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前,如何確定咖啡的最佳粉量和萃取比例?

2020-12-13 騰訊網

——————

應該如何確定濃縮咖啡和滴濾式咖啡的最佳粉量和萃取比例?Scott Rao、Jonathan Gagne和Chris Hendon等人最近進行了一些溝通,一直把這個問題放在首位。希望這篇文章能為讀者在做萃取決定時,提供思考的源泉。

建議咖啡師在根據萃取方式決定萃取比例之前考慮幾個因素,而不是總是依賴標準的、流行的萃取比例(例如2:1用於濃縮咖啡,17:1用於滴濾式咖啡)。

#期望達到的TDS值和萃取率

萃取率(Extraction Yield,簡稱EY)-每一個EY和TDS特定組合只能通過一個特定的萃取比來實現。如果出於某種原因,你想要一個特定的TDS和EY組合,例如1.4%的TDS和22%的EY,那麼只有一個比率可以產生這對數字。這也意味著,你需要相應的調整使用不同的萃取比例與不同的研磨刻度。

在其它條件都一樣的狀況下,兩臺磨豆機的研磨度分別調整到相同的萃取率,相同的濃度,在咖啡杯裡的表現也會不一樣,這也是對磨豆機做粒徑分析的重要性。同樣使用V60製作相同的咖啡:一臺磨豆機最高達到24.5%的EY/1.6TDS;另一臺只能達到21%的EY/1.4TDS。那如果我,噩夢的目標是總是要最高的EY,並且搭配1.4的TDS,那我們要考慮使用第一臺磨豆機並抬高萃取比。

#通道效應

在過濾式萃取中,重要的是使用一個不會導致明顯的通道效應或斂澀感的比率。在意式濃縮咖啡萃取中,如果有一個好的咖啡粉餅,可以允許咖啡師使用更高的粉水比例(例如,3:1),且不會產生通道效應。如果你一開始在粉餅製作時就出現了問題,或者磨豆機產生了很多結塊,你應該要考慮降低萃取比例,以避免由於通道效應而產生的斂澀感。

在滴濾式萃取中,越將水均勻地注入在咖啡床上,就越會減少通道效應的產生。注入的水越均勻,即使是抬高萃取比例(在合理範圍內)也不太可能會產生通道效應。

#粉層厚度

無論是萃取一杯濃縮咖啡,還是使用v60進行萃取,或者是使用批量萃取的咖啡機,你使用的每個不同的濾杯都有一個最佳的粉層深度範圍。批量萃取的咖啡機的粉層深度深度通常應該是3cm-5cm;v60這種上下分體的濾杯,通常是15g-22g咖啡(5cm-6cm)的範圍內。

密度極高或極低的咖啡可能需要稍微地進行粉量調整,以最大限度地幫助萃取。

#風味缺陷

如果你正在萃取一種有風味缺陷或烘焙缺陷的咖啡,你可以通過降低你的萃取比例和萃取率來改善風味,從而掩蓋一些風味缺陷。刻意的萃取不足有時會使那些過度烘焙或烘焙發展不足開發的咖啡品嘗起來更可口。

#飲品規格

當制定濃縮咖啡的粉液比例時,重要的是要考慮你的奶咖飲品的大小,以及濃縮咖啡的中TDS值。例如,15g的咖啡粉,萃取率在22%的時候,tds值為3.3g,而22g粉萃取率在22%時,tds值為4.84g。

雖然15g粉量萃取出的咖啡基底更適合於卡布奇諾或Cortado,但它萃取出的3.3g的可溶解固體幾乎會消失在12盎司的拿鐵中。有些時候,顧客會更喜歡用22g咖啡粉萃取出的濃縮製作的拿鐵咖啡。一些咖啡館選擇使用更大的粉量(20-22g),並分單雙份,以便他們可以使用單份濃縮咖啡製作小杯奶咖,並用雙份製作更大杯的奶咖。

在確定萃取比例之前,

你覺得我們是否還需要考慮什麼其他的因素呢?

