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中外科學家對屈曲石墨烯超晶格材料研究的新進展

2020-12-23 量子認知

石墨烯,一種極薄的二維石墨層,比如我們使用鉛筆時在紙上寫字留下的薄薄的一層石墨。如果用一支很寬的木工用的鉛筆,在一個平坦的紙板上塗抹一層,你會立即看到這一層有點閃閃發光。可是等過一段時間或溫度發生了變化,你會發現這一層塗層不再閃閃發光,這是因為這一塗層變得凸凹不平不再那麼反光。

類似的道理,極薄的二維石墨層當附著在平面上冷卻時,會變得凸凹不平,形成漂亮的褶皺圖案。這種凸凹不平的現象,在英文裡稱為:buckled,中文翻譯為屈曲。這樣被屈曲的石墨烯超晶格,即稱為屈曲石墨烯超晶格,英文:buckled graphene superlattices,如下圖所示,由於石墨烯的屈曲所產生的如層層山脈和山谷景觀,亮的連接點是已減速並強烈相互作用的電子。

超晶格(英語:superlattice)指兩種或多種材料構成的周期性交替層結構。通常每一層的厚度在幾個納米的數量級。20世紀初,人們通過X射線衍射發現了超晶格的現象。

在超晶格結構中,當兩種薄層材料的厚度和周期長度小於電子平均自由程時,整個電子系統進入量子領域,產生量子尺寸效應。此時,夾在兩個壘層間的阱就是量子阱(英語:quantum well)。

石墨烯超晶格的這種屈曲,在許多人看來很平常。一個由中國、美國、比利時、日本的物理學家們組成的研究團隊,對屈曲石墨烯超晶格進行了深入具體的研究,他們的研究結果將有利於尋找新型量子材料和超導體。該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為:「屈曲石墨烯超晶格中的平帶和相關態的證據」,發表在了昨天的《自然》雜誌上。

論文作者中有4為中國科學家,包括論文第一作者。論文主導之一、伊娃·安德烈(Eva Y. Andrei)是美國著名凝聚態物理學家、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資深教授。她的研究重點是由許多粒子的集體行為引起的物質的新興特性,尤其是在低溫和強磁場下的低維現象。

量子材料擁有具有特殊性質的強相互作用電子,例如糾纏的軌跡,可以為超快速量子計算機提供構建基礎。它們還可以成為超導體,可以通過提高輸電和電子設備的效率來降低能耗。

二維(2D)原子晶體可以響應外部影響(例如襯底方向或應變)從根本上改變其性能,從而在電子結構方面產生實質上新的材料。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在雙層石墨烯中為兩層的取向之間的某些「魔術」扭曲角創建了平坦帶。這些平帶中的猝滅動能促進了電子與電子的相互作用,並促進了強相關相的出現,例如超導性和相關絕緣體。

但是,尋找扭曲雙分子層石墨烯中出現平帶的魔術角所需的精妙微調對製造和可擴展性提出了挑戰。

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不涉及微調的創建平坦頻帶的替代方法。使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和光譜學以及數值模擬,證明了放置在原子平坦基底上的石墨烯單分子層可能會被迫經歷屈曲轉變,從而導致周期性調製的偽磁場。通過靜電摻雜將費米能級帶入這些平坦帶中,觀察到了態密度(DOS)的偽間隙狀耗盡,這表明相關態的出現。

所描述的2D晶體屈曲方法提供了一種創建其他超晶格系統的策略,尤其是探索平坦帶特有的相互作用現象的策略。

安德烈教授表示,「我們在石墨烯中發現的屈曲,模仿了當今大磁技術無法達到的巨大磁場的作用,導致材料的電子性能發生了巨大變化,」如石墨烯這樣的堅硬薄膜的屈曲,作為可拉伸電子設備的平臺正在獲得廣泛應用,該平臺具有許多重要的應用,包括像眼睛的數位相機、能量收集、皮膚傳感器、健康監測設備(如微型機器人和智能手術手套)。我們的發現為控制納米機器人的設備的開發開闢了道路,這種設備可能有一天在生物學診斷和組織修復中發揮作用。」

