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第一次發現茶的地方,現在還有千年古茶樹群,產的茶帶蜜香!

2020-12-23 澎湃新聞

中國是茶的故鄉。但如果問起中國的飲茶歷史發源於何時何地,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

千年國飲,始於茶陵

茶陵縣,隸屬株洲市,位於湖南東部,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縣。它的得名,源於一段美麗的上古傳說。

相傳,茶祖炎帝神農氏在這裡發現了茶。我國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記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這個「荼」,就是現在所說的茶。而神農嘗百草的「茶山」,就是茶陵的雲陽山。後來,神農氏去世後就葬在附近,這也是「茶陵」名稱的由來。

茶祖神農氏雕像

千年古茶樹群:見證茶文化的活化石

被譽為中華茶祖的炎帝神農,開啟了識茶用茶的先河,而茶陵人種茶、制茶、飲茶的技藝也世代流傳綿延千年。

不久前,人們在茶陵縣湖口鎮的一處巖壁上,發現了大面積的古茶樹群落,樹齡最大的在800-1000年間,樹高4.5米,平均冠幅2.5米,胸徑20公分,生長在懸崖亂石之中。在它周圍,還密布生長著約100餘株大小不一的古茶樹群。

滑動查看更多圖片

茶陵茶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從不缺乏對茶陵茶品質的讚美。唐代陸羽的《茶經》就曾寫道:「茶陵皆產茶有名者」、「湘茶首推茶陵」。

「蜜香」紅茶,造「富」百姓

如今,這裡最具代表性的地標產品是——茶陵紅茶。

俗話說,高山雲霧出好茶。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使茶陵成為著名茶鄉——地處北緯25度到30度之間的中國黃金產茶帶,種植高度普遍在海拔400-800米山上,北面有武功山抵擋寒風,無霜期達到293天,氣候溫潤,降雨充沛。

茶陵紅茶採用純手工採摘,每斤有6-8萬個芽頭,葉芽上的金色毫毛清晰可見。制好的紅茶,幹茶金烏相間,烏潤有光澤。衝泡後茶湯呈通透、澄清的琥珀色。

茶陵紅茶有著濃鬱的「蜜香」和花果香氣,茶黃素含量達到了1.18%以上,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以及消除自由基有一定作用。

