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日沒夜的畫,他們真的只為填飽肚子!如果梵谷在世他會怎麼看?

2021-02-19 設計藝客

為了填飽肚子,維持生計,

不停重複的畫筆成了他們唯一的出路。

中國梵谷

說起繪畫,

我們總是會與「高雅的藝術」

聯繫在一起,

它可以陶冶情操、記錄生活、

療愈心情、培養氣質,

將一切看似平常的事物升華為美。

所以,有人視其為藝術追求,

將它作為終身的良伴,

但也有人迫於現實的無奈,

不得不把畫畫當作謀生的手段。

在深圳的一個並不起眼的客家村落,

——大芬村裡,

就聚集了 8000 多名特殊的「農民工」。

他們不在建築工地上揮灑汗水,

也不在各個車間裡辛苦忙碌,

而是夜以繼日地繪製著世界名畫,

以平均一天十幾張的效率,

趕訂單,忙生產,

做著銷往歐洲的養家餬口的工作。

在這個面積僅有 0.4 平方公裡的小村落裡,

目之所及皆是琳琅滿目的油畫。

各種大大小小的畫室、工作坊不計其數,

沿著狹窄幽深的小巷漸次分布開來。

生活在這裡的「農民畫工們」,

文化水平普遍不太高,

也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的繪畫培訓,

但為了填飽肚子,養活家人,

他們練就了一身「爐火純青」的臨摹本領,

只要拿起畫筆,

就成了中國的梵谷、莫奈、達文西.

20 多年來,自從大芬村

被從事名畫仿製生意的香港商人相中,

發展成為「中國首幅油畫村」之後,

這裡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油畫複製工廠,

生產了超過一百億幅世界名畫。

可以說,

歐洲市場 70% 的油畫來自於中國,

而中國 80% 的油畫產自大芬村。

與大多數畫家幾天畫成一幅畫

的「低效」不同,

他們從調色、運筆到臨摹成畫,

只需要短短的幾個小時。

有時候運氣好接到大單子,

一天畫上十幾幅也是常有的事。

但在追求產量的同時,

他們對原作的筆觸、色彩乃至神韻,

也全都瞭然於心,

讓大多數人完全分不出「真跡」與「偽作」。

這些農民工們被稱作中國梵谷,

但卻生活在藝術產業鏈的底層。

趙小勇,便是這群農民畫工中

的其中一個,

也是很早一批加入「山寨名畫」行列中的人。

他來自於湖南的邵陽,

從小家庭貧困,讀不起書,

初中只讀了一年便早早輟學了。

在踏入社會的頭幾年,

他在深圳樹脂廠當過油漆工人,

每月拿著微薄的收入,

對未來生活充滿了彷徨與迷茫。

1997年,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

他和老鄉辭職來到了大芬村,

跟著一個叫做張正京的人學畫。

從一開始什麼都不懂的」畫畫小白「,

到後來專攻梵谷名作,

用 22 分鐘便能畫完《自畫像》的熟練畫工,

他已經經歷了不知道多少個

難熬的日日夜夜。

 在大芬村,

 畫畫儼然成了農民工唯一的生存技能。

無關於藝術或夢想,

他們真正在乎的,

不過是藉助畫畫來填飽肚子而已。

在一間狹小擁擠的畫室裡,

趙小勇每天和其他兄弟們擠在一起,

除了吃飯和睡覺,

其他時間便全部拿來練畫。

困了、累了,就躺在地上睡一覺,

或者點燃一根香菸,

靠著瀰漫的煙氣振奮精神,

撐過漫長的白天黑夜。

到了夏天,他們常常熱得汗如雨下,

就乾脆光著膀子不停地畫。

等到畫技嫻熟,

不用草圖就能落筆成畫,

足可以假亂真之後,

他們就漸漸擴大到流水線生產。

一人畫眼睛,一人畫鼻子.

