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讀麥家《人生海海》

2020-12-21 燈火小闌珊

想要看這本書,有的時候真要歸功於爸爸的慫恿。他知道我最愛《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就說:「這本書裡也有上校。」於是我就央求爸爸給我買來了《人生海海》這本「網紅」書。

它真的深深地吸引了我,故事很簡單,講的是生活在農村的一位上校的平凡一生。耗費了幾天,看完最後一頁,我疲憊地趴在了桌子上,腦海裡反反覆覆地想著一句話,這句話徘徊遊走,仿佛在鳴響——上校這一生,走得鏗鏘,活得敞亮。

上校是一個為人一身正氣的人,一開卷就寫了他在雪地裡「喀喀」的腳步聲,正如鐵器相撞,清晰乾脆還昂揚不屈,這無不是上校這個人的真實寫照。

接下來就是上校這個人的概況了。他是全村裡最古怪的人,不出家門,不下地幹活卻不缺錢花;別人雖然少和他搭話卻十分依賴他,甚至想要巴結他,像只癩皮狗似地想要和他賴在一起……一個個謎團令眾人十分好奇,文中那個作為小孩的「我」也自然如此。

後來因為文革,小瞎佬出歪主意擒住上校,逼問抽打他,編造謊言,上校出逃,留下懸案;爺爺告發,上校鋃鐺入獄……最終和上校關係密切的「我」們一家也被人瞧不起、看不上了,「我」便去往異鄉,走我自己的路……

麥家以前一直寫的是諜戰小說,這次的主人公上校也不例外,也具有不少戰場上的經歷。他天賦過人,學啥都快,順利地被挑上當軍醫。手握手術刀,人稱「金一刀」。他替別人取下彈片,救人無數,自己的內心卻傷痕累累,而且那些恥辱和悲慘怎樣抹也抹不去,手術也無法摘除,它是一個上校拼死守住的秘密。

別人無下限地打探讓上校被這個秘密逼瘋了。年老的時候和同為軍醫的林阿姨一起過著平淡的日子,最終去世。

可以說,上校這一生,波瀾壯闊,也可以說,平淡無奇。畢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但是上校恰恰奇在了他對待生活和時間的態度。

他一輩子都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目不斜視,不耍花招,只是隨時備戰著,與生活這場仗。

另外,《人生海海》想要說的是父親的形象。

上校就是一個理想化的父親,和「我」的父親雖是好友,卻大不盡相同。上校是時間和人生的贏家,挺拔堅定;而父親只是一個屈服的膽小鬼,懦弱膽怯。

「我」把上校當作父親,把我兒時的好奇心全部都投入進探明上校的秘密上,把年老的他當作父親來崇敬與愛護,直到他平靜地去了,和林阿姨一起。

書中有一句話,「生活摧殘了他,讓他過著活鬼一樣的生活,也讓他穿越了生死恐懼和世態炎涼,變得大徹大悟,笑傲江湖。」這說的是小瞎佬,其實也是書中的每一個人。

時間會寬恕一切過錯,時間也會撫平一切創傷,只是時間從來寬容地繞過他人,從不饒過自己曾經的過錯。能夠看開,敢活下去,敢拼敢闖的是上校,無法拋開,被它纏住,躊躇等死的就是「父親」。

上校的身上,有些東西深入了骨頭裡,剃不出來,挖不出來,只能等細水長流,慢慢清洗。直到最後,就沒有什麼放不下的了。

如鯨向海,如鳥投林,我們生活在時間的緯度裡。時間向前或向後,改變著周圍的一切,只不過身在水中,不覺水流。等到人生活成大海,那就是一輩子的回憶。

有人得過且過,有人浮浮沉沉,在變換不停、大起大落的時間潮流裡活得坦蕩。

時間無情,它讓人被迫分離,讓人忍辱負重,背負著它帶來的沉重枷鎖無法掙脫,但是上校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有著一股勁,就要和它拗一輩子,不甘浮沉,所以抗爭。

