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一周內,四個城市先後放開落戶。
12月14日,無錫印發《無錫市戶籍準入登記規定》,全面取消江陰、宜興行政區域內的落戶限制,實行以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或合法穩定就業為基礎的戶口遷移制度。同時,全面取消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留學歸國人員、技術工人等群體的落戶限制。
12月14日,福州印發《關於進一步降低落戶條件壯大人口規模若干措施》,提出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現落戶「零門檻」。在六縣(市)、長樂區和倉山區三江口區域租賃私有住房的,允許落戶;並降低集體戶設立條件,比如各人才公寓可申請設立集體戶,商住樓可以樓座為單位申請設立集體戶。
12月14日,青島審議《關於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放寬中心城區落戶政策,40周歲以下,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專學歷人員以及技工院校、職業院校畢業生即可落戶。在青島市穩定就業且在城區範圍穩定居住(租賃房屋並辦理居住證)的人員,可申請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在穩定居住地城鎮社區集體戶落戶。同時,在青島市政府確定的戶籍政策範圍內,縣域三市研究放開落戶限制。
12月16日,廣州發布《廣州市差別化入戶市外遷入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稿)》,廣州擬在白雲區、黃埔區、花都區、番禺區、南沙區、從化區和增城區7個行政區實施差別化入戶,入戶門檻已經放寬到大專學歷。年齡在28周歲及以下,且申報時在差別化入戶實施範圍區域內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滿12個月,並擁有國內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學歷或學士學位(單證),或擁有國內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專學歷,或者為全日制技師學院預備技師班、高級工班畢業人員,可在廣州的差別化入戶實施範圍內的行政區辦理登記入戶。
其實,上半年有多個省會放開落戶,至今8個月了,具體落戶的效果、吸納的人口規模估計明年各地統計公布會披露。
4月7日,瀋陽市提出,技工學校、職業院校及以上在校生和畢業生(含往屆),可在瀋陽落戶。原有的購房落戶政策僅限於普通住宅,此項政策將範圍擴展到商業網點、公寓、寫字間等房屋,且取消了原在瀋陽購買非住宅需達到50平方米麵積或20萬元金額的限制。
4月14日,江西省發布《關於全面放開南昌市城鎮落戶限制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通知》稱,全面取消在南昌市城鎮地域落戶的參保年限、居住年限、學歷要求等遷入條件限制,實行以群眾申請為主、不附加其他條件、同戶人員可以隨遷的「零門檻」準入政策;允許在南昌市租賃房屋人員申請落戶在派出所社區集體戶;放寬落戶地址限制,允許在部分非住宅(公寓、商住樓)和單位自建員工宿舍地址上落戶;全面將戶口遷入南昌市城鎮地域審批權限下放至派出所,實行準遷業務「一門辦、即時辦」。
6月1日起,濟南市《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施細則》正式實施。《措施》提出,對無自有產權住房的申請遷入人員,可按遷入途徑及原因自主申請通過單位集體戶、人才集體戶、社區集體戶、近親屬家庭戶、經房主同意的合法產權租賃住房等方式落戶。對通過上述途徑仍存在落戶障礙的靈活就業人員,在濟南城區、鎮區租賃經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登記備案住房的,可申請由租住地社區集體戶「兜底」落戶。開闢非駐濟高校學生落戶網上「綠色通道」,非駐濟高校在校生只需提交本人錄取通知書或學生證、戶口簿中本人常住人口登記卡或集體戶口登記卡、準遷證郵寄地址,即可申請在濟南市、區縣人才服務中心落戶
人口規模是衡量一個城市集聚和輻射能力的重要指標。城市放開落戶了,降低落戶門檻進一步吸納人口,就會更加有競爭力和吸引力。
年輕人會去哪裡?
廣州吸引的是全國,無錫吸引的是長三角,福州吸引的是福建,青島吸引的是山東,南昌吸引的是江西、瀋陽吸引的是遼寧、濟南吸引的也是山東。除了廣州吸引全國人才,其他幾個城市吸引的主要是本省的人才。廣州是全國性城市,一線城市就是這麼豪橫。
澤平宏觀分析: 到2030年1.7億新增城鎮人口的約80%將分布在19個城市群,約60%將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長江中遊、成渝、中原、山東半島等七大城市群。從城市和都市圈來看,2030年中國有望形成10個以上(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重慶、武漢、成都、南京、東莞等)1000萬級城市和12個以上(上海、北京、廣佛肇、深莞惠、鄭州、成都、杭州、蘇錫常、青島、重慶、武漢、南京等)2000萬級大都市圈。
在增量減少存量博弈中,人口會向資源集中傾向到高等級的頭部城市或城市群:全國層面來說,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以及成渝四大城市化群是國內等級最高的四個都市圈;對於山東省內來說,就是濟南、青島和臨沂三大經濟圈是重點。
基於城市的行政等級、都市圈權重、公共服務、產業規模、城市管理以及人口、房價、收入等綜合比較來說。如果選工作和生活兩相宜的城市,個人目前推薦廣州,其次是成都:廣州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成都是成渝都市圈核心城市。
人口爭奪戰進入白熱化
傳統意義上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未來的經濟發展必然與人口老齡化相伴而行。
國際標準認為,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預計,到2022年左右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14%,我們將從人口老齡化社會進入到老齡社會。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2019年就認為:我國勞動力人口從2013年開始減少,一直持續到現在,每年大概減少300多萬。人口峰值前年已經到了,中國人口的負增長去年已經發生了。」
勞動年齡人口比例緩慢下降,少兒人口比例持續回升。不僅使得勞動力供給資源減少,勞動力成本上升,也持續影響社會活力、創新動力和經濟潛在增長率,讓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
所以從2017年開始,各個大城市開始搶年輕人,搶高校畢業生。這就導致年輕人用腳選擇,就會出現人口外流。如果一個地方有大量的人口流入,說明這個地方有良好的產業,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那麼這也反映出一個地區經濟的好壞和經濟發展的前景。「人隨產業走、人往高處走」,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
年輕人是種子,每個年輕人後面代表一個家庭。當年輕人在某地長期工作後,就會慢慢定居,然後結婚、生子、上學,然後請父母過去看護孩子。這就不僅帶來一家人的消費,還會吸引更多人就業、投資和納稅。所以吸引年輕人來並讓年輕人留下來工作、定居很重要。人口的存量競爭,讓社會進入零和博弈。當某地留住一個年輕人,其他地方就會減少一個家庭。
順勢而為,人生才能事半功倍
再歸結到個體來說。人活一世確實需要有價值。價值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物質積累,一是人生厚度。
物質的積累除了個人能力和支撐資源外,更多的是趨勢。在一個上升的、機會多的、高速發展的區域,一定比逼仄、內卷、增長乏力的區域收穫更多。人生厚度體現在眼界、胸懷、閱歷、知識等多方面,這更需要大環境薰陶,歷經世事的沉澱,所謂「經得多見識廣、行萬裡路勝讀萬卷書」就是這個道理。
總體來說,人生是向上追求的,也就是追求更好。被上升的趨勢或區域推動著發展,比單純自己打拼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