屈曲的石墨烯晶體的性質在冷卻時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從而創造出本質上具有電子的新材料,這些電子會放慢速度,彼此關聯並發生強烈相互作用,從而使諸如超導性和磁性等令人著迷的現象出現。

弱分散的「平坦」譜帶促進了強相關電子相的出現,這些相在高溫下仍然可以生存。一個著名的例子是磁感應平帶的蘭道(Landau)能級序列,它可以承載相關的相位,例如分數量子霍爾態或磁感應維格納晶體。

但是,磁感應的平帶具有有限的適用性,因為破裂的時間反轉對稱性阻止了某些相關狀態的出現,例如超導性。最近,微調的扭曲雙層石墨烯微調到出現平帶的「魔角」,引入了一個新平臺來創建相關相。

研究人員探索了一條扁平帶的替代路徑,該路徑不需要微調或打破時間反轉對稱性。該策略涉及通過利用在2D膜經歷屈曲過渡時發生的能帶結構重建來創建平坦帶。剛性膜中的屈曲過渡通常是由平面內壓縮應變觸發的,該壓縮應變可以在熱循環過程中,由溶劑引起的毛細作用力或由基板引起的應力產生。超過臨界應變值時,膜的屈曲會通過平面外變形而降低其彈性能,從而產生有趣的周期性應變模式(圖b,c),其結構由邊界條件和應變分布決定。

研究發現,在石墨烯中,屈曲引起的應變陣列會引起周期性的偽磁場,該偽磁場將低能帶結構重構為一系列基本平坦的帶。不像偽磁場的早期實現方式本質上大多是局部的,這裡研究的屈曲轉變在電子結構中產生了全球性變化,電子結構由一系列貫穿整個材料的平帶組成。

研究分析表明,屈曲是由熱循環過程中脊塌陷產生的壓縮應變觸發的。這會產生從1D到2D的各種屈曲圖案,具有類似的納米尺度周期,這表明對石墨烯與其襯底之間的晶格失配不敏感的通用屈曲機理。

這些發現表明,屈曲誘發的周期性應變模式提供了一種新的實驗策略,以創建平坦帶並以異常的靈活性誘導相關狀態。屈曲結構的形狀、周期和對稱性可以通過實驗上可調節的參數來控制,例如邊界幾何形狀和應變分布,可以實現具有規定幾何形狀的平帶。論文所描述的使2D晶體彎曲的方法,將可被廣泛用於創建具有可控電子帶結構的其他超晶格系統,以探索強相互作用和相關相的出現。

通過高科技成像和計算機模擬,科學家們發現,石墨烯放置在由二硒化鈮製成的平坦表面上,當冷卻至比絕對零值高4度時會發生屈曲。對於石墨烯中的電子,屈曲產生的山地和山谷狀態表現為巨大的磁場。這些偽磁場是一種電子幻覺,但它們卻充當了真正的磁場。她說:「我們的研究表明,二維材料的屈曲會極大地改變其電子性能。」 「這將有利於納米機器人和量子計算的應用前景。」

參考:Evidence of flat bands and correlated states in buckled graphene superlattices, Nature (2020). DOI: 10.1038/s41586-020-2567-3 , 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567-3量子認知 | 簡介科技新成就,敬請熱心來關注

