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在魯祖廟附近的家常菜館,讓你吃出家的味道

2021-01-10 吃在重慶

作為重慶最早開發的商圈,解放碑一直是臥虎藏龍,火鍋、小面、小吃,你愛吃的,這都有。但是最吸引吃姐的卻是藏在這裡幾十年不變的老味道。

「華源食店」便是它的名字,要知道現在叫「食店」的館子不多,大多還叫著食店的十有八九是老店。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華源食店就從未遷址。1984年,現任老闆從渝中區飲食公司手中承包了此店,一直延續至今。

這家店就在繁華熱鬧的民生街,背靠著魯祖廟,路邊是一排破舊的老屋,是那種無論你經過多少次都不會注意到的老店。鏽跡斑斑的招牌似乎也在訴說著關於它的歷史。

進店撲面而來的全是復古的氣息,喜慶的大紅桌布,老式的桌椅,搖頭風扇,全是見證歲月的證據。

每到飯點,這裡就會聚集很多在附近工作的人,無論是出沒在高檔寫字樓的白領亦或是附近工作的工人,都會點上幾個招牌小菜,一飽口福。

閒談間,吃姐發現到店吃飯的大多都是老顧客,他們說:華源食店就像他們的第二個家,來這裡吃飯,會讓人吃出家的幸福感。

涼菜窗口一看就是很有歷史感,很有上世紀國營飯店的感覺,豇豆、鴨腸、豆乾......全都是夏天的味道。當然這裡不僅僅全是涼菜,比如清蒸烏雞湯,也算是這裡的一道招牌菜,無奈由於天氣原因,吃姐沒點烏雞湯,實屬遺憾。

幾十年的老手藝也不是吹的,僅是特色菜品,吃姐就可以數出很多。要問這裡的特色菜是什麼,憑著良心說,特色菜很多。

蒜泥白肉、幹煸牛肉絲、乾鍋耗兒魚,是吃貨力薦的三樣菜。吃姐當然不能錯過。瞄準目標,吃姐飛速的點好了今天的主菜,也就在短短幾分鐘,幾大盤菜全都上桌。這速度可謂是麻溜。

傳說中の蒜泥白肉

被吃貨安利了無數次,吃姐終於有幸拔草。作為一道展現看家本領的涼菜,蒜泥白肉在吃姐看來是可以打99分,多一分是怕它驕傲。

白肉上面鋪滿嫩綠的香蔥,黃色的蒜泥浸沒在紅色的辣子油裡,飄散著誘人的味道。輕輕撥開蒜泥,可以看到薄如紙張的白肉。

有人可能覺得,肉切得這麼薄,口感肯定不好!但事實卻恰好相反,如紙薄的大刀切法,完全化解了白肉的油膩之感。裹勻佐料夾入口中,甜酸辣鹹依次出現,細膩的滋味讓人回味。

絕對不能錯過の乾鍋耗兒魚

這裡的菜都很家常,卻也百變,就連耗兒魚都有幹燒、泡椒、乾鍋等做法。喜歡吃耗兒魚的,吃姐推薦乾鍋耗兒魚。

雖說是乾鍋,倒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乾鍋,耗兒魚個頭都挺大的,耗兒魚數量也不少,剛端上桌就能聞到肉香。30幾元一份,還是挺實在的。

幹煸過的魚,魚身略微焦黃,輕輕撥開肉身,可以看見鮮嫩的魚肉。當然,要評判耗兒魚好不好吃,吃姐覺得還是要看魚腥味,被幹辣椒花椒和青椒爆炒過的耗兒魚,壓住了魚肉本身的腥味,吃在嘴裡全是鮮香的魚鮮味,就連不是特別愛吃耗兒魚的吃姐,也忍不住吃了幾條。

吃姐強推の幹煸牛肉絲

來之前吃姐就知道,它家的牛肉絲炒法有很多種。也有吃貨推薦泡椒牛肉絲,據說很下飯。但是吃姐這次要試試不一樣的味道——幹煸牛肉絲。

牛肉絲被幹煸去除多餘的水分,肉感更緊實。同行的小仙女吃後第一感覺就是:呀!好幹!可這不正是幹煸的精髓所在嗎?

因為幹煸的緣故,牛肉絲多了一份焦香,混合著打底的豆芽吃,真的超下飯!看似一份簡單的家常小炒,卻實實在在的俘虜了吃姐的胃!

