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得利寺鎮趙長生老人根植鄉土的翰墨情懷

2020-12-15 瓦房店美食

在瓦房店龍潭山腳下的得利寺村,年已八旬的趙長生先生,在老少爺們的心目中可謂是鄉村名人。鄉親們敬慕趙老是隱居村野的文化人、是平民秀才,是街坊鄰居推崇的舞文弄墨、勤奮篤學的榜樣。

儘管趙老先生衣著氣質與普通農民沒什麼兩樣,但憨厚中透著睿智,言談裡缺不了和善的笑容。把鄉情看成生活中不可怠慢大事,幾十年與鄰裡和睦相處,是屯子裡威望度高口碑好的老輩人。寫得一手響噹噹的毛筆字,用享譽鄉裡來描述不足為過,時常還有遠道的人開車來拜謁趙老先生,上門求字討教墨寶,記不得有多少幅筆情墨香的書法,贈與了相識或不相識的朋友。

趙長生老先生,1941年出生在美麗的大連瓦房店市得利寺鎮得利寺村,1962年高中畢業後就在本村的生產隊勞動務農,還擔任過生產隊團支部書記,早年就是個有理想的奮進青年。1979年被聘到得利寺公社做文化幹部,先後當過報導員、廣播站編輯、幼教助理、綜合治理專乾等職。多年來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文化知識,那時候就寫過一手好字,常被人邀請書寫單位和商鋪的牌匾

在瓦房店龍潭山腳下的得利寺村,年已八旬的趙長生先生,在老少爺們的心目中可謂是鄉村名人。鄉親們敬慕趙老是隱居村野的文化人、是平民秀才,是街坊鄰居推崇的舞文弄墨、勤奮篤學的榜樣。

從花甲之齡到耄耋之年,趙老用實際行動驗證了:「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永遠也不晚」的老話,他常鼓勵年輕人,惜取少年時光,把讀書學習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在習練書法的過程中,由愛好到臨池,由專注到痴迷,以帖為師,歷經滄桑,漸修頓悟。學習柳體以固書法基礎,研習書譜深感書法之妙,更是痴迷於隸書技法的研究意境,盡情抒發著對書藝的追求和如痴若狂的情感,由淺而深領略書道的愜意。趙老先生常說,人生除卻少年時美好的快樂,青春時金色的喜悅,中年時事業的成就,關鍵是還要有晚年的康寧安樂和精神家園。趙老先生一直心存快慰的是,能安身居於土屋,閒情逸緻,專心寫字,享受翰墨書香。

喜歡書法,喜歡那種沉浸在書法世界中安靜和優雅的感覺。趙老在聊起書法時,他那不渝的熱愛,執著的追求,溢於言表,仿佛有千言萬語彙聚心頭。是的,因為有了書法的相隨相伴,他的精神世界豐富而絢麗,也因為有了書法與字外功夫的結合,他的人生充滿了智慧和淡雅的韻味。

一位哲人說:「如果你能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趙長生就是這樣一位極具藝術修養的草根書法家,他從點滴細微處入手,臨帖、讀書、撰文、寫詩,潛心研究,學力專攻,不管外面世界風雨如晦,物慾橫流,他自是堅守一片心靈純淨的精神陣地,不斷提高完善自我。在書法世界中揮灑自如,尋找著自己的夢想和精神港灣。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殿堂中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是愛美和向上的民族精神的表現。他想讓更多的人欣賞到這種美領悟到這種精神,從而將書法藝術發揚光大。趙老先生想用自己的書法作品,影響帶動年輕人,別把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書法藝術,淡化在現代人的生活中。

高爾基說:「真正的美,正如真正的智慧一樣,是非常樸素的,並且是人人理解的」。趙長生老先生所追求的藝術境界正是這種樸素的人人能理解的美。多年來,他堅持為鄰居、朋友書寫對聯福字,友情相送。他將書法藝術植根於群眾的沃土,從生活中提煉並創造出雅俗共賞的作品,讓書法精神承之久遠。