相關焦點

  • 石墨烯材料中發現新型準粒子,於特定磁場表現不同行為
    科學家在石墨烯-氮化硼超晶格發現新的準粒子家族,稱為Brown-Zak費米子,在施加特定磁場的情況下竟沿直線軌跡移動,這項發現不只對電子傳遞基礎研究相當重要,也有機會促進新型電子組件發展。近年來,科學家開始研究石墨烯─氮化硼超晶格(Superlattice),這種材料結構可以觀察到電子於磁場出現絕妙分型圖案,稱為「霍夫斯塔特蝴蝶」(Hofstadter’s Butterfly),然而當曼徹斯特大學團隊將石墨烯層原子晶格對準絕緣氮化硼片原子晶格,並施加特定磁場值時,卻發現結構裡的電子發生令人驚訝的行為。
  • 17種汽車新材料的研究發展及應用
    以下為正文: 在汽車的發展當中,新材料的應用不可或缺,從最開始的金屬車身結構、發展到現在的碳纖維複合材料車身結構,都展現著材料的變化。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有這些在汽車以及整個行業當中所應用的新材料有哪些,相信看完這些你會大吃一驚。
  • 石墨烯應用時代來臨,「神奇材料」石墨烯正在走進人們生活
    一件輕薄的馬甲,這就是石墨烯發熱技術的神奇之處。」日前,石墨烯產業奠基人、國際石墨烯創新中心專家委員會顧問、深圳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冠平教授在接受採訪時,向記者這樣介紹烯旺科技即將發布的石墨烯發熱智能產品系列。
  • 清華大學在褶皺石墨烯的除霧抗冰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在Small上發表題為《基於褶皺石墨烯的透明電熱膜除霧器及防冰塗層》(Transparent Electrothermal Film Defoggers and Anti-icing Coatings based
  • 奔騰石墨烯自發熱地板:新材料推崇石墨烯科技感十足
    與普通地暖不同的是,普通地暖制熱的啟動時間為3—5小時,奔騰石墨烯自發熱地板啟動時間可以大大縮短,通電15分鐘,地板上表面溫度即達到舒適溫度,且能耗為傳統地暖的一半。以前家裝需要安裝散熱材料才能制熱,而奔騰石墨烯自發熱地板採暖與地板兩大功能於一身,是一款「跨界」的產品,主要通過新材料石墨烯晶片發熱,運用電能進行能源轉換制熱。
  • 離子調控功能氧化物新進展:從單相材料的拓展到新型異質結構的設計
    如何調控這些自由度之間的關聯,進而設計出新型功能特性是當前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科學的研究重點。近年來,利用電場調控離子演化,從而控制材料結構、物性相變的研究思路被成功應用到若干過渡金屬氧化物的研究當中。但如何進一步拓展適用於離子調控的單相材料體系,進而探索設計這類材料的新途徑,依然是亟待研究的問題。 近日,研究人員在該領域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 穿個「空調」在身上,新型石墨烯材料可自動降低穿戴者體溫
    領導這項研究的 Coskun Kocabas 教授說:「控制熱輻射的能力是多種關鍵應用的必要條件,例如高溫環境下的人體溫度管理。但是,在周圍環境變熱或變涼時保持這些功能是一項艱巨的挑戰。」而在此次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就利用石墨烯的出色熱性能與導電性來實現熱適應,即控制熱輻射,以此達到在炎熱的氣候中降低體溫的效果。
  • Small Science:石墨烯基材料本徵反應活性的理解與應用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在不摻雜元素的情況下通過控制石墨烯基材料的電學性質來增強其本徵反應活性。本文綜述了近年來對於因邊緣、缺陷和自由基等引起的石墨烯基材料的本徵反應活性的理解及其在能源催化、生物醫學等應用領域的研究進展。
  • 諾貝爾獎物理獎,萬能材料——石墨烯
    石墨烯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在材料學、微納加工、能源、生物醫學和藥物傳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材料。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用微機械剝離法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因此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揭秘五邊形石墨烯
    《科學通報》第16期「觀點」欄目發表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中心王前教授撰寫的「五邊形石墨烯: 碳材料的拓廣與數學模型的實現 」一文,討論了五邊形石墨烯的結構特徵、奇異性質、研究進展以及該工作對數學、化學和材料等領域的影響。在數學家的模型中,五邊形的頂點是純粹的幾何點,既無質量也無大小。在現實世界中如何實現數學家們所發現的數學模型?
