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重慶最早開發的商圈,解放碑一直是臥虎藏龍,火鍋、小面、小吃,你愛吃的,這都有。但是最吸引吃姐的卻是藏在這裡幾十年不變的老味道。
「華源食店」便是它的名字,要知道現在叫「食店」的館子不多,大多還叫著食店的十有八九是老店。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華源食店就從未遷址。1984年,現任老闆從渝中區飲食公司手中承包了此店,一直延續至今。
這家店就在繁華熱鬧的民生街,背靠著魯祖廟,路邊是一排破舊的老屋,是那種無論你經過多少次都不會注意到的老店。鏽跡斑斑的招牌似乎也在訴說著關於它的歷史。
進店撲面而來的全是復古的氣息,喜慶的大紅桌布,老式的桌椅,搖頭風扇,全是見證歲月的證據。
每到飯點,這裡就會聚集很多在附近工作的人,無論是出沒在高檔寫字樓的白領亦或是附近工作的工人,都會點上幾個招牌小菜,一飽口福。
閒談間,吃姐發現到店吃飯的大多都是老顧客,他們說:華源食店就像他們的第二個家,來這裡吃飯,會讓人吃出家的幸福感。
涼菜窗口一看就是很有歷史感,很有上世紀國營飯店的感覺,豇豆、鴨腸、豆乾......全都是夏天的味道。當然這裡不僅僅全是涼菜,比如清蒸烏雞湯,也算是這裡的一道招牌菜,無奈由於天氣原因,吃姐沒點烏雞湯,實屬遺憾。
幾十年的老手藝也不是吹的,僅是特色菜品,吃姐就可以數出很多。要問這裡的特色菜是什麼,憑著良心說,特色菜很多。
蒜泥白肉、幹煸牛肉絲、乾鍋耗兒魚,是吃貨力薦的三樣菜。吃姐當然不能錯過。瞄準目標,吃姐飛速的點好了今天的主菜,也就在短短幾分鐘,幾大盤菜全都上桌。這速度可謂是麻溜。
傳說中の蒜泥白肉
▽
被吃貨安利了無數次,吃姐終於有幸拔草。作為一道展現看家本領的涼菜,蒜泥白肉在吃姐看來是可以打99分,多一分是怕它驕傲。
白肉上面鋪滿嫩綠的香蔥,黃色的蒜泥浸沒在紅色的辣子油裡,飄散著誘人的味道。輕輕撥開蒜泥,可以看到薄如紙張的白肉。
有人可能覺得,肉切得這麼薄,口感肯定不好!但事實卻恰好相反,如紙薄的大刀切法,完全化解了白肉的油膩之感。裹勻佐料夾入口中,甜酸辣鹹依次出現,細膩的滋味讓人回味。
絕對不能錯過の乾鍋耗兒魚
▽
這裡的菜都很家常,卻也百變,就連耗兒魚都有幹燒、泡椒、乾鍋等做法。喜歡吃耗兒魚的,吃姐推薦乾鍋耗兒魚。
雖說是乾鍋,倒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乾鍋,耗兒魚個頭都挺大的,耗兒魚數量也不少,剛端上桌就能聞到肉香。30幾元一份,還是挺實在的。
幹煸過的魚,魚身略微焦黃,輕輕撥開肉身,可以看見鮮嫩的魚肉。當然,要評判耗兒魚好不好吃,吃姐覺得還是要看魚腥味,被幹辣椒花椒和青椒爆炒過的耗兒魚,壓住了魚肉本身的腥味,吃在嘴裡全是鮮香的魚鮮味,就連不是特別愛吃耗兒魚的吃姐,也忍不住吃了幾條。
吃姐強推の幹煸牛肉絲
▽
來之前吃姐就知道,它家的牛肉絲炒法有很多種。也有吃貨推薦泡椒牛肉絲,據說很下飯。但是吃姐這次要試試不一樣的味道——幹煸牛肉絲。
牛肉絲被幹煸去除多餘的水分,肉感更緊實。同行的小仙女吃後第一感覺就是:呀!好幹!可這不正是幹煸的精髓所在嗎?
因為幹煸的緣故,牛肉絲多了一份焦香,混合著打底的豆芽吃,真的超下飯!看似一份簡單的家常小炒,卻實實在在的俘虜了吃姐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