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聊齋志異》的背後是親身經歷的偉大愛情

2020-12-26 錢錦上

蒲松齡是今山東人,1640年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蒲松齡在家中排老三,上邊兩個哥哥,下邊一個弟弟。

18歲時,蒲松齡娶了年僅15歲的老婆劉氏。當時蒲松齡非常的貧窮,妻子卻沒有嫌棄他,兩人相濡以沫,感情非常好。

但是蒲松齡總覺得對不起妻子,看到妻子每日奔波在家庭和勞務之間。捨不得吃穿生活簡樸,連一件好看的衣服都沒有。

蒲松齡覺得非常的愧對妻子。為了讓妻子過上好日子,他開始決定去參加科舉考試,用宦官仕途來改變生活,讓妻子過上好日子。

其實他從小就對這些詩歌,四書五經之類的正統的儒學不感興趣,他一直喜歡收集民間的傳說,有趣的神話故事。

可為了讓妻子,他決定先去參加科舉考試,立志金榜題名。

僅一年時間,他一舉考取了縣府道三個第一,當時在山東非常的有名,但是他所有的關於科舉考試的成就也止步於此。

當時家中的兩個嫂嫂因為家裡邊的利益產生糾紛,眼看著兄弟幾個叫反目成仇,於是父親決定分家。

最後,他們只分到了的四壁透風的破草屋。為了維持家中的生生計,他不得不一邊教書一邊考試。

他的好運好像在第一次考試中用完了,之後科考都不順利,他一次次頂著落榜生的壓力一直考到66歲,仕途也只是離他越來越遠。

賢惠的妻子一直都很理解蒲松齡,她不願意看到丈夫悶悶不樂。

一生籍籍無名的他決定將所有的情緒放進文字裡,於是他用神話故事來諷刺當時的官場,狐鬼花妖精魅是他筆下的主要人物。

當時寫小說被認為是為不入流的,更別說這種神話題材的小說。

但他寫的很投入,炎涼世態、澆薄風俗在他筆下都被展現淋漓盡致。

學者郭沫若也曾寫下一副對聯來稱讚他:「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看過《聊齋志異》的人都知道,她筆下的女性大多都美麗善良,想必和他有一位賢惠的妻子分不開吧。