真正的英雄主義,須在生活這團烈火中涅磐重生。

最後上校又流於了時間的雕刻,平靜地迎接了神聖的死亡。他的一生浮沉,也成就他的英雄主義。生活有陰冷詭譎的漩渦水溝,也不乏暖陽舒緩的水域池灘。人生的劫數世事難料,以命相搏,就是上校的模樣。

他從不認輸,從不低頭,直到臨死,還是載著歡樂而去。

董卿阿姨說,「我讀完這本小說的感受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聽到這句話,便想到了一句詩來概括我的感受——「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小舟一逝,萬古東坡。他以明月清風伴茶,因為他在時間的手裡掙扎,卻從未變成別人要求他活成的模樣,而是成為了別人從未想過可以這樣活的模樣。他可以退避社會,可以厭棄凡俗,可以襟懷曠達,可以遺世獨立,可以超逸達觀,可以有心靈上的慰安……

他在東坡雪堂豪興縱飲,醉了之後流出了奇峰突起的喟嘆,讓人豁然有悟,他是要化作滄海一粟,這深長的歇拍,是歷盡宦海沉浮的哈哈大笑。

我們重讀這句詩,看到的會是蘇軾孤傲的背影。當然不是由於清高,不是由於不屑,而是因為他什麼也不要了,他的前方,一條長路連到天去。「所以到後來有『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之句。在煙雨中騰雲過了,在雨裡行走過了,什麼都過了,還能如何?所謂『來往煙波非定居,生涯蓑笠外無餘』,生命的事一經過了,再熱烈也是平常。」

心有雷霆,面若靜湖,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這是時間的積澱,是回首的滿足。所以,信步前行,頂風衝雨,在時間的風風雨雨下我行我素,這就是蘇軾的樣子。

在我看來,「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說的也是如《人生海海》中上校穿行纏鬥的一生,此詩中充滿了時間帶來的仁慈。