請在評論部分分享你的想法吧。

-

翻譯:喬安咖啡 JOYCE

圖片來自於網絡

***

相關焦點

  • 關於濃縮咖啡濃度和萃取比例
    ,網絡上有很多能夠教會我們如何在家裡製作濃縮咖啡的信息內容,原本的專業術語也被混淆了定義。第三波精品咖啡烘焙商通常更喜歡萃取標準在1:1.5 - 1:2.5的常規濃縮咖啡萃取比例的中度烘焙的咖啡豆。許多烘焙商會在他們的網站或包上註明萃取參數。在義大利,長濃縮是首選,通常會使用萃取單份濃縮用的粉碗製作Lungo。並且,咖啡的濃度也不僅僅只是咖啡和水之間的比例決定的。
  • 如何理解濃縮咖啡萃取參數?
    我們來回顧一下如何製作一杯濃縮咖啡(雙份濃縮 & 18g的粉碗) 9bar的壓力 90到94攝氏度的溫度 17到20g的粉 在20s到30s之間萃取34g到40g的咖啡液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理解這一份萃取參數背後的含義呢?
  • 哥倫比亞花月夜咖啡|手衝咖啡金杯萃取分辨咖啡萃取不足萃取過度
    當然我們說金杯萃取這個範圍不一定是所有人都覺得好喝,但大部分人會覺得這個區間裡的咖啡是好喝的。影響金杯萃取標準的兩大重要因素就是「濃度」和「萃取率」。也就是100g咖啡粉,煮完咖啡後稱一下剩80g,就說明有20g咖啡物質溶解在水裡了,那這杯咖啡的萃取率就是20%。例如:這裡我們一般假設咖啡粉的吸水率為1:2,所以我們粗略得出咖啡液量為225-(15×2)=195克
  • 咖啡萃取率和黃金粉水比
  • 影響金杯咖啡萃取濃度因素 影響手衝萃取的原因 手衝咖啡粉水比例
    咖啡豆有30%的物質是可溶的,但不是將這30%的可溶物全都萃取出來就是最好,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所定義的金杯萃取率是在18-22%,即10g咖啡粉萃取1.8-2.2g出來,而滴濾咖啡的TDS濃度大約在1.2-1.45%之間,即萃取的18-22%咖啡物質佔整杯咖啡的比例是1.2-1.45%
  • 如何萃取濃縮咖啡萃取參數注意事項 意式手柄溫度對咖啡風味影響
    意式濃縮咖啡萃取的最大的特點是通過高壓在短時間內萃取一杯濃鬱的咖啡,但咖啡研磨度並不是單一定在某一個刻度上,那麼如何在短時間內建立咖啡的萃取參數呢?|粉量粉量的多少大致由粉碗的大小來擬定,不推薦比粉碗大小少很多或者多很多的粉量。 粉量的多少會影響粉餅的密度,在同樣力度的填壓下,過少的粉量會比較稀疏,導致流速偏快,進而萃取不足,反之則密度較為密實,流速較慢甚至難以萃取出咖啡液。
  • 如何科學的萃取一杯美味咖啡
    要想講清楚「過萃」,我們就要回到咖啡濃度和萃取率這兩個概念,這兩個概念雖然看起來冷冰冰,但也確實是了解咖啡特徵的最有效率的準則,若能充分理解,就能以科學、客觀的標準來掌握一杯好咖啡的最佳風味。而我將儘量避開枯燥的理論和算法,著重從實際操作層面講解具體的調整方法。
  • 製作手衝咖啡時,最佳的萃取時間是多少?
    咖啡萃取率:衝煮咖啡時,並不是將咖啡豆中所有的可溶性成分都萃取出來,最佳的萃取率是萃取的物質佔咖啡豆重量的18%-22%。處於這個區間的萃取率,咖啡香氣與風味才會飽滿,更有層次感。咖啡濃度:咖啡的濃度決定了咖啡口感的濃鬱還是寡淡。製作手衝咖啡時,最佳的濃度區間是1.15%-1.55%,這樣咖啡的口感「酸甜苦鹹」才會更加平衡。
  • 咖啡烘焙度會如何影響萃取?
    但在決定研磨顆粒和萃取比例之前,你應該先看看咖啡的顏色深淺,了解咖啡的烘焙度。無論是目測還是用agtron值測試咖啡的烘焙度色值,這些都只會告訴你咖啡烘焙的焦糖化量,它不會告訴你任何關於烘焙的均勻程度,酸質,烘焙速率以及咖啡熟豆的溶解度。所以有時不能靠單一感官進行事情的判斷,而是要從品鑑開始。
  • 課堂 | 一杯好咖啡來自完美的萃取!但如何的萃取才是完美?
    一杯好喝的咖啡來自完美的萃取!但如何的萃取才是完美呢?