每人負責一個局部,

形成一條完整而系統的產業鏈。

這 20 年來,在趙小勇的手中已經產出了

 10 萬幅梵谷名作,

 《星空》、《自畫像》、《向日葵》,

 凡是比較暢銷的梵谷作品,

 都在他筆下重複了成千上萬次。

 

 跟我們常見的「家庭作坊」一樣,

 有時候他們還全家上陣,趕製訂單。

 

 趙小勇的妻子便是他的首個學生,

 現在專門負責畫《星空》、《向日葵》,

 弟弟畫《咖啡館》,小舅子畫《自畫像》,

 雖然每幅畫的收益並不高,

 漂洋過海到達歐洲後,價格翻上幾番,

 他們便成了底層的「勞動者」,

 但好歹讓他們漂泊的生活有了著落。

 

 大芬村多的是這樣,

 日復一日地從事著機械化的勞動,

 卻依然過著收入不高的生活的農民工。

 

他們從鄉村來到城市,

很大的動力是依靠畫畫維持生計,

孤注一擲、忙著賺錢,

至於那些高於生活的藝術或理想,

 根本就沒有資格談及。

 

 不過,在複製油畫這個行當裡,

 「混」了 20 餘年的趙小勇,

 已經算是 8000 多農民工中的「老江湖」了!

 他靠著畫畫成家立業、招收徒弟,

 並有了固定的歐洲客戶,

 再也不用為生活費和房租發愁。

 

生意慢慢變好了,單子也越來越多,照理說,趙小勇總算「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但是,與梵谷的畫作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對他的每一個作畫細節瞭若指掌之後,他內心的惶恐與慚愧卻與日俱增。

梵谷充滿悲劇性的一生,以及將所有激情燃燒在作品裡的痴狂,常常觸動著他的內心。

可是這位天才生前窮困潦倒、無人問津,一生只賣出了一幅畫,後來還親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現在,100 多年後的大芬村的所有農民工們,卻在依靠臨摹他的作品而活,每年甚至在出口方面創收 3000 萬元人民幣。

於梵谷而言,

畫畫是他活著的精神支撐;

而對趙小勇來說,

畫畫是他養活家人的全部希望。

他暗暗覺得,自己與這位繪畫大師有著冥冥之中的緣分。

有一次他做了一個夢,夢見梵谷從畫裡走出來問他:「小勇,你畫得怎麼樣了?」

趙小勇說,我覺得我已經進入你的狀態了。然後,他伸出手去想要握住梵谷的手,梵谷卻突然消失不見了。

那天晚上,他徹夜難眠。自己畫了10 萬多張的梵谷名作,竟然從未看過他的真跡,也無法真正了解 100 多年前的梵谷,是在怎樣的絕望下悲慘地死去~~

看梵谷的電影而深受觸動

從那以後,趙小勇萌生了一個想去梵谷美術館一探究竟的念頭。

但妻子覺得,出去一趟太花錢了,需要賣掉多少幅畫才能賺回來?

她對丈夫進行了三番兩次的阻撓,哪怕荷蘭客戶盛情邀請,只需要他自己承擔來回機票就好,夫妻倆也依然爭執不下.

但下定決心的趙小勇始終還是說服妻子,踏上了去往荷蘭的旅程,他說:

「我一定要去梵谷博物館看看,即使不能和他畫得一模一樣,也可以從中學到不少東西的,以後可能會畫得更好,賺更多的錢."

帶著一種朝聖的心理,他來到了這片梵谷生活過的土地。

在梵谷博物館的附近,

他先去拜訪了自己的老客戶,

看到一處小房子外面陳列著自己的畫時,

他有些吃驚,也有些莫名的驕傲。

可是進入房子後,

他的內心漸漸泛起了酸澀:

我原以為這位客戶是開高檔畫廊的,

卻沒想到這只是一個賣紀念品的商店。

而那些畫作的價格,

也比當初自己以幾十塊,

幾百塊賣出去的,翻了 10 倍不止。

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

讓他更加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作品」,

只是別人眼裡的贗品、高仿而已,

連個畫框都沒有,根本稱不上一位畫家。

那天下著小雨,

他帶著一種非常複雜的心情踏進博物館,

首次近距離地欣賞到梵谷的畫作。

他站在每一幅畫前凝視良久,

然後若有所思地說道:「不一樣,顏色不一樣。」

端詳這些畫的時候,他的眼睛裡帶有淚光,內心久久不能釋懷,他說:

