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我們為什麼喜愛蘇東坡?

2020-12-21 談藝錄

蘇東坡是在黃州完成他的人生轉變的,不僅蘇東坡這個名字來源於黃州,他的大部分文學名篇也都是在黃州時期寫成的,因此我們不得不一再關注他在黃州時期的作品,比如這篇《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蘇東坡基本上可以算是被流放到黃州的,所以,他初到黃州,就住在城南長江邊上的臨皋亭(是啊,住在亭子裡)。後來,因為生活原因,他被允許開荒自給,於是他就在不遠處開墾了一片荒地,並且發現了一口井,他就在這裡種上了莊稼樹木,他給這片地起名叫「東坡」,自己號「東坡居士」。

(蘇東坡石像)

再不久,他又在這裡築屋,起名「雪堂」,顯然,劫後餘生的他想在這裡安定了下來。

黃州的「東坡」實際上成了他的涅槃之地。他在這裡重生了,但這個重生的過程是痛苦而漫長的,這首詞抒寫的正是他在痛苦中自我轉變的一段心路歷程,如果細讀,我們就會發現,這首詞像短篇小說,有故事情節,又像是哲理散文,啟人深思。

(詞意圖)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在政治迫害中被扔到黃州的蘇軾無以排遣痛苦,於是他借酒釋懷,在「東坡」之地墾荒種地之餘,日日把酒臨風成了他的日常。這一天,他仍然在東坡飲酒,「醒復醉」,說明醉得厲害,醉而復醒,醒而復醉,如此,等他回到住所時,已經相當晚了,但他沒確定是三更,而是說「仿佛」,因為他是醉酒狀態,只能說個大概的時間段,總之,他醉眼朦朧地回來了。

(《赤壁賦》中蘇東坡在黃州的生活)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夜半歸來,應門的童子早已進入夢鄉,敲門不應的蘇軾不著急,不暴躁,他坦然處之,只是倚著手杖,靜立江邊,聽江聲浩蕩。這就是蘇軾,風神瀟灑,襟懷曠達,但卻遺世獨立。

孑然一身蘇東坡在這樣的深夜,就這樣靜靜地立在江邊,多有畫面感……

這是一個靜美的境界,並且這份「靜」,是動中有靜,是在家童的鼾聲和浩蕩的江聲中對比出來的「靜」。正是這樣的鬧中取靜,才顯得詞人在心潮起伏中的安然更加難得。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在經歷了「烏臺詩案」的冤獄之後,蘇軾的人生似乎走進了死胡同,這種挫折讓他憂愁、困惑,讓他恐懼、苦惱。他在思想上向道家思想尋求解脫之法,這兩句,都化用了《莊子》的句子。

(長恨此身非我有)

「長恨此身非我有」化用《莊子·知北遊》的「汝身非汝身也」一句,原是丞輔之官教導大舜的語句,本是說一個人的形體精神是天地自然所付與,並非人自己所有。而蘇軾如此用「恨」字來化用,實在是經歷了切身之痛才有的感悟,他恨自己「人在江湖(仕途),身不由己」,他恨自己無法解脫,恨自己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恨自己不屬自己,這是痛徹心扉的人生無力感。

「何時忘卻營營」化用《莊子·庚桑楚》的「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本是說一個人應當守住本分,保住生機,不要因世事而百般思慮,更不要因為世事而百般忙碌周旋。而蘇軾卻反過來說「何時忘卻」,這使他的身不由己又一次得到強調。實際上,他痛苦的正是這種無法擺脫的身不由己,這是他掙扎的最大痛苦所在。

(東坡畫像)

夜闌風靜縠紋平。這一句,字面上只是描寫景色,夜深了,風漸漸靜了,江面上的水波細紋漸漸平靜下來了。實際上,這是他內心世界與自然界的景色相契合的句子,他佇立江邊,思索許久……

隨著江水的平靜,他的內心也漸漸平靜下來,他找到了解脫方法,他渴求安靜的內心與紛繁喧鬧的世界達成和解,世界安靜了,他的心也安靜了。那麼,他找到的最終解脫之路是什麼呢?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他要趁著這良宵美景,駕一葉小舟,隨波漂流,任意東西,他要將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漫漫無際的江海自然之中。這實際上是從積極用世轉向消極低沉之後的又一次升華,他開始轉向追求一種精神自由,合乎自然,又超乎自然的人生理想,他認為,那才是真正的解脫。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在黃州,經歷了種種心理挫折的蘇軾,終於變成了蘇東坡。

蘇東坡飽嘗人生之痛,在人生困局的折磨下左衝右突,他在儒家的用世思想與清靜無為、超然物外的老莊思想之間找到了完美平衡,最終升華成他極具魅力的獨有人格,他的性情曠達而灑脫,他的襟懷磊落而豁達。

我們愛蘇東坡,在於他的這種人格,正是中國人嚮往的人格典範。我們在蘇東坡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困境,也通過蘇東坡的文字找到解脫之路。