在他居住的是四間平房的小院,院裡種了豆角、茄子、辣椒、黃瓜等蔬菜,寫字之餘蒔弄一下菜園,仿佛也有無盡的樂趣。趙老先生在家裡專門騰出一間房子作為書屋,看書寫字的時候,老伴就幫助他打理書桌,整理書本。老伴雖然不會寫字,但心甘情願充當書童的角色,調墨、裁紙、晾字、扽紙等配合的恰到好處,原本單調的房間多了幾分韻味。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每到節假日,趙老都會抽出時間參加公益筆會等活動,也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的書法作品,贈與喜歡書畫的年輕人。

趙長生老先生說,書法被列入中華民族的國粹之一,練就書法是繼承傳統法則與文化,置身於臨池悟道之境地,歷經數載,成就自身的書法之緣,拋卻名利的奢求,自我痴迷陶醉其中。求其形態,取其法則,感知文採,悟其書理,聚其摯友,共同研究探討其發揚光大之路,領略筆情墨趣。

退休後的生活,書法成了趙老先生的知已,在日裡黃昏,沉醉在書法的馨香裡,把對歲月的沉澱,對生命的感悟,對人情世故的積累,還有對時代的追求,都與時俱進地一一表現在其書法當中,讓他的隸書書法作品豐富豐滿,有著其獨特的深邃與韻意。

2014年趙老先生,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也是對自己的書法作品的一場測試,鼓起勇氣參加了湖南長沙市有關單位舉辦的全國書法展賽,功夫不負有心人,趙老先生一舉榮獲金獎,這也是他勤學苦練的最好回報。參加賽事,看其結果,這也增強了趙老先生的繼續研究的信心。獲得肯定是最好的叮嚀,金獎的獎盃是最好的鼓勵和動力,所以趙老先生一發而不可收,近五年來,他先後三十多次參加了北京、湖南、安徽等有關單位舉辦的國內、國外中老年書畫大展賽,榮獲金獎30多次,銀獎1次,一等獎2次。有三家陶瓷單位採用其作品燒入紅瓷器,還獲得過書畫學報的書畫臨創獎,王羲之書畫展的風範獎。

經過了趙老先生的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努力,趙老先生現在是大連市書畫家聯誼會、老年書畫研究會、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中國老年書畫家協會會員。同時,被北京六藝嘉韻書畫藝術研究院聘為院士、理事。