「我畫了幾十萬幅畫,還比不上博物館裡的一張梵谷畫.原創的意義是無價的,任何臨摹都無法與之相比。」

接下來的幾天,趙小勇去拜訪了所有梵谷生前生活過的地方,還去梵谷的墓地祭拜,點燃三根煙擺了一個香火臺以示悼念。

他蹲在墓碑旁邊,沉默不語,但相信梵谷一定會知道他來過了。

 其實,在趙小勇的心理,

 一直都有自己的藝術追求,

 只不過被赤裸裸的現實暫時封存了。

 而這趟難忘的荷蘭之旅,

 不僅讓他真正感受過大師的魅力,

 也激勵著他用自己的原創去實現藝術理想。

 

 回國之後,

 趙小勇默默地思考著轉型之路,

 他決定將自己的首幅原創,

 獻給這個與自己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畫室」。

 

然後又回到自己的湖南老家,

畫斑駁的石板路、畫自己的奶奶、

畫自己熟悉的風景,熱愛的一切。


他終於學著慢慢擺脫梵谷的作品,

用自己獨特的靈魂去創作。

在「山寨」的路上走了 20 多年,

他的繪畫水平也早已日臻純熟,

不僅畫得惟妙惟肖,

也在梵谷的指引下,走上了真正的藝術道路。

如今,趙小勇已經在浙江寧波開了一間

屬於自己的畫廊,

每幅畫按平米算,zui貴的一幅賣到了1.2萬。

正是因為有著熾熱的藝術追求,

才讓趙小勇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他從畫工變成了畫家,

也從中國梵谷變成了自己。

其實,大芬村裡還有很多的農民畫工,

正在面臨著挑戰與轉型,

希望有了這股樸素的熱忱,藝術的衝動,

以及心中永不熄滅的熱愛之火,

他們的畫畫,將不再是為了吃飯而已。

他們雖是世界名畫的贗品製造者,

卻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END-

相關焦點

  • 梵谷在世時也是可以成功的,理解了這3點,你就明白了梵谷的繪畫
    梵谷在世時也是可以成功的,理解了這3點,你就明白了梵谷的繪畫。大師梵谷的作品,在當今社會上可以說人盡皆知,因其天價的作品,因其誇張的色彩,因其奔放的筆觸,而成為藝術的象徵。作品飽受人們愛戴,畫家本人生前卻是沒有獲得大眾的認可,以至於一生只賣出過一幅自己的作品。
  • 橙舍的畫:為什麼喜愛梵谷的人比詆毀他的人更可怕?
    如果,我是梵谷,我敢說那些口口聲聲說喜歡我,一擲千金也要獲得我一張廢稿的人,沒一個真正了解我。梵谷生前一文不名,在幾乎所有人眼中,只是個不務正業、平庸墮落、精神過敏的人。當他死後,也沒有逃脫被符號化的命運。當後人用大把鈔票把梵谷推上神壇,其實和當時詆毀他的人並無不同。
  • 梵谷逝世130周年:梵谷是怎麼死的,這真的重要嗎?
    他們指出,16歲的雷內·薩克裡頓,以及他19歲的愛好藝術的哥哥加斯頓,最有可能是誤傷梵谷的人。兄弟二人的父親是巴黎富裕的藥劑師,在奧威爾有度假房舍。雷內放蕩不羈,綽號「水牛比爾」,有一身西部牛仔的衣服,還從客棧老闆拉烏那裡買來小口徑左輪手槍。他和一班大男孩以欺凌捉弄梵谷為能事,包括在他的畫箱裡放蛇、畫筆上抹紅辣椒、咖啡裡加鹽。
  • 梵谷生前唯一賣出的一幅畫現在在哪裡?買家原來是他,太悲哀了!
    在現代人心目中,梵谷是一個偉大的畫家,這一點毋庸置疑。時間往前推移,梵谷還在世的那段時期,幾乎沒有人認為他畫的東西是具有藝術價值的,因此也沒人願意買他的畫作。
