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介紹歐文·亞隆時,這樣說過:
並沒有多少作家能夠將「生命的意義」寫進自己的書名裡,並且還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真正地實踐它。
歐文·亞隆的一生,詮釋的就是「生命的意義」本身。
這是我讀他的回憶錄《成為我自己》後,最強烈的感受。
在華盛頓貧民區長大的猶太孩子,變成世界精神醫學界的領袖人物;
15歲的時候對一個女孩子一見鍾情,現如今他們已經相愛相伴了73年,共育4個子女;
編寫美國團體心理治療的教科書,成為世界各地治療師學習團體治療的教材;
他是史丹福大學精神病學終身榮譽教授,曾經帶領由癌症病人組成的團體,與最接近死亡的病人一起面對人類的終極議題.
在他回憶錄的最後寫道:
我總是讓我的病人去探索遺憾,並敦促他們追求一種無悔的生活。我有一個非凡的女人作為我的人生伴侶。我有可愛的孩子和孫子。我生活在世界上一個得天獨厚的地方,有理想的天氣、優美的公園、富裕的生活、很少的犯罪,這裡還有史丹福大學——世界上最棒的大學之一。而且,我每天都收到郵件提醒我,我曾經幫助過遙遠的地方的某個人。因此,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話很適用於我:「這就是人生?那麼再來一次!」分享一個好消息,歐文·亞隆回憶錄《成為我自己》的大陸版很快就要和大家見面啦。
由機械工業出版社獨家翻譯發行,糖心理深度參與合作。
在此之前,我們再來更多地了解一下這位偉大的心理治療師吧。
歐文·亞隆
2007年3月,歐文·亞隆被推選為美國第4屆「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
如今已經88歲高齡的歐文·亞隆已經是16本心理學暢銷書的作者,他的作品曾經多次獲得過歐美小說類獎項,堪稱「最會寫小說的心理學家」。
他的寫作內容多與心理治療和哲學有關,用他自己的原話說:「我的來訪者就是我故事的靈感源泉。」
在《歐文·亞隆的心靈地圖》一書中,他坦言過自己為什麼會選擇以寫作的方式為心理學做出貢獻:
當時,他正在醫學院學習,學院要求他在眾人面前報告一名女同性戀來訪者的病情。按照以往的規範,學生一般會按照流程報告症狀,病史,然後提出自己的診斷,然而歐文·亞隆選擇獨闢蹊徑,用講故事的方式訴說自己和病人的治療進展。
出乎意料的是,當時專業的精神分析師和精神科醫師並沒有因為這種越軌的行為而批評他,反而在他結束報告後,給予了肯定。
此後,歐文·亞隆發現,原來故事也可以傳遞思想,並非只有冷冰冰的報告才可以傳達有力的思想。
這打開了他探索心理學-文學寫作的大門。
在《當尼採哭泣》一書中,他重新塑造了兩個十九世紀末最負盛名的大師:哲學家尼採和弗洛伊德的導師布雷爾,用心理治療串聯起了兩個人的精神世界。
而在《診療椅上的謊言》中,他編織了一個巨大的網,在這個網裡他討論了許多諮詢師都會遇到的問題:與異性來訪者的感情倫理問題,如何處理突如其來的金錢饋贈,以及如何拋開自我欲望來實現治療效果的最大化。
作為精神病學教授的他,在讀者看來更像是一個講故事的人,而他本身也是他所講的故事的一部分。
雖然現在歐文·亞隆與維克多·弗蘭克和羅洛·梅並稱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的三大先驅。但是當初他首先接受的並非存在主義的思想。
在他剛剛進入精神醫學時只有兩條路可以選:精神分析或是藥物治療。所以在他生涯的前半部分,他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嫡傳弟子萊特曼的精神分析,後來又在英國接受中間學派的分析。
在大學二年級時,他遇到了羅洛·梅的《存在》,經過這本書歐文·亞隆開始接觸第三種治療方法——存在主義心理治療。更為有趣的是,後來他經人介紹認識了羅洛·梅,兩人維持了數十年的友誼。
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框架中,個體是孤立且被決定的。精神分析師只作用於來訪者本身,通過追溯童年經歷和被壓抑的情感來治療患者。來訪者被認為是過去歷史的產物,而精神分析師僅僅只是幫助他們將這些潛意識內容意識化。
歐文·亞隆不完全認同精神分析中對於人性被動消極的假設,正巧他在大學期間修了很多哲學課,而這些哲學課中就包含存在主義哲學。
存在主義起源於現象學,關注的是人的意識,強調自由意志。正如哲學家薩特說的,「存在先於本質」,存在主義認為人首先來到這個世界上,作為一個生命體而存在,其次,人才開始尋找自己的本質,給自己的本質賦予意義。