老驥伏櫪,翰墨情懷,趙長生老先生說:「往後餘生,不能捨棄的事,就是好好寫字,把字寫好。

相關焦點

  • 10月26日至11月3日,大連市瓦房店這些地區停電
    停電範圍:瓦房店地區:瓦窩鎮王家村停電。停電計劃時間:2020年10月26日7時-13時。停電原因:農網工程 工業線10#-11#杆間插立電桿1基,新裝分支跌落開關1組,下設新架電纜線路接引;工業線軸承支4#杆安裝自動化開關1臺。2020年10月28日停電類型:計劃停電。
  • 瓦房店82歲老太墜入結冰水塘不幸遇難!水塘邊扔著她的洗衣盆
    數百平方米的水塘上已經結了薄薄一層冰,4米深的水一踩進去就涼得刺骨……11月23日,在大連瓦房店萬家嶺鎮郝家溝村一處結冰水塘內,大連瓦普藍天救援隊展開了一場破冰搜救。最終將一位82歲的獨居老太遺體打撈上岸。據了解,老太可能是在水塘邊洗衣服時不慎失足落水。
  • 浦江黃宅:青年幹部培訓 根植文化沃土 培育鄉土深情
    1月8日,浦江縣黃宅鎮的青年幹部發起了一場文化尋根之旅,親近歷史人文,培育鄉土深情。尋萬年稻源,守初心,謀發展「大家看,這一顆稻米是萬年稻源文明的見證。」上山遺址博物館裡,館長張國萍正為幹部們介紹展品。那烏黑的稻米,在燈光下熠熠,用其清晰的紋路,訴說著萬年以前,馴化稻已經出現。
  • 四代梆子情:口口相傳,鄉土氣息濃厚,老人孩子都愛聽
    孫復常表演風格詼諧幽默,鄉土氣息濃厚,特別是高腔部分響亮獨特,其中一個音調能轉十八彎更是他的絕活。新泰梆子送戲下鄉的舞臺像一盞燈,又像一把火,點亮了大沙坡村的冬夜。孫復常帶領劇團闖市場,足跡遍布河南、河北、江蘇、安徽、上海等地。近些年來,老孫創作了多部貼近生活的現代戲。劇團多次送戲下鄉,義務走進敬老院和校園,播灑歡笑。新泰梆子鄉土氣息濃厚,老人孩子都愛聽。
  • 風華寄翰墨,丹青鑄葉心—記書畫家葉永
    猶記得壬辰年冬月,正直嚴寒,天氣冷得緊,幸得葉永老師留宿一晚,幾杯小酒下肚,寒意全無,幾人也好似打開了話匣子,一時間翰墨丹青、天地造化,無不談及,直至深夜才肯作罷。時至今日,這段煮酒論丹青的時光仍在筆者腦中縈繞,記憶猶新。煮酒論丹青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筆者跟隨父輩去往外地的途中得葉永老師留宿一晚甚是感激,而葉永老師與父輩交談時所表現出的豁達大氣之情著實讓筆者為之欽佩。
  • 瓦房店這家藥房兒童口罩到貨,成人醫用口罩也便宜了
    >3.7元一個某寶同款同品牌5.8元一個大家可以自己在網絡上搜索做價格對比醫用隔離面罩6.5元一代(兩片裝)另外:醫用外科成人口罩最新底價2.6元一個可開發票可醫保刷卡有不懂的先打他家藥房- END-瓦房店熱門爆料微信
  • 我省在植樹造林、園林綠化中推廣特色鄉土樹種
    原題:我省在植樹造林、園林綠化中推廣特色鄉土樹種,    凸顯經濟和生態價值廣植鄉土樹種 搖曳南國風情    行走在海南,處處可見綠樹,深淺不一的綠,是海南的生態底色。截至去年底,我省森林覆蓋率達62.1%,居全國前五名。
  • 男扮女裝網戀詐騙 「網騙培訓班」藏身瓦房店一小區被端掉
    來自江西、廣西等地的一群男女騙子,在遼寧大連瓦房店租了一處房屋,找來「講師」統一授課,有組織地進行「網上交友」電信詐騙,從而形成了一個所謂的網騙培訓班。這一組織最終被大連瓦房店警方一舉端掉。2020年8月,該網騙培訓班的3名主要成員因詐騙罪被判刑。
  • 瓦房店美女參演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她演的是......
    她是咱瓦房店人呢!繆清扮演者王秀竹,93年在咱瓦房店出生的妹子,身高172cm。2014年在電視劇《偏偏喜歡你》飾演"薛少琪"一角正式出道。2015年出演電視劇《花火》。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期待我們瓦房店走出的小花王秀竹,在演藝事業上再攀高峰!跟小編一起喊:王秀竹!王秀竹!王秀竹!
  • 翰墨飄香迎新年 畫韻悠長慶元旦——齊魯醫藥學院舉行第三屆書法...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營造安慶祥和的節日氣氛,近日,「翰墨飄香迎新年 畫韻悠長慶元旦」——齊魯醫藥學院第三屆書法繪畫作品展在圖書館一樓大廳舉行。  在翰墨飄香的祥和氛圍裡,一幅幅書畫作品或雄渾遒勁、或飄逸靈秀、或行雲流水、或寫意灑脫,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參展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同學們用飽含深情的筆墨傳情、用精美的書畫作品言志,抒發心中愛黨愛國情懷,展現了師生良好的人文修養和精神面貌。吸引了師生紛紛駐足欣賞、連連稱讚。