相關焦點

  • 讀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蘇軾因烏臺詩案,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住在城南長江邊上的臨皋亭。後來,又在不遠處開墾了一片荒地,種上莊稼樹木,名之曰東坡,自號東坡居士,並在這裡築屋五間以作遊息之所,名「雪堂」。《臨江仙·夜歸臨皋》作於黃州之貶的第三年,描寫了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後返歸臨皋住所的情景。
  • 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
    歷史上關於東坡的軼聞趣事不勝枚舉,詩詞、書畫、政治、美食、禪佛,他被讚譽為中國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的代表,對後世影響極深。喜歡蘇軾的詞,豪放卻不奔騰,縹緲卻不虛無,婉轉卻不悲悽。每一次讀到驚心動魄,讀到魂夢飄搖,讀到深情悲慟,可到最後,都會歸於淡定從容。他說,長恨此身非我有;他說,何事長向別時圓;他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他也說,人間有味是清歡。
  • 每天一首古詩詞|蘇軾: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宋·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這首詞寫於蘇軾黃州之貶的第三年,詩人深秋之夜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後返回臨皋住所的情景。夜間在東坡雪堂飲酒,醉了又醒,醒來再飲,歸家時仿佛已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聲如雷,反覆叫門也不應。
  • 蘇軾:生命中有一種淡然,是「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臨江仙》這首詞是蘇軾在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豐三年)所作,此時的詩人正因「烏臺詩案」而謫居黃州(今湖北黃岡)。詞的上闋敘事,著意渲染詩人醉態,下闋抒情,主要敘述其酒醒時的思想活動。
  •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我們為什麼喜愛蘇東坡?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蘇東坡基本上可以算是被流放到黃州的,所以,他初到黃州,就住在城南長江邊上的臨皋亭(是啊,住在亭子裡)。後來,因為生活原因,他被允許開荒自給,於是他就在不遠處開墾了一片荒地,並且發現了一口井,他就在這裡種上了莊稼樹木,他給這片地起名叫「東坡」,自己號「東坡居士」。
  • 文字控·清新復古·純色系壁紙: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文字控·清新復古·純色系壁紙: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平時大家都是非常喜歡收集各種各樣的壁紙的, 其中不僅僅有明星的,有風景的,更有很多平鋪的以及卡通的,但是還是會有很人都喜歡簡單大方的純色文字的壁紙!這句話真的是十分的受教: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相信很多人都對這簡單的十個字非常的有感觸,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壁紙也是非常的好的!「小舟從此逝 江海寄餘生」真的是非常的有感覺,畫面感也是非常的強的,加上面後的青色背景令人感覺十分的清新文藝。
  • 《臨江仙·夜歸臨皋》蘇軾 |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譯文夜裡在東坡飲酒,醉而復醒,醒了又飲。回來的時候仿佛已經三更。家裡的童僕早已睡熟鼾聲如雷鳴。反覆敲門裡面全不回應,只好獨自倚著藜杖傾聽江水奔流的吼聲。長恨身在宦途,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麼時候能忘卻為功名利祿而奔競鑽營!
  •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讀完這首詞,才明白蘇東坡活得有多通透
    殊不知最近很流行的一句古風文案也是出自蘇東坡的手筆,便是題中的那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而這其中又包含著怎樣的深意呢?讓我們走進蘇東坡這首驚豔了時光的詞作中一探究竟。臨江仙·夜歸臨皋(宋·蘇軾)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是一種怎樣的意境?畫面太美!
    培訓課上老師讓我用一句詩做一個結尾,我脫口而出的是「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而恰好昨晚愛人給我發來一條微信,說的也是它。還有一張我們一起去過的鼓浪嶼的配圖,一句小詩,很好的意境。初秋,願你灑脫自由,願你可以收穫一枚美麗的果實。
  •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聊一聊「舟」的意象
    在歷代文人的不斷吟誦中,舟有了自己的文學意象,即舟船意象,它蘊含了男女之間的感情,也蘊含了人們的漂泊離愁,同時,它又寄託了人們的自由與灑脫,而它所蘊含的何嘗不就是我們的人生。我們的人生,有戀人之情、有戀鄉之心、有戀己之懷,因而,舟,其實承載了我們的人生。
  • 麥家的新書《人生海海》:看得人害羞,莫言還讀了2遍
    前方高能,文章較長,讀者細細品讀。去年這部小說開始上架,和讀者見面,如今說來在蕭條的文學市場下,仍舊算一本新書。作者麥家,曾經是一位諜戰劇作家,代表作《解密》、《風聲》、《暗算》都收穫了眾多讀者。不過這位有著「可愛」筆名的麥家卻並不滿足,於是沉浸八年後,他終於轉型出去,出了一本純文學作品,也就是今天我們讀者備受喜愛的小說《人生海海》。