  • 梵谷的畫,究竟好在哪?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你可是那個懂梵谷的人麼?以前在畫冊或屏幕上看梵谷的畫真的不容易體會出它的好來而站在原畫面前用眼用心體會畫布上百年前定型的顏料凹凸的筆觸、畫面的紋理、油彩的質感讓人不由自主地推敲他繪畫的過程
  • 迷你世界:空手生存攻略,無需擁有一件道具,肚子也能填得飽
    怎麼實現的呢?一起來看看小咖空手生存攻略吧!無需擁有一件道具,肚子也能填得飽。空手生存攻略一:尋找沙地,空手擼甘蔗。為什麼要尋找沙地呢?尋找沙地其實就是為了獲得食物,在沙地上面會生長一些黑皮甘蔗,這些黑皮甘蔗我們空手就可以輕鬆獲取。
  • 梵谷的畫,你真的看懂了嗎?附贈梵谷作品圖 2000 張!
    如果你學過畫畫,你更能體會到梵谷的畫給人的那種精神上的震撼力,當真正的繪畫大師看到梵谷的習作是會激動的哭泣的,因為梵谷正是呼喚人性、呼喚內心靈魂的救世主,他的善可與耶穌基督相媲美,所以很多人喜歡梵谷。母親安娜是訂書匠之女,他潛移默化地培養了梵谷一生對閱讀的熱愛。梵谷的童年時期絲毫看不出來未來會有坎坷的生活。
  • 他是中國在世最貴畫家,一幅畫賣出3.68億,立志超越畢卡索!
    他是中國在世最貴畫家,一幅畫賣出3.68億,無人能超越! 他是中國在世最貴畫家,一幅畫賣出3.68億,立志超越畢卡索! 他是中國在世畫家中,排名第一的畫家,連續6年蟬聯胡潤藝術榜榜首,平均每年賣出5億以上的畫,6年,賣出的畫就有30億以上。
  • 人生最孤獨的瞬間,是突然看懂了梵谷的畫
    如果說一個事業有成的天才是畢卡索這樣的,那孤苦潦倒的天才說的就是梵谷,生前只賣出一幅畫作的他不會想到,在一百多年後,單是他的一幅畫就拍賣出5.3億天價。」如果梵谷死後並未成名,用世俗的眼光來評價他,或許會被簡單歸結成「一個喜歡畫畫的瘋子」、「一個只靠弟弟養著的窮酸畫家」。BBC紀錄片《藝術的力量》有一集介紹了梵谷,在紀錄片最後有一段很長的獨白,極具力量感: 「我在多數人眼中究竟是什麼?
  • 為何外國人吃中國菜吃不飽?看他們吃過飯才知道,難怪會餓!
    以前的人只會想著怎麼填飽肚子,現在的人只會想著怎麼安撫那受傷的腸胃。以至於現在國內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美味小吃,不僅受到了我們國民的熱烈關注和歡迎,甚至一些都流傳到了國外讓老外也喜歡上了吃它們,由此從而更深一步的影響外國人加深外國人對我們中國的美好印象。
  • 梵谷的畫到底好在哪裡?
    ,畫面的色彩也明亮了起來,這期間他結交了很多藝術圈朋友,包括那個讓他瘋狂的好基友保羅高更;導師般的人物畢沙羅,梵谷的「點描畫法」深受畢沙羅影響;還有善良有愛的顏料畫商,唐吉老爹,梵谷曾為他畫過肖像畫。結合時代背景看藝術的本質,才真的了不起,梵谷的藝術造詣超前。
  • 解析梵谷的畫,究竟好在哪?
    以前在畫冊或屏幕上看梵谷的畫真的不容易體會出它的好來而站在原畫面前用眼用心體會畫布上百年前定型的顏料凹凸的筆觸、畫面的紋理、油彩的質感讓人不由自主地推敲他繪畫的過程「我想傳達的觀點是,借著油燈的光線,吃馬鈴薯的人用他們同一雙在土地上工作的手從盤子裡抓起馬鈴薯 - 他們誠實地自食其力」——梵谷在自己被人厭棄之時梵谷居然還有憐憫之心去同情他人
  • 梵谷167歲生日畫丟了,人們迷戀他的色彩,執著追隨他的紅黃藍