(【愛唐宋詞】之43,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讀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蘇軾因烏臺詩案,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住在城南長江邊上的臨皋亭。後來,又在不遠處開墾了一片荒地,種上莊稼樹木,名之曰東坡,自號東坡居士,並在這裡築屋五間以作遊息之所,名「雪堂」。《臨江仙·夜歸臨皋》作於黃州之貶的第三年,描寫了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後返歸臨皋住所的情景。
  • 每天一首古詩詞|蘇軾: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宋·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這首詞寫於蘇軾黃州之貶的第三年,詩人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後返回臨皋住所的情景。夜間在東坡雪堂飲酒,醉了又醒,醒來再飲,歸家時仿佛已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聲如雷,反覆叫門也不應。
  •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
    學會了隨波逐流,懷有一顆功利之心?不,我不願承認,卻又無法徹底地推脫。在這五味雜陳的世間,已經沒有誰,可以真正地做到清白。要做一個兩袖清風、心無雜念、沒有欲求的人,太難。在現實面前,我們都是那樣的脆弱不堪、那樣的無能為力。 讓我難忘的,是越劇版的《紅樓夢》電視劇裡的片尾曲。紅雨消殘花外劫,黃粱熟透韶華盡。空念著鏡裡恩情,夢中功名,卻不知大廈一朝傾。
  • 《臨江仙·夜歸臨皋》蘇軾 |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譯文夜裡在東坡飲酒,醉而復醒,醒了又飲。回來的時候仿佛已經三更。家裡的童僕早已睡熟鼾聲如雷鳴。反覆敲門裡面全不回應,只好獨自倚著藜杖傾聽江水奔流的吼聲。長恨身在宦途,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麼時候能忘卻為功名利祿而奔競鑽營!
  •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讀完這首詞,才明白蘇東坡活得有多通透
    世人眼中的蘇東坡,是一位與命運死磕到底的強者,也是一位在宋代詞壇舉足輕重的詞人。穿上一身蓑衣,他可以嘆「一蓑煙雨任平生」,駕一葉扁舟,他可以獨攬清風明月,「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 蘇軾:生命中有一種淡然,是「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臨江仙》這首詞是蘇軾在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豐三年)所作,此時的詩人正因「烏臺詩案」而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詞的上闋敘事,著意渲染詩人醉態,下闋抒情,主要敘述其酒醒時的思想活動。
  • 文字控·清新復古·純色系壁紙: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文字控·清新復古·純色系壁紙: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平時大家都是非常喜歡收集各種各樣的壁紙的, 其中不僅僅有明星的,有風景的,更有很多平鋪的以及卡通的,但是還是會有很人都喜歡簡單大方的純色文字的壁紙!「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真的是非常的有感覺,畫面感也是非常的強的,加上面後的青色背景令人感覺十分的清新文藝。這個也是非常的古風的,相信很多喜歡古風的小姐姐都會留下的,上面這句詩給人的感覺也是非常的感嘆,用在手機桌面上每次打開都會重溫!
  •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讀麥家《人生海海》
    如鯨向海,如鳥投林,我們生活在時間的緯度裡。時間向前或向後,改變著周圍的一切,只不過身在水中,不覺水流。等到人生活成大海,那就是一輩子的回憶。有人得過且過,有人浮浮沉沉,在變換不停、大起大落的時間潮流裡活得坦蕩。
  •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是一種怎樣的意境?畫面太美!
    培訓課上老師讓我用一句詩做一個結尾,我脫口而出的是「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而恰好昨晚愛人給我發來一條微信,說的也是它。還有一張我們一起去過的鼓浪嶼的配圖,一句小詩,很好的意境。初秋,願你灑脫自由,願你可以收穫一枚美麗的果實。
  •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聊一聊「舟」的意象
    在歷代文人的不斷吟誦中,舟有了自己的文學意象,即舟船意象,它蘊含了男女之間的感情,也蘊含了人們的漂泊離愁,同時,它又寄託了人們的自由與灑脫,而它所蘊含的何嘗不就是我們的人生。我們的人生,有戀人之情、有戀鄉之心、有戀己之懷,因而,舟,其實承載了我們的人生。
  • 《臨江仙》:蘇東坡就是這麼瀟灑,聽著打鼾聲也能快意人生
    面對人生的低谷,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鬱悶甚至消沉,可是我們的大文豪蘇東坡,當人生失意落魄時,他是怎麼面對的呢?我們不妨來看看他寫的這首《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 蘇詞:風靜縠紋平,江海寄餘生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注釋:縠(hu):有皺紋的紗。瑩瑩:指追求奔逐。用典:《莊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人生就是一座旅店,我們亦是匆匆行人。《行香子·述懷》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
  • 蘇東坡最豁達的一首詞,結尾10個字道出人生理想,令人回味無窮
    提起蘇東坡,印象最深的恐怕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每逢中秋,基本都能聽到這句詩。他雖仕途坎坷,屢遭貶謫,從京城到祖國最南端,但胸襟坦蕩,樂觀豁達,遇事達觀,交遊甚廣,甚至自言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這心胸,真男神。蘇軾詩云: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 蘇東坡喝醉後回不了家了,乾脆到江邊閒逛,還寫下一首經典詞作!
    肯定有很多蘇粉,這是為什麼呢?雖然蘇軾一生並沒有擔任什麼大官,反而經常被貶謫,但他詩詞中所表露的豪放曠達和灑脫散發著無窮的魅力。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和「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的豪邁意氣,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超然,還有「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及時行樂思想,總之讀蘇軾的詩詞,總會給我們以啟迪。
  • 蘇東坡:有趣到骨子裡,讓人吃肉就想起的男人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故事是這樣的:東坡在黃州時,有一天與一些客人在江上夜飲,他意興風發,當場吟出了「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詩句,讓在座者為之擊節嘆賞。沒想到第二天,黃州處處傳言蘇軾昨晚寫完這首詞後,將自己的衣服鞋帽掛在江邊,自己搖著小船長嘯而去,不知所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