相關焦點

  •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一個山東女人成就的偉大作品
    1715年,中國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家,志怪傳奇類小說大宗師蒲松齡,就曾經準確地預見了自己生命的終結。說到蒲松齡,我們都知道他的傳世名作《聊齋志異》,卻未必知道撐起這部偉大作品的,卻是他背後的女人。「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只有深情的投入,才讓《聊齋志異》避開了妖言惑眾的嫌疑,反倒成了志怪小說最高的巔峰,風行天下。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的一句話,算是對蒲松齡和《聊齋志異》的到位評價了:「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造奇蹟。」
  • 蒲松齡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他寫《聊齋志異》的創作靈感是什麼?
    古典鬼故事《聊齋志異》,提及它我們許多人都不會陌生,如《倩女幽魂》《畫皮》都是出自《聊齋志異》,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聊齋志異》的作者,以及他的創作靈感。第一,蒲松齡的書生情結許多人都喜歡《聊齋志異》這本書,其中我們熟悉的鄧小平同志,他也非常喜歡《聊齋志異》這本書。眾所周知,鄧小平有一句經典名言: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一覽
    一、汪玢玲:《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研究》內容簡介該書探討了《聊齋志異》中的民間典故、鬼狐文化,以及蒲松齡的思想特徵、創作取向等重要話題,同時還將聊齋俚曲納入研究視野,以《琴瑟樂》為標本,進行美學諸要素的研究,具有開拓性意義;對蒲松齡的一些民俗性雜著
  • 《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簡介,蒲松齡是怎麼死的?
    蒲松齡是清朝著名小說家,著有志怪小說集《聊齋志異》。此書以其畢生精力寫完,從年輕時寫到他的暮年,共有8 卷,491篇,約40餘萬字。
  •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不得意的人生有了得意之作
    在中國文學史上,以志怪傳奇為特徵的文言小說中,最富有創造性、文學成就最高的就是清初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聊齋志異》總共近五百篇,其中絕大部分篇章敘寫的都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有的是人入幻域,有的是異類化作人形進入人間,也有一些人、物互變的內容,具有超現實的虛幻性和奇異性。
  • 《聊齋志異》:精靈成精報恩的故事,是蒲松齡和妻子的寫照?
    作者:孔祥舉一、蒲松齡先生的生平自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問世以來,後人不斷翻拍成各個版本的電影與電視劇。他創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是公認為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多年孜孜不倦的寫作、讀書生涯,而不得官位的生活經歷,使得一身書卷氣的蒲松齡閱盡繁華,看透世事滄桑。晚年的蒲松齡索性自己擺個茶攤,請來往的行人免費喝茶,只求能給其講述個民間傳奇故事。就在這種堅持下,蒲松齡結合自己對人生的感悟,查閱歷史記載,終於寫出了震驚中外的巨著《聊齋志異》。
  • 《聊齋志異》:不僅僅是鬼怪亂神的故事,更是一部人生哲學
    而對於蒲松齡來說,作為一介書生,他還有手中的筆,不能正大光明的指責,隱晦一點總沒人管吧,所以也就有了《聊齋志異》。《聊齋志異》是以鬼怪亂力為依託,講述的一個個令人嘆為觀止的故事。這本書有多出名,不用做多贅述。但是它通過狐仙,鬼怪,山石,鳥獸等揭露的官場黑暗,人性的詭辯,愛情的悽美等註定它成為傳世之作。
  • 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美醜對照四個模式與法國雨果思想的異同分析
    蒲松齡在開設私塾之餘,寫的《聊齋志異》和詩集裡為讀者營造了藝術美的世界,塑造了很多有著真性情的花仙狐妖的形象,以至於在後世的研究者眼裡,蒲松齡《聊齋志異》就是蒲松齡美學思想、審美經驗和藝術感覺的綜合產物,是蒲松齡美學思想的集大成者。
  • 聊齋文化群聊天記錄
    這個今生的約定,不僅展現出蒲松齡的真實性情和追求,也使他走進科舉的同時能夠超越科舉,為其創作《聊齋志異》這部偉大作品提供了思想基礎和情感動力。w:蒲顧愛情是幾乎所有嚴肅的蒲學學者都承認的[愉快]張: 別說是正高職專家,您就是神仙,能夠到當時蒲松齡活著的年代,通過『誅心』等手段『挖掘出來』以上說的都是事實,那唯一能夠得出的結論是什麼?蒲松齡是個什麼樣的人?你不是在罵他嗎?
  • 《聊齋志異》與道教思想