    就在本周,阿姆斯特丹附近的拉倫辛格博物館內梵谷作品《春天花園》被盜。這件梵谷創作於1884年的作品,描繪了他當時居住的尼嫩鎮(Nuenen)的花園,根據資料顯示,當時梵谷的父親被任命為小教區的牧師,梵谷就和父母共同居住在該教區,他還在冬天粉刷花園。
  • 看畫 | 梵谷的《星夜》到底好在哪兒?
    在顏色的運用上,梵谷是使用了黃色與藍色,通過他們的對比,創造出來強烈的衝擊力。梵谷在使用每個顏色上,都用了特別多的不同深淺的顏色。比如藍色,就有從深到淺的各種藍色。《星夜》的筆觸特別豪放、厚重,而且很多地方的畫布還露著呢。這也是梵谷特色之一。
  • 為填飽肚子發愁卻瘋狂長胖 新冠疫情催生的體重危機在富裕國家蔓延
    新冠疫情的蔓延,加劇了全球健康和財務差距,同時導致食品貧困進一步惡化:有些人依舊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有些人則為吃不飽肚子而叫苦不迭;有些人吃得很多但極其不健康,有些人吃得少但營養非常均衡。儘管英國中產階級喜歡吃酸麵包或大塊手工奶酪,但在該國的很多地方,草莓、香蕉或葡萄仍被視為奢侈品。
  • 能讓毛姆為他著書、梵谷為他割耳
    我們都知道梵谷經常瘋瘋癲癲精神不太正常,但其實了解了高更的一生你可能會發現,他簡直就是傳奇本身。如果我是毛姆,我也會選他的故事來寫小說,而不是梵谷。01.難怪他通情達理的妻子最後也只能跟他離婚了,高更最後可能還是「渣」了。我很難說藝術家的成功與他們的人性退化之間有什麼必然聯繫,但如果有人來統計一下,想必會發現他們之中家庭關係破裂的應該不在少數。
  • 13款美味健康並且能夠填飽肚子的創意沙拉
    中國廚藝聯盟 優酷網聯合出品(味覺江湖)視頻優酷網搜索(味覺江湖)點擊查看 ,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關注 有的人會認為沙拉不過是將果蔬等食材混合在一起,再拌上沙拉醬就能完成的食物,毫無技術含量可言而且根本就填不飽肚子,雖然貌似還蠻健康的,但絕對稱不上是美食,多吃兩頓就會讓人望而生厭
  • 梵谷最有春意的一幅畫
    2月23日攝於樓下小區仰頭拍攝的時候,看著襯在明媚天空下的枝頭,突然就想起了梵谷的那幅《盛開的杏花》。我尤為喜歡這幅畫的視角,如果你願意想像這是梵谷躺在杏樹下的仰天而望,或者也許更能體會畫面裡滿含希望的喜悅。那是梵谷筆下最具春意的畫,也是梵谷家族唯一不出售的一幅畫。
  • 藝術碰撞|大衛·霍克尼談梵谷:他是真正的觀察者
    ▲《泳池及兩人像》,1972年,David Hoc下面這支視頻是梵谷博物館對大衛·霍克尼的一段採訪。記錄了霍克尼「收到並閱讀了梵谷的四封來信」。視頻中,霍克尼一邊翻看著梵谷的日記,一邊談及著大自然給予他們的無限創作靈感和歡樂,一場跨越世紀的對談就此展開。-【關於梵谷的四封信】-「有時候,我很想畫風景,就像走了很長一段路之後開始恢復自我一樣,在大自然的樹木中,我看到了表情和靈魂。」
  • 當梵谷的畫遇到中國古詩詞,真的是無法更美!
    梵谷,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去世後才聲名鵲起的天才,可惜他的畫作並不容易被人懂,就像當年他在世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