目前,株洲市正在著力打造「茶祖三湘紅」 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湖南紅茶』核心產區」。乘著發展的東風,茶陵縣已經建成茶葉基地3.5萬畝,發展了15家規模茶企,實現總產量1590噸、總產值3.03億元,每畝茶園產值達到1萬元以上,給茶農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原標題:《在中國人第一次發現茶的地方,現在還有千年古茶樹群,產的茶帶蜜香!》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麻慄坡縣發現千年樹齡古茶樹
    古茶樹從底部長出11根樹幹,最粗的樹幹有10公分,分出多根枝條,已長成了喬木。樹枝向四面伸展,一廂廂,一層層,枝繁葉茂,使整棵茶樹顯得碩大無比,展示出一種王者的氣派。據測量,這棵古樹茶樹高23米,樹圍3米。雖然已經沐浴風霜千年之久,但這株古茶樹仍然枝繁葉茂,根壯體健,樹根、樹冠從未被蟲蛀過,每年春天都能長出鮮嫩葉茶,古樹茶離最近的茨竹壩行政村下草果衝村民小組3公裡,雖偏遠,但村民都知道這棵茶樹。
  • 老包說茶:《茶經》留下最早的古茶樹密碼
    當然很多大茶樹後來進行低產茶園改造被臺刈,主幹雖然被臺刈,但樹根還在。目前人們所說的臺地茶,是指開水平臺地種植,形成密植、矮化、豐產的茶園。臺地茶因密植、矮化、求豐產,人工施肥較多,主根較淺,鬚根發達,是以吸收人工增加的養分為主,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在全國茶區推廣;而無性繁殖的茶葉良種,上世紀90年代在普洱、版納、臨滄等地推廣,多為臺地茶。
  • 勐臘古茶山-茶韻悠悠
    不過,卻因為過往遭受戰亂等破壞,所以現在革登古茶山茶樹已經為數不多,且連同傳說中孔明所栽種的茶王樹都「仙逝」了! 茶葉特色:革登古樹茶多為栽培型小葉種,茶湯質地柔和,少苦澀,有著明顯花香,生津迅速,喉韻清涼。
  • 旅遊行業這一年丨普安縣:中國古茶樹之鄉 「茶旅融合」促發展
    「2020旅遊行業這一年」專題報導帶你看貴州旅遊的「破局」歷程。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汪明剛)普安縣位於貴州省西南部烏蒙山區,東距省城貴陽236公裡,西距雲南昆明280公裡,南距州府所在地興義市136公裡,晴興高速公路開通後,與興義距離為86公裡。
  • 雲南的這五棵古茶樹,樹齡達千年以上,堪稱世界級寶藏!
    在普洱茶的市場上,經常能聽到古茶樹的字眼,那麼古茶樹的定義是什麼呢?古茶樹是指分布於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樹及其群落,半馴化的人工栽培型野生茶樹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園中的茶樹。那樹達千年的古茶樹你知道幾個?
  • 雲南古茶第一村
    1.2 萬畝 成為了所有茶客去勐海茶山的第一站 被世人譽為「古茶第一村」 竹筒香茶也是南糯特色之一
  • 貴州望謨深山藏古茶,你喝過望謨八步古茶嗎?
    太熱的地方往往會被誤以為不會有好茶,也就沒有多少人會把望謨與茶聯想起來。這也許就保護了深藏麻山腹地的一塊人間秘境不被打擾,讓外界驚嘆的一種茶科珍品——紫鵑,在重巒疊嶂、鳥鳴山幽、清泉長流、雲霧繚繞、植物多樣的大山中得以「野性」生長。望謨不僅有茶,而且有好茶,有珍品茶!
  • 刀哥說茶丨細說普洱山頭茶之南糯山「三寨」
    如果您第一次去遊茶山,建議第一站選在南糯山,因為:茶山旅遊首選 古茶山第一站去西雙版納旅遊,別忘了上古茶山,版納的古茶山集中在勐海和勐臘兩縣,被稱為「中國普洱茶的第一縣」的勐海,是茶友們最喜歡去的地方了,而首選的古茶山的第一站,就是距離景洪市最近的南糯山了。南糯為傣語,意為「產美味筍醬的地方」。
  • 千年景邁茶,為何茶價始終上不去?
    這裡還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面積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2.8萬畝千年古茶園,村落,森林,茶樹,幾乎無明顯的界限。茶樹與原始森林混生,相間的樹木為其遮陰蔽日。
  • 黔西南野生古茶樹的 前世今生
    其中在普安、晴隆、興義、安龍、興仁等縣市,均有滿意的發現。 作為茶研所的資深專家,林蒙嘉等人不辭勞苦、爬山涉水,多次深入黔西南深山老林,走訪調查。他們僅在晴隆縣沙子鎮、普安縣江西坡鎮,即出土茶籽化石的雲頭大山周邊,就發現不同種類的野生古茶樹上萬株,還有各種類型的茶樹品種資源300餘種。
  • 茶葉知識科普,雲南古樹茶第一山,魅力無窮的南糯山
