡的病人一起面對人類的終極議題.

在他回憶錄的最後寫道:

我總是讓我的病人去探索遺憾,並敦促他們追求一種無悔的生活。我有一個非凡的女人作為我的人生伴侶。我有可愛的孩子和孫子。我生活在世界上一個得天獨厚的地方,有理想的天氣、優美的公園、富裕的生活、很少的犯罪,這裡還有史丹福大學——世界上最棒的大學之一。而且,我每天都收到郵件提醒我,我曾經幫助過遙遠的地方的某個人。因此,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話很適用於我:「這就是人生?那麼再來一次!」

分享一個好消息,歐文·亞隆回憶錄《成為我自己》的大陸版很快就要和大家見面啦。

由機械工業出版社獨家翻譯發行,糖心理深度參與合作。

 

在此之前,我們再來更多地了解一下這位偉大的心理治療師吧。




歐文·亞隆

2007年3月,歐文·亞隆被推選為美國第4屆「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

如今已經88歲高齡的歐文·亞隆已經是16本心理學暢銷書的作者,他的作品曾經多次獲得過歐美小說類獎項,堪稱「最會寫小說的心理學家」。

他的寫作內容多與心理治療和哲學有關,用他自己的原話說:「我的來訪者就是我故事的靈感源泉。」

在《歐文·亞隆的心靈地圖》一書中,他坦言過自己為什麼會選擇以寫作的方式為心理學做出貢獻:

當時,他正在醫學院學習,學院要求他在眾人面前報告一名女同性戀來訪者的病情。按照以往的規範,學生一般會按照流程報告症狀,病史,然後提出自己的診斷,然而歐文·亞隆選擇獨闢蹊徑,用講故事的方式訴說自己和病人的治療進展。

出乎意料的是,當時專業的精神分析師和精神科醫師並沒有因為這種越軌的行為而批評他,反而在他結束報告後,給予了肯定。

此後,歐文·亞隆發現,原來故事也可以傳遞思想,並非只有冷冰冰的報告才可以傳達有力的思想。

這打開了他探索心理學-文學寫作的大門。

《當尼採哭泣》一書中,他重新塑造了兩個十九世紀末最負盛名的大師:哲學家尼採和弗洛伊德的導師布雷爾,用心理治療串聯起了兩個人的精神世界。

而在《診療椅上的謊言》中,他編織了一個巨大的網,在這個網裡他討論了許多諮詢師都會遇到的問題:與異性來訪者的感情倫理問題,如何處理突如其來的金錢饋贈,以及如何拋開自我欲望來實現治療效果的最大化。

作為精神病學教授的他,在讀者看來更像是一個講故事的人,而他本身也是他所講的故事的一部分。

 

雖然現在歐文·亞隆與維克多·弗蘭克和羅洛·梅並稱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的三大先驅。但是當初他首先接受的並非存在主義的思想。

在他剛剛進入精神醫學時只有兩條路可以選:精神分析或是藥物治療。所以在他生涯的前半部分,他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嫡傳弟子萊特曼的精神分析,後來又在英國接受中間學派的分析。

在大學二年級時,他遇到了羅洛·梅的《存在》,經過這本書歐文·亞隆開始接觸第三種治療方法——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更為有趣的是,後來他經人介紹認識了羅洛·梅,兩人維持了數十年的友誼。

 

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框架中,個體是孤立且被決定的。精神分析師只作用於來訪者本身,通過追溯童年經歷和被壓抑的情感來治療患者。來訪者被認為是過去歷史的產物,而精神分析師僅僅只是幫助他們將這些潛意識內容意識化。

歐文·亞隆不完全認同精神分析中對於人性被動消極的假設,正巧他在大學期間修了很多哲學課,而這些哲學課中就包含存在主義哲學。

存在主義起源於現象學,關注的是人的意識,強調自由意志。正如哲學家薩特說的,「存在先於本質」,存在主義認為人首先來到這個世界上,作為一個生命體而存在,其次,人才開始尋找自己的本質,給自己的本質賦予意義。

 

歐文·亞隆將這一觀點引入了心理學,在1980年發表了他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文章《存在主義精神療法》。在這篇文章中,他討論了關於生活的四個終極悖論:

死亡:我們終將死亡的現實與想要避免死亡的衝突;

自由:我們無根基的現實與想要尋找根基的衝突;

孤獨:存在性孤獨的現實與想要擺脫孤獨的衝突;

無意義:人生沒有本質的現實與想要探尋意義的衝突。

 

他認為我們多數心理問題的根源都來自於死亡焦慮,死亡使一切事物失去了意義,讓人意識到自己不可能找到永久根基的殘酷現實,以及生而為人的存在性孤獨。

他的視線從患者的童年經歷挪開,轉而投向每一段故事背後的意義。

他曾無數次問過:「我知道事情是這樣,那它對於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在他看來,一段經歷真實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段經歷給來訪者帶來了什麼意義。

