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大學生「推陶出新」:冀千年彩陶成衣食住行「新伴侶」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11月27日,「推陶出新」甘肅彩陶文化創意產品展在甘肅政法大學舉辦。 魏建軍 攝

中新網蘭州11月27日電 (記者 魏建軍 高瑩)「『推陶出新』把古代圖案與現代元素相融合,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發揚。」甘肅政法大學副教授海妙說,此次展覽以結合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切合點,讓逐漸消失的彩陶文化重新展現在當代人的視野中,再次感受華夏民族的文化之源。

圖為大學生創作的具有彩陶條紋的杯具等產品。 魏建軍 攝

27日,「推陶出新」甘肅彩陶文化創意產品展在甘肅政法大學舉辦,700餘件文創作品涉及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既有「窈窕淑女」的化妝品,也有「陶裡淘氣」的手機飾品,還有「好好吃飯」的鍋碗瓢盆,以及憨萌可食的棒棒糖……這些創意十足的產品,它們身上都印刻著古老的千年彩陶文化。

馬家窯文化是迄今為止甘肅省發現最多、分布最廣、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文化遺址,距今約有4000年至5300年,被學術界公認為是與敦煌文化齊名的甘肅兩座文化富礦之一,堪稱民族和世界文化的瑰寶。馬家窯彩陶集雕塑、繪畫、燒制等各種技藝於一體,是物質實用性和精神象徵性的完美結合,獨特的造型能力和表現手法是中國彩陶藝術發展的巔峰。

圖為富有彩陶文化元素設計的抱枕。 魏建軍 攝

談及「推陶出新」,海妙說道,一次上課時,她和同學們一起欣賞彩陶的圖案,發現彩陶圖案展開後是規則的二方連續圖案,看起來就像一個畫卷,是一個滾動的圖案,他們從圖案中發現了很多神奇的味道,圖案的演變從具象到抽象,有立體主義的表現方法,裡面孕育了古人的「生命觀」「宗教觀」「宇宙觀」「哲學觀」「審美觀」……這些圖案深深地吸引著他們去研究去創作。

「中國彩陶是原始社會的史詩,也是中國美術史的開端。」海妙說,在遠古時期,彩陶就是一個重要的藝術品,彩陶上神秘的紋飾圖案,美麗的線條都彰顯著古人的智慧。在彩陶中能夠看到幾千年前古人繁衍生息的生活狀態,能夠看到魚的樣子,鳥的樣子,以及大自然的樣子,當然也能看到黃河浪花的一個美麗瞬間。

甘肅政法大學藝術學院大四學生王博創作的彩陶系列裝飾畫,吸引了不少參觀者,他表示,雖然遠古的彩陶文化已經和我們的生活「漸行漸遠」,大學生們用現代的手法將其創新在當今生活的各種載體上,除了新奇有趣,也能很直觀地看出畫裡面所要表達的內涵。如果將這些裝飾畫掛在家裡,在欣賞美的同時,也能讓兒童了解燦爛的彩陶文明。

甘肅政法大學藝術學院院長許林表示,甘肅地域遼闊,文化深厚,少數民族文化交融。彩陶文化是黃河文明的一個代表,尤其馬家窯彩陶,是中國陶器裡面的精品。同學們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從圖案、器形中尋找一些變化,融會貫通,創製出了一些獨特的具有當代元素的圖形面貌。也希望這些設計出來的T恤、絲巾、抱枕、杯具、化妝品等,可以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民眾衣食住行的「新伴侶」。(完)