  • 孔學堂傳統文化公益講座|鄉土中國及其變遷:在鄉土中理解中國之一...
    2020年9月19日上午,第787期貴陽孔學堂傳統文化公益講座在明倫堂明德廳如期進行,中山大學吳重慶教授做客孔學堂,為「鄉土中國」專題系列講座帶來首講——鄉土中國及其變遷:在鄉土中理解中國之一,來自省內外高校師生和市民近100人現場聆聽了講座。
  • 為你讀書|《鄉土中國》告訴我們什麼是鄉土社會
    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的開篇就說「從基層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中國社會雖然有很多階層,但是這些階層其實都是從鄉村社會分離出去的。即使許多階層已經慢慢地城市化了,但在行為習慣、思維方式上,他們還帶有很多鄉土的痕跡。所以才說,弄明白了中國鄉土社會,就弄明白了整個中國社會。
  • 孔學堂傳統文化公益講座|吳重慶教授談「鄉土中國」:在鄉土中理解...
    9月20日上午,孔學堂傳統公益講座總場次第788場在明倫堂如期舉行,本場講座是「鄉土中國」系列講座第2場。中山大學哲學系吳重慶教授以「理解鄉土中國」為主題,給前來現場聆聽的80多人帶來了深入淺出的聽覺盛宴。
  • 施羽||鄉土藍田|懷念父親
    鄉土藍田文學平臺特邀作者簡介:施羽,西安市藍田縣湯峪鎮史家寨村人,遠嫁新疆,現定居新疆。在他鄉,思故鄉,鄉情難忘,故土難離。沒有文學基礎,用簡單的文字,緬懷記錄父親的生前點滴。【查看鄉土藍田平臺更多作品】張勇|鄉土藍田|塵雲往事武文|鄉土藍田|我的根在輞川段利紅|鄉土藍田|守望陳學龍|鄉土藍田|醉美河川.幽幽清峪
  • 翰墨雁影:張愛玲的一句話,誤導了一代人
    今天,翰墨雁影鬥膽開副藥方吧。此圖片為翰墨雁影的書法作品02此圖片為翰墨雁影書畫作品03此圖片為翰墨雁影書畫作品04此圖片為翰墨雁影書畫作品本作者發布在【百家號】的圖文、圖片、視頻等作品,均為原創作品。如有轉載、引用,請註明出處。
  • 在《我和我的家鄉》的「鄉土情懷」營銷背後,抖音正在成為電影市場...
    故鄉這個充滿哲思的議題,一直與電影創作息息相關,如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便是一部「新時代鄉土電影」,融入了農村合作醫療、扶貧、支教、植樹造林、脫貧致富這些新時代發展的重要軌跡。《我和我的家鄉》能在國慶檔點燃全民情緒,拿下近20億的票房成績,離不開短視頻平臺的營銷升級。
  • 去大連(瓦房店)必吃小吃,這些地方美食值得你的品嘗
    瓦房店市由遼寧省大連市代管,位於遼東半島中西部,東鄰普蘭店區為鄰,西瀕渤海,南與金州區接壤,北與營口蓋州市接壤,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瓦房店要品嘗一下的8道地方美食特產。1、鹹魚餅子鹹魚餅子早期是遼東和膠東漁民的便捷食品,後來以其獨特的味道,漸漸走上街頭,成為大連著名小吃。
  • 高州「鄒氏大屋」華麗轉身成為「高涼鄉土文化博物館」
    意境和美、古樸自然、古香古色,充滿鄉土氣息、民俗風情、歷史印記……春節前夕,這座位於廣東高州寶光街道辦頓梭村委會良民村的充滿嶺南鄉土風情的鄒氏大屋,正式揭牌成為高涼鄉土文化博物館,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趕來的專家和藝術愛好者前去參觀。這到底是一座怎樣的鄉土文化博物館?鄒氏大屋為什麼會變身成為高涼鄉土文化博物館?這座鄉土文化博物館的誕生到底能夠帶來什麼?
  • 周茂健|慈善根植於心
    慈善根植於心——記江蘇無錫市濱湖區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周茂健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張迎迎)人類最寶貴的作為是為人民服務,最尊貴的行為是為他人付出。如今,63歲的他依然奮鬥在慈善事業的一線,懷揣著慈善情懷,堅守在慈善公益的路上。
  • 市七醫:打造一家有人文情懷的專科醫院
    作為一家公立精神科專科醫院,近幾年,該院從優化布局、改造流程、注重細節、提升質量、創新服務、以人為本、緊扣醫改等多方面著手,不斷改善和提升醫院人文情懷,建設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打造暖心、貼心的醫療服務,讓人文情懷在醫院內涵建設中「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