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在集中遴選百名優秀年輕幹部座談會上,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給100名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的年輕幹部,上了一堂任前「培訓課」。
非常之時要有非常之舉,非常之舉要有非常之策,非常之策要有非常之人!
「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即將啟幕,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青島也將掀開新的發展篇章。站在未來看今天,青島二次創業需要提前儲備好、積攢下充足的創業力量,抓住時代機遇,滿足未來發展需求。讓年輕幹部頂上去,正是青春之島立足開放大勢、適配創業城市的未雨綢繆之舉。
1
為青島培育未來
青島的發展如今到了一個只爭朝夕的關鍵期,需要更多優秀的人才到吃勁崗位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在青島以開放促進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的二次創業中,也需要更多年輕的力量充實到年輕的事業中去,用「朝氣」衝散「關鍵少數」群體的「暮氣」,讓公務員群體更加適配青島「創業」的快節奏、高強度。
正如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所說,要「讓公務員隊伍充滿競爭的活力、創新的激情」。
近期,青島市面向市直各單位、各區市和駐青機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集中選拔百名優秀年輕幹部。其中,40歲左右副局級人選30名,40歲以下正處級人選40名、縣級市正科級人選30名,大多數為「80後」幹部,全都具有全日制大學以上學歷。副局級人選平均年齡39.7歲,「80後」18名,佔到60%,年齡最小的37歲,全市「80後」市管幹部數量也由15名提高到33名,翻了一番多。他們當中,有現任鎮街書記7名、鎮長1名、區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4名、市直單位處長15名、企業中層正職3名,絕大多數是在吃勁崗位上「挑大梁」。
這是青島做好年輕幹部工作的一次「非常之舉」,也為青島二次創業選拔出了年輕有衝勁的「非常之人」,更是為青島培育未來。
青島要建設創業城市,不是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而是有雄厚基礎、有優越條件,極富成長性和引領性的城市「獨角獸」。而青島之所以能成為「獨角獸」,是因為有領導幹部一代一代奮鬥積攢下來的底蘊。未來的青島,要在這些資源的基礎上超越「獨角獸」,真正實現城市的高質量又好又快發展,也需要未來有像前幾代一樣富有創業精神的「關鍵少數」,能夠頂上去,能夠撐起發展任務。
面對這100名年輕幹部,王清憲也將「作戰任務」下達給了這些改革發展的年輕「先鋒」:「組織上選拔年輕幹部,不是讓大家穩穩噹噹、按部就班的,而是讓大家去『攻山頭、炸碉堡』的,要努力當好青春之島、創業之城的生力軍。」
2
年輕幹部要有衝勁:
骨頭要硬,敢於出擊,敢戰能勝
加快建設創業城市,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中國人工智慧應用與服務產業高地,這些都是需要面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探索新模式、適配新思路的「新事業」。王清憲將之稱為「年輕人的事業」,格外需要年輕幹部發揮精力充沛、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的特點,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創造性開展更多具有引領性、前瞻性的工作,拿出更多以改革促攻堅、搶佔產業新高地等方面的金點子來。
「年輕的事業需要敢打敢拼、衝鋒陷陣的年輕力量。」王清憲專門與這100位年輕幹部「面談」,談的不僅是年輕幹部應有的責任擔當、素質能力,更是青島的未來。「骨頭要硬,敢於出擊,敢戰能勝。」這是王清憲對年輕幹部的期許,也是面對改革攻堅、發展壓力,年輕幹部必須達到的「及格線」。
如今青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日趨激烈的競爭挑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寫入了「十四五」發展的指導思想和遵循原則中,提升到了新的戰略高度。在新發展格局中,青島作為東向日韓、西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具有「東西互濟、陸海聯動」的「雙節點」作用。這是青島發展所面臨的千載難逢、稍縱即逝的戰略機遇。同時,青島面臨的城市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可以說,標兵越來越遠、追兵越來越近。