即使經歷已經無法改變,我們仍然可以通過說故事的方式來改變其背後的意義,而這個意義才是對我們真正重要的東西。

不僅如此,他認為對於真實的追求是每個人的生命責任。正如他所說的,「為了茁壯成長,你必須先把你的根部深深地穿進虛無之中,並且學會去面對你最寂寥的孤獨」。

一個人最真實的生活方式就是面對生命的無意義,然後在其中創造出自己的意義。

 

歐文·亞隆同樣脫離了自精神分析以來一對一諮詢的模式,開始推行團體心理治療。這種轉變最早可以追溯他與團體治療師弗蘭克的相識,他讓歐文·亞隆感知到了團體的重要性。

當來訪者進入團體時,就如同進入了一個微型社會,在這裡可以更好地模擬他與生活中他人的關係。

不僅如此,與他人的交流可以消除來訪者因為病症而產生的孤立感,當他們發現原來這世界有另一個人也在苦惱著同樣的事情時,他們就卸下了孤獨。

歐文·亞隆在其書《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踐》中提出了團體治療的諸多治療因素:

1. 普遍性

同組的來訪者共享類似的經歷和感受,可以有效地減少組內成員的孤立感。

2. 利他主義

通過幫助他人解決痛苦,獲得自尊,發展更具適應性的行為方式。

3. 傳遞希望

痛苦得到緩解的來訪者可以幫助那些剛進組的來訪者,提供啟發和鼓勵。

4. 提供信息

通過提供自己面對痛苦的個性化方法,組內的成員可以互相交換信息。

5. 改變原生家庭的行為模式

來訪者會經常將家庭中的關係和情感投射到組內的其他成員身上,通過這樣特定的轉移方式,治療師可以察覺在來訪者家庭中的矛盾,幫助他們糾正過去錯誤的行為模式。

6. 學習社交技巧

小組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環境,幫助來訪者訓練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面對風險的社交技能

7. 歸屬

一個有效的小組可以為來訪者提供歸屬感、接受感和認同感

8. 感知存在

來訪者了解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並主動為所做的決定承擔責任

9. 疏導情緒

來訪者通過自由和不受約束地宣洩來釋放日常生活的羞恥感和內疚感

10. 認識自我

來訪者開始認識到自己個人問題的起源,潛伏在個人行為問題背後的潛意識動機,以及對於自我的更高層次的覺知

隨著歐文·亞隆對於團體治療技巧和目的的明晰,團體治療逐漸被越來越多的精神醫師及心理治療師所接受。

我們從社會中來,終將回到社會中去。

團體治療把日常生活的情景搬到了諮詢室裡,通過不斷的練習,來訪者了解到自己問題並非獨一無二的,由此他們開始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發展人際關係,克服痛苦,並最終成為自己生活的書寫者。

「孤獨只存在於孤獨之中,一旦分擔,它就蒸發了。」


文 / 阿矛


【糖心理×歐文·亞隆】中國官方合作課

亞隆封山之作=畢生治療精髓+3個案例演示

【48小時特價】

 

原價:199美元(=1337.5元)

 