  • 蘇詞:風靜縠紋平,江海寄餘生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注釋:縠(hu):有皺紋的紗。瑩瑩:指追求奔逐。用典:《莊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這首詞為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第三年所作,從中看出,這時的蘇軾好似已從挫折中走了出來,進入一種超脫曠達的境界,開始思考人生,隨遇而安,把生活過成遠方的詩。此後,他一直用儒家入世、道家出世、佛家救世的理念,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人生境界。《臨江仙·送錢穆父》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 《人生海海》麥家:沒能給父親送終,卻還要給我的稿子「送終」
    父親的那兩巴掌,徹底把父子間的感情打斷了,1981年,麥家參加高考,被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錄取。從此他遠走高飛,漂泊異鄉。《人生海海》麥家:沒有給父親送終,卻還要給我的稿子"送終"麥家在星空演講上說:2011年9月底的一天,我父親去世,發生了一些事,迫使我痛下決心,要回頭。"那天晚上九點多鐘,我突然接到電話說:父親病重,可能要"走。
  • 「人生海海」中的五味雜陳——看麥家的長篇小說《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取自閩南方言,意為「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總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而作者麥家對這個詞的解讀又深了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生活總是不盡如 人意,永遠不會如你想像那樣簡單圓滿。
  • 麥家的《人生海海》憑什麼這麼火?莫言「著迷」,董卿「落淚」
    麥家也被稱作「諜戰小說大神」,同時他的《暗算》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近期,麥家發布了自己的新作《人生海海》,各位一直以來覺得,麥家或許還是發布有關諜戰類的小說,但這一次,他發布了一本關於生活的小說。這本書他歷經了5年時間的打磨,結合了自己的故事,最終完成了創作。
  • 麥家說《人生海海》:我想寫的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
    人生是什麼?有的人說是苦海,我們都是在苦海裡掙扎的魚兒;有的人說是絕望,我們每個人都是從一處絕望走到下一個絕望;有的人說是救贖,是一場對自我,對生命的救贖;諜戰小說之父麥家在他巔峰的時候,忽然隱退,而後用八年的時間,寫下了恢弘巨著《人生海海》,用一個光怪離奇的角度,告訴了世人,人生是什麼?
  • 麥家|《人生海海》:短短幾句話,卻說透了人生,莫言高度讚揚
    ,願你我都能好好生活,做最好的自己麥家的這本《人生海海》,歷時五載,從小說的內容到語言再到方方面面,都可見作者精心打磨的痕跡,這在當下急功近利的社會中,很是難得。「人生海海」是一句閩南語,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不止這的意思。它告訴我們生活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無論生活多麼艱難,我們都要好好活下去。麥家曾經說:「自己覺得作為一個作家,最難的,也是最應該做到的一件事情,就是怎麼樣把自己的一些感受變成大眾的感受,讓特殊性變成一種普遍性。」
  • 麥家《人生海海》:甘願在「太監」的苦難人生中,感受活著的力量
    《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的一部新作,全書圍繞一個傳奇人物褲襠裡的秘密展開,故事情節形成極大反差的同時,還引人入勝,滿足了讀者的窺私慾。他割了小瞎子舌頭,還廢了他的手筋,讓他說不了話寫不了字,並從此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上校的屈辱裡,藏著麥家的故事:人生海海,我們終將與人生和解麥家筆下的故事,大都發生在701這樣一個與世隔絕又神秘莫測的情報機構中,但在《人生海海》裡,麥家卻回到了故鄉,回到了村子,回到了世俗中。
  • 麥家《人生海海》:放過自己是一種智慧,時間會讓一切和解
    在《人生海海》之前,麥家是「諜戰小說之父」,很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麥家這個名字,但是你卻熟知他的作品,你看過的很多諜戰劇都出自他手,比較著名的有《暗算》,《風聲》,《解密》等等。從麥家以往作品的風格來看,《人生海海》可以說是轉型之作,因為麥家之前的作品都是諜戰小說,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英雄主義,他們是高不可攀的;《人生海海》的主人公卻更像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他更接地氣。《人生海海》中的上校其實就是麥家自己在《人生海海》中,主要是描寫鄉土文化,帶著濃厚的鄉土氣息,文字中還摻雜著一股自由的味道,語言更鮮活,更具有生命力。
  • 麥家《人生海海》:人生無處可逃,再不堪的過往,終要與之和解
    備受打擊的麥家躲在角落偷偷哭泣,沒有人安慰他,只有三五同學一哄而上的拳打腳踢。諸如此類的事,伴隨著麥家長大。回到家中,也並沒有多少溫暖,脾氣暴躁的父親對淘氣的麥家,沒有慈愛陪伴,只有一頓頓打罵。逃離故鄉和父親,是麥家深深的願望。在灰暗的環境中,堅持到成年後,麥家報考了遠方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