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謂子野曰:人皆謂公張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曰之為張三影?客不曉。公曰:雲破原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此餘生平所得意也……
張先,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明道元年(1032年),以宿州掾入仕。
康定元年(1040年),張先以秘書丞銜知吳江縣。康定二年(1041年),改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興軍(今陝西西安)時,闢張先為通判。皇佑四年(1053年),以屯田員外郎銜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年),改知虢州。治平元年(1064年),張先以尚書都官郎中銜致仕……
作為政治人物的張先,名氣或者成就,雖然也是高官,遠不如作為文學家。
早年間,張先以一首《行香子》聞名於世:
舞雪歌雲,閒談勻,藍淡水深染輕裙。酒香醺臉,粉色生春,更巧談放,美情性,好精神。江空無畔,凌波何處?月橋邊,青柳朱門。斷鍾殘角,又送黃錯,奈。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
因其中「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一句,人送外號「張三中」。
後來,一位朋友提起此事,張先說其實,我更願意別人叫我「張三影」。朋友問何謂「三影」。張先說: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這才是我最得意的作品……
雲破月來花弄影,出自《天仙子》: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具體字句,不同版本略有不同),出自《歸朝歡》:
聲轉轆轤聞露井。曉引銀瓶牽素綆。西園人語夜來風,叢英飄墜紅成徑。寶猊煙未冷。蓮臺香蠟殘痕凝。等身金,誰能得意,買此好光景。粉落輕妝紅玉瑩。月枕橫釵雲墜領。有情無物不雙棲,文禽只合常交頸。晝長歡豈定。爭如翻作春宵永。日曈曨,嬌柔懶起,簾押殘花影……
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出自《剪牡丹》:
野綠連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淨。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汀洲日落人歸,修巾薄袂,擷香拾翠相競。如解凌波,泊煙渚春暝。彩絛朱索新整。宿繡屏、畫船風定。金鳳響雙槽,彈出今古幽思誰省。玉盤大小亂珠迸。酒上妝面,花豔眉相併。重聽。盡漢妃一曲,江空月靜……
文學創作之外,張先的私生活,非常風流。
甚至八十歲時,還納了一次妾,娶了一位年方十八歲的小姑娘。婚宴上,張先十分得意,賦詩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文豪蘇軾,也在婚宴受邀之列,詩興大發,當即和了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你別說,人家張先,真不是佔著茅…… 佔著那啥,不拉那啥。八十歲才納的小妾,居然又給他生了兩男兩女。張先一生,總共育有十子兩女,年紀最大的兒子,比年紀最小的女兒,大上整整六十歲……
順便說一句,據當代學者考證,所謂一樹梨花壓海棠,是蘇軾調侃張先之作的說法,其實是附會。
這首詩,出自民間無名氏,最早版本來自明代蔣一葵《堯山堂外紀》,一直以野史小說形式流傳。
而更早出處,可以追溯至唐代元稹的《白衣裳》:
雨溼輕塵隔院香,玉人初著白衣裳。半含惆悵閒看繡,一朵梨花壓象床。藕絲衫子柳花裙,空著沈香慢火燻。閒倚屏風笑周昉,枉拋心力畫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