  • 【咖啡常識】什麼是手衝的「臺式萃取」與「金杯準則「?
    針對Drip Filter滴濾衝煮,如何萃取出最佳咖啡風味,控制因素不外乎咖啡粉的萃取物與一杯咖啡中的濃度這兩個變量,而這兩個變量早在1960年即有所謂」Coffee Gold Cup」金杯咖啡理依據SCAE(歐洲咖啡精品協會)定義Gold Cup Standard:」1000ml水,50~60g咖啡粉,92°C ~96°C 熱水衝煮出咖咖啡」。
  • 手衝咖啡粉水比例 | 如何把握手衝咖啡的粉水比例?
    ,手衝咖啡的粉水比例是其中之一,也有人認為粉量本身沒有什麼影響,起到影響的是萃取時間。那麼,手衝咖啡有沒有最佳的黃金粉水比例?不同粉水比的咖啡口感如何?所謂粉水比是指粉碗中加入的咖啡量與萃取出的咖啡液總量的關係,一般以【1:xx】的方式來呈現,即1份咖啡粉對應多少份水的比例。下面來看看哥倫比亞和巴西進行拼配的精品拼配豆子三種不同粉水比(1:1、1:1.5以及1:2)對咖啡味道有何影響!
  • 關於咖啡萃取的公式及計算方式 咖啡萃取率、方式及時間的分析
    具體公式如下:咖啡濃度=咖啡萃取物的重量÷咖啡液的重量咖啡萃取率=咖啡萃取物的重量÷咖啡粉的重量咖啡萃取率Extract Rate計算方法喜歡到過mojo和retro品嘗單品咖啡的朋友,或許會覺得納悶,為什麼mojo和retro的單品咖啡喝起來口感會不同呢?為什麼基於一樣的咖啡豆為衝煮基礎下,口味會有這麼多不同的呈現?
  • 技術貼丨衝泡比例對意式濃縮咖啡萃取的影響
    我一共衝泡了8杯咖啡,粉量都是5.6g,出杯量則分別為15、20、25、30、35、40、45和50g。我用 VST 屈光折射儀對每杯咖啡進行了檢測,並用 iPad 上的 CoffeeTools 計算了萃取率。
  • 粉水比的疑惑 | 水到底是算注水總量還是最終萃取量
    或者簡單說吧,我們經常建議粉水比1:15,那究竟是指1克粉衝15克水,還是指1克粉衝出15克咖啡液?從字面上來解釋,「粉水比」當然是指咖啡粉和衝煮用水的比例,畢竟水一旦參與了萃取,就變成了咖啡液(沒有人會稱之為『咖啡水』吧?),咖啡粉和咖啡液的比例,不就應該稱為「粉液比」了嗎?
  • 影響意式濃縮咖啡品質好壞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調整濃縮咖啡萃取
    (2)確定了接粉和布粉的手勢(詳細參考:布粉手勢),拼配豆採用酒桶發酵雪莉跟日曬紅櫻桃豆,比例是4:6,總體的回甘持久,甜感足,有明顯的酒韻,口感乾淨順滑、中等的醇厚度。同理,確定了單頭研磨度#2.1,就可以開始調整雙頭粉量:(1)雙頭粉量21g,萃取40g液體,時間25秒味道:流速較快,質感較薄,酸味和酒香有些平淡,油脂較薄。
  • 咖啡知識:詳解金杯萃取
    什麼是金杯萃取定律?如何調整萃取率和咖啡濃度?要了解『金杯萃取』,首先要了解『萃取率』和『濃度』的概念。
  • 追求極致的日式手衝萃取法——詳解堀口咖啡KONO萃取秘笈
    今天,我們就來探求日式萃取法的根源,和大家聊一聊如何衝煮出一杯好喝的深焙咖啡。深焙咖啡的魅力所在    日本人喜歡深焙咖啡,是有淵源的。與受香水文化影響,偏重諸如橙子、檸檬、堅果等前調(top note)與中調(middle note)的歐美國家不同,受傳統茶道與香道影響的日本人則更喜歡持久的後調(base note)香氣。
  • 如何判斷Espresso意式濃縮咖啡的萃取品質?
    對於初學者而言,流速的控制是一個量化的標準,一般我們以20秒至30秒為一個最佳值。進階一點的會以咖啡萃取時水流的形狀來判斷流速,國外的咖啡師很喜歡用老鼠尾巴來形容咖啡的流速。反正,萃取時的水流不要出現驟大驟小變化不定的情況,否則就是明顯的穿孔,根本沒有必要進行下一步的品嘗了。
  • 咖啡師養成記 | 意式咖啡應該注意哪些萃取參數
    ▲點擊關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雜誌咖啡工房