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i No Mieru Machi
久石讓,Mic Musicboxhi!大家好,我是雅麗說美食!專注為大家搜羅介紹各種日本美食。雖然日本飲食文化起源於中國,但是卻在後期發展成為獨具自己特色的文化,今天我要介紹的就是《孤獨的美食家》中大叔吃了之後覺得感人至深的壽喜鍋。
壽喜燒的小歷史
壽喜鍋也叫作「鋤燒」或「牛鍋」,日語寫作「すき焼き」(SUKIYAKI)。「鋤燒」這個名字的由來,根據江戶時代的《料理早指南》一書的記載,源自農民把雞肉這些隨手可得的食物放在鋤頭上烤熟吃的習慣。「鋤」字讀作「すき」,大致和「壽喜」兩字差不多的音,中國人就把這個東西音譯成「壽喜鍋」了。
在日本,鍋料理其實是流行得挺早的東西。我覺得甚至可以這樣說:舊時百姓家戶戶吃的都是鍋料理。因為這和日本舊式建築裡的圍爐有密切的關係,在起居室的中央挖一個方坑,放進炭火,煮的東西則被吊裝在上方加熱。圍爐不但能加熱食物,而且可以藉助它烘乾衣服、取暖,甚至防止舊式茅草屋的房頂腐爛。特別是在寒冷地帶,圍爐對於日本人來說簡直成了標準配置。
江戶時代的壽喜鍋一般是用雞肉、鴨肉或者魚肉去做。直到1859年橫浜被開放為通商口岸,大批的洋人帶著他們的吃肉習慣入駐這個城市而他們則喜好吃牛肉,好學的日本人突然覺得,吃牛肉也是「文明開化」的標誌,於是開始模仿起他們開始吃牛肉。當時著名的思想家福澤諭吉就竭力鼓吹吃肉,他認為日本人之所以矮小,在身高、體格上不如西洋人,歸根到底就是日本人沒有吃牛肉的習慣,於是聳人聽聞地表示:不吃肉就體力虛弱,體力虛弱就有亡國的危險。在明治五年(1872)1月24日,明治天皇下令試吃牛肉,並讓報紙大肆報導一下天皇吃牛肉的消息,以作為「率先垂範」。於是,民間一窩蜂地開始吃起牛肉來。短時間內,去牛鍋店吃一頓成為一種時尚潮流,形成了一陣瘋狂的「牛鍋熱」。
日本壽喜鍋和中國火鍋的區別
如果你以為壽喜鍋只是放入食材亂燉,那就大錯特錯咯。現在就讓我為你介紹一下,一鍋完美的壽喜鍋,需要哪些東西組成,它又和我們中國的火鍋有什麼區別呢?
底料的不同:
還記得我第一次吃壽喜鍋時,只知道是一種日本鍋物,不知道原來是甜味的。所以第一口吃到從甜湯汁裡撈出來的食物時,可是十分的驚奇呢。壽喜鍋底料一般都是蔬菜和高湯,一般蔬菜有:白蘿蔔、香菇和白菜等。香菇上會削出「十字」型,「十字」的目的是,一是為了美觀,二為了儘早入味。高湯主要配方是味淋與日式醬油,有些海邊城市會添加海味。因為日本人喜歡清淡,日式醬油與味淋都是屬於偏甜口的味道。
看到這裡知道與我們的中國火鍋的大不同了吧。中國活動多以麻辣,骨頭,海鮮等作為底料,可是各個都是重口味呢!
吃法的不同
中國吃火鍋喜歡涮上各種喜歡的菜、肉類、海鮮,然後蘸上各種自己喜歡調料,尤其是辣醬,味道濃鬱,想想就流口水呢!但是壽喜鍋日本人的蘸汁是雞蛋,就是生雞蛋。因為高湯是甜口,用煮熟的牛肉蘸上生雞蛋,而蛋清具有粘性,會包裹住肉上的醬汁,放入嘴裡甜甜的醬汁的味道與蛋清的相結合,配合上牛肉,三種味道在口腔內上翩翩起舞。
如果製作壽喜鍋?
用料:牛裡脊肉 500g 小白洋蔥 3個 大蔥 韭菜10根 胡蘿蔔1根 綠豆芽200g 雞蛋6隻 去蒂小口蘑 250g 大白菜芯 1/2棵 罐裝大竹筍 200g 日式雞素燒麵條 100g滑子蘑 100g 壽喜燒預調汁一瓶 牛肉高湯 60ml
壽喜鍋的製作方式真的十分簡單,準備好食材,底料之後只需要用油熱鍋,當加熱一點後放入部分洋蔥塊、韭菜段、胡蘿蔔片、口蘑片、大白菜、竹筍片、滑子蘑和豆腐塊,炒約2分鐘,並不時地晃動鍋底輕輕翻動,淋入適量醬汁,調味汁和水1:1。要注意儘量讓每一種材料分開拌炒。然後煎牛肉,先吃一輪,煮熟再吃一輪。最後依據個人口味加烏冬或者米飯。
當然啦,有一個需要提醒你們不要忘記哦!蘸上蛋液!因為蛋液會使食物中的湯汁牢牢鎖住,還增添了一點嫩滑的口感,這樣會更好吃哦!會像下圖這樣的表情,哈哈哈哈!
壽喜鍋在日本已經是滿地開花,在中國的日料店我相信大家也是經常見到。今天我介紹了做法之後,大家是不是想趕快在家裡試一試這款用料簡單,製作方法也十分方便的鍋物呢,趕緊去試試吧~
最後又到了和大家說再見的時候,希望大家會喜歡今天我帶來的壽喜鍋。如果你有什麼好的經驗也可以留言告訴我或者知道怎麼做更好吃也要告訴我哦~有任何問題請給我留言,喜歡的話可以收藏和給我點讚哦,謝謝大家,下期再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