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滿:形勢紛繁複雜,中國必須對臺灣島實施軍事和經濟雙重鉗制

2020-12-14 新青年思維

原創作者:李光滿

當前中國面臨著極其嚴峻和複雜的國際形勢,東西兩端都處於隨時可能爆發戰爭的狀態,臺灣島正在成為中美軍事、政治較量的主戰場。

9月16日,路透社報導,美國計劃增加對臺軍售,軍售計劃包括7項主要武器系統,包括「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M109A6自走火炮、岸基「魚叉」飛彈、MQ—9無人機及智能水雷以及F-16偵照莢艙或「標槍」反坦克飛彈、拖式反坦克飛彈等。報導稱,「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射程最遠300公裡,岸基「魚叉」飛彈射程200公裡,比「雄風」飛彈遠。其中「海馬斯」多管火箭射程可跨越臺灣海峽,岸基「魚叉」飛彈具備精準打擊海、陸目標能力,可狙擊在大陸沿海的軍事設施,M109A6自走火炮變換速度快且威力大,加上部署在海中的智能水雷,「可對犯臺兩棲部隊構成威脅」。媒體稱,美國一下子對臺出售多達7種主要武器系統,目的是「讓臺灣像刺蝟般難攻」。

美國對臺軍售,美國自然高興,既可以養肥美國軍工大佬,讓美國政府獲得大量稅收,還可以阻止中國武力攻臺。對臺灣當局來說,獲得大量美國先進武器,就可以阻止大陸以武力解放臺灣,在臺獨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最近這一段時間,中國為反擊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竄訪臺灣,9月18、19、20日連續三天派出大量軍機在臺灣島南、東南、西、西北和北面舉行具有實戰性質的軍演,每天都有解放軍戰機飛過所謂的「臺海中線」,解放軍空軍飛行員面對臺灣當局軍機的「驅離」行動,表示「沒有臺海中線」,這表明解放軍已經從軍事上突破所謂的「臺海中線」,而把整個臺灣海峽和臺灣島作為實戰演練的戰場,解放臺灣戰役可能就在下一秒爆發。

人民日報援引一位軍事分析家的話說:「這種實戰性的海空聯合演練意味著人民解放軍正在進行關鍵實戰領域的演練,而戰備警巡是為了準備在臺灣島發生異常情況時隨時應戰。」

現在我們需要思考一個問題,臺灣大量購買美國先進武器的錢從哪裡來?據了解,近十年來,臺灣每年從大陸賺得的貿易順差就達到1000多億美元,十年下來就達到10000多億美元,這些錢不僅支撐了臺灣經濟,更讓臺灣當局有錢購買美國先進武器用於對抗大陸的統一,用於搞臺獨。

現在,於2020年到期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十年期滿,大陸是否要終止該協議?由於這個協議中有大量惠臺政策,臺灣當局一方面享受著大陸的大量優惠待政策,另一方面用這些通過優惠政策賺的錢大量購買先進武器武裝臺灣、大搞臺獨、抵制統一。

十年前大陸與臺灣籤署ECFA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給予臺灣民眾以經濟上的實惠而增強兩岸民眾的感情,為和平統一鋪平道路。然而現在臺島灣的政治形勢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民進黨上臺後完全拋棄了「九二共識」,不再承認一個中國,明目張胆地搞「去中國化」、搞臺獨。對於這樣一個反祖國的地方分裂勢力,我們還有必要給其經濟優惠嗎?我們還要讓這樣一個政權繼續賺大陸的錢然後幹分裂國家的事嗎?顯然不能。

當前,美國不遺餘力地打擊中國,不僅通過了一系列所謂的涉臺法案支持臺獨,而且不斷提升與臺灣當局的官方關係,在美國衛生部長竄訪臺灣後,9月17日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又竄訪臺灣,日本前首相森喜朗也帶著日本新任首相的信息竄訪臺灣,克拉奇、森喜朗和蔡英文三股反華勢力在臺灣島上掀起了一次頗有聲勢的反華浪潮。