    《聊齋志異》打上了道教思想的深刻烙印。用道教思想解讀《聊齋志異》,或許可以更好地揭示這部傳世經典獨特的思想內涵。 一生在鄉村生活的蒲松齡從少年時代起,就處在這樣歷史文化氛圍下,當然也就很容易受到民間道教信仰的影響,他本人對道教思想中的神仙高道、鬼狐花妖又有強烈的好奇心,一生以「雅愛搜神」相標榜。 《聊齋志異》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2篇。據有關學者統計,這些作品中直接與道教有關的就達157篇之多。
  • 聊齋志異:鬼怪、動物和人的互動,反映的卻是真實的人間萬象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中國古典文學精品,魯迅先生稱之為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所說的 「傳奇法」,是指作品借幽冥鬼怪狐妖之說諷喻世情,名為寫冥界事和人,實則筆筆寫現實中習見者,此之為 「影射」。
  • 《聊齋志異》還值得我們深讀嗎?
    如果只是為了看狐精鬼怪去看《聊齋志異》,實在是沒多少意思的,一不刺激,二不恐怖的,還動不動就搞個一夜情啥的,還不如多聽幾集張震講鬼故事。 但如果認為《聊齋志異》裡只有狐精鬼怪,那就真的太小看蒲松齡了。郭沫若評價他「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 王建寫下一首冷門詩,全詩無一生僻字,卻成為《聊齋志異》的常客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大家都很熟悉吧,無論是書籍還是被拍攝出來的電視劇大家應該都看過。這本書籍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
  • 他是位大夫,卻迷戀《聊齋志異》,最後看出了不少名堂來
    他本是淄博市一家中醫院的大夫,行醫四十多年,救治患者無數,可是他卻偏偏喜歡上了蒲松齡的小說《聊齋志異》,並且從裡邊研究出不少醫學方面的文章,自己又出版了一本別樣的「聊齋」。也許是出於職業的敏感,他在看蒲松齡小說《聊齋志異》時發現,有不少故事情節涉及到醫學衛生方面,充滿了豐富的中醫藥知識。
  • 《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東方狐仙與西方奇幻的共鳴
    原標題:《聊齋志異》即將出版法文繪圖本東方狐仙與西方奇幻的共鳴【深度解讀】 法國映象出版社與北京外研社今秋在巴黎推出《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將蒲松齡《紅玉》等五十餘篇名作配以清朝畫家的精美插圖,首次在西方面世。
  • 聊齋志異:《聶小倩》為什麼這麼與眾不同?
    《聊齋志異·聶小倩》雖然篇幅不長,刻畫的人物也不多,卻是蒲松齡的力作。這個短篇小說,把陽剛與陰柔之美、恐怖與安寧、粗獷與細膩,糅於一體,將現實世界與鬼幻世界巧妙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絕佳的人鬼之戀,並寄託了蒲松齡這類落魄文人的理想化生活,是《聊齋志異》中最具代表性和價值的篇目之一。
  • 《聊齋志異》聶小倩是寧採臣產生的幻覺嗎?
    01我們加在《聊齋志異》上的標籤有很多,蒲松齡也利用在家門口開茶館的機會搜集了大量奇聞異事悉數被收集到《聊齋志異》裡,從《畫皮》花花公子的悲劇,到《倩女幽魂》寧採臣和聶小倩的人鬼情未了,我們在影視劇中,見過太多《聊齋》裡的愛恨情仇。
  • 張長國:《聊齋志異》最短的故事只有三句話,講了一個秘密
    (一組聊齋影視圖片) 在中國的志怪小說小說集中,如果要推薦一本大眾喜愛的書的話,那麼《聊齋志異》無疑就是其中之一了。《聊齋志異》記載了許多的民間怪異故事,但是這其中的許多怪異故事並不是蒲松齡隨隨便便寫下的,這許多的故事背後也隱藏著許多當時民間不為人知的歷史。。 在那樣一個封建社會裡,許多民間的思想得不到正常的渠道來反映,所以許多的文人就把他們的一些感想融入到一些故事當中,《聊齋志異》也不例外。那麼,我們就來看《聊齋志異》一書中這樣一個最短的故事的背後隱藏了怎樣的悲慘歷史。
  • 《聊齋志異》只合年少時讀,過知命之年再讀,就不是那回事了
    /招你作一次傳奇的豔遇,/像輕風行過水麵。狐女紅玉更是大包大攬,替他娶媳婦還替他養兒子,當然是用自己的錢:開頭是她「出白金四十兩」贈給馮生聘婦,後來是她「出金」置辦織具,租田僱工;連馮生恢復生員的資格,也是她「以四金寄廣文,已復名在案」。《紅玉》裡顯然有一隻沒有寫出來的撲滿。魯迅在《病後雜談》裡說,有人願天下人都死掉,只剩下他自己和一個好看的姑娘,還有一個賣大餅的。「這種志向,一看好像離奇,其實卻照顧得很周到。」
  • 從修道層面去讀《聊齋志異》,看因果報應和懲惡揚善
    蒲松齡自幼就喜讀道家經典,生長在山東並曾寓居嶗山寫作的他深受道教文化氛圍的影響,對道教思想中的神仙高道、鬼狐花妖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一生更以「雅愛搜神」標榜。蒲松齡嘔心瀝血歷時四十餘年創作的《聊齋志異》,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直接與道教有關的就達157篇之多。其中大名鼎鼎的《勞山道士》更是與嶗山道教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