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圖九哥做了人生第一場直播。
大眾點評前端數據顯示,這場直播共有4.3萬觀看量。圖九哥告訴CBNData消費站(下稱C站),直播總共帶來了一百多個粉絲,「過得去吧,(漲粉)比我平時圖文(點評)稍微快一點」。
大眾點評首頁的直播頻道,目前直播功能沒有正式向個人用戶開放
圖九哥在大眾點評上以「美食+美女」的高質量點評著稱。註冊5年來,他的粉絲超過8萬。這個數字,放在其他社交平臺上或許不算高,但在大眾點評生態內,圖九哥肯定地告訴C站,「我是頭部流量。」
等等,大眾點評還有大V?有,而且還不少。
在大眾點評目前的規則內,註冊用戶最高等級是Lv8。平臺對用戶等級的定義是「用戶的評價對其他消費者的幫助程度」,衡量的維度包括評價的數量、質量,以及站內行為等等。
在大眾點評手機端「我的」頁面可以找到平臺對於Lv等級的規則說明
以圖九哥為代表,在一線城市的大V圈內,Lv8隻是一個準入門檻。而在三四線城市,對「大V」的要求也會相應降低。
在廣東某四線城市經營一家烤肉店的辣椒向C站透露,Lv6在當地已經算比較少見的等級,「據說Lv6一條評論幾百塊,但我們沒有實際買過,有些懂營銷的商家會請這些等級高的人幫忙寫一下(點評)。」
「一條評論幾百塊」,點評大V真的這麼好賺嗎?
做完美甲,吃頓午餐,再去染個頭髮。對於一個普通的點評大V來說,這一切都可以是免費的,只需要拍拍照,打五星好評,再寫十五個字的評價。
點評上的「職業大V」不是秘密。
據C站了解,點評大V更像是一群「經濟適用型大V」,對粉絲量幾乎沒有要求,但相應的,靠點評得到的收入也並不多。大部分合作以免費試吃試用的方式實現,少部分有償點評的費用在百元上下,根據帳號等級浮動。
這些合作在一個個「福利群」裡傳遞,群主會對每個群內成員都進行一定審核。
在C站加入的某個福利群中,最低Lv3就可以報名免費試吃。群內的活動吃喝玩樂、美妝美發,無所不包。唯一的要求就是在體驗結束後「交作業」,即在點評上發布帶圖評價。不交作業或者報名之後沒有去的「鴿子」會被移出群聊。
也有商家會主動私信用戶,有選擇地找人來「充當門面」。
Chloe從去年開始經營大眾點評,初衷只是因為度假的時候「用點評蠻勤的,拍了很多照片就順手一傳」,結果在某條網紅店的點評火了,瀏覽量超過7萬。
發了20多條點評之後,Chloe的總瀏覽量達到16.7萬,幾乎每天都會收到大量商家邀約,「染髮、探店、吃飯的都有。」
Chloe收到的部分私信
在她看來,一條點評能不能火,跟帳號本身沒什麼關係,「網紅店流量就大,或者只是封面圖拍得好看。」
事實上,火不火對於點評大V來說意義不大,畢竟薅羊毛的機會遍地都是,而且門檻極低。想要靠大眾點評獲得實打實的收入,只能依靠商家資源。
一種手段就是「下發任務」。先從商家處得到免費體驗的名額,再發到各個大V所在的群中。每次任務的相應負責人可以獲得幾百元的收入,負責人自己也可以參與「薅羊毛」。
等到積累一定的用戶和商家資源後,就可以組建自己的福利群。如果福利群內的用戶等級普遍較高,還能提升每次任務的單價。一位群主向C站透露,她已經不再經營自己的點評帳號,每個月光靠在群內下發任務就可以賺8000元到1.5萬元的外快。
這類免費體驗的任務往往採用「後報銷」的形式,消費、體驗、評價的流程和普通客人一致,以此來躲避平臺的刷單審核機制。
大眾點評上有「消費後點評」、「體驗用戶點評」等標籤
對商家來說,請這些大V的成本並不算高,但效果不差。帶圖的優質評價權重較高,一方面可以維護商家的評分,另一方面也能促進新客的轉化。
尤其是針對餐飲商家,頭部大V的作用可能比我們想的還要大。
圖九哥告訴C站,「一家人均5、600的中檔餐廳,如果我來推薦的話,晚上的客流量可以從兩三成提高到七八成」。他認為自己的影響力來自口碑,為了維護好口碑,圖九哥目前不考慮商業化,所有點評都來源於自己的真實消費,「我自己做了一點投資,一個月吃飯花4、5萬還是夠的。」