與此同時,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詭異離任,他在宣布離任的第二天透露,美國駐華使館二號人物傅德恩為接任者,出任駐中國臨時代辦,由於白宮沒有立即宣布新的大使人選,因此美國實際上已經將與中國的外交關係級別暫時降為了代辦級。與此相呼應,美國國內有人開始提議與臺灣當局建立外交關係。9月16日,美國共和黨眾議員帝芬尼提出議案,明確表示「美國應該恢復與臺灣的正式外交關係、洽籤自由貿易協定、支持臺灣加入國際組織,並呼籲美國總統終結過時的』一中政策』,承認臺灣為獨立國家。」9月17日,美國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在參議院外委會聽證會中指出,他在今年初提出法案,希望國務院修正2015年所實施、禁止臺灣展示國旗等主權象徵的「對臺交往準則」,國務院其實不用等法案通過,就能自行修正這項準則。

9月20日,在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竄訪臺灣後,臺灣「駐美國代表」蕭美琴就將她在推特上的官方帳戶的簡介修改成臺灣駐美大使,蔡英文對蕭美琴的這一舉動大加讚賞。

在日本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自森喜朗代菅義偉傳話期待與蔡英文通電話之後,9月18日,即「九一八事變」紀念日當天,日本石垣市議會以19票贊成、1票反對的優勢票數通過了一項意見書:決定登陸尖閣諸島(即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在島上修建漁業設施。如果日本政府真的要登上釣魚島並在島上修建設施,中國自然會有所反應,也必然會牽動中國民眾的敏感神經。如此西邊的印度、東邊的日本,南邊的越南都開始對中國展開挑釁性行動。

由於美國將中國確定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和敵對國家,已經開始對中國採取全方位戰爭行動,臺灣也越來越成為美國打擊中國的棋子,美國不僅訪臺官員的層級越來越高,而且加大對臺軍售,連續派軍機軍艦進入南海、臺海進行軍事挑釁,美國的做法極大地助長了蔡英文當局搞臺獨的囂張氣焰,以武拒統的意圖越來越明顯。

鑑於當前臺灣島上出現的臺獨勢力越鬧越兇、和平統一已然無望的新情況,我認為中國應該調整和改變對臺政策,取消原來的惠臺政策,廢止ECFA,由原來以和平統一為基調的對臺政策調整為對臺灣當局實施軍事和經濟雙重鉗制,經濟上對臺灣島進行封鎖,軍事上對臺灣島進行圍困,只要臺灣當局繼續與美國勾結搞臺獨,中國就應該從經濟和軍事上徹底封鎖臺灣島,不讓臺灣當局一邊靠大陸的優惠政策和龐大市場從大陸賺取大量順差,一邊瘋狂地搞臺獨。因此一定要把臺灣經濟鎖死,直至臺灣經濟徹底崩潰。

當前解放軍正在加大對臺灣島的軍事震懾行動,但力度還遠遠不夠,應該派出大量戰機穿越臺灣島,派出大量軍艦從包括東邊在內的臺島四周而不僅僅是從南、西、北三邊對臺灣島實施圍困,如果臺灣當局不思悔改,繼續與美國狼狽為奸,沆瀣一氣,進行分裂國家的活動,中國就應該採取雷霆行動,發起解放戰爭的最後一場戰役,完成解放全中國的歷史使命。

從軍事和經濟上對臺灣實施雙重鉗制的時機已經成熟。在美國不斷加大對中國軍事挑釁的時候,我們應該從危險中看到戰略機遇,要利用美國對中國經濟發展和實力增強而不斷挑戰中國底線的焦慮心理,尋找戰機,一舉解放臺灣,統一祖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夙願。

