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本來深蹲練得好好的,結果進了健身房,被很多人說這也不對那也不對。」
「條條框框那麼多,搞得我都不會練了。」
「健身不就是鍛鍊身體嗎,為什麼搞得那麼繁瑣,條條框框那麼多?」
這是一個粉絲給我的反映。
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就是健身的這幫人,是不是靠這些條條框框騙人?
其實不是。
系統健身,一般都有目標
很多人的健身目的是身體健康,而且一直用這個來批判我們這些健身玩家。
事實上是什麼,你那種為了身體健康的健身,屬於其中一個流派,叫「運動養生」。
真正系統健身的玩家,目標會更高一些。
更大的肌肉、更好的身材、更猛的運動能力。
比如練伏地挺身,對於運動養生的人來說,伏地挺身可以提高身體素質,跑步也可以,什麼都可以。
所以伏地挺身的動作標準重要嗎?不重要。
但對於系統塑形的人來說,我練伏地挺身的目的,就是為了練出飽滿胸肌。
這個時候你肯定需要體會胸肌發力,動作姿勢也要足夠標準才行。
對於系統街健的人來說,我練伏地挺身的目的,是為了學會俄挺。
那麼這個時候,我的伏地挺身標準就是儘量前傾,並且空背發力,這就是腰間伏地挺身。
所以同樣是健身,你運動養生沒有標準,隨性而為,完全可以。
但是其它流派,就需要跟著目標走,沒有標準,沒有效果,條條框框是訓練有效的前提。
系統健身,強度和持續性比較大
第二個方面,很多人不能理解。
「我平時那種深蹲姿勢,練了6年了,啥事沒有。」
「到了健身房,你跟我說動作不對,會受傷。」
「我怎麼以前沒受傷,到你這裡就會受傷呢?」
很多以前仗著自己有運動基礎的人,總是對健身的這些條條框框嗤之以鼻,尤其是受傷,說得太嚴重了吧。
是嗎?我以前也是這樣想的,我徒手深蹲從16歲就開始練了,練到了22歲。
然後到了健身房一個月的時間,我的腰就傷了,當然不是很重。
打那以後我才知道,系統健身和隨意鍛鍊的區別之一,就是強度和持續性。
你練了6年深蹲沒受傷,是因為你沒有上重量,次數也是很隨意。
疼了休息兩天,感覺累了就停一停。這樣當然不會受傷,當然也沒什麼提升效果。
但是如果你上了大重量,一周練一次深蹲,那麼這樣持續性和強度都上來了。
任何一個失誤,都能讓你受傷。
所以系統健身的時候,想上更大的強度,想練的更有計劃,那就需要條條框框,條條框框是強度的基礎。
大道至簡,需要化繁為簡
「跟我說什麼標準不標準,你看施瓦辛格訓練,就是胡一甩。」
「窯神做引體向上的時候,動作那麼快,你怎麼不去說他?」
那些大佬硬拉的時候,動作完全不對,就是懟重量。
還有些街健大佬,練引體向上就是懟次數,好像完全不在乎背部肌肉發力。
所以他認為大道至簡,萬般技巧不如硬懟和苦練。
這點我沒有辦法反駁,因為現在我也是這樣練的,很多標準我也不在乎,很多規範我也不遵守。
但你要知道,大道至簡的前提是化繁為簡。
大佬的動作可能更加糟糕,大佬的計劃可能就是硬懟,但最後大佬能感受到肌肉發力,大佬能達到訓練目的,但你不能。
為什麼?因為大佬對這些條條框框已經形成了本能,他也是經歷了條條框框的學習階段的。
所以健身的繁瑣和條條框框,是為那些有目標、追求訓練效果的人準備的。
如果你只是隨便鍛鍊的話,確實不需要那些條條框框,跟著身體感受走就行。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