相關焦點

  • 北碚米其林級別的家常菜館,二十年的夫妻菜館,六號線輕軌直達
    去吃那個你說的北碚米其林。""輕軌兩個小時哦,你真的要搞?""搞!乾飯人,乾飯魂,乾飯人不怕遠。"從軌道六公裡到北碚站,整整兩小時,只為了吃一頓朋友口中神一般的家常菜館。六娃子家常菜館很適合外地來旅遊,又吃不得辣的朋友,當然也適合無辣不歡的人,隔壁桌打卡的年輕人,水煮肉片、泡椒腰花吃得有滋有味,瘋狂為老闆點讚。吃到最後,只剩下我們一桌客人,掌廚的老闆娘貼心地過來問我們要不要熱一熱菜,熱情好客的老闆主動給我們擺起龍門陣。
  • 昆明市區1家常菜館,4道只賣中午的隱藏夥食,附近小姐姐常來吃
    其實,生活真是需要一些儀式感,讓節奏慢下來;一份簡單的套餐,也有強大的魔力,能治癒你的小心靈~眼看著昆明的豬肉價格一路飆升,家門口的小鍋米線店,也都跟著漲價了,據說在市中心上班的小夥伴更慘,隨便吃個午餐,三十塊就眼睜睜的不見了。
  • 53歲老漢開家常菜館,因「一個紅包」,菜館火爆了十個年頭,厲害
    你的菜好吃,那你的顧客在哪裡?顧客都不進店,怎麼知道你的菜好不好吃?很多時候,我們沒必要去抗拒那些能讓我們賺錢的方法,如果產品和策略能兼得的話,為什麼不用呢?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個案例,家常菜館老闆因「一個紅包」,讓菜館火爆了整整十年。【1】案例背景每次在分享案例的時候,都會有朋友說,開店最重要的是產品和服務,搞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根本沒有用。
  • 青島有家專做鴿子的家常菜館,人均不到100元,吊爐、脆皮選擇多
    說到吃鴿子,一般想到的都在廣東菜館裡。沒想到青島還開了家專做鴿子的家常菜館?島島還是第一次聽說呢。這個店開在老四方,門頭和裝修真的很家常啊,說得不好聽,就是「土」。不過裡面蠻大的,卡座和包間都有。他家鴿子的做法很多,吊爐乳鴿、脆皮乳鴿、炒乳鴿、鴿子湯……反正都是跟鴿子有關的。
  • 吃遍大連丨小門臉,家常味道,9家居家館子散發誘人魅力~
    那麼家常菜能吃出什麼名堂呢?其實再普通的菜,只要用心做也會散發出誘人的魅力一般家門口的家常館子,就是簡簡單單的門頭,名字往往樸素又親切,進門就有熱情的老闆娘打招呼,菜色雖然都是家常口味,但勝在實惠量大味道好,一到飯點,小小的館子裡便喧騰熱鬧起來,人情味十足。
  • 河南糊湯麵,讓你吃出家的味道!
    河南糊湯麵讓你吃出家的味道!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每天吃慣了大魚大肉,打包快餐食品。如果能吃上一碗媽媽做的糊湯麵,將會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這是一款盛行在河南地區的雜糧飯。也是當地最有名的小吃了。寒冷的冬天吃上一碗熱乎乎的糊湯麵,感受家庭溫暖的愛的味道。
  • 這家家常菜館開業多年,來的都是附近居民,韭菜盒子每天不都夠賣
    給大家打卡一家超級家常菜館,這家店位於李滄虎山路上,店面門頭不大,裡面還不錯。店裡都是一個個單間,人數可多可少都沒問題。我們這個四人間是沙發卡座,很舒服私密性也很好。明檔點菜,菜量都很大,上菜速度一般,因為中午客不少。服務態度不錯,可以提前打電話訂單間。
  • 舌尖上的濟南,打卡老濟南味道的特色菜館
    濟南出差,半工半遊,達到的第一站必須大明湖打卡,在大明湖附近覓食,在景區的特色小吃街裡,同行的同事一開始覺得對於開在景區對味道有顧慮,結果也是啪啪打臉,上來一道菜誇一道菜。酒是一瓶接一瓶的啟。就是環境一般,居民樓裡,狹小,嘈雜、衛生間也是在街上。
  • 主打「泉水做菜」的七號菜館怎麼樣?
    2020-12-08 12:01:12 來源: 彭麗情感站 舉報   主打「泉水做菜」的七號菜館怎麼樣
  • 15家門檻被踩爆的家菜館大合集!每家都可以連吃3碗米飯不歇氣!
    店名:五裡牌家常飯菜館營業時間:11:00-20:30地址:雨湖區民主路星宇瓜子城旁民主路餃子後面點擊下圖導航進店↓↓↓強哥飯店在熙春門路菜市場門口已經開了十來年了,是一家連地圖都搜不到的飯店,門頭稍顯破舊,如果來這家吃飯,不是經常生活在附近,或路過買菜,根本就不曉得在這個菜市場一隅還有一家主打吃麻拐、雞的小店。
  • 杭州探店:南宋御街旁的家常菜館,風味獨特,性價比高,值得一吃