相關焦點

  • 海外網評:形勢越複雜,越要加強兩岸經濟合作
    作為兩岸最重要的民間交流合作平臺之一,兩岸企業家峰會是兩岸層次最高,最具權威性、開放性、互動性和務實性的企業家盛會。在當前嚴峻複雜的國際環境下,峰會年會的召開將進一步推動兩岸經濟合作,造福兩岸同胞。首先,當前兩岸關係形勢下,更需要通過這樣的盛會來促進兩岸民間交流,維護臺海和平,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為將來的祖國統一奠定更堅實的經濟基礎與社會基礎。
  • 張文中:面對當前複雜經濟形勢,最好的藥方是……
    當下正處於中國零售企業整合、轉型的關鍵時期。深耕傳統零售業多年的張文中,正在加速布局,反攻線上。視頻編輯丨劉暢身為學者下海經商的92派代表人物,張文中曾經提出:「全面擁抱數字經濟,全面回歸商業本質,是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最好的一個藥方」。
  • 鄭成功佔據臺灣後經濟軍事實力不足以與大陸抗衡
    因為康熙二年(1663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和清廷聯合出兵,共同對臺灣鄭氏發起了猛烈的軍事攻勢。清軍統帥不是別人,而是鄭成功曾經的戰友兼部下,大清國福建水師提督施琅。 臺灣畢竟是島,人口就成為鄭經及其下屬需要考慮的首要大事;其次就是如何發展地方經濟,以維護軍事力量。 那麼當時的臺灣有多少人口呢? 當時的臺灣人口(不算原住民,僅算大陸漢族移民)並不多,我們可以反推。
  • 中國地理小區域——臺灣島
    (6)在海峽兩岸經貿合作中,臺灣島內主要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有哪些?請列舉兩項。臺灣島—中國第一大島,位於東海南部,西依臺灣海峽(屬於東海),距福建省海岸75—220海裡;東瀕太平洋。島上風景秀麗,素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下圖為臺灣島等高線與河流分布圖。(1)根據地形格局,說明臺灣島東部與西部河流水系的不同特點。
  • 臺擺脫不了對大陸依賴,若大陸動用經濟手段,比軍事手段更狠
    事實上,軍事牌是我們的底線,不會輕易就打出去,只要臺灣不踩紅線,就不會輕開戰端。臺灣當局掌權的一班人心裡也是明白,知道越過紅線就會挨收拾,所以最多是搞些擦邊的動作。而當前情況下,大陸更多的是打政治牌、經濟牌、文化牌、法律牌。不過,大陸有比軍事牌更能鉗制臺灣的牌,那就是「經濟」。在經濟上,臺灣對大陸依賴度連年增高。臺灣島內當然也在密切關注一系列經濟數據。
  • 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預測:2021年1季度GDP增速將達到11.4%
    在黨和政府正確的領導下,中國成功取得了新冠疫情阻擊戰和經濟保衛戰的雙重勝利,再次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和中國經濟的彈性韌性。經過嚴格的疫情管控、行政性復工復產、出臺適度的一攬子規模化宏觀刺激政策等舉措,中國經濟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V型反轉,開始走向穩定復甦的軌道,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了樣板。
  • 臺灣島面積雖然只有3.58萬平方千米,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
    臺灣島,是我國的第一大島,面積高達3.58萬平方千米,因為歷史的原因,臺灣島雖然在國際上仍然屬於我國的固有領土,並被國際上絕大多數國家承認,但島內從來不乏分裂國家、鬧獨立的民族罪人,比如臭名昭著的「臺獨」死硬分子李登輝和蔡英文。
  •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軍事哲學新境界
    習主席放眼世界,洞察風雲,把握大勢,科學預見,在統籌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經濟和國防兩種實力的實踐中,對國防和軍隊建設運籌帷幄、科學指導,抓戰略、抓大事、抓樞紐,以安全形勢為立足點,以國家利益為制高點,以強軍目標為聚焦點,以改革創新為發力點,推動強軍事業實現歷史性躍升。  「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
  • 美商務部長也來炒:中國是亞洲最大潛在市場,也是主要軍事和經濟威脅
    【環球網報導】美國商務部長也加入炒作「中國威脅」的隊伍了。據美國消費者新聞和商業頻道(CNBC)報導,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當地時間8日聲稱,「中國仍然是該地區(亞洲)最大的潛在市場,但同時也是主要軍事和經濟威脅。」
  • 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19年春季報告:今年中國經濟將在合理區間...