  • 研究人員開發出新穎的方法來生產3D列印氧化石墨烯
    3D列印石墨烯的局限性石墨烯是一種碳的同素異形體,已成為與能源生產和微電子學相關的研究以及生物醫學和傳感等新技術的開發中的常見元素。對該材料的輕質性能,高電導率和導熱率以及機械強度非常期望。儘管許多石墨烯的潛力來自於以單層形式部署該材料,但利用石墨烯進行3D列印仍然面臨巨大挑戰。
  • 【材料】氧化石墨烯功能分離膜
    發展石墨烯功能分離膜,使其具有高效過濾與分離液相中不同分子和離子的能力對於一系列環境工程應用極其重要。
  • 上海矽酸鹽所在鋰氧氣電池碳基複合正極載體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目前,包括多孔碳、納米碳管和石墨烯等在內的碳材料是二次鋰氧氣電池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正極載體。碳材料的優勢在於:質量輕,比表面積大,電子導電率高,有利於三相電極反應;資源豐富,來源簡便,易於實現產業化應用等。但在非水系鋰氧氣電池研究領域,碳材料存在穩定性不足等問題。非水系鋰氧氣電池在放電過程中發生1電子或2電子氧氣還原反應,生成氧化性極強的超氧根或超氧化鋰中間產物,嚴重氧化碳材料並促進電解液分解,生成大量碳酸鋰和羧酸鋰等副產物導致電極鈍化和電池容量衰減。
  • 三維互聯石墨烯卷骨架增強反應動力學的鋰離子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電極的材料選擇及巧妙的結構設計對構建高性能的電化學儲能器件具有重要意義。三維導電網絡對均勻負載良好分散的活性納米結構尤為重要,同時也能夠為納米活性物質提供三維快速的電子和離子傳輸通道。一維石墨烯卷繼承了石墨烯優異的電學性能,具有一維材料的一些性能,如表面積比大、載流子遷移率高、自聚集受限、機械強度高等。
  • 奔騰石墨烯發熱地板 新材料智能溫控清潔取暖
    奔騰石墨烯發熱地板 新材料智能溫控清潔取暖 2020/12/15 11:34 來源:廠商供稿 瀏覽:302
  • 一文看懂石墨烯,材料界「網紅一哥」
    石墨烯與其他有機高分子材料相比,有比較獨特的原子結構和力學特性。石墨烯的理論楊氏模量達 1.0TPa,固有的拉伸強度為 130Gpa,是已知強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同時還具有很好的韌性,且可以彎曲,被譽為「新材料之王」、「黑金」。
  • 碳基晶片研發突破,石墨烯電晶體製作,被稱之為21世紀的神奇材料
    尤其是最近的晶片領域,在矽基晶片的納米工藝或即將達到瓶頸,全球科學人員都在研究下一代的電晶體製作材料,以便晶片能獲得更好的性能,在下一代晶片領域的競爭中取得優先權。石墨烯的超導性被發現而物理材料不同,導電性也不同,目前想要實現物體超導性能,一般只有在低溫或者高溫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常溫狀態下超導性能的材料並不多。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研究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賀信》指出,汪衛華院士、李明星博士後、柳延輝研究員團隊的研究成果「基於材料基因工程研製出高溫塊體金屬玻璃」入選「2019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是對科學家們櫛風沐雨、攻克難關的充分肯定,是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科學榮光,也是東莞科技創新的榮耀。
  • 科普丨石墨烯材料運用於蒸汽熱敷眼罩的優異性!
    石墨烯是材料界重磅新秀,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在材料學、微納加工、能源、生物醫學和藥物傳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一、石墨烯是什麼?石墨烯目前發現的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石墨烯被稱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有科學家預言石墨烯極有可能掀起一場席捲全球的顛覆性新技術新產業革命,將「徹底改變21世紀」。二、石墨烯面料是什麼?
  • 導熱聚合物複合材料用填料研究進展
    聚合物材料作為一種新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導熱領域展現巨大的應用前景,聚合物材料絕緣性好,且易於成型加工,但聚合物材料最大的缺點是導熱性能差,聚合物本身是熱的不良導體[1]。因此為滿足微電子、電機電器、航空航天、軍事裝備等諸多製造業及高科技領域的發展需求,製備具有優良綜合性能的高導熱聚合物絕緣材料成為研究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