相關焦點

  • 甘肅彩陶:了解史前先民生活的一扇窗
    我們就想,如果說最早的彩陶應該是彩繪陶,從窯裡燒好了以後用什麼顏料畫一下,最後才能發展到幾百年後的階段。我們今天講的大部分彩陶,都指的是先把彩畫在陶器上,再入窯燒,燒了以後它的顏色就發生了變化,比方說當初的人類用四氧化三鐵鐵礦石砸成粉末,它是紅色的,但是它一燒就成了黑色的。白彩最早都是彩繪陶,現在浙江最早的彩陶研究成果還沒有完全公布,我們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入窯燒了沒有。
  • 新石器時代的彩繪陶,引導了中國美術的意象表現之路
    彩陶人頭器口瓶 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甘肅省博物館藏 甘肅秦安大地灣出土中國彩陶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黃河中遊地區是中國彩陶最早產生的地區,距今約八千年前,分布在渭河流域的大地灣文化和河南中部的裴李崗文化,都發現了繪著簡單紋樣的三足彩陶缽。
  • 到洛陽、賞牡丹、喝陶香!兩張文化名片——牡丹和彩陶坊,香飄洛陽...
    除此之外,最風靡洛陽的還有仰韶彩陶坊酒,一花一酒,不僅是聯結全球華人與老家河南的「橋梁」,更是讓中原家鄉走向世界的兩張亮麗「名片」。洛陽牡丹千年陶香兩大名片魅力展現首先說一下牡丹這張名片。提起牡丹,最早可追溯到千年前的隋唐盛世,當時的洛陽,作為上百萬人的東方都會,每逢花會時節,各國使者紛至沓來,文化使者、遊客、商賈等蜂擁而至……好一個萬國來朝、無盡繁華的洛陽。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曾寫下「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名篇,對洛陽牡丹花會的盛大、繁華進行了描寫。
  • 神秘莫測八芒星,千年彩陶溯源流
    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國出現了古老的彩陶文化。
  • 彩陶時尚圈:她來了,五千多歲的齊劉海美女!
    許多人走進澠池仰韶生態釀酒園參觀時,會被仰韶酒文化博物館展廳中,一件母腹般造型的彩陶坊酒瓶吸引住目光,陶醉其中。這個酒瓶源於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外形,並按仰韶文化傳統的制陶工藝精心燒制而成。初次見到時,不僅驚嘆:原來,先民也留齊劉海?
  • 師生製作創意彩陶 融入現代元素
    7月5日至12日,國家外國專家局高端引智項目與重點項目——第三屆「後彩陶時代」陶藝創意研發團隊成果展在蘭州城市學院舉行。 劉玉桃 攝中新網蘭州7月6日電 (記者 劉玉桃)「這些看上去像巖石的藝術品,沒想到是用陶做出來的,記憶中的陶製品都是杯子、碗碟之類的,今天的展覽真是大開眼界。」蘭州城市學院學生賈強說。7月5日至12日,國家外國專家局高端引智項目與重點項目——第三屆「後彩陶時代」陶藝創意研發團隊成果展在蘭州城市學院舉行。圖為用陶土製作的蘋果。
  • 國家寶藏之《人頭形器口彩陶瓶》,跨越五千年的守護!
    為死去的靈魂找個依靠,便是那時人們發明「人頭形器口彩陶瓶」的意義所在。節目中吳磊變身小王子金陽,守護重病失明妹妹,患病後恐不久於人世。連山巫師告訴哥哥將死去妹妹的頭髮放置「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內,便可為妹妹的靈魂找到依靠。八千年前的故事8000年前,甘肅大地灣溫暖溼潤,河谷寬廣,土地肥沃,先民們用水、火、土創造出中國最早的彩陶文化。
  • 在國博看展覽|甘肅彩陶科普貼:帶您一睹藏在紋飾裡的奧秘
    距今八千年左右,渭河流域的先民燒制出了中國北方第一批彩陶。之後,彩陶廣泛出現在黃河、遼河、長江等流域的各個新石器時代文化中,而黃河上遊甘肅地區彩陶最為發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彩陶文化。甘肅的彩陶文化跨越了5500年,包含眾多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文化。
  • 巧借勢、強品牌,彩陶坊酒亮相「2020駐馬店商品交易會」
    本屆商品交易會展覽面積約20000㎡,折合標準展位1000個。仰韶彩陶坊,「醉」美陶香迎賓朋仰韶彩陶坊,「醉」美陶香迎賓朋。仰韶酒業高度重視此次商品交易會工作,積極響應率隊參加,攜彩陶坊產品亮相參展,更好的做到了傳播中原文化、展示豫酒風採,弘揚企業文化,助力豫酒振興。
  • 「陶」出小康好生活
    鬥本才讓說:「從古至今,宗日文化出土的彩陶在製作方式、圖案紋樣等方面都傳承得很好,如果能夠和現代陶藝結合起來,製作成茶具、餐具等日常用品,必定能發展得更好。」  作為宗日彩陶製作的代表人,鬥本才讓從成功複製出第一件古陶作品起,再也沒有停下腳步。  「傳統文化會讓很多人感覺到很神秘,因為大家都看不見、摸不著,缺少載體,而對於宗日文化來說,彩陶就是載體。」
  • 彩陶地母——馬廠型彩陶