    醬鴨是江浙地區很常見的一種吃法,幾乎個個杭幫菜館都會有這道菜。九甲裡的醬鴨吃起來皮香肉厚,肉越嚼越香。只是味道稍微偏鹹,下飯很不錯,空口吃多了要喝水。2、糖醋裡脊看了吃吃前幾篇探店文章的朋友會發現,我饞糖醋裡脊很久了,今天終於吃到。
  • 貌不驚人的家常菜館,憑著四樣絕活兒菜火出了圈!
    沒吃過這四樣招牌菜?鍋包肉 | 殺豬菜 | 幹燒魚 | 脆皮裡脊畢竟這可是家活在各種「瀋陽神店榜」裡的小菜館,別看它外表平平無奇,江湖上儘是關於它的傳說。你不僅能看見大廚噼裡啪啦一頓忙活,如果你想,甚至可以參觀學習到每道菜的詳細製作過程。編輯店裡就三張桌能坐下來堂食,但我建議還是儘量打包吧,一邊聞著油煙味,一邊還能吃得噴香的,我得給你個大拇哥!小店的人手配置為影視劇裡最厲害的黃金三人組。
  • 特色餐飲名店 | 濰城老菜館:濰縣風情 老家味道
    總能形成特色的餐飲文化  十裡不同風  百裡不同俗  東營 濰坊  世代友鄰  近代更有大量濰坊人移民東營  但論及美食  老濰縣菜系依然是東營出挑的一份  東城運河路  濰城老菜館  滿溢濰縣風情  濃濃老家味道
  • 瀋陽開了20年的老菜館,主打傳統老遼菜,東坡肉漲到了33元1塊
    東北菜中的遼菜雖然不是八大菜系之一,但是以價廉物美,量大實惠著稱,距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遼菜具有醇厚香濃的特點,把火候運用得非常好,沒有啥特別的裝飾,就是樸實無華卻又讓人割捨不下的味道,像酸菜粉、拌拉皮、殺豬燉菜這些都是正宗的遼菜,在瀋陽的和平區就有一家專門做傳統老遼菜的菜館
  • 上海20家「外婆味道」 本幫菜館大搜查
    第七家:蘭心餐廳【在這裡,真正認識老上海】▌地址:盧灣區進賢路130號(近茂名南路)▌推薦菜:紅燒肉、幹燒鯧魚▌美食攻略:家常小店就像「身邊的親人」,天天看「會煩」,一段時間不見「又會想」。小店做的都是「正宗的本幫口味」,不看菜單就能點出「老三樣」,紅燒肉、醬鴨、油爆蝦個個濃油赤醬,很有家裡做的味道。
  • 杭州這家私房菜館,從餛飩攤變成300平大飯店,藏有老底子的味道
    在杭州的吃貨圈裡,三姐妹私房菜館,具有很高的人氣。很多老吃家都對他家的私房菜如數家珍,開背蝦,白切肉,黑魚兩吃等等。這家私房菜館人氣很高,想要去吃的話,要錯開高峰期,飯點的時候,店裡座無虛席。也正是因為客人多,這家店的服務讓人感覺有種店大欺客,被怠慢了的感覺。
  • 38年的味道小館、30年的米線店...快看哪些是你的最愛!
    如果你想和朋友放鬆自在地吃一桌好菜,或者和老饕擺桌請客,那葉馬是不錯的選擇。用心做菜、不忘初心是葉馬的開店宗旨。看似尋常「小飯館」,生意倒是「不尋常」,每次去人都「超多」,「排隊排到肚子都餓扁了」。菜餚是「典型的家常風格」,做工「一點不馬虎」,味道「很少讓人失望」。餐廳成立之初公司核心管理人前往全國各地尋找靈感,搜羅好食材。
  • 這家正宗瀏陽土菜館再遠,我也願意找過來!
    它,也許是好吃的,也許是不好吃的但,它一定是我們嘗過的是我們願意拿來與你分享的碎碎念:我很想在河東找一些很有特色的家常菜館,找了半天,發現其實好多都被人「熟知」。幾個現店子捧來捧去,慢慢的也變了點味,便把尋找的目標放在了河西(嶽麓區)。我喜歡河西,它冒得河東那麼喧鬧,而且真正好吃的小店還挺多的。
  • 夫妻倆開家常菜館,利用一個紅包,賺得盆滿缽滿,可借鑑
    這些活動並不是沒有用,而是你需要換個讓顧客接受的方式。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個案例,家產菜館老闆只因「一個紅包」,就把生意做得十分火爆,賺得盆滿缽滿。【1】案例背景小區門口有一家新開張沒幾個月菜館,在菜品方面沒有什麼特色,就是一些家常菜,不過口味還算可以。
  • 南寧這家私房菜館,有連鎖餐廳做不出的心動味道
    那裡的食物擺盤漂亮,味道也不差,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少了什麼呢?也許是喜歡跟你聊天的老闆,也許是沒有被電子稱精確衡量過的味道。 ◎熹雨閣山店一周年 , 文末有雙重福利哦 ◎隱於市,廠房改造的私房菜館 多數餐廳開分店都以數字或地標作區分,而熹雨閣不同,一個分店叫熹雨閣·花園店,一個叫熹雨閣·山海店,美好的名字讓人未見其店就先有了幾分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