    2019年,在世界經濟復甦乏力、「逆全球化」思潮和經貿摩擦持續、發達經濟體政策外溢效應變數和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的國際背景下,預計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6.4%左右,增速比上年略微回落0.2個百分點,實現年初預期6.0%至6.5%的經濟增長目標,繼續保持在經濟增長的合理區間,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就業、物價保持基本穩定,中國經濟不會發生硬著陸。
  • 篤定奮進,中國經濟續寫「十四五」開局新篇章
    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  立足於「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今年的經濟工作會議格外引人矚目。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的特殊背景,要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就必須深刻認識和把握我國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的經濟發展規律特點,做到心中有數,做好統籌安排,才能從容應對各種挑戰,打好經濟發展的主動戰。
  • 科曼承認巴塞隆納的經濟形勢「非常複雜」,並呼籲「冷靜」的領導
    羅納德·科曼承認巴薩羅那的經濟形勢是「非常複雜」的,他相信在俱樂部內部有一個「冷靜的」領導至關重要。在《馬卡報》的報導中,科曼稱「現在俱樂部的經濟狀況是非常複雜的,因為你手裡什麼都沒有,但我總是說,如果我們現在保持冷靜,接下來的一切都會變得更好。任何一支球隊都需要一定的冷靜才能成功。」
  • 經濟形勢怎麼看,經濟工作怎麼幹?這個會,為2021年經濟工作定了調
    2020年收官,中國經濟交出怎樣的答卷?2021年將啟,經濟形勢怎麼看,經濟工作怎麼幹?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這為明年經濟工作把脈定調,為確保「十四五」開好局「劃重點」。
  • 2021年經濟形勢如何?聽專家學者深入解讀!
    2020年12月1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在北京舉行。
  • 1853年「黑船事件」美國打開日本國門,曾想佔領中國臺灣島
    幕府將軍直接掌管日本1/4的土地和多個重要城市。而日本其他地區被劃分成大小不一的「藩」,200多個「藩主」也就是首領被稱作「大名」,為世襲制,擁有屬於自己的武士,但必須聽從幕府將軍的調遣。德川家康於日本長慶十年(1605年)將「徵夷大將軍」位傳給了自己的三兒子德川秀忠。為便於統治,幕府先後採取「禁教」和「鎖國」的政策。
  • 把好軍事訓練轉型內在辯證邏輯
    這是唯物辯證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也是推進軍事訓練轉型必須恪守的重要邏輯。   軍事訓練是戰爭的預實踐,訓練與實戰貼得越緊,離打贏戰爭就越近。當前,全軍部隊深入落實能打仗、打勝仗要求,大抓軍事訓練蔚然成風,部隊實戰化水平顯著提升,軍事訓練邁入新的發展階段。與此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軍軍事訓練仍存有不少短板弱項,訓練整體水平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目標仍有差距。
  • 在經濟低行和疫情影響雙重作用下,存茶收藏選擇普洱茶還是黑茶?
    二則是在經濟低行+疫情影響雙重作用下,存茶收藏黑茶選擇什麼的討論:重價值,還是重品牌?茶友意見截然相反。第一種觀點是只要品質好,就有價值,就可以存茶收藏。經濟略好,價值就會充分顯現。第二種觀點是只有大品牌的黑茶才具有存茶收藏的價值,原因是現在價值正在向各類茶葉頭部大品牌聚集。
  • 周邊局勢日益複雜 做好兩個方向防禦準備很重要 一個東南一個西南
    近來我國周邊局勢日益複雜,需要做好兩個戰略方向上的防禦,一個東南一個西南,西南主要防印度,東南是臺海和日本,戰爭準備很重要。如果和敵人的戰爭不可避免,那就遲打不如早打,早點打完好搞建設恢復,這是時機問題。
  • 一文讀懂2019經濟形勢與政策要點
    (來源:北大光華高層管理教育)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中國參與並受益於全球化的進程,同時也持續為之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 70 周年,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然而,當前國內外環境複雜多變,內部的結構性矛盾和外部的不確定性給中國企業帶來了雙重壓力和挑戰。
  • 新中國全面恢復和發展經濟的開篇之作
    回國後,他進一步指示「各中央局主要負責同志必須親自抓緊財政金融經濟工作,各中央局會議必須經常討論財經工作」,「各分局、大市委、省委、區黨委亦是如此」,並說明「中央政治局現在幾乎每次會議都要討論財經工作」。隨後召開的七屆三中全會確立主題,專門研究財政經濟問題,標誌著七屆二中全會的各項戰略決策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實施,進一步實現了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