歐文·亞隆將這一觀點引入了心理學,在1980年發表了他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文章《存在主義精神療法》。在這篇文章中,他討論了關於生活的四個終極悖論:
死亡:我們終將死亡的現實與想要避免死亡的衝突;
自由:我們無根基的現實與想要尋找根基的衝突;
孤獨:存在性孤獨的現實與想要擺脫孤獨的衝突;
無意義:人生沒有本質的現實與想要探尋意義的衝突。
他認為我們多數心理問題的根源都來自於死亡焦慮,死亡使一切事物失去了意義,讓人意識到自己不可能找到永久根基的殘酷現實,以及生而為人的存在性孤獨。
他的視線從患者的童年經歷挪開,轉而投向每一段故事背後的意義。
他曾無數次問過:「我知道事情是這樣,那它對於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在他看來,一段經歷真實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段經歷給來訪者帶來了什麼意義。
即使經歷已經無法改變,我們仍然可以通過說故事的方式來改變其背後的意義,而這個意義才是對我們真正重要的東西。
不僅如此,他認為對於真實的追求是每個人的生命責任。正如他所說的,「為了茁壯成長,你必須先把你的根部深深地穿進虛無之中,並且學會去面對你最寂寥的孤獨」。
一個人最真實的生活方式就是面對生命的無意義,然後在其中創造出自己的意義。
歐文·亞隆同樣脫離了自精神分析以來一對一諮詢的模式,開始推行團體心理治療。這種轉變最早可以追溯他與團體治療師弗蘭克的相識,他讓歐文·亞隆感知到了團體的重要性。
當來訪者進入團體時,就如同進入了一個微型社會,在這裡可以更好地模擬他與生活中他人的關係。
不僅如此,與他人的交流可以消除來訪者因為病症而產生的孤立感,當他們發現原來這世界有另一個人也在苦惱著同樣的事情時,他們就卸下了孤獨。
歐文·亞隆在其書《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踐》中提出了團體治療的諸多治療因素:
1. 普遍性
同組的來訪者共享類似的經歷和感受,可以有效地減少組內成員的孤立感。
2. 利他主義
通過幫助他人解決痛苦,獲得自尊,發展更具適應性的行為方式。
3. 傳遞希望
痛苦得到緩解的來訪者可以幫助那些剛進組的來訪者,提供啟發和鼓勵。
4. 提供信息
通過提供自己面對痛苦的個性化方法,組內的成員可以互相交換信息。
5. 改變原生家庭的行為模式
來訪者會經常將家庭中的關係和情感投射到組內的其他成員身上,通過這樣特定的轉移方式,治療師可以察覺在來訪者家庭中的矛盾,幫助他們糾正過去錯誤的行為模式。
6. 學習社交技巧
小組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環境,幫助來訪者訓練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面對風險的社交技能
7. 歸屬
一個有效的小組可以為來訪者提供歸屬感、接受感和認同感
8. 感知存在
來訪者了解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並主動為所做的決定承擔責任
9. 疏導情緒
來訪者通過自由和不受約束地宣洩來釋放日常生活的羞恥感和內疚感
10. 認識自我
來訪者開始認識到自己個人問題的起源,潛伏在個人行為問題背後的潛意識動機,以及對於自我的更高層次的覺知
隨著歐文·亞隆對於團體治療技巧和目的的明晰,團體治療逐漸被越來越多的精神醫師及心理治療師所接受。
我們從社會中來,終將回到社會中去。
團體治療把日常生活的情景搬到了諮詢室裡,通過不斷的練習,來訪者了解到自己問題並非獨一無二的,由此他們開始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發展人際關係,克服痛苦,並最終成為自己生活的書寫者。
「孤獨只存在於孤獨之中,一旦分擔,它就蒸發了。」
文 / 阿矛
亞隆封山之作=畢生治療精髓+3個案例演示
【48小時特價】
原價:199美元(=1337.5元)
會員轉發:699元
非會員轉發:799元
20周,我們一起見證
——歐文·亞隆個案治療實錄,聆聽大師一生の治療智慧。
👉 查看課程詳情👈
↓↓↓↓↓戳我立即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