    南糯山是整個西雙版納古茶樹最集中的地方,古茶園面積居雲南古茶園首位。南糯山茶園總面積21600多畝,其中古茶園有12000畝,古茶樹長勢較強,密度較大,最為完善的是半坡老寨。在一些制茶師傅眼裡,南糯山所產原料是最為「百搭」的,可以跟很多山頭的茶搭配,增添更多色彩。
  • 很久沒整理的茶記.
    此茶還有個別名「嚇煞人香」,相傳有一尼姑上山遊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後奇香撲鼻,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由此當地人便將此茶叫「嚇煞人香」。碧螺春早在唐朝時已成貢品,它的產區是中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著洞庭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
  • 古六大茶山分布區域,各茶山茶樹滋味特點
    古茶樹多為大葉種茶,以此採制的普洱茶,其條索肥大粗壯,在普洱茶界有著「香揚水柔」的泛稱。衝泡後,湯質柔和順滑、蜜香高揚、苦澀感低、滋味較為厚重、回甘生津持久,山野氣韻強。古六大茶山之倚邦倚邦山位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的最北部,倚邦茶山,南連蠻磚茶山,西接革登茶山,東臨易武茶山。
  • 普洱茶從4大茶區到各大山頭,5分鐘帶你看個遍(中)
    至今,老曼峨寨子共有128戶614人,現存古茶園3205畝,分布在該村四周的森林中,海拔在1300米左右,該寨還有新茶園852畝。攸樂茶區的茶質:香型和口感與曼撒、易武接近,香氣高揚、湯水柔和、舌面苦澀度較高,因茶樹的樹齡較小,茶性較烈。6.那卡那卡古樹茶是勐宋茶區最具代表性的茶,是勐海縣勐宋鄉大曼呂村委會的一個拉祜族寨子。位於滑竹梁子山的東面,生態環境好,適宜種植茶葉等農作物。那卡寨子以出產品質上好的古樹茶而被人們所認識。
  • 你再也忘不了這樣的野生古樹紅茶:天然杏仁香,世界茶驕傲
    現在野生茶樹資源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了,我國已在11個省區的200多處發現野生古茶樹資源,但是對野生茶樹資源研究的材料都以雲南省的野生茶樹為主。而廣東羅坑野生茶樹種質資源如此豐富,廣東茶葉貿易地位更是全國之最,為什麼缺乏對廣東野生茶資源進行搜集和研究的專業團隊呢?
  • 打望農交會|千年古茶樹,萬年金佛山,南川邀你逛展
    自古以來,南川便廣為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百歲的老人,千年的古茶樹,萬年的金佛山。」南川大量土壤富硒,面積達1353平方千米,面積及含量均居全市首位、全國前列;各類農作物富硒率高達85.61%,其中,油菜、大樹茶等富硒率達100%。好山好水孕好物。
  • 茶的起源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裡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
  • 臺灣東方美人茶|熟果蜜香,靈動生姿
    東方美人茶的秘密東方美人茶最特別的地方在於,茶菁必須讓小綠葉蟬(又稱浮塵子)叮咬吸食,茶樹被咬後會產生防禦反應,釋放出茉莉酸等香味物質,以引誘小黃蜂等前來吃掉小綠葉蟬。如同一場魅力的意外,小綠葉蟬的唾液與葉片釋放的物質結合,在經過發酵製作後,產生獨特的花果香、蜜香等混合香氣。不一般的製作工藝東方美人茶採收期在炎夏六、七月,即端午節前後10天。
  • E茶談雲南古樹茶之「鳳慶紅茶」
    滇紅茶是雲南紅茶的總稱,分為滇紅工夫茶和滇紅碎茶兩種。紅工夫茶芽葉肥胖,金毫暴露,湯色紅豔,香氣高醇,味道稠密。滇紅工夫茶於1939年在雲南鳳慶首先試製成功。據《順寧縣誌》記載:「1938年,東南各省茶區挨近戰區,產制不易,中茶公司遵奉部命,活躍開發西南茶區,以維持華茶在國際上現有市場,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八日正式成立順寧茶廠(今鳳慶茶廠),籌建與試製一起並進」。當年出產15噸銷往英國,今後不斷擴大出產,西雙版納勐海等地也組織出產,產品質量優異,深受國際市場歡迎。
  • 中國頂級茶葉排行榜,你喝過哪些茶?
    此茶還有個別名「嚇煞人香」,相傳有一尼姑上山遊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後奇香撲鼻,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由此當地人便將此茶叫「嚇煞人香」。碧螺春早在唐朝時已成貢品,它的產區是中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著洞庭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