會員轉發:699元

非會員轉發:799元

20周,我們一起見證

——歐文·亞隆個案治療實錄,聆聽大師一生の治療智慧。

👉 查看課程詳情👈

↓↓↓↓↓我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歐文·亞隆《成為我自己》:從10歲起堅持閱讀 成就心理治療大師
    歐文老師是從10歲開始養成睡前習慣,你呢?今天跟大家要分享的書是:歐文·亞隆《成為我自己》 。歐文·亞隆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著作流傳最廣、最有影響力的心理治療大師之一,被評為美國至今健在的三位最重要的心理治療學家之一,是美國團體心理治療的權威、精神醫學大師、存在主義治療三大代表人物之一。
  • 5本書帶你了解歐文亞隆 | 文末福利
    在他的自傳《成為我自己》(Becoming Myself)中,亞隆也講述了自己的一個生活片段:「當我感覺不安的時候,我就走出小屋,照料一下我的盆景,欣賞它們優雅的形狀。」一次採訪中,記者也曾這樣描述他所遇到的亞隆:「他坐在窗邊的椅子上,有一點心不在焉,他沒有戴那頂標誌性的巴拿馬草帽,因此從他耳邊延伸下來的的短腮鬍鬚顯得格外的長。
  • 我讀 II 療愈你的心《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
    歐文·亞隆,美國至今健在的三位最重要的心理治療學家之一,是存在主義治療三大代表人物之一。老爺子(覺得喊老爺子倍感親切,好像我跟作者之間有了一種聯結)已經89歲,這本書是他85歲時完成的,書裡他回憶了一生中很多個重要時刻、很多個「舉足輕重」的人、還有很多本他靈感泉湧而寫的書。
  • 2020清明節:讓我們重新思考生命與離別的意義
    今天上午10時,汽車、火車、艦船的鳴笛和防空警報的鳴響,提醒我們生命是如此脆弱和珍貴。疫情和山火帶走的生靈,讓我們所有人不得不再次直面死亡這個沉重的話題。
  • 生活的意義,就是生活本身
    還有人追求不平凡,認為普通而平庸的度過一生就是在浪費生命。那麼,到底什麼樣的生活才有意義?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度過這一生?生活的意義就是生活本身!每天的柴米油鹽,喜怒哀樂,家長裡短,是非對錯。生活的意義就是在你每一天的忙碌中,每一天的感受裡。人,不妨活的「膚淺」一些,想的簡單一點。生活的意義無處不在。今天有很多不開心,但我為自己準備了豐盛的晚餐,紅燒排骨簡直完美。
  • 歐文·亞隆 | 文學中的心理學
    無意義是存在焦慮的根本來源之一,生而為人,被丟進一個本質上並無意義的宇宙及世界,看來就是要來尋找意義的。接下來的部分摘錄自《存在心理治療》,其中我引述了薩特的戲劇《蒼蠅》,說明創造生命意義的幾個模式。然而在薩特的作品中,卻往往有一些角色發現了自己活著為的是什麼,以及生命的根本又是什麼。
  • 歐文 · 亞隆 《給心理諮詢師的禮物》|好書推薦
    也許是一本好書,啟發我們找到生命中的「好」。所以,今天我們想向大家推薦:歐文·亞隆的《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寫這本書時,亞隆已經70歲了。他說,覺得正是時候,把一生的手藝與秘訣交待給後人。這是一本謙遜而質樸的小書,但也許因為寫書的人想:這或是絕唱,所以,歌聲動人。
  • 生命的意義,就是完成自己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是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自有文明開始,人類就開始了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可以說,對生命意義的追尋就是文明的象徵。人們在不斷地認識世界,從而也就有了不一樣的世界觀,生命的意義也因為世界觀的改變而改變。
  • 生命的意義就是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好多人問:我們終究會死,我們終究會走向死亡這同一條路,那我們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有好多種解答,上到市井,下到廟堂哲學,每個人對於生命的理解不盡相同。但我認為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人生的意義就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 從「祥子」到「福貴」,《活著》的終極意義就是「活著」本身
    人的生命幾十年最多上百年,就走到盡頭,不只是人類,所有生物都有自己的周期。對於歷史的長河,這短短的幾十年上百年猶如曇花一現,那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看《駱駝祥子》時,活著對於祥子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活著等於死去,而看《活著》時,活著本身對福貴來說就已經很有意義,因為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
  • 直面死亡,生命方燦若驕陽|歐文.亞隆《直視驕陽,徵服死亡恐懼》
    歐文.亞隆著述頗多,其中《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一書,是講解存在治療知識的佳作;而他著述的《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媽媽及生命的意義》等書,又描繪了自己做心理諮詢的一些實例,讓人感覺到他是一個極度珍視人與人真實關係的人。他曾經說自己願意免費做自己的工作,甚至願意付費去做心理諮詢工作。
  • 用你手中的筆,詮釋生命的意義
    本次繪畫藝術減壓活動共分7節,吉大一院寧養院將持續陪伴寧養患者及家屬,用手中的筆,認識自己,療愈傷痛,喚醒內心的力量,詮釋生命的意義。【來源: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信仰歸宿與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釋迦摩尼和愛德華八世都為此放棄王位而用終生去探究,而我們普通人卻一直浮於現實、也苦於現實,不願自拔,我們連嘴和面子都放不下,何談探究和意義,  今天想說的是,除了生命意義之外的所有東西,都是刻意附加給我們的,甚至包括品德、學識和情懷。
  • 執著的活著就是生命最終的意義!
    人生匆匆幾十載,縱觀一生,正如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活著雖無遠憂,必有近慮。人的一生就像一場電影,有出生就有劇終。福貴的一生悲慘不已,悲劇的結局讓我壓抑的內心無法釋懷,久久不能平靜。終終於如作者所願,福貴匆匆一生,終剩一人終老,只剩他與一頭老牛相互扶持。小說結尾時福貴安慰自己說:家裡人全是我送的葬,有一天我兩腿一伸,也不用擔心了…誠然餘華筆下的福貴成了一名英雄,縱使生活虐他千百遍,他依然待生活如初戀。有人問如此悲慘的命運,福貴為何不自殺?
  • 時代楷模張桂梅:用生命改寫三代人命運,用行動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她用生命改變了1800多個孩子的未來,用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生命的最高價值。無兒無女、沒有房產,對於她來說,孩子們就是她的一切!20餘種疾病纏身,這些病經常以不同的方式折磨著她。但是她從沒有後悔過,她最高興的就是看著這一個個孩子考入大學,將來進入各行各業在為社會做貢獻。她只要這些孩子將來比她過得好她就心滿意足了。到底是什麼支撐她一路上走過來的,我覺得是信仰的力量,共產主義的信仰力量,為我們美好家園默默奉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