    有蛙形圖案的彩陶罐安特生在甘肅和青海,用兩年的時間一共發現了50多處文化遺址,他提出了仰韶、馬家窯、半山、馬廠、齊家文化等分期,為中國古代的陶器提供了多種形式。和半山型一樣,馬廠型彩陶的出土地也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出土於青海省樂都縣的馬廠沿,另一說是出土於青海省民和縣的馬廠塬,現在這兩處都是馬家窯文化的遺址地,大約與半山型同期。馬廠、半山和馬家窯的彩陶同屬於馬家窯文化,是不同的類型。與半山的精緻規整相比,馬廠型的彩陶就顯得簡略多了,在紋飾上顯得馬虎,草草從事,一揮而就的東西多了,留給後世以一種浮皮潦草、漫不經心的感覺。
  • 中國白酒的陶醉之美:7000年時光釀一瓶彩陶坊!
    而在仰韶彩陶坊酒中可以解釋為酣暢的醉飲彩陶瓶裡的陶香美酒。仰韶彩陶坊酒因陶而生,因酒而醉,因醉而美。它如精美藝術品的外觀上蘊含著仰韶7000年的文化,在遇到酒的一剎那,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氤氳而出的酒香與陶香令人流連忘返,如痴如醉......
  • 甘肅彩陶科普貼來了!原來陶器上這些「紋」有這麼多奧秘
    距今八千年左右,渭河流域的先民燒制出了中國北方第一批彩陶。之後,彩陶廣泛出現在黃河、遼河、長江等流域的各個新石器時代文化中,而黃河上遊甘肅地區彩陶最為發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彩陶文化。 甘肅的彩陶文化跨越了5500年,包含眾多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文化。
  • 甘肅出土「人頭形器口彩陶瓶」,被農民拿來當廚具,後來成為國寶
    新石器時代的標誌是陶器,最有價值的是彩陶。古人的審美意識發生了改變,彩陶表面的紋飾和顏色都體現出當時制陶師的審美觀,包含著古人豐富而細膩的情感生活。前段時間,有一位老人挖出了一件陶器,曾被當作廚具用了好多年,多年之後,專家鑑定這個瓷器為國寶,後來被命名為「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 2020年三門峽黃河文化旅遊節,彩陶坊天時款待天下賓朋
    鄉音未改,酒滿情深,此等溫情時刻,彩陶坊天時作為河南高端白酒的扛鼎之作,被指定為大會唯一指定白酒,接遊子返鄉,助中原出彩。 五千年歷史看河南,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兼容並蓄,在華夏民族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河南的深厚文化從來都是展現河南氣質的一張名片;七千年歷史看仰韶,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文化時期典型代表,
  • 氣象萬千的黃河彩陶——半坡類型彩陶魚紋
    原標題:氣象萬千的黃河彩陶——半坡類型彩陶魚紋  潛有多魚  魚類水族紋是半坡類型彩陶具有代表性的花紋,凡是半坡類型遺址都發現繪著魚紋的彩陶。半坡類型彩陶的魚類水族紋分布範圍很廣,東至山西西南部,西到甘肅東部,幾乎包括了整個渭河和涇河流域。在橫跨千裡的區域內,半坡類型彩陶魚紋成為各氏族共同推崇的紋樣,這是不同尋常的文化現象。
  • 紀連海開了一瓶彩陶坊天時酒,頓時火了一把
    手一懶,讓助理給開了一瓶酒,沒想到的是,居然開了一瓶仰韶酒業出品的53°彩陶坊天時酒,好喝是好喝了,可是內心真是捨不得啊!實話說,論酒瓶,彩陶坊是最有文化的,真的對得起「仰韶」二字,對得起七千年前仰韶先民!陶泥發酵、陶甑蒸餾、陶壇儲存、陶瓶盛裝的『四陶工藝』,也讓世人品味到了中國白酒的『精髓』:大道至簡,天人合一……」紀連海,何許人也?
  • 看見文物|仰韶彩陶工藝精品——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是仰韶彩陶工藝的代表作之一,於1995年5月25日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2013年1月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楊曉君攝 這件彩陶盆以細泥為原料,捏成型後著彩放在窯裡燒制而成的彩陶器。
  • 原始彩陶上跳躍的圖案藝術
    彩陶是我國原始繪畫藝術的經典之作,在一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創造出了陶器,首次脫離磨製自然工具的時代,邁向了文明的新石器時代。隨著彩陶工藝的完善,產生了繪畫的雛形:彩陶圖案。新石器時代的人們結束了穴居野外的生活,建造出了原始的房屋,形成了原始的村落建築群。集體勞動又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豐衣足食的原始先民們開始有了審美的需求。
  • 《2020陝博日曆·彩陶中華》發行
    《2020陝博日曆·彩陶中華》內頁本報電(田立陽)近日,陝西歷史博物館《2020陝博日曆·彩陶中華》正式發行。作為踐行「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舉措,陝西歷史博物館在《2018陝博日曆·大唐長安》和《2019陝博日曆·絲路輝煌》成功發行的基礎上,再次集結專家團隊,依託全國20個省區市50家文博單位的文物資源和最新研究成果,推出兼具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功能性的《2020陝博日曆·彩陶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