某輕食商家Lay告訴C站,大V能帶來高轉化,確有其事,但對中高檔餐廳更明顯,而且也沒有持續性,「人均500以上的餐廳,可能本來上座率就不高,要麼是針對外地遊客,要麼是商務、約會之類的硬性需求,大家都會參考評論,所以(大V的好評)能帶來轉化,但吸引來的都是散客,對於餐廳來說也沒什麼品牌提升的空間。」
Lay提到,對於人均1、200,特別是百元以內的平價餐廳來說,大V就失去了光環,「本身人流量大,而且大家都是順路吃一吃,大V寫好評差評都不會有太大影響。」
儘管經常收到商家的邀約,但Chloe告訴C站,她只在朋友的理髮店「白嫖了兩次」,而且,「第二條評論被摺疊了,點進店裡看不到。」
她猜測是因為兩次去間隔時間不久,所以被判定成了刷單。
Lay也遇到過類似情況。「我之前新開了一個店,我媽媽、我朋友都沒有來過,但是他們點外賣就顯示是商家相關人員,評論被摺疊,而且不能參與滿減活動。」
大眾點評手機端的客服顯示,「違法違規、抄襲、辱罵」等情況和「沒有實際體驗的評價」無法通過審核。
C站接觸的商家和用戶都提到,大眾點評對於刷單的態度非常嚴厲,摺疊評論、禁言都是常見的懲罰手段,最嚴重的會封號。
但是目前,監管刷單的機制並沒有被公布。一位接近大眾點評的人士向C站透露,「之前公司吃過虧,向商家解釋為什麼會違規後,代運營公司一一避開漏洞,所以後來這方面基本都解釋得比較模糊。」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福利群內的一位大V告訴C站,在寫一些收費點評的時候,他會下個軟體來模擬地理位置,或者把照片處理一下,來躲過反刷單機制,「成功率不低」。群裡也出現過群友被封號的情況,但問題不大,「自己再養一個號,4、5個月可以到Lv7、Lv8。」
「養號」的難度一直在加大。8月中旬,大眾點評推出最新規則,不再顯示帳號「貢獻值」。
貢獻值包括消費、站內社交等多個維度,帳戶的累計貢獻值達到一定數量就會升級。網上大部分「養號攻略」的來源就是貢獻值。
目前貢獻值已不公開顯示
大眾點評在更新公告中說明,「貢獻值沒有取消,只是換了大數據的計算方式且不再展示。」打擊養號、刷單的意圖十分明顯。
Lay認為,平臺加強監管的另一個目的是為了扶持自己的商家營銷業務。
包括Lay在內的三位餐飲商家向C站透露,平臺的各方面服務都「不便宜」,收費項目包含方方面面。比如,為了維護店鋪在大眾點評內搜索頁面的美觀(如店鋪Logo、推薦菜的照片等),一年要交3600元的排版費。
客戶端首頁的廣告位就是其在線營銷服務提供的業務之一
高毛利的商家營銷和數位化服務是點評重要的收入來源。
2015年,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為「新美大」,即美團點評。2年後,美團點評發布針對商家的智能營銷品牌「推廣通」。2019年初,美團點評宣布投入110億元助力商家,資金主要用於行業大營銷計劃、全面數位化升級、深入供應鏈等4個方面。
8月21日,美團點評發布的2020Q2財報顯示,商家數同比增長6.75%。新增的商家也帶來了佣金和在線營銷服務的營收。第二季度,美團的佣金收入同比增長8.6%,在線營銷服務的收入同比增長62.2%。
來源:美團點評2020 Q2財報
某種程度上,點評大V們是站在了平臺營銷業務的對立面。但在平臺生態內,他們又在商家和消費者中間起到連結和橋梁的作用,承接著站內流量。
大眾點評發布新的Lv體系規則之後,C站所在的福利群內一切如常。群內某資深用戶私下告訴C站,「確實比以前會嚴格一些,不過只要沒被封號,號都能養起來。」對於群內的活動,他的參與頻率已經越來越低,只是出於習慣將帳號等級維持在較高水平。
拋開大V身份,他們似乎十分清醒。
採訪中,圖九哥定位自己是「一個美食博主」,但在C站詢問他有沒有考慮全職做自媒體或者經營其他平臺時,圖九哥否認了,「玩到現在,一個是因為愛好,喜歡吃,第二個我們要有腔調,不能為了白吃飯或者為了點錢把口碑壞掉。」
Chloe也沒有把大眾點評上找來的合作太放在心上,「如果我失業了可能會考慮吧,但現在有工作,還是先過好自己的生活。」
* 應受訪人要求,辣椒、Chloe、Lay均為化名
作者 |顧拉風
編輯 | 鍾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