王清憲用非常具有畫面感的語言,向年輕幹部們表達了他的期待:「始終保持住一股子激情、熱情,保持住一股子衝勁、闖勁,工作中敢啃『硬骨頭』、敢接『燙手山芋』,敢於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在苦水裡泡一泡,在柴火上烤一烤,在輾轉反側甚至痛苦煎熬中百鍊成鋼,歷練成長。」
3
年輕幹部要能實戰:
率先提升「三化一型」素質和能力
幹事創業的主體是人,青島的二次創業中,「關鍵少數」就是青島的官方「創業團隊」。本次遴選年輕幹部,是要為青島改革發展「打仗」的,是立足青島未來的一次「點將」。因此這次年輕幹部選拔,對於打硬仗的能力格外看重,即便在經歷了「幹部自薦單位推薦理論測試面談擇優專題調研推薦考察研究任用」7個步驟之後,還要在「實戰」能力上繼續接受考驗:
例如,對30名副局級人選的崗位安排,暫不明確職級和具體職務,先一律充實到市、區市兩級常態化疫情防控專班脫產工作,半年以後根據幹部表現情況,再研究任職事宜,不合格、不過關的堅決拿下來。
去年以來,青島通過創新性開展「三述」和「體悟實訓」,不斷提升幹部「三化一型」的素質和能力,目的就在於提升青島幹部的「實戰能力」。目前,青島已經先後選派4批607名隊員到深圳體悟實訓,兩批204名幹部赴上海現代服務業企業專業實訓,本次遴選出來的100名幹部中,就有不少是從深圳、上海「學成歸來」的學員。
當下青島有太多戰場,亟需年輕的青島幹部施展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的素質和能力,展現平臺思維、生態思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探索以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做事的路徑:
"
青島首創性地在21個經濟部門成立市場配置促進處,實踐中到底如何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是不是離開了財政就不會辦事了?
青島建立了領導幹部為企業站臺制度,成立了全市行業協會商會聯盟,如何讓這些平臺功能最大化,實現優質資源在青島的雙向循環?
青島頂格傾聽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海信集團智慧城市建設、青啤集團倍增計劃、偉東集團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等方案,並給予「一對一」精準扶持,如何讓公共資源在法治框架內更高效靈活地適配這些新興產業?
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技術鏈「四鏈合一」加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環境的「4+1」城市發展生態,到底在實踐上怎樣打通不同領域的藩籬,形成「4+1」的合力?
"
座談會上,王清憲講述了一個案例:市住建局首次將BOT(即建設-運營-移交)特許經營模式引入市政設施建設,7座人行天橋由特許經營方通過橋體廣告獲得收益,市財政實現了零投入,這就是「把該放給市場的放開放活」的工作思路。
青島有足夠多的戰場,讓年輕幹部們大開「腦洞」,在市場規律和法治框架內創新創意,全方位「搞活一座城」。
4
年輕幹部要自知:
勇於面對不足、補上短板
王清憲深知年輕幹部身上的閃光點和不足,他引用「八缺八不缺」來形象地概括年輕幹部的共性問題:
「不缺學歷缺閱歷,不缺知識缺文化,不缺想法缺辦法,不缺能力缺魅力,不缺幹勁缺韌勁,不缺思想缺感情,不缺活力缺定力,不缺情感缺情懷。」
這是時代背景、個人成長等種種因素造成的客觀現實,不少從「校門」進到「機關」的年輕幹部難免不了解基層、與群眾疏遠;受限於經歷閱歷,遇到問題難免手忙腳亂,遇到挫折難免心態有起伏;面對種種幹擾誘惑,必然會有困惑、疑問乃至心浮氣躁……王清憲將這「八缺八不缺」形容為橫在年輕幹部面前的「一道道坎」,但他同時指出,「跨過去了就躍上了新的臺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王清憲希望青島的年輕幹部,能夠提高站位、擺正位置、定好目標,不走捷徑、腳踏實地、謙虛謹慎、貼近群眾、充滿朝氣地在重要崗位、吃勁崗位上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從群眾需求、城市發展出發,善於創新創造,真正把青島幹部隊伍這「一池春水」攪動起來。
「敢不敢扛事、願不願做事、能不能幹事,是識別幹部、評判優劣、獎懲升降的重要標準。大家現在奮鬥在青島這個火熱的『二次創業』戰場上,甘於混日子、做太平官,或者搞自我設計那一套,是行不通的。」王清憲這樣告誡大家。的確,正在創業的青島,需要充滿活力的「創客」,年輕的青島幹部,就應該成為看得清大勢、讀得懂市場、走得近群眾、打得開腦洞、找得出辦法、贏得了硬仗的「創客」。
在青島的創業戰場上,更多年輕幹部走上了重要的戰鬥崗位,今天的青島正在用未來的眼光和年輕的力量布局二次創業。
青春之島,正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