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你被老闆責難而躲在被窩裡痛哭過嗎?
你會為了保住工作,而違心迎合老闆嗎?
你是否曾在心裡,苦苦求了幾千遍,祈禱天降一個好老闆呢?
如今,身邊職場達人們,看清了職場最大的真相:
混職場,要麼遇到一個好老闆,要麼你就要保持一種說走就走的能力,炒掉壞老闆。
這兩種辦法,可以讓你的職場告別委屈、拒絕死磕,日子過得舒坦。
職場最大的幸運
遇見和自己「合拍」的老闆
前幾天聚會時,在一家房地產公司當中層的閨蜜說,真看不懂現在的95後。
上周,公司一個文件第二天著急要,閨蜜就讓一個女孩加會班把文件趕出來。
下班時,女孩站在她辦公桌前,竟然哭了,說:「早和男朋友有約,能不能不加班?」
「我服了,單位不是幼兒園,我忙得團團轉,還得耐著性子哄她,憑啥?公司就這節奏,都玻璃心,那活兒誰幹?」閨蜜說。
馬東在他的職場課中說過,生活中的交往,人情和舒服是排第一位的,而在職場當中,利益和效率才永遠是第一位的。
細一想,在職場中,老闆有老闆的立場,員工有員工的角度。
大師兄大剛工作15年,被公認為「最具老闆緣」的選手。
他先後換了3家公司,可人走茶未涼,即使離開了公司,老闆還會時不時約他出去喝茶、聊天,關係很好。
一次高潮迭起的校友會上,酒足飯飽,剛步入職場的師弟師妹們起鬨,讓大師兄發表「獲獎感言」,傳授一下「秘籍」。
大師兄清一清嗓子,說:「其實,很簡單。公司無論大小,老闆沒有絕對好和絕對壞,就像找對象,適合自己的、合拍的才是最好的。」
「合拍?」
看著師弟師妹們一臉懵懵的樣子,大師兄說:「按時上下班,可薪水少,連養家餬口都困難,這樣是好老闆?一些單位,工作多,會加班,可錢多,你選哪一個?」
「職場不是過家家,是刀刀見血的拼市場,如果你是狼,就找一個有狼性的『頭狼』,而如果你只是圖有個事兒,隨便乾乾,那就找個清閒的活,養著。」
亦舒在《曼陀羅》中說:「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職場亦如此。
身在職場,如果你不是「拼命三郎」,卻遇到一個天天像打了雞血一樣的老闆,那麼是一種悲劇的開始。
而反之,如果你是「拼命三郎」,卻遇到個天天歲月靜好、毫無野心的老闆,豈不也是一種悲哀嗎?
身在職場,最大的幸運是遇見和你「合拍」的老闆。
和老闆三觀不合
就要保持隨時離開的能力
在當今職場,碰到合拍的大Boss實屬難得,如果我們碰到三觀不合的老闆怎麼辦?
「人家是老闆,碰到好老闆,你就事業進步,碰到壞老闆,你就演技進步唄……」
面對侄女的哭哭啼啼,朋友米米一語道破職場生存法則。
米米的侄女小茜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3個月,遇到個直性子的女老闆,常當眾批評員工的工作失誤。
一次,小茜被臨時指派給客戶送文件,一時著急拿錯了文件,雖然沒有影響公司籤單,但在總結會議上,仍被點名批評了。
小茜臉皮薄,被批評的當晚,就和米米哭訴。
米米工作十多年了,她清楚地知道,身在職場,老闆的脾氣和風格不會為員工改變,員工只能自己做出選擇和調整。
「不認可你老闆的工作節奏和處事風格,你只有兩條路,一是憋出內傷,也得忍著;第二條路是主動離開,去找下家。」
米米認真地幫侄女分析著……
「要炒掉老闆,你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能不能找到比現在更好的『下家』,今後,你要想在職場的日子過得舒服些,得練出一身隨時可以另謀高就、想走就走的能力,這就是職場赤裸裸的現實。」米米說。
職場有兩大規則,要麼忍,要麼滾。
在職場中,無論你年齡多大、資歷多深,都得隨時讓自己保持「滾」的能力。
保持隨時離開的能力
在職場佔據主動
人在職場漂,隨時會挨刀。
這兩年,百萬年薪的大公司高管,被裁跳樓的新聞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中興42歲的高管因為要被公司裁掉,選擇跳樓,當場死亡,留下了9歲的兒子和2歲的女兒,還有4個年邁的老人;
去年,網際網路上又爆出,華為一員工從高樓跳下……
「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那是過去。現在,哪棵『大樹』不逼著你要業績,業績下滑就裁員。下崗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我估計,誰也不會選擇跳樓,而是直接『跳槽』了。」朋友劉勇說。
劉勇在一個500強企業做人力資源主管。
他說,他們公司高管位置一直有空缺,可是招不到人,工作沒人幹,上面領導也很心急,找了幾家獵頭公司幫「挖人」。
3年裡,先後挖來4個人,都是原來公司的高管,結果,能力都太差,玩不轉業績,都被老闆給辭了。
「現在,很多企業高管,都是上個時代靠傳統工作方法上位的,思維陳舊,跟不上時代,只有名氣,沒有能力,所以一旦被裁員,就很難再找到待遇好的工作了。所以啊,保持隨時能離開的能力,真得很重要。」劉勇說。
這個時代,大公司人事變動稀鬆平常,今天這個公司大裁員,明天那個大公司倒閉。
在這樣的職場環境下,保持隨時可以離開的能力,讓我們在職場中可以長期處於主動地位,這成為一種職業覺悟,關鍵時刻還能救下我們自己的一條命。
▲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隨時離開的能力
「多線」收入是前提
「你知道,『窮』字怎麼寫嗎?」
坐在我對面的小林,突然抬頭問我。
「先是寶蓋頭,然後一個『八』,下面是個『力』,古人真是偉大,這一個字,意義深遠啊,這不就是,在一個固定的單位,賣力工作8小時,結果就是窮嗎?」小林說。
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是巴菲特經典的投資理論,因為那樣一旦唯一的籃子掉地上了,就沒米下鍋了。
在當今職場,只有一份收入,讓你在職場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而一旦你有好幾個收入來源,就有了炒掉老闆的底氣。
小林今年35歲,早就想通透了,實現了「多線收入」。
幾年前,小林曾經在一家廣告公司做設計,工作極其賣力,一路做到項目主管。
但老闆擅長「制衡」之道,即使業績再好,小林的獎金也沒比別人高很多,這使得小林一度有些灰心喪氣,患得患失。
有了兩、三次這樣的職場經歷,小林不再在一棵樹吊死。
現在,他選擇在一家比較清閒的企業做主管,工作之外,自己開了工作室,接一些線上業務。
剛開始自己熬夜做,現在經過兩年多的運營,和一些設計兼職合作,不用自己做就可以賺到「外快」。
平時生活中,小林也願意參與身邊一些朋友的創業項目,補習學校、培訓班,他都有興趣投些錢,佔上幾股,不用佔用自己太多精力,又多了一份收入。
職場作家周生生說:「寧可要三種收入來源,一個月掙7000元的生活,也不要單一收入來源,一個月掙一萬元的生活。」
如今,職場中絕大多數人,幹一份工作,賺一份工資,即使受委屈了,也只能和壞老闆死磕到底,一味地選擇妥協和將就。
所以,多鋪幾條道,即使一條道成了死胡同,生活也不會有傾巢之痛,這是現代職場人最深地領悟。
願你在職場上,所遇良人,不委屈;
即使所託非人,也不死磕;
終身成長,生活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